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穆斯林的葬礼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1#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他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讲述民国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业的老字号和文化;讲述北大燕园的景色,让我对北大和学生时代有些感伤;讲述避难伦敦,让我想起上个世纪的世界战争。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新月的命运和与老师之间的爱情。新月还是死了,带着遗憾走了。但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2#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无数的人给我推荐这本书和《平凡的世界》,特地去图书馆借了一本,读完了之后,哪里有那么多的感动和赞美?我觉得实在太一般了,因为民族?因为爱情?刻画的都不深刻啊,自认为很一般,冲击性还不如《活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3#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大片”,每个人在这部剧中都是“角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却都得不到,这就叫悲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4#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读过一次便以刻骨铭心。
  小说本看得不多,也曾经上过几次销量第一的当,相对于对于故事我更愿意读些历史。不过,这本书是例外之一。因为刻骨铭心,所以买来放在书架上,但从未再有勇气去翻开,去重新体会那种自已伤痛一生的悲。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5#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是我和一个朋友一起买的,当时她手捧它看了又看,说:“还想再看一遍”,买来之后,每晚都要被老公抢着看,确实是本好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6#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先看的改编的电影《月落玉长河》,后看的小说《穆斯林的电影》,很久的事了,那时还在上高中。
  现在很多都记不起来了,只是记得当时很讨厌韩子奇的老婆,应该叫君璧吧。
  可是,现在想来,那是一个女人正常的情绪反映。
  只是,新月,很悲剧的女孩子,惋惜。
  小说很好,几十年的沧海变幻,每个人物都很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7#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的时候好像是听广播,每天半小时,朗读版的,很好听,每天坚持听,就和三国演义一样,听了一遍又一遍。百听不厌。
  大学里,图书馆的这本书永远处于被借状态。最后,同学忍不住买了本盗版的,很厚。里面有错别字的,不过还是可以看得下去的。看完以后,觉得此书行文的确很一般,全然没有当年听书时候的心情了。只是个悲哀的故事,物是人非事事休。那个时代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故事,每个人物都被盖上的沉重的烙印,时代和宗教害了那么多人。回头看来都是一场空,人们到底捍卫的是什么啊,真是很可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8#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在大学的时候从隔壁宿舍借来打发无聊时光的一本书,刚看到封面介绍茅盾文学奖那会儿,心里直怵,最烦老一代同志颁发的奖项,虽说不上哪好哪不好,估计也就是打上了岁月的烙印便极其自然的形成了所谓的隔阂。却不料我却以神速读完了这本给人以神奇力量的“无聊”小说,说句大俗话,虽故事的人和事与我有些遥不可及,却深深撼动了俺的那颗麻痹的小心心,弄得我那叫一个脆弱啊!一个故事一个人物超出自己的年代若干年之后仍然可以在世上屹立不倒,便自然有生存之道可循,必然是永生不朽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9#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两部书中的人物关系错综且微妙,要分析作者想表现的一个关于命运的主题,我就从两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分析起。《穆斯林的葬礼》中,主人公韩子奇是个少时有主见、有野心、有责任感的男人;而到了中年以后,他变得逆来顺受。期间发生的事情直到故事结尾处才揭晓。而《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振保是个看上去中规中矩,背地里违背伦理的男人。这两个男人皆是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前者振兴了梁家祖业(‘玉器梁’);后者是留学归国的先进有为青年。二者自食其力,且都是对西方社会有一定接触的人。这也就注定了他们有改变的能力,有改变的思想。
  韩子奇和振保被命运纠缠的共同之处,便在于他们的爱情是身不由己的:振保阴差阳错地爱上一位有夫之妇,而韩子奇爱上了小姨子。主观上来分析,两对命中注定的情人,都成了敢想不敢爱的角色。而从客观上来分析,可能都是冲动惹的祸。如果可以改变,为什么两个八尺男儿都选择了逃避?
  其实《穆斯林的葬礼》作者霍达到底还是在宣扬:“每一个人都有爱的权利。”即便是和小姨子擦出了火花,也是有权利去爱、去感受、去扶持。人处在什么位置是次要的,感情、主观上才是主要的。所以,作者没有把这两个人逼到绝路上去,就是想体现出韩子奇的懦弱无能。既然都回到了北平,回到了自己熟知的家,怎么就不能重新来呢?以前都可以白手起家,看到了妻儿怎么服软了呢?对于有穆斯林文化积淀,以及道德传统约束的韩子奇来说,毕竟还是回归到正统更容易一些。而梁冰玉,本来是想死心塌地地跟着韩子奇,她的估量出现了主观偏差:她以为韩子奇有足够的男子气概带她和韩新月去别的地方,亦或她以为韩子奇对玉的迷恋远远不足于对她的热情。但梁冰玉错了。
  韩子奇和梁冰玉在海外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其实也可以被视作流落异乡的寂寞之感导致的一段荒诞之交;若不是那场战争,就不会那么依赖于对方,就不会有接下来的通奸。所以,这段感情可以说是是“成也命运,败也命运”。
  而《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主人公振保,身处没有饥荒、战乱的时期。可以说他的爱就是由闲引发的。从人物刻画上感觉得到,他并不是渴望爱情,而是渴望肉体上的快感。“婴儿的思想,妇人的成熟躯体”正是他所渴求的。振保有勇气去通奸,只要没被发现就可以一直那样保持下去。但是当王娇蕊想把他俩的关系转正时,他却退缩了。他不敢面对现实,他逃避责任。振保当时也许真的是爱了,但爱的也许就是那偷鲜的感觉,而不是王娇蕊她这个人。振保的冲动也让王娇蕊辨别不清了眼前的他,是不是以前那个信誓旦旦的那个男人。振保和王娇蕊这段爱情,就论不上受了命运的戕害;大部分都是振保和王娇蕊自找的。
  从这两个人物分析到最后,都可以感觉到:对于男人来说,命运只是一个阻挠于爱情的诱因,并不能形成主导因素。真正的命运需要自己掌握。如果韩子奇执意要把他的妻儿带上船去英国,就不会有战后的不伦之果,也不会有战后的家庭隔阂。如果振保当时有别的事情缠身,或者他需要为生计发愁,他就不会引发那一段不伦之恋。
  ------------------------------------------------
  没啥技术含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20#
发表于 2012-7-26 14:15:3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上高中的时候读过的一本书。故事写得感人,小说的写法也能很新奇。是两条线同时展开的,然后又交会到一起。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00:00 , Processed in 0.0530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