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穆斯林的葬礼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1#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在上初中的日子里,那时候没有多少思想,看完了留下的记忆少的可怜,有三保太监、有北大的前身、结尾有个拉小提琴的男生,就是这些了。
  最近在淘书的过程中,发现这部小说老在眼前转,于是买来再读一遍。
  沉淀下来,我想写小说里面姑妈这个人,一个活在小说角落里面的配角,之所以我想在提到她,主要是出于个人的心理偏好,会关注一些旁人不起眼的地方,再就是主人公的灵魂被作者已经刻画到无法附加任何的境界了。
  姑妈的一生是一场平实的悲剧,寄人篱下的她,何曾不期盼着与自己的骨肉相见;努力维系家庭的平衡,她有明晰的善恶观,却一味的选择屈从别人的观点;在家族的所发生的变迁里面,除了她的葬礼,没有什么事情她是主角。而就是这样一个人,见证着社会的兴亡,见证着韩家的衰落。
  小说里面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悲剧,姑妈也没有逃过作者的安排,50万字里面笔墨是最少的,而她的每句话仿佛都是读者在小说里面的呓语,所以结果都是无用无力。
  最后姑妈死于心脏病,作者却又给这个过于善良的女人的“速葬、简葬
  ”着于重彩。小说里面那份化不开的悲剧也就贯穿了她不求无悔但求无过的一生,悠悠悲情催人至伤。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2#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这书可以算得上是“当代文学名著”,但是水平实在是难以匹配它的盛名和矛盾文学奖的荣誉。患了绝症的少女,不讲理的后妈,个人完美但是出身有问题的帅哥,外加暗恋帅哥的富家女配角,老一辈的商场恩怨,整个不就是个情节拙劣的韩剧么?尤其是新月在北大那段,情节长时间没有推进,作者好像一直在炫耀她在北大混过一样,让人简直读不下去。
  
  这个题材本来有不少可以挖掘的地方,比如穆斯林观念和汉族、西方伦理观念的冲突,韩子奇对玉的热爱和穆斯林信仰之间的冲突,在战争和文革两件大事的冲击下,本来很容易表现出人性的至善大爱。但是作者明显缺乏驾驭的能力,韩子奇、楚雁潮、梁冰玉每个人都在时代背景下活得那么卑微那么猥琐,逆来顺受,被一点点passion所左右。至于韩新月,我不知道她能不能算是主角,她干了些什么?快乐的少女出场,爱上了一个帅哥,死了……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干……
  
  当然读这本书也不是一无所得,可以了解一些穆斯林的习俗和风情,也算难得。可惜作者虽是个回回,但是本身并没有穆斯林信仰,读来难免有点隔岸观火。另外就是告诉我们,20年来,中国文学水平的进步还是挺大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3#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杰作之杰,不在于华丽的辞藻堆砌的童话城堡,而在于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打在人心里,声声具响。
    断断续续的看完了这本书,历时多久不得知,只知道自己和作者以及笔下的人物一起度过了漫长的人生岁月。人的一生,在不停的追追赶赶、失失得得中度过,而最后,不就是死前的留恋或者一声叹息,有几个是满足而走?满足,什么才能满足,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看完之后,不自觉的衍生出很多思考,人一辈子就是纠结在凡世的爱恨情仇,几个能够释怀,几个能够安然?痛也罢,乐也罢,不就归于虚空?
    想想自己,不也是爱着恨着吗,回头萧瑟处,时间带走记忆的灰尘,人们回望,得到的只是内心的鸣动,空旷寂静。
    一切都是虚空,一切都是捕风。
    人所能做的,就是好好的过每一天,珍惜并且感恩!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4#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读的最厚的一本小书。。从姐姐书桌中发现的。。那年初一。。一直读到初三。。不是一遍地说。。。是不知读了多少遍。。也不知心酸了多少遍。。命运是多么多舛。。得到些终究要失去些。。。伦理观价值观爱情观。。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爱,韩新月与楚雁潮的爱。。那是第一次接触的关于爱情内容的书,有被他们的爱打动的稀里哗啦。。现在不知重新拾起时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是否能再去触碰感觉些什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5#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是大一暑假的时候看的,还是妈妈力荐的。回想那段时间茶余饭后总是跟妈妈谈论书中的情节,为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纠结,真的很痴迷。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6#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断断续续读完了这部书,当看完最后一章时,长吁了一口气。这部书让我融入了太多的情感,无法自拔,韩新月、楚雁潮、梁君壁、梁冰玉、韩子奇、韩天星......各个人物生动鲜明,血肉丰满。
      一切皆因玉而起,也因玉而灭,信仰、爱情、亲情、战争、人伦......交错相连,都在这玉的长河里冲刷、洗涤,穆斯林的悲剧,时代的惋叹。
      故事简单,当看到所有的人物出现时,我就猜到了作者笔触的方向及结局。不过,让我惊叹的是作者的细节描写,总让我跌入穆斯林的世界,每个人物都让我纠结,让我不愿抽离这段玉河中的穆斯林之旅。韩新月的死,让人扼腕痛惜,犹如心中美好的念想灰飞烟灭,也让人无从再去关心结局,不管怎么样,少了美好的悲剧总是令人惦念,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韩新月必定会死,她不仅是死于病魔也是死于现实的残酷,在现实生活中美好总是会带点残缺,因为残缺才更觉美的更美。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7#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缠绵悱恻的爱情,从来没有人把爱写到了这样的境界。
  因为一本书,爱上了一个人,开始关注霍达,开始读《补天裂》,开始读《国殇》……
  一个爱字,古往今来被无数人演绎。《穆斯林的葬礼》,又将它安置在了独一无二的背景下,又将它延展成了两代人的情感纠葛,令人感动的,是其中细致入微的感情世界。中年人的奋斗,青年人的梦想,学者的阳春白雪,生活的苦辣心酸,淋漓尽致。当梦想照进现实,有的璀璨无比光耀天下,有的却折戟沉沙一去不返。由地狱到天堂,爱情、友情、亲情、师生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8#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部八十年代的名著,一直也没有去看。直到最近。
  书的开头部分比较磨叽,太多的描写和文化习俗背景的介绍,似乎和小说本身的主线并无多大关系,比如介绍韩子奇和壁儿结婚时的那些习俗,人家根本就没找着这个路子办,写那么详细干什么。
  我在读到中间的时候差点放弃,实在受不了对师生间恋爱和恋爱感情的描写,也许是时代的差距,这些感情的描写,总觉得是比较artificial,太刻意了。看着难受。
  知道读完,我才有点理解,为什么这本书可以成为一部重要的作品:关键在于它产生的时代,而书中强调的个性解放的探索的主题正式那个时代有别于历史的热点。
  书中关于解放和束缚的探讨在多个层面,有伦理宗法的(和小姨的爱情,和老师的爱情),宗教的 (回汉之间的结合),信仰的(爱情和共产主义理想的联系,虽然这一点并没有着墨很多,但也通过楚老师的想法对此提出质疑)。实际上,这些探讨凸显的是人的价值,人有自由选择权利的可贵。当作者引述杰克伦敦的热爱自由的故事的时候,其实在她自己的作品里,她把追求自由的对手扩大化了,虽然新月在和疾病斗争但最后失败了,但她面临的对手,自己的自由的对手却是不仅仅限于自然的众多的困扰。
  悲剧的结尾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压制自由的环境太强大了。我们可以想象,即便楚老师和新月能在一起,1966之后又能如何?当韩子奇的收藏被发现后如何?当这个婚姻和楚老师的事业路径冲突的时候呢?虽然韩子奇实际不是穆斯林,但他的生活和穆斯林没有两样,并且被当作穆斯林的成功人士,在这个意义上,作者实际是在挑战穆斯林的理念的,在被保佑的路上,虔诚祷告的韩太太真的得到会比别人多吗?同样可以想象的是,如果韩子奇和玉儿在国外不回来,似乎倒是没那么悲剧性的结局,仅仅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了,恐怕也是因为那是个对个人更宽松的环境。
  在这部作品出来的二十年后,我欣喜的看到,我们的时代确实更比以前自由了。但是有的地方是自由过了,有些地方是自由的还不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9#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每次看到这本书的封面都可以勾起我中学的回忆,书看过几遍,每次看到最后的时候都会哭得稀里哗啦。
  
  大概有十年了没有再看,其间看了看电影,拍得沉闷没有趣,远远不如书感人。
  
  喜爱读小说的话,强烈推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0#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学生时代看的书,很是喜欢,心中一阵激动,是啊,多久的事了,看了好几遍,感触颇深,只是现在想起,只记得对这本书的喜欢之情了,内容已经忘了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3 02:30 , Processed in 0.0479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