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穆斯林的葬礼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1#
发表于 2012-7-26 14:13:16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多年前就在家中的书架上看到过这本书,一直没有翻开
  前不久去书店买了一本精装的
  三天时间看完了
  
  原以为是白鹿原似的家族传奇,加上民族风俗,引人入胜,
  没想到是韩剧似的狗血情节,对这个茅盾文学奖作品很失望
  
  给三星是冲着前面写韩子奇和玉器行的那些事情,写的很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2#
发表于 2012-7-26 14:13:1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本很静的书,它营造了一个宁谧、恬静的意境,跟现实社会都若即若离。作者巧妙地将时间和空间拆分,使我感到有点神秘兮兮的:)对韩楚恋的描写令我对燕园充满神往,真想重新参加高考:-(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久前重新录制了本书的配乐版,听了感觉效果不错,向大家推荐一下:)另外,这个版本里的配乐非常好听也就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如果谁知道请告知我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3#
发表于 2012-7-26 14:13:1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了,它的叙事风格独特,笔法细腻,感情深邃。。。特别是在最后“暮色悄悄地降临了墓地,婆挲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园温馨的清香。
  
  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升起来了,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着琴弦,述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冰玉在琴声中久久地位立,她的心被琴声征服了,揉碎了,像点点泪珠,在这片土地上洒落。
  
  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实在是让人心碎。。。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4#
发表于 2012-7-26 14:13:16 | 只看该作者
  还没有当妈妈,但已经在开始有意无意为未来的宝宝准备一些东西了。
  其实,唯一开始为他(她)准备的,就是书。到现在为止,不到10本。我知道,很多可能要等到好几年以后,它的主人才能看懂它。但我仍然乐于从现在开始积攒。当我再次读完《穆斯林的葬礼》,它也被我列入其中。我相信,我未来的孩子会从中读懂很多,也包括我的良苦用心。
  祝福所有懂得生活与爱的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5#
发表于 2012-7-26 14:13:16 | 只看该作者
      看这本书还是初中时候,厚厚一本书看了半个白天一个晚上,莫名其妙哭的像个小孩子似的.第二天照镜子眼睛红肿把自己吓了一跳,很诧异一向以早熟冷静自持甚至有些冷血的我竟然...是内心火热的主.....
      后来又接连翻过几遍,自然感觉不如第一次那般深刻了,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在某一段时间,<穆斯林的葬礼>几乎成了我的信仰.
  
  
      <穆斯林>以穿插式讲述了一个家庭两个时期三段爱情的故事.
      韩新月与楚雁潮是现代爱情的象征,无论他人闲言,宗教信仰,爱要爱的轰轰烈烈.奥利弗与梁冰玉是错位爱情的象征,倘若冰玉在爱情上没有受过伤,倘若奥利弗没有死于战争意外.韩子奇与梁冰玉是错误爱情的象征,对的地点对的时间却遇见了错的人.于是自回国的那一刻,悲剧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至于韩子奇与梁君璧的结合,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责任感和罪恶感作祟.
     在阅读过程中对韩子奇这个人物实在是不喜欢,他的懦弱,他的逃避,无疑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反倒是一直扮演反派角色的韩太太,她仅仅是代表了传统穆斯林的观点,在信仰面前,一切都是渺小的.
     于是新月和楚雁潮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受害者与反抗者.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曾经客串几场的奥利弗,他的呐喊,"每个人都有爱的权利",惊心动魄,却是重重敲击冰玉禁锢的内心沉重的一拳,也是对爱情与信仰间存在的矛盾的一种否定.
     爱的权利是什么?
     就是不顾一切,只认准一个方向.
     不要祝福,不要等待,不要流泪,不要放弃,不要远走,不要道歉.
     只要和你在一起.
     就算有一天,我再也跑不动了,再也找不到你了,我们的爱情也不会埋葬,会一直静静地结果.
  
  
  
     结尾竟然还有一个讽刺,一向自诩敬遵真主的韩太太原来才是真正的违背了信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6#
发表于 2012-7-26 14:13:16 | 只看该作者
  月灵清辉,鱼雁寄书有谁知;星璧映竹,潮来几许伤心事。最不曾料到的结局,还是那样残忍的发生了,只留下桌边提琴诉说哀怨,人却已两世相隔。上天为何不能给他们多一点的时间,是不允许这超越世俗的爱,还是真主的介怀。教义可以将一个少女的心灵击得粉碎,却击不跨在她心中燃烧的爱。那是怎样的纯洁与神圣的爱,在生命的弥留之际,给予她最大的希望。月华洒落大地,星辉冷照人间。我相信月下的潮水是有生命的,否则新月和雁潮又怎会爱的如此痴情。  我想新月是幸福的,最后的时刻有家人爱,亲友的爱,还有那纯白无瑕的爱情陪伴着他。身世能算什么,“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人有权利去爱”,这是我们美丽的奥菲利亚说出来的生命之语。我想冰璧也满足了吧,去墓园的刹那,耳畔的提琴声给了她最好的蕴藉,至少他的女儿不再孤单。  月华无声,鱼雁寄书音信茫;潮来有心,河畔琢玉是归乡。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7#
发表于 2012-7-26 14:13:16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一些评论,有些同学把这书当言情看了,有点可惜。
  同意《那个时代的书》中LZ所说的,《穆斯林的葬礼》有许多拘囿于时代的鲜明特征,比如文中大部分角色,情感上都似乎过于丰富和脆弱,比如新月,姑妈,让我们这些在充斥着物欲和欺诈的环境中浸淫着的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是矫情,虚伪。
  其实,大可不必吧。
  很多东西,不能因为你没见过,就说它是虚妄。
  当我看到文章最后部分时,我动容了,为新月的陨灭,为楚雁潮之爱的深挚,为韩子奇空空如也的一生和他临终之前的惶惑,涕泪交织。
  感动了,感怀了,读书的过程中掩卷深思了,在我看来,这就是好书。
  但细细想来,这书中还是有一些地方,让我觉得如鲠在喉的。
  在我看来,本文突兀之处有二:一是韩子奇人格的前后不统一,很难想象一个在少年青年时期那么有魄力、慧眼如炬的男人,到年老之时会变得那么腐朽不堪,懦弱无能,从一个新锐的激进派,成了一个和他师傅梁玉清一样固守陈腐的老家伙。关于他的性格转变(其抛弃妻子去伦敦是性格转型的开始),作者也欠缺有力的交代;二是梁冰玉和韩子奇的爱情萌生的过程,雕琢的痕迹太重了,虽然作者确有试着从梁冰玉和韩子奇的心理层面加以解释和分析,但是实在没有信服力,太苍白了,偏偏这是文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冲突,令人失望。
  刨除这两个不足之处以外,我认为梁新月这个主角,是失败的,就如一个肩膀太瘦的仕女,扛不起作者宏大的构架。
  她美好,却软弱无力:因身体不好,所以无力抗争病魔;因心智不够坚强,所以无力抗争命运,她有理想,却没有锐意进取之,大部分时候都是随命运的浮波而流,流到哪里算哪里。当然新月读书是很用功好胜的,私以为这个不算锐意进取,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读书时,也很用功,也很好胜,但这不能改变我们是不健全教育体制的牺牲品的事实,正因为如此,看见新月那么卖力的想要和同学争第一,我能难产生认同感。
  在我看来,小说中的新月,只是一个苍白的承受者的角色,这还不算悲剧,悲剧的是,并且,她最后没能承受住,挂了……
  这样的女主,令人感觉非常无力。
  整个故事,几乎可以看做是一部新月的陨落史。提到新月,就不得不提到文中的最大BOSS,相对反角,梁君璧。除了历史和战争这样的少数不可抗力以外,这个女人,几乎是推动本文故事前行的唯一动力: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韩子奇一生的兴衰荣辱,奇珍斋的繁盛落败,都紧紧地栓在了这个俗世的女儿、虔诚的回回身上……
  新月和梁君璧的关系,在我看来,也是本文的一大硬伤,而新月的人格缺陷更加硬化了这一硬伤。。
  从故事进程来看,梁君璧也是导致新月一生最终悲剧化的关键人物。新月发病,是因为父亲韩子奇跌伤,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韩子奇包扎包扎就出院了,啥事没有,作为主角的新月却由此病倒了,这一倒,便为她此后的悲剧人生埋下了种子。我们不禁要问,新月怎么就倒了?她的病倒,有什么潜在的意义?和文中其他情节有什么关联?通过卢医生,我们惊愕地发现,没有关联!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新月要病!不病就没有作者着重渲染的穆斯林葬礼了,也就没有这本书了!我们懊恼的看到,连作者都解释不清楚她得病的原因,她只是打太极一般,把罪因推给了梁君璧,因为从她身上,我们的新月感受不到母爱,郁结于心,然后,她心脏病了!
  接下来,新月病情不断加重,而每一次加重,无不是因为梁君璧,梁君璧率先告诉她心脏病的真相,令慈爱的卢大夫也在心中惊愕“这是什么样的母亲啊?”;然后,梁君璧给儿子大办喜事,竭尽全力,在此之前,她为了把儿子的婚事办得风光奢靡,弥补自己的缺憾,不惜以新月上学为条件,要挟韩子奇卖掉一块他视若心头肉的玉(也是因为这件破事,韩子奇心神恍惚中跌伤,并直接导致新月的首次病发)。婚礼完事后,梁君璧号称“托靠主!这桩喜事儿总算办得圆圆满满,我这心事就全没了”,这样有口无心的一句话,新月听后大感受伤,开始头疼脑热,再次住院!这一次,因手术的可能性被断绝,新月生的希望直接被切断了。我在读这段时,一面痛恨梁君璧的无情,一面恨铁不成钢的想:新月,你太脆了……不由畅想一下新月如此脆弱的原因:新月的父亲,哥哥,姑妈,他们都在都说你苦,一提到新月这孩子,就泪水涟涟,嘴唇翕动,透露给读者的信息只有一条:“新月苦啊,苦啊,苦啊!我们新月,从小就苦!”基于作者的多次渲染,我一直以为新月是多苦哈哈的一个孩子呢,直把小说翻到尾,我才失望地发现,新月比我周围很多人都幸福很多!新月的苦,充其量只是缺乏母爱而已!
  缺乏母爱,严重吗?严重!但有那么严重吗?没有!这世界上缺乏母爱的人不在少数,没爹没妈的也多的是,大家都活的好好的,有几个人郁结于心,心脏生病,然后一路狂奔到死神怀里的?怪只怪,新月太童话,太梦幻了,经不起轻轻一碰!新月在梁君璧身上找不到的爱,周围的那么多人,给予她的那么多的爱,她看不见,感受不到么?整本小说中,稍微重要点的人物,除了梁君璧,谁不爱她??这么多无条件的关怀,都不够让她的痛苦稍稍减轻的么?
  何况,梁君璧对新月,真的跟王后对白雪公主般恶毒么?她也做了一个代理妈妈能做的吧?虽然不能打100分,但勉强也算及格吧?她对新月,也不是见天儿板着脸吧?也没有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程度吧?她只是没办法掏心窝子地、真正地对新月好而已!
  梁君璧为什么对新月爱无能?她最初出场之时,不也是烈女一枚,敢爱敢恨吗?她虽然对妹妹梁冰玉勾搭自己老公的行径咬牙切齿,恨之入骨,但当真的和阔别多年的妹妹见了面,她不是把嫌隙都抛在脑后,“奔下石阶,抱住了向她走来的梁冰玉,捶打着她的肩背,‘玉儿,玉儿,我苦命的妹妹!你当初不该走,不该走啊!’”么?有几个人看到这样的场景,能不动容?她对梁冰玉翻脸,无非是因为这个妹妹,根本不知廉耻,不知悔过,不说人话!(不同意此观点的同学,你们是圣父圣母,我orz你们,你们可以清高地飘过了)这样一个重情重义之人,怎么偏偏对新月,就一直好不起来的呢?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对梁君璧来说,每日所见,周围这些人都拼了命似的对新月好:韩子奇的父爱,楚雁潮的恋人之爱,这两者自不必多说,天星的兄长之爱纯粹得令人嫉妒,淑彦的同学之爱也纯净得叫人动容,甚至连姑妈,做好了吃食第一个想到的也是让新月赶快品尝,连等天星下班都耐心有限。可能正因为如此,再加上多年前妹妹恬不知耻的行为和言语给她造成的伤害,梁君璧才会产生逆反和抗拒心理,对新月不“那么”好吧!
  诚然,冷漠,是一种罪,但只有对新月这样特别敏感的人来说,才是不可赦之罪!而新月在那么多人的无条件的宠爱中长大,自小到大一帆风顺,不敏感才怪!从这点来看,新月之死,又是必然的了。
  文章行至高潮,梁君璧因为楚雁潮吃了她给儿子做的一道“辣子炒笋鸡”大为不快,并由此开始动了赶走楚雁潮的念头,直接导致了新月病势无可挽回的加重,令人心中发堵的是,尽管梁君璧试图说服楚雁潮时,仍是大义凛然地以宗教做幌子,但在“辣子炒笋鸡”被吃掉之前,作者可是只字没提她的这种想法啊,这可真是“一盘辣子炒笋鸡”引起的血案,彻彻底底的无妄之灾!我真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么不遗余力地把梁君璧塑造得这么狭隘可恨……
  总而言之,梁君璧打击一次新月就衰败一次,阻挠一次新月的病情就加重一次,一切都是因为梁君璧!在读者看来,梁君璧哪里是母亲,简直是母狼!甚至到最后,是因为父亲瞒不住了,告知了她所有真相,这一下,她孱弱的心脏负荷达到极限,回光返照了一下,然后直接见主了,超悲壮,超凄美!
  但是,但是!我不禁想问,这样的安排,除了置新月于死地,让最后“穆斯林的葬礼”得以顺利进行,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吗?不知道作者想通过新月这个人表现出些什么,一个真善美的可爱少女,被她的非生母一步步逼到绝境,最终死于梁君璧这个摧花辣手,这就是主题吗?
  那么说,要讨伐梁君璧这个冷漠到近乎恶毒的妇人?可是,可是,梁君璧可是全文中最虔诚的教徒啊!在这个处处渲染回回族信仰的小说中,结合梁君璧多处动用“回回”这张王牌的事实,我不禁困惑了,难道作者想说的是“多少罪恶,假宗教之名而行之!”??
  是,梁君璧该死!因为她当年不能容人!她如果有点眼力见,就应该痛快地给老公和妹妹的真爱让位,放下多年前夫妻的结发情深,忘了十多年的艰难守候,尊重妹妹梁冰玉的独立人格,将自己的立场和苦楚全部忘掉,自动自觉地带着儿子天星滚蛋,新月就不会没有妈妈了!……
  我真不知道,如果真按这个套路发展,梁冰玉坚持到了自己的爱,在《穆斯林的婚宴》上,读者又该怎样的痛骂梁冰玉不知廉耻了!
  梁冰玉的最终离去,是因为她不能留下。她如果留下,在道德立场上就站不住脚,她的要求太高,已不是国人代表韩子奇所能满足的了。而她又经不住韩子奇的苦苦央求,狠心留下了新月。这样一来,遭受沉痛背叛的梁君璧不得不日日面对妹妹留下的疮疤,而她对于新月的冷漠,就几乎已经成为必然。新月从小生活在众星捧月的氛围里,被培植成一株娇嫩的玻璃花,一旦面对这样沉重的身世,她也就不可避免的要成为悲剧人物,这场穆斯林的葬礼,多年前就已由命运(亦即作者)挖好了墓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8#
发表于 2012-7-26 14:13:16 | 只看该作者
  清楚地记得这本书是我刚读初中的时候从学校图书馆借阅的。当时是冲着它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写的小说而看的,纯粹是为了“拓展阅读”。
  
  看豆瓣里一位网友对此书的评价是“矫情”,我部分同意这位朋友的观点。确实纯粹从爱情故事角度而言,《穆斯林的葬礼》和琼瑶的《窗外》没啥区别,同样赚过我少女时代一把辛酸泪(话说我最近写评的几本书都赚过我不少眼泪- -)。
  
  但《穆斯林的葬礼》不仅仅讲述了两代人的爱情悲剧(都算是悲剧吧),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比如玉,比如书中人物的伊斯兰信仰。我觉得一本小说的好坏不能光看人物的性格,情节的曲折或新颖程度,还应当关注许多其他亮点。从这点来看,《穆斯林的葬礼》也不算辱没了茅盾文学奖。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9#
发表于 2012-7-26 14:13:16 | 只看该作者
  穆斯林的葬礼,原来蕴藏着一个如此的故事,越到后面情节越跌宕起伏,新月应该是幸福的死去的,虽然她没能见到爱人的最后一面,但是至少从小压抑在心里的情感在死前得到了解答,而且此生遇一真爱,也无悔了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0#
发表于 2012-7-26 14:13:1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高一时,借朋友的一本书,至今这本书,我还没有换
  莫斯林的葬礼,第一次看到书名是,藏猜想,它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
  民族,亲情,还是单纯的葬礼
  这本书给了我惊艳,爱情,亲情,伦理,民族,国宝,战争。。。
  小小的一本书,带来了我极大的振奋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1 10:31 , Processed in 0.0462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