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穆斯林的葬礼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书的最后,催人泪下。书中有让人可爱可亲,也有可恶可恨的人。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那些可恶可恨的人也会得到读者的原谅:因为他们也都是受害者,都是时代造就的悲情人物。
         师生恋,恐怕是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遭人诟病的吧。书中的楚雁潮和韩新月,是师生关系,一个是儒雅俊秀的男老师,一个是青春纯洁的女学生,如果不是新月的病情严重,楚老师势必不会过早暴露自己的感情,让事情朝着不可逆转的方向而去。我多么希望,新月的病能够痊愈,能够继续学习,毕业后跟楚老师夫唱妇随,为翻译事业做一番贡献。可惜,可惜......
         命运总是喜爱捉弄人。新月的愿望是学好英语,将来当一位翻译家。我作为一名深受感动的读者,愿意努力一番,继续她的心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宁静如玉,洁净的玉质里或温润又或冰冷。
  明婉若月,皎洁的月光中最残缺却最惋惜。
  
  故事的开始,讲述了一个玉玩业的复仇故事。子奇小小年纪,血海深仇,寄人篱下,卧薪尝胆,成就一番天地,得名“玉王”。
  然而故事不是这么简单,历史的车轮总是让故事变得沉重。伴随着历史的大幕缓缓地展开,那些流淌在时间和岁月的风霜。1935年的北平,战火的威胁让子奇做出了一个决定:为了玉、他所有的事业,他为之倾入爱和寄托的千年的玉的历史,他决定远赴英伦,丢弃了他的妻子和家庭。
  本以为只是躲躲,就可回国,没想到一去十年。类似的经历在那个年代不算少数。以为避过了这里的战火,却没想到欧洲一样被天使所摒弃。
  十年之后的伦敦,与奇先生同去的妻妹变成了奇的妻子,在德国人的轰炸中患难与共;十年之后的北平,打理家业的妻子丢掉了招牌,独自面对生活,处处计较。
  然而,在面对儿子幼小的笔迹之时,他的家,他的事业,他的国又是那么的亲切,召唤着他回去。
  却没想到,这一回却成就了两代人的悲剧……
  
  文章是两条平行的结构,汇聚成了一条河。
  玉和月的故事不断交叉,汇合。或许这种结构对于读者已经并不陌生。
  但不能不说,或许这样的结构是这个故事最好的展开方式。
  玉是冰玉是母亲,也是子奇是父亲。
  月是新月是女儿,也是纯洁是理想。
  或许随着情节的不断深入,新月的疑问每个读者都会有吧?
  或许一段最难以启齿的故事,才是最让人心痛的。
  都是关于凄美的爱情,这与年代或岁月无关。
  就像梁祝的旋律一般,回响千年。
  
  鲜活的人物,痛楚的结局。
  或许,我感动于朝圣者心中信仰的坚定;
  或许,我感动于师与徒真诚无私,共筑玉船却功亏一篑的惋惜;
  或许,我感动于子奇反转千折的励志故事,他的责任感、气度和风采;
  或许,我感动于一个男人身上共存的与坚毅和软弱,他的曲折离奇的生命;
  或许,打动你的是,新月的纯真的志向,与楚的师生友谊,以及对美好生命凋谢的感叹;
  或许,打动你的是,君壁从勇敢善良的少女终于变成封建的家长,亲如姐妹到反目成仇的唏嘘;
  或许,打动你的是,冰玉三十年后抱着蛋糕推开旧宅,却只能在墓上听着忧伤的琴音。
  或许,这个能让作者自己都感动到流泪的故事,对读者来说该是顶好的作品吧。
  
  最后的结尾,点睛的是子奇的身世。
  轮回与报应不仅仅只是宗教所独有的话题。现世的情爱,那些富贵与荣华,有多少成了过眼云烟?
  但这里我想谈的不是这个,而是一个不是回回的人,却做了一辈子的回回,而他也将就了一辈子。
  真的信仰者,是不会口口声声说他是个信仰者的;而现在的我们,究竟信仰什么?或者我们将就着做一辈子教育所赋予我们的信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咿咿哦哦所谓充满感情的文字,总让人觉得是小学生刚学作文时的不良习惯。我后来跟高中的同学说,你看你当时,给我介绍的什么书!
    她显得很惊讶,说绝对不是她介绍的,要介绍也只可能是介绍它的情节。的确,本书确实有很好的情节,尤其善于制造矛盾。而矛盾冲突是任何故事必不可少的部分。说实话本书真正打动我的并不是情感,所有人物之间的情感其实都显得苍白而脆弱(被语言毁掉了),作者所用来打动人的是人物在互相面对时的无力和纠结。韩太太作为绝对的权威和主宰者,剥夺了所有人的爱情,甚至生命。而其他人如韩子奇,韩新月,她自己的儿子甚至楚雁潮,在她的霸道面前都只能垂首妥协,那种摧毁自尊摧毁骄傲摧毁爱情摧毁一切的力量,确实能够震荡心灵。
    只可惜,语言有时候读起来实在让人扫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我觉得这是一本很普通的一本书,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普通的一部家族史.与巴金的家春秋是同一类.
  
  我最喜欢的角色是新月和楚雁潮.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所倾心的人和事全力以赴,这种酣畅让我羡慕不已,因为这是自己最缺乏的.我缺乏对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执著的追求.说说他们的爱情吧,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也不为过.楚雁潮一出场,我就觉得他肯定和新月之间要有个啥.他们志趣相投,相同的兴趣把他们紧紧系在一起.他们的爱情让人煞是羡慕.人生,得此爱情也不枉一生,真的也算是死而无憾了吧.但是,让我受不了的一点是他们的语言,某些场景确实很矫情,装B.是时代特色吧,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会出现那样的语言场景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不去深究.
  
  以下则是我不喜欢的.
  
  韩子奇.第一,从在梁玉清手上做学徒的时候就看出了他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而后师父无常,他投靠汇远斋,我本以为他要报复蒲绶昌,要展开大规模的复仇,后来也不过如此.第二,战争爆发时,他抛下妻子儿子,带上他的宝玉逃往英国,我真心接受不了.可能我是一个凡夫俗子,不曾有他那样的经历,不能理解他对玉的情感,无奈我只能不看好他这样的行为.第三,他与梁冰玉在一起,并产下新月.我不认同他们之间的爱情,我只能把他们之间的种种,理解成漂泊异乡的人的依靠,孤寂以及情欲.虽然人生有时候要去经历一些东西,比如爱情,然后让自己无悔.但是人是有责任的.她是你的小姨子,她是你的师妹.你怎么可以这样?难道你认为不知道北平的死活就可以这样麽?我真的不能赞同这种行为.当然作为父亲,他对女儿的爱使无可厚非的.
  
  关于梁冰玉,我还能稍微理解一点.经历了两次伤痛之后,觉得不应该再错过.以及后来回到北平之后,对她内心的刻画,我都能理解,理解她的自立,以及对自由的追求.我理解她,但是我并不接受她.原谅我固执的内心吧.
  
  关于璧儿.韩子奇的结发夫妻.她是一个不简单的一个女人,目不识丁,却心机重重,一个大家庭在她的手中庭运筹帷幄.丈夫从英国回来时,给她坦白了所有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的绝望.绝望这个词再适合不过了.丈夫和妹妹好上了,还带回来一个小女儿.这怎么能承受得了?怎么承受得了?所以,她对新月的态度,我理解了.人呐,要怎样才能做到大度,才能看开那些东西.如果我是璧儿,我也会像她那样,真的看不开,实在没有那么大度的胸襟.这正是我以后的生活中所要改变的吧.
  
  看完整本书,思考得最多的还是关于爱情.什么是爱情,那个纯粹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是爱慕?还是包含有一小部分的爱慕.那么其他的东西有哪些,他们各占多重的分量?当然,把爱情数量关系化,明显是错误的.感情是不能用具体数字来刻画的.原谅我总是把爱情与情欲挂钩,总是让爱情与寂寞空虚冷牵连.可能跟我最近的状态有很大程度上的关系吧.很多时候,我们都把爱情美化了,爱情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爱情之上还有责任,不能为所欲为.我这是典型的中国思想.
  
  其实我渴望爱情,但似乎又把爱情想得太完美了,太虚幻了,对它寄予太多了,总认为它与世俗的一切都没有牵连.所以,渴望却又不敢靠近.踟蹰张望.其实我又何尝不渴望有新月那样的一场恋爱,轰轰烈烈,奋不顾身.但是我时常眼神儿不好,如果没有找到对的人,纯粹也是浪费感情.最终导致害怕受伤不敢靠近.
  
  自己看完自己写的文字,发现我真固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矫情,啰嗦,假大空。
       本来怀着好奇和期待从图书馆借来这本获得茅盾文学奖并被不少人推荐过的书,孰料读了五分之一就觉索然无味。不过我看故事喜欢看最后的结局,到底是走马观花般看完了。
       满心疑惑:怎么这也能获得茅盾文学奖?看来小说这东西,评价的标准有点玄。
       或许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距现在太遥远,读起来总觉得充满隔膜。尤其是书中对“伟大、神圣、纯洁”的爱情描写,真让人不忍卒读···
  
       "两个深深相爱的年轻人,每个人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对方的心,两双驻满深情的眼睛,闪着宝石般的光泽···啊,那就是爱情,纯如水明如月深如大海坚如磐石的爱情···“
        年轻的大学老师和学生在未名湖旁严肃认真的探讨爱情的本质,一丝不苟的给爱情下定义”爱情,是一种信仰···“
        北大的学生们对老师和学生的恋情捕风捉影,像小学生一样热衷于像班主任打小报告····
        楚老师和韩新月的真心告白,动辄就像唱片抒情诗一样,慷慨激昂、热烈深沉——“啊····我告诉你,爱就是火····爱就是爱····我们爱得深沉,爱得强烈,爱得长久,这就是一切···”
  
         你确定这是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用语吗?怎么只觉得像是在看充满文艺腔的话剧表演、看煽情的琼瑶剧?读起来颇费劲儿。
         真心觉得作者讲故事的方式不高明,作者陶醉在自己创造出的意境里,却让我这个读者觉得虚幻得很。
         这个故事是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但是作者加入了自己的即兴发挥和虚构之后,丝毫不能打动我心。
         作者说,”文学,在我心中越来越神圣,面对文学,我有着宗教般的虔诚···“
         正如她所言,太神圣了,不接地气儿。她陶醉了,读者有没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一向喜欢happy ending,但这部剧的悲剧更让人难以忘怀。个人认为,真正毁掉整个家庭的应该就是玉吧。三代人都在为了玉而活。对于姐姐,韩子奇有责任和义务,对妹妹,又是战乱迸发出的真爱。爱情,原本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开始故事揭晓韩子奇与梁冰玉发生感情时候,内心真的开始抵触仇恨梁冰玉,她这样做破坏的是整个家庭。是的,真爱没错,但是,真爱会给很多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她考虑过么。带着所谓的高等教育理念,这种自私的行为也是不可理解的。只是当看到描述他们之间爱情的真切的时候,又会被她感动。爱情,让人迷乱了双眼。对于梁君璧,就是典型旧时代女性的象征,嫁给了韩子奇,一心只为整个家庭,懂得确实不多,跟韩子奇没那么多共同语言,自然没有那么多的激情。最后,韩子奇还是选择了梁君璧,其实,他真正选择的就是玉,他的事业,还有责任。爱情是女人的全部生命,对于男人来说,最终选择的还是事业和责任。不怪韩子奇,只怪当时爱情来得猛烈,让他无力阻挡。君璧、冰玉、新月、雁潮,还有被人经常遗忘的天星、淑彦。其实,他们都幸福么?不要想去试图明白到底什么是爱情,苦苦追寻结果后,会愈发痛苦,爱情,应该神圣、干净、简单。真理是,越简单越快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终于读完了五十多万字的《穆斯林的葬礼》,心中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己的感触。记得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是在九年前,当年因为学业的繁忙,一直没能够有机会去拜读,心中对这本书的向往也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愈加强烈。
         用了一周的时间,将这本书阅读完毕。第一感觉便是为作者细腻的笔触和独到的写作风格所折服,书中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详尽描写,以及对各个人物之间的爱恨纠葛的全面分析,都彰显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作者对书中韩子奇,梁君壁,韩新月,楚雁潮等人物的成功塑造,也充分展示了作者对全书内容和主旨的驾驭能力。而作者在书中又依托这些人物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和社会背景,可谓是下了一番苦功。书中对穆斯林师姐的风俗,文化,传统进行了详尽而细致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丰富而又神秘的穆斯林世界,他们内心的矛盾,孤独,无奈与无助都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文字而跃然纸上。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了解穆斯林世界的佳作。
        但回到本书的内容上来,我多少感到了一丝失望,并不是因为小说最后以悲剧收场,而在于作者在“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的问题上所表达的某些观点令人费解。起初,我对梁君璧对新月的冷漠态度颇为不解,也对他拆散儿子和恋人,对新月的爱情横加干涉的种种行为而感到愤怒。但当最后谜底揭晓时又深深地位这位女性而感到惋惜:她拥有美貌,勤劳,对丈夫忠贞不渝,十年的时间守住了那个摇摇欲坠的家,抚养了儿子。尽管她也有愚昧和无知的一面,如赶走了忠心耿耿的账房先生,但从上面的这些优点上来说,她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和母亲。但她得到的回报是什么呢?丈夫的背叛,亲生妹妹给她的巨大的伤害。我不能明白为什么作者在书中对韩子奇的不忠和梁冰玉为人所不齿的所谓“爱情”持一种肯定的态度。难道假借着战争的名义就可以为背叛和放纵找到理由吗?或者作者的这种态度有事对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有知识有文化的女性的一种污蔑吗?个人认为,作者在处理新月和楚雁潮之间的感情上有着准确的把握,但在看待韩子奇与梁冰玉之间的关系上,缺乏深入的挖掘,存在着令人费解的一种刻画。仅仅两页纸就把一切归于战争?太荒唐了,这真的成为了本书的一大败笔。不知道作者是为了对旧社会的知识女性进行抹黑而抬高"新社会“的地位,还是对回民之间的爱情进行歪曲和丑化呢?难道回民的爱情就是不顾伦理底线的背叛吗?笑话!
         梁君壁的缺点很明显,但她忍着羞辱和愤怒让新月抚养新月长大,从这个角度来说,她是宽容的。虽然其后的所做所为让人感到不快甚至是愤怒,但是联想到她所受的苦难和屈辱,这一些又变得易于理解了。
        最后,对楚雁潮和新月之间真挚的感情感到惋惜,真的是可惜了。两颗纯洁的心没能最终结合到一起,最终阴阳两隔,尤其是月落那一章,如果被搬上银幕的话,又不知要催多少伊人泪下。真心地祝福天下的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打开《穆斯林的葬礼》,你就会看到写在扉页上的这段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
  寒假里沉下心读了这本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的经典之作《穆斯林的葬礼》,故事采用了双线贯穿的巧妙构思,造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幻觉,亦幻亦真。
  故事的大体情节如下:
       北京城里的一家老字号玉器行叫作奇珍斋,它的主人梁亦清,他是回族的一名琢玉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叫君壁,次女叫冰玉,从二人的名字上可以看出,没有儿子的梁亦清将自己对玉的痴迷放在了女儿的身上。故事的不平静源自于一天,那一天有位长者带了一名少年去麦加朝圣时路过这里,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个学徒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韩子奇。
  韩子奇由于天资聪慧,很快便掌握了大多数制玉的技巧,不久后,师徒俩接到了一笔大买卖——"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的月圆之夜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他倒下的身躯将宝船砸毁,人也因此丧命。留下了一大笔债,韩子奇潜伏进"汇远斋"学习了玉的众多知识,并结识了英国商人亨特。三年后,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壁,决心重振韩亦清留下的家业,十年之后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玉器行家,期间与君壁生下一子,幸福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长,不久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因为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海外相依为命十年,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新月。战争结束后两人一同回到了祖国,姐姐收留下新月并视作自己的女儿,而心怀愧悔的冰玉选择了远走他乡。
  新月后来长大成人,并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为民族的差异,他们的结合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可是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坚定。可惜红颜薄命,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因此悲痛欲绝。
  整部小说的最巧妙之处,无异于霍达的双线构思,一条线从三十年前写起,记录了韩子奇的人生经历和曲折的感情,另一条线从现实中写起,记录了韩新月那段凄美动人的爱情。
  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整部小说的单数章节悉数以玉为题,双数章节悉数以月为题。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同时这两样事物也代表着两个不同的人。 “玉”写的是主人公韩子奇从穷小子易卜拉欣成为一代“玉王”的艰难历程,这是新月爸爸那一代的世界。“月”写的是新月和楚雁潮凄美动人的爱情,是新月这一代的世界。两个世界看似毫无联系,其实不然,新月和他父亲虽然有着不同的生活却有着同样凄美的一段感情,前者是后者的因,后者是前者的果,两者在开始时各自独立发展,却在最后时分交融在了死亡的一点。
  每次读完一节后,总是意犹未尽,还想再继续探求下去,可是作者却偏偏将你引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于是你必须快速地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以适应作者为你安排的另一个不同的世界,当你在这两者间游走时,你的心情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种不停转化的思维不仅没有打乱整个故事,反而将两者紧紧结合。
  除了感慨文章的的结构奇特,文中所表现的两代人感情故事更是深深的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韩新月对于感情的那种执着,让我不由地生出敬意,这只是一个少女啊,却能够对真爱有着如此深刻的理解,他对楚雁潮的所有关心,所有温柔,所有感动都在她生命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有时候我不得不抱怨作者几句,为什么冥冥中要去将两个已然相爱的人无情地拆开,要在他们之间划下一道永远也无法改变的距离。这样的安排是否太残酷了?可是仔细想来,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结局才让我们更加懂得了爱的珍贵,才会在读完这部小说后珍惜身边的爱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回的女人很特别,至少从这本书中能看到,信仰给了她们自由烂漫的爱情向往,也正是如此早早的就埋下了悲情的伏笔,所谓伏笔,大概就是到结尾给人一个伏击之笔吧。
         相对于回回男人,韩子奇这样一个外族人倒是很受欢迎,一方面他能担当大人,在家是个顶梁柱,一方面他对女人细心,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感。
         涤荡起伏的三代人,不同的时代背景,带来的不同的宿命。葬礼本身是悲情的,可是谁又能说他的一生不是丰富的呢?韩子奇的人生经历是本书的特色,他一生视玉为命,他在感情上一直是很懦弱的,遇到相爱的人就不能自拔,在处理两个人的问题上又无法逾越他的伦理框架,让他一生都活在悔恨的阴雨下。
          人物中我最喜欢冰玉的角色,虽然对于她的篇幅基本上是散落在章节中,她做事谨慎,有自己的想法,遇事能冷静处理,对待爱情也是。
  
  
        大起大落中,终有人走了,有人来了。来了的人读着先人的故事,走了的人留下了他们爱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12-7-26 14:10:28 | 只看该作者
  一直都想看这本书,最近也终于把它看完了。。读到最后的时候眼泪尽在眼里打转。从小身边就有回回,他们虔诚的信仰着真主,那时候我总是很好奇的想去窥探他们是如何跪拜的,一直以来是个谜,他们大多数的家庭都会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一直到现在都是,肯呢过就像树里所说的 为了叫穆斯林更好的延续下去吧。
  一开始很不理解新月的妈妈为何是以那种态度对待她,以为只是简单的重男轻女,后来也就清楚了原来不是亲生的,同样新月手中的那张照片上温暖的笑容也可以理解为何和“妈妈”脸上的太不相同了。
  梁家的衰败 和后来韩家的兴盛衰亡,很多年过去了,那个大宅子里面沉淀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我想感叹的是他们的爱情,似乎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还是个穆斯林的家庭中,没有令人羡慕的爱情出现,为独新月和楚老师之间纯洁 坚强 伟大的爱情令我震撼,但是还是没敌过回汉不能结婚的这个残酷的现实。话说现实很冷,把有梦的人的心都冻住了,人们麻痹了。过着自己并不情愿的日子。
  韩子奇对玉的激情逐渐的被消磨殆尽了。。他变了,变得我都不认识了,变得没有丁点以前的魄力和魅力了。换来的只有无奈的叹息和孤独的眼泪,心中装了太多的苦。最后他说出了 他不是回回。这令我惊讶至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以后的道路未知,唯有活在当下,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4 16:17 , Processed in 0.05456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