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灯下看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苦旅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1#
发表于 2012-8-19 19:11:17 | 只看该作者
  余秋雨的口碑并不是很好,一个作家闹出那么多丑闻,不知天高地厚的上青歌赛上点评,出了丑,闹出笑话.....等等吧...  但是,作为一个作家,他的文笔和寄情于山水间的情怀真的不能被贬低,那不是谁都有,谁都可以学来的。  文化苦旅,旅行在文化的长廊中  忘记了世俗的纷乱和各种好的不好的评价只有文字和山水  岂不妙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2#
发表于 2012-8-19 19:11:17 | 只看该作者
  在每一篇散文中,作者的心情基本上都是很沉重的。读来,自己的心情也不觉跟着凝重,跟着余秋雨先生一起在中华大地,做一位文化的旅行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3#
发表于 2012-8-19 19:11:17 | 只看该作者
  用游记的写法细数着中国一段又一段的历史,余秋雨像当年的徐霞客,给我们带来了千年中国 最沉重的叹息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4#
发表于 2012-8-19 19:11:17 | 只看该作者
  fffffffdddd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5#
发表于 2012-8-19 19:11:17 | 只看该作者
  以为是一本非常苦涩的书,却发现非常有味道
  是我书读得太少了,以至于看到它的时候觉得好得都舍不得看,规定自己每次只能看一篇,怕看完了就没有了。。
  总有想冲到书中所述之处的冲动,是饱读了多少的读书才有这样的感慨,是经历了多少的坎坷才有如此的情怀。。无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6#
发表于 2012-8-19 19:11:1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很早以前看的一本书了,现在想起仍然会记得当时读它时所感觉到的历史以及文化的厚重感。读它,仿佛让我看到了大漠的千里风沙,古塔的斑驳墙体,老人的浑浊眼神……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7#
发表于 2012-8-19 19:11:17 | 只看该作者
  文化,不管在哪个时代哪种文明下,都是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精神感召。从《道士塔》的漫漫黄沙开篇,和着异乡漂泊者的脚步声结束,从两千多年前李冰的都江堰直读到两千年后非常时代的吴江船,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苦旅,它涵盖了太多, 作者细致的情感,同时又带着让我不禁钦佩,产生情感的共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发表于 2012-8-19 19:11:17 | 只看该作者
  余秋雨的散文带有历史的韵味。在当代散文写作潮流中,要想创新与发扬中华历史文化共存。当代散文写作者不防顺着余先生的路子走下去。也许还能自成一家!历史学家能传承历史,散文写作者也可以!余先生的文化散文真的可以做我们的指导方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9#
发表于 2012-8-19 19:11:17 | 只看该作者
  记得曾经在和同事讨论《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时候,一起谈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凡古代最优美的作品,都诞生在作者本人的苦难中,例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白居易的《琵琶行》、苏东坡的《赤壁赋》。难道非要贬官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热情吗?中国古代文人可以创造出独树一帜的阴柔之美,何以走不出这样一个悲情怪圈?这一个谜,我一直都想弄清楚。文人余秋雨走进柳侯祠,也许会有一点类似的感悟吧?他能找到答案吗?
  文章中对柳宗元的生平叙述得十分详细,远远超出了一般“唐宋八大家之一”之类的介绍,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贬永州,历时十年,灾难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产生了《永州八记》这样的篇章。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朝廷跟他开了个大玩笑,召他回京,喜气洋洋的柳宗元刚到长安就被兜头一盆冷水淋了个浑身通透,他被贬到了更为边远的柳州!柳宗元凄楚南归,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个鲁滨逊,他挖井、办学、植树、修庙、释放奴婢。四年之后,47岁柳宗元劳累而死。这些,被后人誉为政绩斐然。然而柳宗元的一生也不断地在引发后人的疑问,一块块石碑在柳州竖立起来,“文字由来重李唐,如何万里竟投荒?”
  实际上,每一个到这里的文人都在因柳宗元而不断地思索着作为文人的价值,思考着自己存在的意义。至少,柳州的历代地方官都确确实实因为柳宗元而检点自己的行为。柳宗元成了一个独特的形象,时间更增加了他的魅力。
  余秋雨先生说,因为柳宗元,世代文人由此增添一成傲气,三分自信,华夏文明才不至于全然黯然。走进柳侯祠,我才明白,我读着前人的华文,没有读懂前人的心。看到了前人的泪水,没有看到他们眼中流露的傲气!江州司马虽然会因琵琶而泪满襟,白堤也一样记录着他春风吹又生的雄心。浪可以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却不能冲刷掉苏堤的美丽风景。
  多情未必不英雄啊!前辈们,失敬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0#
发表于 2012-8-19 19:11:17 | 只看该作者
  余秋雨的文笔总有一种渗透纸张的感染力,他将这次文化苦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一种足以承载历史的浑厚苍劲的笔调铺层开来。以前总以为这类文章看着会让人感到压抑、无趣,而此次我的思维却随着他的文字而一张一翕,我的心跳跟着他的所悟而上下跃动,读起来会让人如同置身那时那刻那分那秒的那一特定场景……这是一次山水跋涉之旅,也是一次精神感动之旅……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3 10:48 , Processed in 0.0473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