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穆斯林的葬礼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1#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如果换做在高中时期,一定会觉得很感动。被感动得多了,就变得有些麻木,人越成长,就越觉得孤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2#
发表于 2012-7-26 14:11:09 | 只看该作者
  正是高三时,我拿着MP4躺在被窝里看完了这本书,之后对我的触动很大,韩新月这个漂亮的姑娘,正是人如其名.看到最后便是不断的死人,很是心疼...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3#
发表于 2012-7-26 14:1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回-穆斯林,一个陌生的教徒,有着他们特有的教义、教规。为这,他们有信仰、有希望、更有不可逾越的种族鸿沟(也不知道在现代社会还有那么戒严么)。读到新月在北大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美好而时光,我是多么的羡慕又喜欢她呀。可幸福是这么的短暂,生命是如此的短暂,让爱情也成了一种海市蜃楼。内心的“苦”导致新月在大一就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瓣膜心脏病,羽翼丰满的鸟儿在即将展翅高飞时折断翅膀。三代人的纠葛,有对玉的极度痴迷、婚姻与爱情的距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到新中国成立的大背景下,作者塑造了一个家族、一个教族还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新月在晚期的一切都让我感动,甚至泪如泉涌。我相信这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待续……)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4#
发表于 2012-7-26 14:11:09 | 只看该作者
  少有的能让我一口气读完的小说,确实是一部有血有肉的作品,每个人物的形象都被刻画的淋漓尽致,描绘出了经过一次次洗礼,这样一个家庭,怎样的在历史的大潮中艰难生存,所有的人物,都好像活生生的展现在眼前,而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那条着实让我着迷的牛街,写实、悲情、残酷,透过它,看到了一个不曾了解过的民族,以及他们的文化。人说:不是所有的公主最后都能得到幸福,确实如此。小说的结尾部分,伴随着一场场葬礼,让人无不伤心惋惜。更发自内心感谢送给我这本好书的朋友,带着我领略了不一样的世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5#
发表于 2012-7-26 14:11:09 | 只看该作者
        听一位朋友的推荐,用几天的时间啃下了这本大部头的巨作,豆瓣上有篇评论“这是那时代的书”,心有戚戚焉。
     不知为何,书的文风很让我想起《平凡的世界》,但同样是充满着80年代的激情与理想,同样是描摹着澎湃的爱情和波澜的人生,同样的语气,平凡的世界让我看见不平凡的坚强,而这本书我只看见虚假和脆弱。
     书中最让我认可的人物居然是韩太太,虽然认可不代表喜爱,用句俗套的话说,叫有血有肉,高雅点叫有人物代入感,可能是因为作者对韩太太的评定感太重,让作者刻画人物的时候少了虚浮的赞美与所谓高洁的形象,才让这样一个似乎有些“传统”,有心计有魄力,从逼走梁冰玉到天星的婚事,从新月上大学的交易到楚雁潮的黯然离去,韩太太的手腕令人既叹服又厌恶的手腕与另一方面例如维持奇珍斋时的时不时体现出来的“妇道人家”的短视与愚蠢让这个人物真真切切让我厌恶,行为让我觉得是与我在一个次元的“人”所为,而不是聪明完美如韩新月,智慧高贵如楚雁潮,独立高洁如韩冰玉,读完后只记得几张模模糊糊似是还非谱写着“真善美”的脸谱。
     后半部书的矛盾主要在两条人生线路开始重合和冲突,所以,对于作者竭力“鼓吹”的“爱”与“爱的权利”,我特意看了成书日期,1987年成文的作品,对人生和爱情的理解在我看来并没有出离今天泛滥的言情小说的主题。
     书中韩冰玉与韩新月都曾呼喊过,“我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韩冰玉作为和韩太太对立的形象,呼喊的是作者的话语,“独立”,“爱”,“爱是不顾一切的,感情冲破了理智,我并不是来向她(韩太太)道歉,也不是来接受她的惩罚”,在某篇评论里有人说,韩冰玉的谈判很有现代人的气魄,问题在于,现代化的气势不是现代化的价值,除了爱情还有责任,作者一再用战争为韩子奇和韩冰玉的“苟合”作开脱的借口,是战争,是战争让韩子奇无法发乎情,止乎礼,让韩冰玉寂寞难耐(反正寂寞是作者自己用的),如果真是这样,那我想,世界上最不该苛责的大概就是纳粹军人了,何止有战争,还有专政的暴力,思想的无所适从,啊,多么好的借口啊!作者用了很有意思的形容词,韩冰玉“心平气和”“冷静的”“懂得了人生,比过去聪明一些了,她不再糊涂了”的描述,很让我不厚道的想到了天涯八卦上常用的一个词“傲娇”。所以,一贯被我嗤之以鼻的懦弱的韩子奇,对韩冰玉与韩君壁的选择却很让我认同,爱情不是一切,人与人不是只有性别的区分,月桂女神里有句歌词,没有一种爱可以在自由之上,更可以在责任之上。
      所以选了两个小片段吹毛求疵,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挑剔这部书,穆斯林的葬礼在80年代的大学生中风靡一时,这是时代的必然,从一个变态的纪元走入一个新的纪元,压抑了太久的人需要呼喊着理想与激情,需要爱情,需要人之所以为人的力量;而更庆幸的是今天再去看这本当年的经典,我眼中的韩新月假,楚雁潮虚伪,韩子奇恶心,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当年飞扬的理想,激情,爱的权利,从可呼而不可求变成了今天无可争议的常识,给与在我们看来是常识的东西过高的赞美才让书里的激情在今天遇见了葬礼,所幸,我们还有这可喜的葬礼。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6#
发表于 2012-7-26 14:11:09 | 只看该作者
        大一的时候,闲来无聊,正好看同寝室的书架上放了本这个书,我有看厚书的癖好,内心痒痒,于是拿来拜读。
      当时读完真的心潮澎湃来的,但仅止于终于读完了的成就感,书里的情节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可能是没有生活的历练,岁月的沉淀,没有那种古老的旧时情怀,书里的生活、人物都离我太远了,融不到书里去,感受不到和书中人物的共鸣。看着韩新月,聪明、美丽、充满希望、蓬勃向上、青春……一系列的美好形容词,让我不禁想到那是看《窗外》的时候,反复地读“小白鸽似的爱情”,可就是看不懂,觉得离自己太遥远,怪不得50、60后要对80、90后唏嘘不已,那时的环境、心境真的差别太大,各有各的青春轨迹,各有各的精彩。
      可能是我太肤浅,看不懂书里的文化内涵,但毕竟是本可以让我读完,不至于读不下去的书,给两星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7#
发表于 2012-7-26 14:11:09 | 只看该作者
  霍达说:我在稿纸前与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久远的跋涉。每天从早到晚,夜以继日,常常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心都在小说中。当我一个个把他们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离死别折磨的痛彻肺腑……        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还可以忘却,人生可以忘却吗?           人生是一部书吗?不,书成之后还可以删改,人生可以删改吗?           人生从没有蓝图,度过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历史,是人的足迹。但并不是所有留下足迹的人都敢于正视自己的历史。           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留下了。                                ----摘自《穆斯林的葬礼》         这部是高中的语文老师视之为经典的小说怎能不看?这部也是我迄今为止看的最厚的一部小说。高中的时候看了一遍,大学的时候又重温了一次。每一次的感觉都不同,但是在心底里留下的依然是悲痛。         三代人,六十年的兴衰,围绕着玉。那个时代的爱情, 爱之弥坚,伤之愈深。父亲对新月的爱,哥哥对新月的爱,楚雁潮的爱,还有那个名义上的妈妈的母爱。父亲把所有对冰玉的爱也都倾注在她的身上。她青春,美丽,充满朝气与希望;她聪明,努力,不甘人后;她纯洁,善良,有着美好的感情……这些都无可厚非,因为毕竟她只活到19岁,我相信人在19岁之前绝对可以完美。在19岁之前,上帝把万千宠爱都赋予到她的身上。但是,19岁之后,她迎来的确是他的葬礼,一个典型的回族仪式的葬礼。         看到这,心里有些悲凉,有些惋惜。         那个时代,母亲的反对,天星跟新月的爱情都被受到阻挠,汉族跟回族之间的联姻,悲情的语言,刻薄的人间冷暖。是命运跟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新月在临死前都没有见到自己的亲生母亲,懵懂的初恋也夭折。是命运么?是捉弄么?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但是唯一肯定的是,这部小说真的很悲,每一次都不是一次看完的。          累了,不写了,想写的时候再继续。。。。。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8#
发表于 2012-7-26 14:11:09 | 只看该作者
     民国初年,有一个如玄奘式的回人从泉州出来,游历到了北京,带着朝圣麦加的渴望,路过一个回民住宅。他的身边跟着一个小孩,住宅的主人是一个磨玉老人。老人有两个女儿,一个刚3岁出头,叫做梁冰玉,大一点的叫梁冰壁。知道泉州来的人要远游,老宅主人心生敬意,好生伺候。
      到了要出发的时候,他身边的小孩却希望留下来,一路的乞讨,或许让幼小的他感到难堪,中国到麦加的路漫漫,繁华的京城才是他的家。然而,在北京城的这个胡同里,他的生活也非常艰难。虽说磨玉老人有着精湛的技术,但不识得买卖,常年给玉庄的人赚了巨大的差价。幸好,磨玉老人对他如亲生儿子,真传了他手艺,只不过三年,琢玉就就上升一个台阶。小孩也长成有模有样的韩子奇。
      玉庄老板蒲老板有一个大买卖,想在京城找个磨玉的能手,琢一个郑和下西洋的玉雕。魔玉老人思忖接是不接?最后还是决定接这个活。玉雕一做就是三年。在八月临近中秋的时候,磨玉老人却倒在了玉船上。还不小心弄伤了郑和的手指。
      玉碎人亡,让家中两个女儿多少伤感。而蒲老板又不期而至,上门收债。卖了店面仍旧不能赔偿。韩子奇卖身去了蒲老板家做小工。
  磨玉老人的两个女儿却艰难的独自营生。子奇没有忘记伤痛,在蒲老板下卧薪尝胆。仔细学习断玉技巧及商品买卖。除此之外并重雕了一个郑和下西洋的大船,还偷偷地在船上刻了师傅和自己的名字。
      买玉船的英国人亨特慕名找到了他。他决定离开蒲老板,另立门户。他得到亨特的赏识和资金支持,回到磨玉老人的两个女儿身边,发誓要重新撑起磨玉老人的门面。大女儿冰壁感激不尽,以身相许。
      日子越过越红火,凭着对玉的痴迷,10年打拼,玉庄做成了京城第一家,买了前玉魔的豪宅,生意也与蒲老板分庭抗礼。在他诞下儿子百日之际,还大开玉展,风光无限。只是好景不长,日本军队从东三省进入北京,战火逼近,玉庄生意惨淡。经过亨特介绍,子奇决定远走英国。磨玉老人的小女儿此时正在燕京大学求学,因为受不了政府的软弱,心爱的人向游行指挥告密的卑劣行径,也秘密跟随姐夫来到伦敦亨特的家。
      在繁华的伦敦,他们开启了新生活。冰玉重进校园,牛津大学再续了她象牙塔生活,而子奇带着他心爱的宝贝玉,办了玉展,在异国他乡,重拾了玉王的美名。然战争的无情让他陷入了艰难的选择,二战德国的飞机掠过伦敦街头,亨特一家住进了地下室。一团爱火在亨特的儿子胸中燃起,他热切地追求冰玉,冰玉因为以前的初恋伤痛拒绝了他。而他却在一次买花的过程中不幸被掠过上空的飞机投下的炸弹击中。亨特一家陷入绝望。而子奇和冰玉8年寄人篱下,多少辛酸眼泪。
      尝试过人间离别愁绪,26岁的冰玉感受到人生的灰暗,她渴望追求爱情,却不幸陷入了不能改变的时局。她撕开衣服,紧紧地抱住子奇,一阵惊雷响起,他们合体了!
      一年后,葬礼的主人韩新月诞生了!她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开始。2年后,二战结束,子奇和冰玉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家。等待在那的是苦苦守候十年的子奇的结发妻子和冰玉的姐姐。面对妹妹怀里抱着的孩子,姐姐一脸惘然。这是?
      知道丈夫的行为后,她几乎崩溃。穆斯林不允许这样的行为。他和她是受到真主安拉认可的夫妻,而他和妹妹,确是真心相爱的情侣。在世俗中挣扎万分,子奇不能够抛弃守候十年的妻子,妹妹神伤,远走天涯。
      而女儿新月自然留在了家,认大姨为妈。出身在英国的她,英语也就特别好。在她17岁那年,如愿的考上了北京大学西语系。在那里遇到了自己的班主任楚老师。楚老师对西方文学深入研究让她深深陶醉,他们对翻译事业的执着让他们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此时的韩夫人却在担心另一件事。他儿子的婚事。儿子虽然已经26,却一头木讷,就怕他寻不到人家。突然有一天,儿子直到半夜才回来。母亲逼问下,才知道她正与一个下等回回的女儿谈恋爱。有着丰厚家底和豪宅的韩夫人并不认可他们的爱情。通过挑拨离间,分来儿子和心上人的恋爱。又通过新月的撮合,把新月的好朋友和儿子弄成了一对。
      生活并不要让他们完美,一次子奇的突然摔倒,张皇失措的新月吓得心脏病发作,这个带着美好梦想,班里屡得第一的姑娘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她的病越来越严重了!然而这却让她获得了爱。爱来自她年轻的班主任楚老师,他爱她的聪明和善良。然而上天却不成全他们,回回有回回的规矩,穆斯林绝不与汉人通婚。得到母亲的拒绝后,楚老师仍旧痴心不改。一年又过一年,在大家的隐瞒下啊,新月知道了自己的病情,挣扎万分,病情一度恶化。而自己的好朋友兼嫂子此刻正怀着韩家的血脉。一个家庭顿时因为悲喜之间的落差乱成一团。
     新月没有等到幸福来临的一天,还有她憧憬的爱情离开人世。像所有穆斯林一样,头朝北方,脸朝正西。京城的穆斯林慕名而来,场面壮观。
     文化大革命来袭,曾经玉庄的掌柜后人成了红卫兵。因为不满当年韩夫人的诬陷偷玉的罪名怀恨至今。将韩子奇的藏玉统统带走,爱玉如命的子奇披着满头白发气息奄奄。临终的时候他道出了自己的秘密。
      他不是回回,是个汉人。这个事实让韩夫人不禁一惊。子奇的墓地与新月墓地挨的很近。
     数年之后,一个白发苍苍的女人来到老宅。老宅已经变了模样,成为文化保护单位。她是梁冰玉,她来找她的女儿,知道女儿已死去多年,苍老的心出现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
     墓地已成树林。有一个中年人在风中拉着凄厉的小提琴,楚老师带着满腹幽怨拉起了一曲动人的曲子,在穆斯林的墓地里久久不能停息。
     
     在世无真主,唯有安拉的穆斯林世界里,世间的繁华都只是过眼云烟,决定你升天堂是你善行以及对安拉的虔诚。子奇的明白太晚了。
  
      霍达说名字是她事先想好的,写着写着泪水涟涟。但是名字似乎与书名关系不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9#
发表于 2012-7-26 14:11:09 | 只看该作者
     读过很多次,不得不佩服霍达的妙笔生花。独具匠心的角度,不同一般的生活经历,或许家世的渊源让她对玉如此的情有独钟,可细腻的描写,让人敬而叹之。
    看到新月被一连串的打击香消玉殒,泪湿枕巾,被老妈一眼看见,却非要说迷了眼呵呵,老妈好奇也去翻看,看完也说想不迷眼也难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0#
发表于 2012-7-26 14:11:09 | 只看该作者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消靡这幽深的夜晚。
  尽管这颗心仍旧爱着,
  尽管月光还是那么灿烂。
  
  因为剑能够磨破了剑鞘,
  灵魂也把胸膛靡得难以承受。
  这颗心啊,它得停下来呼吸,
  爱情也得有歇息的时候。
  
  虽然这夜晚正好倾诉衷肠,
  很快地,很快就要天亮,
  但我们已不再一起漫游,
  踏着这灿烂的月光。
  
  
  严教授弥留的时候,他让自己的爱徒楚雁潮朗诵起拜伦的这首诗,算是作为他与那年逾古稀却依依不舍的情侣的告别。作者最终让严教授在这纯美的诗意中,闭上双眼。严教授坦荡地服从命运,安详离开这留着他至爱之人的人间。他说:“不要哭,不要用哭泣为我送行……”
  
  后来找来这书改编的电影,只是想看看楚雁潮英俊的脸庞上那清澈的双眼。他感情真挚、才华横溢、执着坚定、善良聪慧,是如此堪称完美的男子。他与韩新月的爱情最也符合我们对未名湖的想象:北国秋风吹送,宁静的湖面荡漾微波,在博雅塔的倒影上撕出纹理,杨柳枝在水影中摇曳,柳枝下是一对捧卷的恋人……
  
  这书卷,是他们共同热爱的事业,要把鲁迅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介绍给世界。但命运并没有眷顾他们的事业,和他们之间的爱情。韩新月生在回民之家,隔着教门不许嫁娶,虽然通篇没看出她有伊斯兰信仰。命运之神至此还不罢休,最后也用病魔夺取了她正值芳华的性命,仅剩雁潮凄楚的小提琴声在世间回荡。
  
  可知,人间最难寻觅的是知音。命运戏谑世人,不许这颗炽热的心灵相依灵魂的伴侣。所以,世世代代总少不了孤独的琴声,如泣如诉。
  
  《穆斯林的葬礼》,通篇诉说着命运与爱情。命运那么痛楚,爱情又那么倔强。角色们一个个登场,爱过痛过后再一个个离去,最终谁也没能对抗命运。正如诗中所诉,即使这颗心仍旧爱着,我们却不再一起漫游,只能像病房里即将分隔阴阳的两颗心,相看泪眼。或许,回望人生,无非就是一处空荡的病房。
  
  2010.7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31 04:59 , Processed in 0.0461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