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穆斯林的葬礼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1#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向朋友推荐最多次的书,从第一次看已经隔了很多年,情节也许淡忘了很多,但是当初的感受却仍然深刻的记得。高中和朋友在宿舍一起看到凌晨两点,两个人都已经是鼻涕眼泪糊了满脸,记得我对书中当时回汉不通婚的习俗完全不能理解,而朋友却正好是回族,我们还进行了很严肃的辩论。。。大学校评期间我在自习室里重温了一遍,居然还是哭到不能自已,如果那时候有领导经过应该会被吓到吧,呵呵~也许哪天心血来潮我会再买一本穆斯林的葬礼,对我来说它已经成为了青春记忆中的一部分,不管过了多久都会念念不忘!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2#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的形式很美——月圆月缺,琢玉,宗教,都是很唯美的元素,可是这都是形式。宗教的冲突,艺人的命运,动荡的年代,都是能让文章不朽的元素,但是,作者流于形式了
  说是经典,言过其实,可能80年代的人和现如今人的审美还是不同吧,会是高考的高分作文,但不会被长久的记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3#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 只看该作者
  在3年前的那个寒假,窝在家里,看了整整一星期。
  最后双眼红肿结束了阅读。
  到现在我都能记起,当时心里的那个抽痛。
  到最后,新月死了。
  结局很悲,心里很苦。
  为什么相爱不能在一起!
  
  
  很有那个年代的感觉!
  很喜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4#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 只看该作者
  读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一直被读者所关注的宗教信仰问题并没引起我多大的兴趣。当大多数人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分析此书的价值时,我却被作品里那各个朝代的玉翠玛瑙所吸引。“玉王”、“玉魔”,多么具有诱惑力和神秘色彩的两个称谓。谈玉并非真的去分析玉,我只是在这个具有价值的物件上感悟到一点称不上是道理的东西……
  
  全文就是以“玉”展开的,“玉”贯穿作品的始终,俨然成了故事的主人公。韩子奇因为被玉的魅力所吸引而选择留在梁亦清的家中成为了梁亦清的徒弟,从加工到辨识到收藏,韩子奇是深深地被玉给折服了。经过多年的努力,他获得了大量从殷商到明清各个朝代的珍贵玉石收藏于家中并以生命去保护去热爱。后来,他又不惜以大价钱从亨特这个商人手中买回被蒲绶昌卖出去的玉块,他说他是不想让玉魔老人的东西流失在外,但其实他自身对玉石的狂爱占去了大部分因素。战争年代,人们吃穿尚且出现问题,这些额外的娱乐就显得奢侈了。更何况局势动荡,人都随时会有性命之忧,别说这碰响的玩意儿能够保持长久。韩子奇不肯把它们又怕它们遭受劫难,竟抛家弃子带着这几箱宝贝到外国避难去了。难道他不爱这个家吗?且不说师傅生前对他有恩,就是这从他手里起死回生的奇珍斋与他也有深厚的感情。但是,他舍不得那些玉啊,他把那些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怀着巨大的痛楚带着他的玉离开了。可是没想到英国的局势也同样动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被德国袭击,到处都是战争和死亡。亨特先生劝他把玉卖了,换了钱以求安生。可是他宁愿舍弃这亿万富翁的地位也要保护他的玉。
  
  到后来,他跟壁儿的妹妹冰玉相爱了。在这之前,他还不知道爱情到底是什么,他跟壁儿结婚只是因为师傅有恩于他,他觉得跟壁儿结合是天经地义的。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他带着冰玉以及他们的女儿新月回国。当壁儿知道他与自己的胞妹在一起后大发雷霆。冰玉也不愿“两妻一夫”的生活,希望和韩子奇重新离开这个家。但是韩子奇犹豫了,与其说他不舍得这个家,倒不如说他是不舍得那些玉,他把那些玉看成比他的生命还重要更何况是这他自己还不懂为何物的爱情。冰玉走了,带去了她对韩子奇的怨愤和对女儿的不舍。三个人的悲剧,源头是什么?就是那些玉石。
  
  后来女儿长大了,壁儿不愿意新月上大学,并以此为要挟让韩子奇拿出他的宝贝给儿子举办婚礼,他对新月的爱和对玉的爱在内心苦苦纠缠,最终他妥协了,却差点为此丢了性命,他恨这个让他痛不欲生的交易。
  
  直到最后,所有的玉都被红卫兵夺了去,他终于倒在床上一病不起。他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却也无可奈何。他终于明白,到头来都是一场空。那些玉,从来就不属于他,应该说是不属于任何人。他们都是玉石暂时的守护者却永远成不了它们的占有者。那些玉就这样汇入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他却为此沉迷了一辈子。失去了最爱的人,给那么多的人带来痛苦。亨特先生曾经开导过他,可他却永远做一个执迷不悟的人。
  
  可是,话又说回来,我们一生活着到底在追求什么呢?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收藏,有人喜欢收藏邮票,有人喜欢收藏书本。奇怪者如收藏门牌,廉价如收藏糖衣,精美如收藏高档手表、香水等等。没有人过问是否理性,关心是否有意义。个中趣味,自己体会,为之倾家荡产在所不惜。占有会使自己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收藏对象又具有足够的趣味,两者结合让人欲罢不能。当你嘲笑一个人为了一只名贵的手表投入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收入时你又怎样看待自己为了买到一本年代已久的书而访遍各家店铺?对象不一样、价值不一样不代表意义不相同。但是,这一切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吗?
  
  我总在想,活着,不就是为了过得更快乐、更幸福一点吗?如果这样的收藏能够给内心带来巨大的满足感,使自己感到快乐幸福的话,为什么不这么做呢?它们,的确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到最后,都无法属于你。那么这期间呢?至少在你活着的这几十年它是你的,你拥有它并为此而感到快乐过。你不能因为它终会失去而丧失去争取它的权利,就像你一出生就知道自己会死而拒绝活着的权利。它让你的生活阳光普照,这就是意义。
  
  当然,两弊相衡取其轻。如果当它的存在威胁你的性命、你更大的幸福,那么放弃也未尝不可。我们所做的一切,目的无非让自己无需痛苦,有再次幸福快乐的机会而已。所以,我终究还是感叹韩子奇的命运。当初在玉和冰玉之间,他选择留下,选择和他的玉在一起,他从此付出的将是无尽的思念无尽的懊悔与自责的代价。何必呢?既然你留住了比你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又是活得这么不快乐,为什么当初不舍弃一些以获得更多一些?
  
  白手起家、东山再起或许对于那个时候的韩子奇来说,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但是爱情、幸福可以作为一份力量支撑他拥有更多的机会去争取它们。又或许,无力争取,那么女儿、妻子、天伦之乐是否也不足以代替那些身外之物呢?
  
  说着说着,我已经陷入了矛盾的境地了。我自己是一个爱好收藏碟片的人,但是我从来都是把其当作一个可有可无的玩物。它在,我拥有快乐的满足感。它丢了,我亦不会要死要活。况且,它还不算特别廉价,我从来都是量力而行,不勉强、不执著。如果我再沉沦一些,或许我也和那些疯狂者一样为之倾尽所有了。但是,我喜欢适可而止。这又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吧,谁是谁非又有谁能够给予评价?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5#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 只看该作者
  看完穆斯林的葬礼,就想到如果把它拍成电视剧应该不错吧··
  他们之间的纠葛,令人不知该说如何是好!
  他们都有着对家国的热爱,不然他们不会回来的,即使知道回来面对的是对姐姐和妻子的背叛。也体验的战争对我们那个时代的摧残,以及那一代手艺人的艰辛。
  楚雁潮与韩新月的爱情很令人向往,却又那么令人惋惜,令人感叹!
  最近看的这类的爱情情节太多了,如《山楂树之恋》,《现在就想着你》等,都是悲剧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6#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 只看该作者
  记的第一次看这本书是上高一的时候,午睡的时间,眼泪哗哗的,完全忘了下午要历史考试。现在评论,我连主人公的名字都忘记了,只记的是一个假穆斯林爱上了妻子的妹妹的故事。当然,我记得新月,她有个好美的名字,现在看来她的爱情故事很有些韩剧的成分啊,但是,书里关于爱情的描述,关于穆斯林习俗的介绍,都曾给我很大震撼。有机会我去重读一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7#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 只看该作者
  下午坐在中南一间教室的最后一排看《穆斯林的葬礼》,完了有些怔怔愣愣的,黑板隔着有些远,模模糊糊的,周围坐满了陌生人,也是模模糊糊的。
  
  收拾了书包,慢慢地走出来。夜里有风,吹得倒叫人清醒些。月底了,月亮升得晚些,这时候见不到,不然依着这样的晴空,夜晚是该有皓月的。灯火映得天空越发没了颜色,脑海中依稀还有一弯新月的影子。恍惚又想到中学时看过的《千江有水千江月》,越发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遥远的,虚幻的,倒是书里的东西还真些。
  
  新月,泠泠的白玉。月沉,玉碎。悲剧就是美的毁灭。一切想见到的,不想见到的,都见不到了。就是那个爬满了紫藤的院子,生了青苔的石阶,也都打上了汉白玉的标签——它成了文物了。
  
  西厢房呢,那张承载了她和她少女的迷梦的小床呢,还在吧?东厢房那个古铜的大床也还在?这些旧物助长了她的沉默。如果墙会说话,书房里的那些秘密是不是不用会减些重量?
  
  在月色下戴着花环唱着歌儿沉到水里死去的奥菲利亚是不自知的,简·爱的灵魂从坟墓里走出来。我们都是平等的,爱情不是同情,不是怜悯,不是牺牲,而仅仅是爱情。
  
  这种平等让我想到了《萍踪侠影录》里面的云蕾和张丹枫。在云蕾说我们都是汉人的时候,张丹枫心情激荡,在楚雁潮说我们都是黑头发黄皮肤时新月感到了被理解。就算是不同的肤色又怎样呢,奥利弗对梁冰玉喊出我们都有爱的权利。
  
  在生存极限受到挑衅时,我们才懂得敬畏生命。战争改变了一切,但是亲情爱情不会变。所以韩子奇和梁冰玉回来了,在冰玉对爱情绝望时,她把新月留给了韩子奇,因为他相信父女亲情是真的。
  
  冰玉说她后悔了,在异国他乡与子奇结合并生下孩子,在一场家庭风暴后说后悔了。如果他们留在伦敦没有回来呢,他们还会彼此相爱,相濡以沫。可是他们在亲情的召唤下回来了,只是感召,不是救赎。可是回来后,冰玉发现眼前的男人是这样陌生。她离开他,不是因为他是她的姐夫,而是她看清了这个人,原来她爱情中的那个人不存在,爱情死了,所以她走了。
  
  如果没出国,韩子奇的婚姻不会出现任何变故,他跟君璧是有感情的,他们患难过,如果不是战争,不是流亡,他也许一辈子都不知道那种让人燃烧的爱情,所以韩子奇不后悔。可是冰玉后悔了,冰玉的后悔比亦舒笔下乔对教授的不后悔更有力。
  
  冰玉走了,留下新月跟她爸爸在一起,大姨成了新月的妈妈。君璧并不是恶毒的后娘,在父亲猝死的情况下,她是老母弱妹的守护者,可是妹妹挖去了她心头的肉,她恨她的丈夫,如果丈夫不是对新月那么好的话,她或许会对新月亲热一点。可是冰玉和新月挑战了她作为女人的尊严。
  
  “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孩子,可惜孩子往往比他们还先知道,小小的心里,什么都知道了。”《lie to me》里Emily喃喃地说。
  
  天星和新月都是这样被催熟的。
  
  我第一次看见你,就被你的纯洁,美好所吸引,就默默地爱着你,可是你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忧伤呢。
  
  这是山楂树中老三对静秋说的。楚雁潮也是被这样的新月吸引。少女的杨开慧也是早熟的,在得知毛泽东与陶毅发生了特殊的情谊后,她感觉天塌下来了,可是她隐忍着,内心充满忧伤。琼瑶的《一颗红豆》里的初蕾原本是个快乐的百灵鸟,可是爱情使她忧伤了。
  
  原来,忧伤也是这么美好。故事中,现实里,原来有这么多的相似。
  
  楚雁潮不知道他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他这个人也是不清不白的。韩子奇的是个汉人的遗孤,可是他向虔诚的老穆斯林隐瞒了自己异族的身份。韩子奇的一辈子我们在小说里可以看到,那样传奇的一生,或许在那个年代算是常见吧。结局处,楚雁潮留下了一个沧桑的身影,他不到四十岁,头发已经花白了,那把小提琴还在,他还可以拉一曲《梁祝》给黄土中的新月听。
  
  何苦这样呢。
  
  楚雁潮说他一直看到的是新月的优点,但是忽略了这个女孩是脆弱的,身体和心灵都是脆弱的。新月没有妈妈,他没有爸爸,年少失怙失恃,有多大影响,他们不自知,可是读者知道啊。
  
  有那么多的学识,只是让他们的内心更加空洞。
  
  ——伯牙碎琴,只因知音从此绝啊。没有琴的伯牙是不完整的,他还活着,可是是不完整的。
  
  病魔,可恶的病魔。新月去得太匆忙。她甚至不太理解父亲,哥哥,还有她的楚老师对她的感情。她还没有见到她的妈妈,她自己的妈妈。她没有来得及问一声妈妈为什么要抛下她,她没有时间去理解这一切,她人生的蜡烛就要熄灭了,在摇荡的烛光中,她只来得及想她的爸爸,妈妈,哥哥,挚友都是爱她的,在她有限的生命里,还初尝了爱情的滋味,可是这种味道她还来不及细细品尝,就去了,她有多少不舍,爱她的人有多少不舍,这些都顾不得了。
  
  楚雁潮的最后的形象叫人心疼,他可以把新月藏起来,再去找一个知冷知热的女人的。可是爱情的心死了,对那个女人公平吗。天星的心死了,可是陈淑彦毫不知情。淑彦也是能听懂《梁祝》的。
  
  陶然亭,为什么要去陶然亭约会呢,陶然亭埋葬了石评梅与高君宇的相爱却不能结合的灵魂啊。
  
  新月写给雁潮的那封信,竟然也是石评梅《魂归陶然亭》的笔调,那是怎样的一种绝望呢,读着那样的文字,不定落泪,眼眶确实要湿的,心中的酸楚那是泪水能冲淡的呢。
  
  未名湖多美啊,十几二十岁的年龄多美啊,小提琴奏的《梁祝》多美啊,一切的美景下讲述着一个残忍的故事。
  
  就像在山顶上受了一夜的冻,看见东方的日出了,然后想从悬崖上跳下去——美的尽头就是毁灭。
  
  这是一个悲剧,但是希望总是有的吧,青萍和结绿长大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8#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 只看该作者
  爱情,就是奉献,就是给予。如今还会有谁能和楚雁潮一样恪守着如此坚定的爱情观?如今还会有单纯得令人羡慕的爱情么?正因为这种爱情少有得可怜,大家才会去追捧那些青春剧场偶像剧场,大家才会把在即沉浸在电影电视剧里,暂时忘却残酷的现实。 我细细地阅读这本书,害怕放过书中的每一个字句所包含的意思,但又害怕剧情会像我想象那样发展下去。但最后,我还是含着泪水,含着对新月的依依不舍,对雁潮的同情,对韩子奇懦弱的讽刺,对韩太太无情的愤怒,读完了。 回到现实,莫名的空虚感油然而生,在我的人生之路,我能否像新月一样,无需跌跌撞撞就能找到自己的真爱,找到那份单纯,恪守终生的爱。 但人总不能永远活在小说里面,人总要往前走。 但愿我能感受到世上最纯最真的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9#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 只看该作者
  新月的遭遇过于个人化,她的情绪我不能准确地把握。和楚老师的爱情,很纯真,但我不能够想象,所以不能太打动我,但我看的时候还是掉了泪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0#
发表于 2012-7-26 14:10:56 | 只看该作者
  想好好写的书评,被我这伪文艺自己给难为到了,是自己的太浅薄,还是这个故事太沉重,抑或是了然了三分,误了大半,这般迷迷糊糊,就只当是初读后的疯言疯语罢了。
  这个关于回回的故事,如《狼图腾》一般,它所展示的民族是我所陌生的,它所崇尚的信仰是我所缺失的,我被这具有浓郁民族风的故事所感染,被小说题目隐含的悲伤所忧愁,为之动容。古往今来,硝烟战争和政治变革,多少幸福的家庭破灭了,多少莺莺燕燕生离死别,在疾病面前,新月太脆弱;在政治面前,韩子奇也太脆弱。任何人都不能违背真主安拉的安排,却也逃脱不了战争和政治所带来的浩劫。祝福那些善良的人,祝福他们都能永居天园。
  如果这些都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那么壁儿,请你多给新月一些母爱;真主,求你多给楚雁潮一些和新月共处的时间。在这个故事的尽头,太多的凄凉和无奈。新月的最后一次呼喊,是今生生离死别;天星垒的最后一块土砖,是永世不得相见。为什么活得那么认真,爱得那么深,到头来,那么轻易遭人掠夺,那么容易被人拆散。
  
  也许只有悲伤的结局才会让我们对这部作品更加的回味,作者起的题目也早先暗示了这会是一个不好的结局。无论是战乱还是政治变革,那一代人经历了时代巨大的变迁,经受了精神上的摧残。韩子奇年轻时的光芒和追逐,梁冰玉的聪颖和独立,都在战争的黑色笼罩下黯淡了,他们需要的不过是彼此的扶持和鼓励,这让故事的情节有了真实感,而韩太太之后的表现也是人之常情,谁能容忍二女侍一夫,女人的嫉妒是天生的,在这段感情里,谁都是受害者。当战争平静了,一切都似乎又回到正轨上之后,道德的谴责深深地折磨着韩子奇,这也是他留不住冰玉但却那么疼惜女儿的原因。爱,存在,但不再自由。
  不知道为什么此刻的楚雁潮和韩新月,让我想到了彼时的乔冠华和章含之,在我看来,他们的感情似乎是有些相似的,共同的事业追求,牢牢地牵住了对方的心。而且故事里的楚和韩又都是初恋,不难理解,那个年代,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有一种净化了的纯真和神圣,一句诺言,许诺一生。
  总有那么一些依稀带着故事里的人物影子生活着的人,他们分落在各个角落里,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负担着各自的责任,生活中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而是我们不能。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9 12:52 , Processed in 0.0823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