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5| 0
|
龙争虎斗 |
最新书评 共 3 条
0x2a
多点儿真诚。
这本书你不用期望过高,其中没一
句直接或间接的人生道理,当然也
不打算让人对平凡生活顿悟—这满
篇特工生涯,纯属我们幻想或者幻
觉都不能涵盖的。
为什么会有票房记录或者bestselle
呢你一边看书一边想难道我不是早
就决定自己要做什么人什么事。这
天马行空纵然引人入胜又是凭什么,
地球人都知道没孤单英雄也没他身
旁不离不弃的绝色美人啊,当然更
没有那么多一触即发的决策性时刻。
也许只因为文笔太流畅了吧。也许
因为故事太俗套反而让人很放心。
绝对没有突然来个耶茨式绝望让人
不知所措放下书。也没奥斯特式的
哥长期找不到方向式的迷茫。
终于有那么几小时片刻你很清楚是
与非,你简直比书中人物还清楚坚
定并为此在所不惜。
终于有片刻可以付出一点肯定值得
付出的紧张激动心碎和绝对信任,
即使只是书中人物,那也不会错的。
详情
弥次郎
1,这本书看得我无比畅快,虽然它有615页,厚的犹如城砖。之前看了约翰勒卡雷的间谍小说《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勒卡雷的行文犹如伦敦的天气一样阴沉,语言自然是优美的,但是似乎过于雕琢了,全书直到结尾才出现高潮。陆德伦的小说则从头到尾一直制造着各种高潮,以至于大结局反而变得非常平庸。
2,西方间谍小说最早都是描写美苏斗法的模式,或是一对一,或是群对群。到20世纪50年代,因为有菲尔比叛逃,罗森堡夫妇死刑等事件出现了“挖掘内奸”的故事。之后美苏间达到“恐怖均衡”状态,又产生了“第三方挑唆美苏世界大战”的故事。
3,《龙争虎斗The Matarese Circle》就是个第三方阴谋论的故事——莫达莱兹评议会希望通过暗杀使世界陷入混乱,借机上台。他们的阴谋说实话,其实非常幼稚,即推翻当今被认为是“腐败的”政#府,通过寻求代理人的方式将行政机构变作一个巨大的企业联合体——或称之为跨国集团公司。莫达莱兹的领袖古伊德罗内认为只有类似“克莱斯勒和大众公司”那样才不会刀枪相见,当今政#府“不能保证和平与发展,只顾演练核子冲突”。可是他不知道,克莱斯勒和大众是因为没有拥有军队和核弹,假使有一天他们也能掌握政权,那就不是光生产汽车了。而驾驭这种庞大的跨国怪物居然寄希望于一个新时代的哲人王,更是痴人说梦。
4,说起第三方挑唆美苏大战,除了陆德伦小说里派出杀手刺杀美苏的高官和专家这种方法,还有一种常见的方式——核爆。汤姆克兰西在《惊天核网The Sum of All Fears》里,咪咪·莱德(Mimi Leder)在《末日戒备The Peacemaker》都用过,而且核弹正好分别在美苏两国本土爆炸。但是无论是小说和电影,似乎都没有将之表现的很出彩。
5,主角人物是代号为贝奥武甫阿盖特的美国特工布郎顿·斯科菲尔德和绰号“大毒蛇”的KGB策略大师瓦西里·塔莱涅科夫。结局塔莱涅科夫死了实在是迎合西方读者口味。全书中塔莱涅科夫损失最大,死去的“好人”都是他的爱人,导师。斯科菲尔德死了一个导师,抱得美人归,怎么说来都是太便宜美国佬了。这次我绝对支持苏联特工活下来。
6,某种程度上说,西方的大部分国际阴谋小说都是基于对政#府的不信任。
7,1997年本书还有续集The Matarese Countdown,讲的是莫达莱兹评议团死灰复燃的故事。主要人物是自称莫达莱兹领主孙子的Jan van der Meer Matareisen和他背后的Julian Guiderone(第一部牧羊少年的儿子,那个假参议员),斯科菲尔德(退休20年了)将和新人Cameron Pryce并肩作战。
8,好小说的标准在于某些情节值得一看再看。本书经典是旅馆逃脱,意大利一夜,列宁格勒遭遇战,伦敦混乱四场戏,至于结局反而与一般动作小说没什么差别了,无非就是杀戮,爆炸,逃脱。
9,这年头秘密是越来越少了。结交朋友要多要广,如果被自己国家追杀,至少还能逃出生天。
10,某些时候,这类小说都在宣扬一个理论,为了一个大目标(拯救人类什么的)可以搞点小违法——贿赂,偷窃,破坏,说谎……正义似乎在邪恶面前,好像还是要借助一点点邪恶力量的。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21:51 , Processed in 0.239638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