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灯下看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苦旅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1#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本书,为秋雨先生敏锐的洞察力、犀利的文字以及其事物的穿透力所折服,对于我们来讲看似寻常不过的事物在他的笔下却呈现出另一个世界。 他对社会、人生、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等都有其独到的见解,让我们了解到一些寻常事物所蕴藏着的深刻的命题!!!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2#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这时我买的第一本文化散文,也是最后一本。散文的优点是短小精悍,一气呵成,颇有几分二锅头的劲儿,不足也在于此,三言两语,总有些后劲不足,就像是鸭脖子,再香也就那么一阵儿。
  关于老余这个人,大家都说得够多了,知识渊博也罢,学者娱乐化也罢,长袖善舞也罢,不甘寂寞也罢,反正效应是出来了,好歹我也记住了敦煌,好歹记住了都江堰。
  当时还在初中读书,脑子里还是那套八股文章的路子,所以对那些气势恢宏,文字流畅,词藻华丽的路子颇有好感,现在重读,仍然觉得舒服,不过对于种种洋溢的激情却大大怀疑了。阅读关于历史的文字越多,越发觉得充满了无力感,少年时的教育大多脸谱化了历史,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曹操王莽都是窃国大盗,关公李逵忠义两全。历史,其实都是后人的演绎,为了当代人的意志各取其言,甚至美化或是诋毁,往事只是今人的傀儡。
  一切都被原谅了,无论是杀戮还是冤屈,美好还是丑恶,我们无能为力,因为一切都输给了时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3#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的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全书是借物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本人最喜欢其中的一篇《废墟》,喜欢旅游观光的人观光即便是观光而已,而对废墟有深邃见解并上升到文化哲学层面上,却只有余秋雨一人。人生不能没有废墟;文化不能没有废墟;历史更不能没有废墟;没有废墟的人生是苍白的;没有废墟的文化是肤浅的;没有废墟的历史民族是幼稚的。这篇文章在不长的篇幅中包孕了作者对历史、对文化的深沉思。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4#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起码从现在看来,余秋雨已经写不出来这么有气势、有深度的作品了,就同张爱玲的《金锁记》,一出手就是经典,以后……却是在改编自己以前写的。再如红楼梦林黛玉的演员陈晓旭……
  他们留下的经典是值得我们怀念和崇敬的,不该不过责备,或许爱之越深、责之愈切!所以,很期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5#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文化苦旅,是作者在写作顶峰时期的好作品,值得一看;随后的作品建议大家就不要浪费时间了。他在自我克隆,江郎才尽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6#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文化苦旅"是几年前买的.那是正上初2,自己根本无法体会其中的意境.现在的自己再次翻看这本书时,觉得会懂了许多.能体会那些风景带给人的震撼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7#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余秋雨的批评早就不绝于耳,就像娱乐圈一样,文化圈照样轰轰烈烈。有嫉妒、有不屑、有鄙视,各处雷同。
  
  我高中时代02、03年好象是余老师最红火的时候,许多同学人手一本。而我是不屑一顾的,因为不管他写得怎么样,我是从来不读国内作家的书。从来都是百年前的文豪的作品。提起这个余秋雨也满目鄙夷。
  
  倒是现在大学都毕业了,回头来读他的书,居然觉得是个不错的作家。批判余的人,都仿佛自己站在文化至高点,一副沙场点兵的做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用极度苛刻的态度对待他人,用自我满足近乎自我手淫的态度对待自己。
  
  一直认为真正有学识的人,一向有容乃大。余的作用根本不是出了本书,拿来做高考的考纲,也不是研究生入学必读书目,何必群起攻之,怕是背后的动机根本就是前面我说的有嫉妒、有不屑、有鄙视。如果根本不在乎这个人,就会像我以前一样连看都不去看,更何况从中找出谬误?
  
  余的作用,如同现在的易中天、于丹,抛砖引玉而已。大家关心了这个话题就一起坐下来讨论,不对的地方一起探讨。即便争个面红耳赤也是对事不对人,这样才是读书人!
  
  有些人随手一翻,看不懂;看了个报纸杂志一角,某个跳梁小丑抓住的粗辫子细辫子,觉得很对味,也起哄来声讨余秋雨。逼得他声明再不写书,又有什么意思?开心了?满足了?我想不是中国的文化圈娱乐圈如此,或许是民族心态上有了扭曲,只要是冒出水面的鱼个个被打嘴:“你凭什么?!”没说出口的潜台词不过是:“我还没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8#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大气,又不是委婉。字里行间体现出了一个文人对于中国历史那份深沉的爱,但不足的是,没有摆脱历来文人身上的一种奴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9#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一段文化的旅行,揭开了一段揪心的的记忆。循着先生的脚步,我看到了独一无二的风景,独一无二的文化,而心,却是苦的。
  我一次又一次听到了曾经繁华的古都的一声声叹息;
  一次又一次看见了俗子聚集的旅游胜地的一丝丝无奈;
  一次又一次感到了传统文化可能在弹指间被现代潮流淹没的恐惧。
  因为失去而痛,因为痛而清醒,因为清醒而追求,中国历史在这样周而复始地前进,然而有些东西却是无法弥补的,比如生命的消逝,文化的失落。
  而我们,只有默默拾撷起文明的碎片,捧着他们,流泪。
  余秋雨说: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现代的沉思中,废墟上升为寓言。
  当我们凭吊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我们是不是应该铭记万元之园亭台珍宝荟萃的盛况?
  当我们立在清苦的道士塔前,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努力去营救那些正在流走的文物、字画、文明!
  余秋雨在旅行中解剖着华夏文明最痛心的创伤,我们需要用这样的创伤警醒自己,然后用心去缝合伤口,铸成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归宿。
  但愿,我们不要再消逝中前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0#
发表于 2012-8-19 19:11:31 | 只看该作者
  那是我上学时装文艺买的书。前时间为了打发火车上的无聊时光,捡它出来,准备再看一遍就卖掉。
  
  豆瓣知我看这书,没好意思说我矫情,只说这书不适合他气质。
  
  
  
  据说名编辑扣子小姐最近不太喜欢某些形容词,我觉得她要看完第一篇,怕是会讨厌所有的形容词。华丽丽的词藻啊,就差鼓掌了,有必要么?不过我还是很有恒心的看下去,谁让我是忍字当头的双鱼呢?
  
  
  
  看着看着,我居然不觉得腻了,是吐着吐着就习惯了,还是我直接配合了老余的波长随其一起矫情?矫情嘛,谁不会呢?
  
  
  
  说起来,开始不腻是从《夜航船》开始。不知是不是因为说到鲁迅几爷子,苦大仇深的,怎么都柔不起来,就算是提提也不行。后来游记算是告一段落,几乎都是故事,大概俺就好这口,看故事,听说书,说八卦……从寂寞的酒公到侠义信客,从华语乡情到墨香传承。
  
  
  
  虽然都说悲剧最容易打动人心,也没必要处处悲情吧,中国人民就真那么苦?敢问哪个民族没有血泪史呢?那么重的担子,新青年们咋背得动哦。
  
  
  
  总的说来,此书除了矫情点儿,没啥不好的,还可以做为形容词练习大全使用,一举两得。也许余大师对这些地方心中感触太多,才有那么多形容词的堆砌,想我中华五千年,此情完全可以理解,正常!!东方出版社出版,全新,请相信我对书籍的爱惜程度,原价¥22,现价¥12。有需要的请跟我联系,最好同城,交换也可以的说。
  
  
  
  Ps:不好意思的坦白一句,俺练过赵孟頫的字……我真的觉得还挺好看的……起码比庞中华的好多了……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6:47 , Processed in 0.06491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