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球状闪电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1#
发表于 2012-7-26 13:30:51 | 只看该作者
  《球状闪电》的故事开始于一个三口之家的生日晚餐,刚刚十四岁的少年经历了一场诡异而惨烈的悲剧:他父母被一只——似乎很难找到合适的量词——球状闪电在瞬间化为灰烬。不仅少年本人毫发未损,连死者坐着的木凳都完整无缺。生活中发生了如此恐怖的怪事,对少年心理上的影响,我们这些局外人很难想象。据他本人事后的描述,当时过了一个星期左右,精神才基本恢复正常。后来发生的故事,我们通过阅读已经知道了:探索球状闪电的秘密,成了少年生活下来的唯一目标,他以此对抗失去双亲的悲痛,或者还有事件的神奇对他的打击。张彬、林云、丁仪等人,一个接一个走进他的生活。我们后来也知道了所谓的球状闪电其实是一种规模宏大的电子,从而指示出另一个我们难以想象的宏观世界。从那个世界的视角看我们的微小,和我们自以为的复杂,所形成的对比,荒诞到有趣的地步。刘慈欣通过他那惊人的想象力对这种荒诞表达了敬意。
  
  从生日晚餐的悲剧(小说的《序曲》),到之后故事的正式展开,中间有一个空白:从失去双亲到上大学,主人公这几年是如何度过的,我们无从得知。他没有兄弟姐妹,故事里也没有提到他的任何亲戚。在他还需要监护人的年龄阶段,和谁生活了这几年呢?善良的邻居吗?好心的政府吗?他们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有过什么样的影响呢?还可以想到更具体的:悲剧发生后,现场时怎样被发现的?他精神恍惚了一周,谁在照顾他?他没有把事件的真相告诉警察(“他们在我父母的案卷中写的是‘失踪’”),也没有告诉照顾他的人吗?他是怎么根他(或他们)说的?警察怎么就这么容易地接受了离奇的“失踪”?当一对父母同时失踪的时候,这位孤儿要经过怎样的手续才能继承遗产呢?父母留给他的遗产有多少?他知道房产证怎样办理过户吗?他知道父母的存折藏在哪里吗?父母所在的单位有没有发给孤儿抚恤金?有多少钱?够他生存吗?他去办理那些与生存相关的种种手续时,没有受到刁难吗?他怎么应付这样的生活?
  
  显然,作者认为只有球状闪电才是重点,别的都无关紧要。身具想象色彩的林云得到充分展现,而代表现实生活状态的戴琳则面目模糊。大致可以说,这就是科幻小说的特征吧。有没有人会对神奇的闪电不显示出兴趣,却非常关注与那个空白相关的种种呢?应该有。但他不叫刘慈欣,叫弗兰兹卡夫卡。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2#
发表于 2012-7-26 13:30:51 | 只看该作者
  我对中国科幻作家的最大的希望就是,能让我们看不出来你写的是科幻,也许有些科学概念,但我们还是把她当成是一部普通的小说来读,她不是在刻意传达科幻的概念,也不是在象奶奶给孩子讲故事一样,白水一壶,是小说,知道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
发表于 2012-7-26 13:30:51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觉得科幻小说比普通小说好写的一点就是他不用太过担心情节是否吸引人,它本身的设想就是一个吸引人看下去的点,当然如果这个设想本身就烂到一定程度那当然另当别论。科幻小说一般都是由现实的理论然后写一点自己的设想或设定,然后再用现有的理论充实,然后再加个自己的小设想设定。这样一层层的堆出新奇的东西。个人觉得科幻小说的好坏就在于他的过度是否让人觉得突兀不自然。如果一部小说自始至终忽悠到你找不到他从哪儿开始忽悠你的,这就是篇好小说了....
  这篇小说忽悠的还不错,虽然结果有点离谱,人物刻画不深,如果不是科幻小说的话早就被骂得不像样子了。不管怎么样还是推荐读一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
发表于 2012-7-26 13:30:51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在小说后期的情节架构上太匆忙,急于将结论抛出,给读者震撼.这一点和小说前期慢条斯理抽丝剥茧的风格相差太大,感觉自己被作者往前猛推,小说似乎瞬间变成了说明文.
  
  突破性的想象力就这么被浪费了,实在可惜.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5#
发表于 2012-7-26 13:30:51 | 只看该作者
  刘慈欣的作品科幻是科幻了,可作为小说来说还有欠缺。
  人物塑造确实是其弱项,主人公牢牢扣住了球状闪电和好人这两个标签,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
  还有就是后半部分大形势的描写上有些简单草率,相比前半部分来说是虎头蛇尾了,科幻小说还是应该尽量追求构思严谨而不是气势恢宏或者爱国主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6#
发表于 2012-7-26 13:30:51 | 只看该作者
  我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看过这本书了。
  好象是《科幻世界》出的星云里的吧``
  当时好想是一个夏天,我是躺着把书看完的`
  当时的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
  感觉整个人都沉浸在了故事之中`
  是它激励我去学习量子力学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7#
发表于 2012-7-26 13:30:51 | 只看该作者
  终于把它看完了!真是个漫长的阅读过程啊!
  
  我的两个疑问就是:(两个疑问都是在结束阅读时产生的)
  
  1,林云是被宏聚变夺去生命的吗?那次宏聚变的针对目标不是只有电子芯片吗?所以我认为夺去她生命的应该是那枚摧毁实验基地的导弹才对。那么如果林云不是因宏聚变而死,又怎么会变成量子态呢?(故事中,只有被宏电子能量释放或宏聚变摧毁的人或物,才能够变成量子形态)
  
  2,量子态的生命如果可以把自己作为一个“观察者”出现在人类观察者的面前而不塌缩的话,那么他的衣服肯定做不到这点。他的衣服没有自我观察的能力,那么在有观察者的情况下肯定会波函数塌缩。那么林云出现的时候,应该没穿衣服才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8#
发表于 2012-7-26 13:30:51 | 只看该作者
  久闻大名的一部小说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小说
  非常引人入胜
  开头那部分非常充满哲理
  但是后面的展开不够
  总觉得整体性还要更强些就好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9#
发表于 2012-7-26 13:30:51 | 只看该作者
  高中时候,家里订过三年的科幻世界,每期必看的我,不知道能不能算作科幻迷?至今还记得看王晋康的《养蜂人》时内心所受的震撼,我们看蜜蜂,是群居动物,有分工……其实与我们的社会很类似。那么是否有一双象人类看蜂一样看着人类的眼睛?这已经近乎于哲学思考了。还有刘慈欣等等人,他们写的东西总能让人或惊叹,或思索……
  
  家里的科幻世界还在书架上静静的站着,时常随便拿起一本翻看,大部分故事刚看开头便知结尾,那种看的激情已不再了。
  
  重逢科幻,球状闪电又一次点燃了与科幻之间的激情。
  
  要每天去教研室,所以睡觉前的时间就成了我唯一可以自由支配的了。晚上被我延时到两点以后,中午则是下午两点才开始午觉。
  球状闪电的秘密不仅吸引着书中的“我”,迷恋武器的女孩,物理学家,俄罗斯人,也吸引着我。大概是因为书中描写的关于球状闪电的特性,发生的现象,历史记载,都是真实的吧。这本书是那种有“力”的那种,可以一直牵引着你的神经,思维让人无法放下它,因为当我以为自己看到了书的高潮,但后来却发现有更多的疑问,精彩……
  
  好羡慕书中的人物面对科学的感情,那是一种不顾一切的原始的着迷,“我”是那种被人称作很有目地性的人,他的目的应该便是找到所有关于“球状闪电”的所有吧;张彬和妻子为了“球状闪电”付出了一生,青春,快乐,但却一无所获,但还是无法放弃;那个着迷于武器的女孩,为了看到宏原子弹的威力,作为军人的她不听命令,离开亲爱的爸爸,因为她与它同时离开了我们的世界;物理学家说生命相对于其他万物而言,其实什么都不是,死亡也什么都不是,他只是想看追寻宇宙无穷的秘密.这些人物让这本书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味道……书中的武器,有液体状的地雷,还将闪电作为武器,专门摧毁芯片,生成飓风来破坏敌方设施,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研究武器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作为研究技术,甚至于武器的我们,对于这些,其实都是没有感情的,或许我们的智力,还无法让我们发现这其中的美,到最后它对我们而言,也只是一个工作而已吧。
  
  宏电子,宏原子,宏世界,波粒二相性,量子力学,坍塌……在这些名词对我头脑的一场风暴以后,我几乎都已经在相信他了,相信他对球状闪电这种神秘现象的解释,相信在我们的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宏世界,这个世界里,电子的大小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这是一个对我们来说难以想象的世界,由此人的渺小,无助感油然而生。正如书中所说,能希望人类创造出的那几个纤细的方程式来束缚变化无常复杂万千的自然么?人类的存在到底意味着什么?时间,空间呢?记得看过一则超短的科幻,说一些超级智慧说,来个焰火吧,于是宇宙诞生了,有了人,很快一切又归于沉寂,于是这些超级智慧体说,这场焰火不错,还有些有意识的生物产生……也许我总是会被形而上的东西吸引,然而这并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但这毕竟只是一本科幻小说而已,刘慈欣说,对于球状闪电的解释,他自己想了很多种,把这种写成小说的原因,只是因为它是最有趣和浪漫的一种。现实情况是,人们在实验室可以通过7000次实验生成球状闪电,但深层原因还无法解释。
  
  还有一点要说的,这本书的真实感太强了。也许因为书中除了关于球状闪电的理论解释以及由此引发的事件外,其他的比如大学校园,军队,科技发展水平,场景,全部就是当代的背景,而对于细节描写,作者显然十分厉害。细节应该是科幻的生命,缺乏细节,就缺乏真实感,看着一读就知道是幻想和假的东西,谁会兴奋?
  
  作者对“主人公经历的一些奇怪的甚至恐怖的事情的解释,由于有着科学根据,我的水平又发现不了漏洞,于是显得非常可信。深夜整个世界都睡着的时候,我看到另主人公感到一阵寒意,背上发凉的情节时,胆小的我已经不敢看小小的台灯照亮的宿舍有限的地方都有什么了。有一股叫醒舍友的冲动,被我强忍了。然后便是睡不着以及睡着以后以书中的情节缠绕的梦。
  
  看着这本书,感觉好过瘾!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0#
发表于 2012-7-26 13:30:51 | 只看该作者
  花了一天一口气读完,隐约有些失望。故事肯定是好故事,只是总有一些生硬的感觉。最不喜欢刘云最后的回顾与告白,一个即将离开熟悉的世界和亲人的人却在滔滔不绝的分析自己性格的发展,而他的父亲也就这么和她一起回顾,就象是心理分析师和病人。
  还有开头主人公过生日的情节,也显得有些怪异,主角的父亲那时候年纪也不算大啊,儿子要上大学了,这是人生比较得意的时候,却说话那么沧桑,就象在交代遗言。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25 07:58 , Processed in 0.0430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