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穆斯林的葬礼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1#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最喜欢新月和楚雁潮,新月好可怜,不喜欢梁冰玉,我觉得梁冰玉在道德上是缺失的,不知道楚雁潮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很是心疼楚雁潮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2#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三年前读过,至今好多情节还历历在目!像一弯小溪,在寂静的夜里流淌。梁新月走的很凄美,也很神圣!当年的矛盾文学奖得主,的确不凡!是一本值得细细平读的好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3#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承认,再读《穆斯林的葬礼》是带有功利性的,那就是完成这篇书评。但重读这部作品,依然深受触动,更加感到凭借自己现有的阅历和文笔,是无法写好这篇书评的,因为小说内涵之丰富,是我还无法完全领悟、驾驭的,所以下面的文字只能说是我读后的一些所想所感。
  第一次阅读这部茅盾文学奖作品是在大学,睡前时看它,听的是Roxette的歌,女生略带沧桑的声音配上书中百转千回的情节,是完美的结合。一本书,一首歌,之所以会带给我们这么大的感触,大抵是因为在将来的日子里,当无意间又触碰到书中的某个情节,歌曲里的某段节奏,便会想起那段曾经与之共同认真经历过的时光,让自己在回味中得到成长。我想,这也是读书带给我最大的慰藉吧——除了增长知识,更重要的作为成长的一个见证,把昨天当作徽章别在胸前继续向前。
  这部作品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将一个穆斯林家庭三代的悲欢离合浓缩到了从民国到文革这50多年的社会背景中,把历史再现和人物描写合二为一的展现在我面前,不禁使自己置身于当时那段不曾经历的时期,凭借书中的描写和想象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信仰。第二,作品中每个人物都刻画的比较完整鲜明,不管是主角,静美如初的新月,玉痴成魔的韩子奇…..还是作为配角,善良忠诚的姑妈,激进向前的郑晓京……一系列个性突出的人物在作品中犹如舞蹈的精灵,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第三,小说构思巧妙,分为玉和月两个脉络。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互相交错,最终汇合在新月的身世上。阅读的时候恨不得跳着把一支脉络先看完,再看另一支,就是在这种欲罢不能,情不自禁想知道结果的心情下,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的读完这部厚重的作品。相信有的读者会和我有相同的心情吧,有时会感到阅读并不轻松,因为被情节所牵动,会有一种紧张和纠结,急迫和不安。第四,这部作品描写了穆斯林文化以及他们的宗教信仰,阐述了很多关于玉器的知识,还涉及到一些病理知识,是一本知识性很强的书。《穆斯林的葬礼》能获得茅盾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霍达,这位回族女作家,有着极强驾驭文字的能力,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细腻纤细的情感,将文化,历史统一到人物,情节中,一部五十万余字的长篇,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
  我认为这部作品中,作者塑造最完整最生动的人物非梁君璧莫属。当璧儿向我们款款走来时,正值花样年华。她温柔如水,端庄娴淑。在这个清贫的靠手艺吃饭的回族家庭里,她是父亲的掌上明珠,是母亲的好帮手,是妹妹知心大姐。她知大体,懂奉献,是这样讨喜,谁都愿为她憧憬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转折就出现在丈夫韩子奇和妹妹梁冰玉因为保护玉器远赴英国后,家里只剩下不足两岁的儿子天星、非亲非故的大姐和“奇珍斋”的账房伙计们。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女人想要支撑起一个家,是多么不易,何况还要守着家族的产业,慢慢的,君璧变得刻薄不通人情。更致命的打击是在十年后丈夫回国,本以为自己含辛茹苦的默默守望和坚守,等到的将是丈夫的深深爱意和珍惜,没想到面对的却是丈夫的背叛,更没想到那个最可恨可气的人竟是自己的亲妹妹冰玉,他们还有了爱情的结晶——新月。君璧一直坚守的世界坍塌了,他无法接受丈夫和妹妹的背叛,更无法接受新月这个孽子。一个没有文化的女子,一生只是默默的遵循着宿命,在父亲早逝时撑起这个家,在子奇重振家业时与之结婚,她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但是她不能忍受自己最爱的两个人带来如此之大的伤害。面对软弱无力的子奇,冰玉选择离开,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权利,留下新月来安慰子奇那颗受伤的心灵。从此新月成了子奇和君璧的女儿。此后的君璧,再也不是曾经那个温婉善良的母亲和妻子,她一手断送了儿子天星美满的爱情,也对丈夫和新月无法释怀,她轻视新月,反对纯洁的爱情,一步一步将新月推向死亡。她在岁月的河流里,一步一步庸俗,一步一步愚昧,她的一生成了不可扭转的大悲剧。
  而对于韩子奇,我个人觉得霍达在刻画描写时没有梁君璧那样到位和细致,前后性格的变化有些突兀。这个玉王,曾经是跟随巴巴要远赴穆斯林圣地麦加的小男孩易卜拉欣,就在他将玉碗第一次捧在手上时,一切都改变了,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与他息息相关的人们的命运。“滑腻的玉质摩挲着他那粗糙的手指,一阵清凉侵入他的手掌,传遍他的全身,像触到了远离凡尘的星星、月亮。他在人世间走了很久很久,好像就是为了这一个美妙的瞬间,他感到了从未体味过的满足、兴奋和快乐,仿佛手中捧着的不是一只玉碗,而是天外飞来的精灵,和他的心相通了。他陶醉了,麻木了,把身边的一切,把他自己都忘记了,被玉魔摄住了魂魄……”。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使他决定留在“玉器梁”的身边徒弟,放弃了对穆斯林圣地麦加的追求。易卜拉欣有了属于自己的汉名——韩子奇。他聪明勤奋,不仅学成了师傅的精湛手艺,对以后的玉器经营也早早有了想法,可谓心存壮志。在师傅无常后,他忍辱负重,在师母、师妹君璧的打骂声中依然跟随了仇家老板,为的是真正学有所成,重振玉器店。有着铮铮铁骨的子奇,终于成功了,和君璧的结合也是顺理成章。从此,他真的成了一代玉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屈不挠的大丈夫,在战争结束回国后,无法面对爱人冰玉和妻子君璧,他眼睁睁看着冰玉心碎的离开,选择的只是逃避,曾经那个有骨气有志气的男子汉,只是承受了命运的安排,甚至没有一丝的反抗和挣扎。最后只能看着深爱的女儿新月年轻的生命陨落,自己的生命也走向了尽头。一代玉王,为了玉,失去了妻子的依赖,失去了爱人的信任,失去了女儿的生命,失去了太多太多,正是他这种对玉器的痴狂,使自己成为小说中最凄凉的悲剧。
  本书的另一支脉络——月,从出生就注定她多舛的命运。新月人淡如菊,洁白如玉,想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英语翻译事业,但是却患有心脏病,在一次次的磨难中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唯有等待死亡的降临。他的老师,他的知己,他的爱人——楚雁潮,是他唯一的希望,但是母亲一直以来的漠视和冷淡使新月怀疑自己的身世,她知道了一切后还是无缘和亲生母亲相见。新月怀着对母亲的思念,对老师的不舍,对事业的渴求、对生命的眷恋死去,一弯新月最终落下,却只有20岁芳龄。留下为新月全心全意付出真诚与热情的楚雁潮,是否只能在《梁祝》的琴声中回忆曾经和新月共同翻译《故事新编》的情景?留下对妹妹疼爱无比的哥哥天星,是否只能在仰望月空时释放自己对新月的悲悯和怜惜?留下远在他乡的母亲,是否只能在多年后对着墓碑诉说自己对爱女从未停止过的思念?新月犹如一朵昙花,只静静绽放了那短短一瞬,在最美时败落,留在人们心中的是她的青春,她的勤奋,她的坚强,但留下更多的却是终生的遗憾和喟叹。
  月落玉别后,故事也结束了。《穆斯林的葬礼》取得了巨大的文学艺术成就,但毕竟也打着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的烙印。有的描写显得刻意,有的人物太过完美,但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真善美的追求。霍达在后记中说,“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从早到晚,又夜以继日。我为他们的欢乐而快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我的稿纸常常被眼泪打湿,有时甚至不得不停下来痛哭一场。”《穆斯林的葬礼》这个名字,注定了作品的悲剧色彩,注定了它不同寻常的风度、气质和格调,也注定了我们读者只有选择静静品读才能体会其中的魅力与震撼……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4#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我一直不相信有韩新月这种人。
  聪明,美貌,善良,乐观,执着,坚强,她是所有美德的集合体。
  然而,现实中真的会存在这样的人吗?
  若是真的有,恐怕也不会像书中那样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了吧?这样的人不会为大多数人接受。
  作者对于她的偏爱,使她成为了全书中最苍白的一个人物。
  我看书时,真的对她一点也喜欢不起来,她甚至不如梁君璧真实饱满,后者至少还敢爱敢恨有血有肉,而她,只剩一个空虚的外壳和一个老套的悲剧。
  这样的一个主人公,依我看来,完全没有说服力。
  在这个时代,我们不需要完美,也没有人能接受完美。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5#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原本我是个仅喜欢读言情青春类小说的女孩,从来不读那些深奥艰涩的作品。但是一切改变便是从《穆斯林的葬礼》开始的。
    我忆起当时朋友介绍此书给我看时,颇不在意。但是他却好心的找来《穆斯林的葬礼》让我来读。
    朋友这么好心,不读,实在会觉愧对朋友。便想着草草读完,不再
    婚姻是什么?爱情是什么?看过之后方知韩子奇和碧玉的结合是痛苦的,更是韩子奇和梁冰玉寻找爱情的最大障碍。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柴米油盐酱醋茶。一个都不能少。吵架也应该是两个互相有感情的人常做的事情。但是如果两个人不再争吵那么他们的爱情、婚姻也便有名无实了。
    韩子奇和碧玉便是如此,从来不曾争吵,从来不曾大骂,所以在爱与恨的世界里他们都是苦涩之人。
    小说写的很真实,无论是宗教,信仰,爱情,友谊。看完这本书后方知有些宗教的东西一生都是很很难逾越的。
    当结尾表露后,我真的抑制不了内心的悲哀。开始不停的抽泣。什么样的爱情才会生出这样的结果我很怀疑同时很伤感。
    爱到最后终结不过是一场空罢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6#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的评论太极端了,为什么用现在眼光去评判三十年前的构思呢,这本书反映的是一个时代下的一个小家庭的矛盾,不要动不动就标上什么时代的标签,好书是经得起时代的沉淀,我没有楼主那么强的思维能力,我只能说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流泪了,心痛了,能引起大家共鸣的书就是好书,这本书这么多年的销量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还有里面关于回族的文化是写的非常精湛的,LZ请学习回族文化以后再来评判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7#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One of the best novels I have readed ,
  I have forget most detail in the story,
  But i never forget sadness of the love story,
  sadness of the two gennels.
  And the daily life of "huihui' is so interesting.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8#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高二看了这本书,现在基本的细节几乎忘了,努力想来;
  依稀记得韩子奇那双清澈深邃的眼睛和后来那出神入画的琢玉技能;还有他和两姐妹那凄凉纠结的爱情;
  不过末尾的结局中,我还是牢记了经典一句:“你想见的,不想见的,都没了。”成为唯一对这本书的记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9#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一块精美的玉被打碎,在玉的长河里,一场悲剧悄然发生。悲剧,照亮了人类文明,给人以更强大的力量。
      河流一直流淌,玉器永远陈列。而在河边垂钓的人,雕琢玉器的人以及围绕他们发生的故事渐行渐远,直至无声无息。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0#
发表于 2012-7-26 14:14:27 | 只看该作者
  很多很多的汉族人认为回族人和我们的不同是他们不吃**,这样简单吗?勘定不是,那么不同在哪里,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7 18:51 , Processed in 0.0443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