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灯下看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苦旅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
发表于 2012-8-19 19:11:02 | 只看该作者
或许,她们都曾是大户人家的小姐,都受到了新思潮的洗礼,所以她们勇敢地冲破了世俗的樊笼。机缘巧合之下,她们聚到了一起,可能是那位办学堂的老先生收留...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
发表于 2012-8-19 19:11:02 | 只看该作者
  曾经在上海上班的地铁上很用心的看完这本书,那段岁月很辛苦,但是读书让我总是充满无限的快乐!
  
  非常喜欢字里含间透露的真情,可能是因为去过余先生的故乡,对其中很多地点非常熟悉,一边读书一边回忆自己曾经旅游过的地方,寻找那书里的感觉,仿佛阳光雨露般清澈透明的心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
发表于 2012-8-19 19:11:02 | 只看该作者
  或许,她们都曾是大户人家的小姐,都受到了新思潮的洗礼,所以她们勇敢地冲破了世俗的樊笼。机缘巧合之下,她们聚到了一起,可能是那位办学堂的老先生收留了她们吧。办学堂的初衷已经不得而知了,但尼姑庵实实在在给了人们一个惊喜。那个“藏在北墙里边”“满满实实的大花圃”,是不为世人所知的秘密——一如那叠藏在屋梁上的绣品——那是一个个被顽石“严严地封住了包裹着的生命”的无声控诉!或许,在一个个月凉如水的无眠夜里,女教师们会结伴坐在花圃里,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直至夜深,方揉揉终于困倦了的眼睛,互相搀扶着回房。一盏青灯,一尊古佛,一卷经书,一串念珠,一叠绣品,一座学堂,历史的两度景深构成一夜的梦……
  河英的出现无疑勾起了她们尘封的记忆,当那“两双同样明净的眼睛静静相对”时,积落已久的心尘被风扬起,迷蒙了她们的双眼。或许,坐进教室的河英不仅承载了她们的怜惜,更承载了她们的希望。那是对与命运抗争的渴望!可在巨大的命运转轮面前,她们的力量是那么微不足道。本该圆满的运动会却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闭塞而落后的小村庄里容不下飞扬的青春,河英成了村民心中不正经的代名词。尽管有女教师们和“从上海逃难到乡下”的作者母亲的保驾护航,可那个雪岭上的小红点最终还是被世俗的力量吞没了!
  甚至连女教师们也没能完全摆脱宿命的纠缠!或许,老邮差送来的信以及那个后来来过学校的男人带来的,是那位女教师家人的噩耗,而这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她的逃婚。这对于本就对家人心存愧疚的女教师来说,简直是致命的打击。于是,她选择了结束这坎坷的一生。可谁又能说,她不是解脱了呢?或许,送葬路上,那个年龄最大的学生走过牌坊时说的竟是“也该给老师立一块牌坊”!所以,女教师们才会气愤地喝断他。其实,她们气愤的不是这句话本身,而是人们的冥顽和命运的不公!
  ……
  但不管过程怎样曲折,她们的抗争终是胜利了。“孩子们毕业的时候,……路边的牌坊都已推到,石头用来修桥,摇摇晃晃的烂木桥变成了结实的石桥。……孩子们低下头去,看见老师的布鞋,正踩着昔日牌坊上的漂亮雕纹。”她们踩在脚下的,正是被她们打败了的所谓命运!
  司徒华达比克的《热冰》中,那两个挥汗如雨的青年,用奔跑的热量解冻了冰封的少女,将她投向熹微的天际;而敬爱的女教师们,却是用自己的坚韧推倒了那些冰冷的牌坊,铺就了一座结实的石桥!
  伟大如斯!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4#
发表于 2012-8-19 19:11:02 | 只看该作者
  伴着淅沥的雨声,我随着余秋雨先生,踏上孤独的文化苦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的确是文人墨客所向往的逍遥境界,一边漂泊流浪,一边吟诗作赋,最浪漫的事莫过于此。但,试问一句,能真正像李白那样游遍名山大川,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的,又有几人呢?余秋雨先生就做到了。
  余秋雨先生踽踽独行,追寻前人的足迹,游历不变的美景,叩问历史的大门,探求生命的真谛。同是游记,却有别于三毛的文章:如《撒哈拉的故事》,拥有诱人的故事,但褪去这层光鲜亮丽的外衣,却什么也没有得到,那只是很纯粹的游记罢了;而他的《文化苦旅》却不限于如诗的景色,而是在赏景的同时挖掘出更深刻的内涵,发人深省。
  既然是文化苦旅,则旅途中的景色不免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背景。每到一处,不禁感慨一番,任何与此情此景相关联的诗文,作者都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写下洋洋洒洒的心得体会,这使我对他的博学肃然起敬。
  历史与文化并重,作者在用诗文营造空灵意境的同时,也不忘将史实娓娓道来。他带领我触摸历史,感知历史,着实感受到历史的重量。使我深深体会到在历史长卷面前,我们是如此卑微,如此渺小。
  社会各界对于余秋雨先生的肯定,自然是不用多说的,余老的文字也轮不到我这种无名小辈来评头品足。但,我写的,是我用心真切感知到的余秋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是么?余老的文字,老练中不失华丽,文章或气势恢宏,如磅礴的瀑布;或细腻生动,如静淌的流水。引经据典那是家常便饭,这足以看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遇上如此陌生的文字,总想驾驭。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需足够的时间才是。
  其实,对于余秋雨先生的盛名,是如雷贯耳。母亲极为崇拜,师长极力推荐,但年少无知,对此不以为然,嗤之以鼻。如今读来,反倒为当时的想法羞得面红耳赤了。只怪当初年少轻狂,心浮气躁,终日沉迷于言情、虚幻小说,无法静心阅读这般厚实的文字,无法品尝这孤独的滋味,无法体会秋雨先生的良苦用心。现在,余秋雨先生给我带来的心灵上的震撼,使我欲罢不能。品孤独,亦品人生。
      窗外雨声淅沥,而我却内心澎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5#
发表于 2012-8-19 19:11:02 | 只看该作者
  我仅少有的国学知识和风土人情都是从他的书中看到的吧,无论他有多少争议,我只知道从他的书中看到那份苦苦想要恪守中国五千年文化和非物质遗产的赤字心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6#
发表于 2012-8-19 19:11:02 | 只看该作者
  前天看到台湾要做中华文化的领军人,不由唏嘘不已。
  
  但是去过台湾的人,又有谁不会为他们保持的良好中华文化,道德素质所称赞呢!
  
  文化苦旅是我买的10元一本得盗版书,但是盗版的书却带我第一次领略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所以版权是可以盗的,但是思想却是万万盗版不了的。
  
  大英博物馆里面的敦煌壁画,卢浮宫里面的若干青花瓷,大都会的中国亭。
  
  东西是可以盗过去的,但是我们的文化呢,还是只能停留在了台北的故宫。。。。。。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7#
发表于 2012-8-19 19:11:02 | 只看该作者
  余秋雨先生以他独特的写作魅力吸引着读者,那是一种苦涩的回忆,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8#
发表于 2012-8-19 19:11:02 | 只看该作者
  还记得笔墨祭,天一阁,阳关雪,还记得三更有梦书当枕,还记得你陪伴我的岁月~~~中学时代,你所有的书都是我的至爱,你所有的话我都记得,喜欢你的散文,也渐渐爱上散文,写了好多文化散文,老师很喜欢,我也很喜欢。而现在,你在哪里?曾经的梦想又去了哪里?留下的,只有曾经你的陪伴,只有碎了一地的憧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9#
发表于 2012-8-19 19:11:02 | 只看该作者
    “文化苦旅",果然是一次精神上的苦旅。很喜欢余秋雨先生的作品,表达的是一个文人对文化的艰苦思索,每次读完都有一种沉痛的感觉,但却又有一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0#
发表于 2012-8-19 19:11:02 | 只看该作者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历史,华彩的辞藻,工整的行文。穿越一片又一片质朴令人动容的迷雾。  让我为之踌躇,为之震荡。  我也在梦中虔诚地拜倒在那天一阁朱红大门前:    你来了吗,你又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02:31 , Processed in 0.0477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