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478|回复: 17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球状闪电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在某个离奇的雨夜,一颗球状闪电闯进了少年的视野。它的啸叫低沉中透着尖利,像是一个鬼魂在太古的荒原上吹着埙。当鬼魂奏完乐曲,球状闪电在一瞬间将少年的父母化为灰烬,而他们身下板凳却是奇迹般的冰凉。
  这一夜,少年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他将毕其一生去解开那个将他变成孤儿的自然之谜。但是他未曾想到,多年以后,单纯的自然科学研究被纳入进“新概念武器”开发计划,他所追寻的球状闪电变成了下一场战争中决定祖国生存或是灭亡的终极武器!
  当被禁锢在终极武器中的大自然的伟力被释放时,一轮冰冷的“蓝太阳”升起在大西部的戈壁滩上,整个戈壁淹没在它的蓝光中,这个世界变得陌生而怪异。一个从未有人想像过的未来,在宇宙观测者的注视下,降临在人类面前……



作者简介

  刘慈欣,六十年代生人,祖籍河南,山西阳泉长大,高级工程师,现在山西娘子关电厂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发表作品,第一篇发表作品为短篇小说《鲸歌》。目前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
  刘慈欣成功地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其作品因宏伟大气、想像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多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


最新书评    共 103 条

Showin$    2008-10-07 02:32 | 分类:Feelings (有改动)      那朵量子玫瑰开放的时候,是高二的冬天。那是一个下午,我在家里看刘慈欣的《球状闪电》,印象很深的是窗外几乎没有停过的大风,风声透过窗子渗进屋里,让我的身上也有了阵阵寒意。我抱着书,从艳阳高照一直看到了华灯初上。      就在这时,那朵量子玫瑰出现了。      我一直记得当我看到那段描写时的状态。身子说不上冷,却处于打寒战的边缘;外面是黑暗的天空,只有微弱的灯光;屋子里静得令人耳鸣——和我现在所处的环境几乎一样。      让我用三言两语凭空描述出量子玫瑰的来龙去脉有点强人所难,现在让我惊讶的反倒是我为什么会想起这个意象——我想写这篇日志想了一个晚上,然后又落笔了上百个字,到现在居然还不知道为什么会写这个..      好吧,也许理由很简单,我很想念那种逃离现实的感觉。      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为什么喜欢科幻。实际上,我喜欢的就是那种脱离现实世界的感觉。好的科幻小说能让我忘掉现实世界的一切,能带给我一种强烈的浸入感。(后来在看到一篇评论的时候也看到有类似的观点,一流的科幻一定要给人浸入感)因此每当心里不爽的时候我总本能地想找科幻小说来读,目的就是想借助书的力量让我暂时摆脱这所有的一切。      按这个标准来说,海因莱因的科幻都很差劲,也许他作品里的点子确实不错,思想性和细节也都鹤立鸡群,但缺少震撼人心的剧情和扣人心弦的叙述,无法起到让人脱离现实的作用,我不买账;罗伯特·索耶的科幻还不错,写到最后能把人的神经调动起来;至于弗诺·文奇,则是神一般的人物……但我总觉得总体而言,还是国内的作家写得更能调动起我的感情,尤其是大刘的小说——果然还是中国人的的思维方式更相似更容易有共鸣..      还记得《乡村教师》里面孩子们齐声回答“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还记得《全频段阻塞干扰》里面“万年风雪”号撞向太阳后全世界都被电磁屏蔽的情景,还记得《地火》里面那场在煤矿里燃烧的大火,还记得在《带上他的眼睛》 里面那个被困地心的工作人员,还记得在《中国2185》里面描述的那个离奇的时代,还记得在《三体2》里面人类星际战队被全毁时的绝望,当然当然, 还有《球状闪电》里面的被量子化的林云,以及那束量子玫瑰...      为什么我们如此喜欢科幻?因为在现实中,没有量子玫瑰。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6 13:30
朴恪$    在他笔下,你总能找到空灵的如梦似幻又真实的如同写真素描的东西.我一直奇怪这些文字是如何从一个工科背景的人脑中流淌出来的.科幻文学中巧妙的构思并不少见,精致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也不难找寻.但刘慈欣是这样一种人,他把个人的命运与挣扎置身于宏大的社会甚至宇宙图景中,或是在注定影响所有人的震撼事件中分析揣度人性的变化与扭曲.于是,个人的痛苦与欢愉不再是毫无共鸣的浅吟低唱,在某个时刻,在很多时刻,整个社会 整个宇宙都在与你谐振共响,你不再是滚滚历史洪流中的一粒微尘,而是一个休止符,一个重要段落的标点.这一刻你不再孤独,因为你在发现命运与人生真相时也找到了自己的意义和位置.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6 13:30
徐赫$     这部小说应该在夏季的雷雨之夜去读,因为这样你才能嗅到雷电的味道。    大刘总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去仰望宏大的、终极的宇宙,大刘总是喜欢描写战争和死亡,就如本书,一开始就有人死亡,一个小而幸福的家庭就此破裂。    我觉得大刘在本书中最想写的不是量子理论,而是死亡,是别离。当你真的与自己最爱的人别离时是一种怎么样的痛苦?当你别离你所在的世界时是怎么的痛苦?    但死亡是宇宙的规律,是我们永远无法跨越的苦难。于是从古至今我们永远相信和希望死后会有魂灵,好像最爱的人不会永别……    于是大刘动用了量子理论,给了这个死亡的世界一丝希望,大刘是一个在精神世界追求完美的人,他可以接纳死亡,但他无法接受这个宇宙没有希望,因为他永远深信,你最爱的人是会再见面的,无论多远、无论生死,因为我们的宇宙总是有希望存在的……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6 13:30
fay$    是人,就偶不偶尔会思考一下人生.   科幻小说不说是我最爱,应该是比较对我胃口的了,只可惜灌水的人忒多,世界末日、风花雪月充斥着中国科幻作坛。文笔欠佳,我有心无力``````   刘慈欣——球状闪电,是我看的星云的第二部作品。我对纯文学兴趣不是很大,能力问题;我喜欢简单-明白。继天意之后,又一震撼我的小说``````   “我厌恶风花雪月的科幻,认为真正的科幻应该使人们感受到宇宙的宏大,应该使他们终于有一天在下夜班的路上停下来,长久地仰望星空。”(不是我说的,因为说的太好了,说到很多人心里去了``````)“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你选择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最好是只用一张纸和一张笔的数据难题,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或费尔马犬定理什么的,或连纸笔都不要的纯自然哲学难题,比如宇宙的本:源之类,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了。人们常说的寄托,也就是这么回事。或是相反,把挣钱作为唯一的目标,所有的时间都想着怎么挣钱,也不用问挣来干什么用,到死的时候向葛朗台一样抱着一堆金币说:啊,真暖和啊、、、、、、所以,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如此说来,人就变成了“一台单纯的追求目标的机器”。说的容易,不过,有谁能真正乐在其中一辈子。诱惑无处不在,人的软弱也就在这里得到了具体体现。有寄托固然是必不可少的,走极端却又不被世俗禁锢的人却是幸福的。“理想主义者和玩世不恭的人都觉得对方很可怜,可他们都很幸运”,他们活在自己的追求中``````至少。也许“每天夜里1、2点回到宿舍,听着某个室友在梦中喃喃地念着女朋友的名字,才意识到有另一种生活”。但总比身在曹营心在汉,放不开手追逐、逃脱要好太多。我也希望“人生好比一颗疾飞的炮弹,除了对达到目的时那一声爆炸的渴望之外什么都没有,达到它就意味着生命的完结”。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只是因为想,“是人类最本源的冲动”。结果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在你赌上你的一生的时候,太多的变数会让你偏离最初的方向,甚至有时会让你觉得生不如死!而有时太投入则会让你跟本忘记了为什么,纯粹是因为除了 它,你没有其它的事情可做。放弃可以是卸下重担,也可以是失去寄托。——“生活停止在那一刻,以后只是活着”。   不过,无法忽略的是“像这样一辈子干一件事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6 13:30
OliviA$    作为一个没怎么看过科幻作品的人...作为一个仅仅热衷于守候着一周一集的FRINGE的人...我表示球状闪电还不错,但是与我所期待的那种科幻作品还是有点差距的...至于印象最深刻的那句话应该就是青山的某条状态了: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也许对于一个笃定将一生奉献给科技军事新概念武器的人来说,只有偏执狂才是最好的生存状态吧。   继OLIVIA之后,林云再次成为我佩服和欣赏的女主~~人这一生一定得迷上什么东西,可惜我还没有...林云虽然是因为受了妈妈的打击个人认为心理程度上有一定扭曲才会如此沉迷武器的,但是好歹还是个对武器着迷甚至是着魔的军官啊...话说我真是奇怪。明明自己对军人警察这种职业一点兴趣都没有,却如此欣赏一个沉迷新概念武器的天才理科少校和一个FBI女探警...   先是在从成都回武汉的路上被青山和小骏说关于刘慈欣的这那那这,就记得青山看完后特别想去参加数模...U'v_P说他看完后就觉得身边到处都漂浮着量子化的东西...我虽然被数模吸引了下吧,但是觉得毕竟书中不是已“我”建模的球状闪电为主要内容所以还好...量子化的东西也没觉得什么,唯一的想法是要是那些死去的我所珍爱的人们都是被球状闪电伤害致命的就好了...那么就会有量子态的他们存在了...而且死亡的时候还没有什么痛苦...多好啊。虽然我看不到,但是你们在某些时候还是会存在会来到我身边看看我,也许还会顺带上一只蓝色玫瑰花插在花瓶里,不是么?而我需要做的就是给花浇浇水,保持它的开放和新鲜,让花朵和回忆一样新鲜~   好了,偏题了......   下一本是爵迹呢还是继续三体呢?纠结ing...话说十一月出三体III...作为一个伪科幻迷期待下~      刚跟U'v_P说操场上散落着好多电子和原子中子...我承认我偏执了= =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6 13:30
cindy$    老刘的书我很喜欢,常常被他不着边际的宏大想象迷住心窍。   我不懂理论的东西,但是我很喜欢每篇文章里都会出现的那些宏大迷人的意象:如低温艺术家创作的梦之环,《朝闻道》里用来演示解密的天幕。。。我很喜欢人类屈服于自然之大,宇宙之大,科学之大的感觉,觉得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存在的,就是合理,冥冥之中都是注定。   我很愿意想象老刘一个人在娘子关电厂的宿舍楼里仰望星空,然后奋笔疾书的场景。虽然实际情况很有可能不是这样,但是我仍然愿意去想象他脑中这么多的火花从何而来。。我很爱球闪最后以另外一种能量方式存在的“逝者”,很幻想自己也能以这种方式存在该多好啊。。   我会为自己这种不着边际的想象起一下鸡皮疙瘩,但是我会为老刘的文章和他的书起很多鸡皮疙瘩,而且愿意它们永远都不消退。      老刘的书我很喜欢,常常被他不着边际的宏大想象迷住心窍。   我不懂理论的东西,但是我很喜欢每篇文章里都会出现的那些宏大迷人的意象:如低温艺术家创作的梦之环,《朝闻道》里用来演示解密的天幕。。。我很喜欢人类屈服于自然之大,宇宙之大,科学之大的感觉,觉得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存在的,就是合理,冥冥之中都是注定。   我很愿意想象老刘一个人在娘子关电厂的宿舍楼里仰望星空,然后奋笔疾书的场景。虽然实际情况很有可能不是这样,但是我仍然愿意去想象他脑中这么多的火花从何而来。。我很爱球闪最后以另外一种能量方式存在的“逝者”,很幻想自己也能以这种方式存在该多好啊。。   我会为自己这种不着边际的想象起一下鸡皮疙瘩,但是我会为老刘的文章和他的书起很多鸡皮疙瘩,而且愿意它们永远都不消退。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6 13:30
狐狸大$    又是一篇yiyin量子理论的小说,我喜欢这个结尾。   因为存在一个似是而非的世界,存在着那些似是而非的爱,因为梦中总有黑影飘过,空空的花瓶里插着飘着香气的花。当你去寻找的时候,它们坍缩成不存在的虚无。   这样的结尾让人想起一些哲学命题,诸如,我们的头脑梦游般地漂浮在环境与自我之中,试图将环境纳入自我的认知中来,一切可感知的,便是存在之物。   而在这里,不可知,方存在。   这个奇妙设定如下:   球状闪电使宏观世界的物质进入宏观量子状态,即,这一部分的宏观世界将遵循德布罗意方程,以量子云状态存活,当出现观察者的时候,他们便会坍缩成唯一的结果:实体,或量子。   换而言之,只有封闭五蕴六识,不看不感,所爱人才有可能出现。这个存在的设定本身立于存在的反面。   所幸人可感知的器官并非仅限于五蕴,虽然蛋疼的作者将一切人的延伸——媒介包含在内——啊就是说连摄像机也算入观察者之列,但是,不是早有人说,六识之外,还有两识:   第七识:末那识,对自我生命思量之识。   第八识:阿莱耶识,也被称为“宇宙识”,虽在生死,不思没故。佛教中的“人类补完”,大体上就是LCL之海的状态。   五年以后,故事的细节都忘了,唯独记得这个设定和结尾。超越有限的局限,包含这些局限的延伸,超越有限的爱恨,包含这些爱恨的执念,无感无知的时候,它就出现了。文末,女儿拉着父亲的手,指着空瓶子说:爸爸,那里有一朵花。而若有若无的香气的意象,就像“无限”才能包含“有限”,“没有”才能包含“有”,充满悲悯的宗教情怀。   一切科学最终会走向宗教。   五年以后,我在想,如果你还在,一定懂我在说什么。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6 13:30
花痴袭$    紧着慢着看完《三体》,又争分夺秒看完《黑暗森林》,发现自己蹲在了一个虽然壮丽但不折不扣是个大坑的底部,等着那个叫刘慈欣的大神施舍下一锹半锹的土。      顺便仰望星空。      带着许多疑问。         刘慈欣的大名真的如雷贯耳,以致看到架上的书有他的名字,就毫不犹豫买了下来。于是第一本看的是《超新星纪元》。看完之后,去了解这个作者的资料,接着找到《球状闪电》,读了个废寝忘食。考虑到那些日子连跑上海北京杭州,阅读条件真是艰苦呀。然后小飞说你一定要读《三体》!好好,就读《三体》。中间还读了《乡村教师》和《时光尽头》里的短篇,包括很多人叫好的《朝闻道》。      看了这些,最强烈的感觉是刘慈欣才大如海。他对长短篇科幻都有驾驭能力,描写的科幻题材很广泛,知识面相当广,某些领域很深。虽然理工是他的强项,但他也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并从自己的认知出发试图解释社会层面的现象和规律。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他那似乎不受任何东西束缚的想像力,其光芒掩盖了不少技巧上的失误。我喜欢他的短篇,一个短篇就是一连串新奇的概念。想想那面会唱歌的地球上空的大镜子,想想那个疯狂的低温艺术家。。。有些时候,特别在长篇里,他在前面抛出的构想到后面就没了下文,但你知道这不是他不能解决那个构想,而是他有了新的主意,顾不上前面了。这固然是技巧不纯熟,不过也说明在这个人的脑子里,点子随时都在超新星爆发。      他也有高明的讲故事的悬疑手段。对我来说,如果只是点子好,想像丰富,但故事说得不吸引人,我是不可能废寝忘食要看完的。相信对其他读者也是如此。这很不容易,许多冠冕堂皇的作家都没有这个本事--他们可以写出很精致的句子,可故事简直半点都不有趣。      目前为止,最喜欢的长篇是《球状闪电》,短篇是《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小巧玲珑,结构紧密,却全身是窍,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体会。它控诉了现实也控诉了历史,控诉了人心也控诉了传统,但在控诉的同时早已原谅了一切。它歌颂了知识歌颂了教师,带着悲凉将这番歌颂上升到了宇宙的高度。并不是因为它拍了教师马屁我才喜欢《乡村教师》的,这个短篇是精品。      《球状闪电》是迷人的。对我来说,迷人之处在于它的科普性。从球状闪电到量子论,我居然跟着主角的冒险把这些事情看明白了。结果几天后开始看《上帝掷骨子吗?》(关于这本怪书,改天再说),我对量子云、观察者、坍缩这些名词熟得很,不禁产生得意的幻觉。而且真有几分相信这个刘慈欣自创的球状闪电假说。话说回来,能把球状闪电和量子论扯到一起,并解释得像模像样,难道不是一种天才的表现吗?      从文章来说,《球状闪电》的叙事很细腻,男主角的科学和精神冒险,娓娓道来,使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男主不是强势人物,也不是特别聪明勇敢,因此他是这个英雄冒险故事的正宗男主。因为他的任务是带领读者一起在故事中探索和挣扎,要这样才好看,才有悬疑。不管刘慈欣有没有涉猎过英雄论的说法,他的故事结构刚好暗合《星战》、《魔戒》等成功的奇幻故事。细想起来,男主、丁仪和林云,也符合两男一女的三人组模式。      刘慈欣是个特别典型的北方男生。爱思考大尺度的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把女性想像成极浪漫或极严酷的样子(唯独不屑或不能把女性还原成本来的模样),特别是,爱玩打仗游戏。      他对科学有多崇拜,对武器和战争就有多痴迷。      本来不是很可爱的搭配,但放在科幻的园子里,就长出希奇古怪的艳丽花朵,幸甚。      于是就说到《三体》。《三体》最了不起的地方还是想像力,不光是向前的想像,还有向后的想像。将文革与外星人搭配在一起,效果简直震撼无比。网游跟外星人的搭配,虽然也很绝,新鲜度稍差一点,当然还是很够味。把三体问题实际运用到宇宙中,也亏他怎么想出来的。我的科学知识非常浅薄,这些书,的确是扩大了眼界。      不过,作为小说,《三体》一和二有点散。这是大刘在尝试把握新的结构和规模,他试图把这些年新的旧的想法都融入到《三体》中,比如三体人的质子二纬展开,概念跟地球上空的大镜子是一样的。他的企图心很大,所以有些细部没有掌握好。比如汪淼,他是《三体》前半部分的重要人物,后面居然连结果都没交代;比如面壁人和破璧人的对决,实属雷声大雨点小。因为要说的太多,该好好说的东西就浮了,比如三体人不会说谎,跟说谎是第二天性的地球人之间,应该可以生发出许多对比和矛盾,会很有趣的。思想钢印这个恐怖的东东也没有下文,希望第三部有交代。(《超新星纪元》里这种现象也很严重,不少有趣的构想不了了之。我特别想知道没有成人指引的儿童社会,是如何自我教育的,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书里只提了几句。大刘心里真正想写的,显然是南极大战。)      黑暗森林法则,美其名曰宇宙社会学公理,这个真的需要再琢磨。当然,作为小说的情节支架,作者要这么设定,谁也不能说三道四,不过考虑到大刘对自然科学的想像和描述巨细靡遗,精彩万分,对宇宙社会学的处理是简陋了一点。风间曾专门写了一篇《社会学家大战外星人》讨论过这个。      科幻小说都有bug的,没有bug的很少,阿西莫夫也有很多bug,阿瑟克拉克最少。关键是,只要是值得讨论的bug,都是好bug,说明小说家想出了有意思的点子。刘慈欣跟我差不多年纪,正是创作盛年,只要大伙由着他写下去,我们蹲在坑底是很有希望的。      那么,最后的呼吁就是:请大家去买他的正版书,把他养得白白胖胖的。这次我买到《超新星纪元》和《时光尽头》,其它的作品一时找不到,又心痒痒想看,只好找电子版,以后找到了还是会买正版。如果你现在没有钱,记得以后有钱了去买他的书收在家里。这个人,要养得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6 13:30
土鱼$     据说刘慈欣的科幻代表了中国科幻的最高水平。《球状闪电》算是他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吧。    他的作品被称为硬科幻,就是指主攻理论方面。想起当年看银英传,属于科幻的架空历史类,着实精彩。现在的科幻小说我是很少看了,大部分时候都在看推理和悬疑小说,这回受不了大刘的名气,看了这两本,《流浪地球》短篇,《球状闪电》长篇。    实事求是的说,我感觉大刘的作品属于科幻类的故事会,至于理论怎么牛B,文笔是气短了点,尤其是《球状闪电》,如果不是科幻的悬念撑着,单凭文笔不可算是佳作。可是,他的想像是牛B的,这么丰富的想像,让大部分作家汗颜,加上理论,这个号称中国科幻第一人不是浪得虚名,有点水平。应当让小孩子多看看,扩展他们的想像力,给他们科幻的童年。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6 13:30
油条小$    故事一开始就是一个大大的悬念,一个大大的悲剧,我以为,这就是典型的欲扬先抑。   确实的,在悲剧的夜晚,失去的亲人似乎再也不回来了吧,可谁又知道呢?   主人公毕其青春研究物理研究自然,研究电闪雷鸣的怒吼,以至最终加入军事与武器的队列。   我不懂物理只是,不懂所谓量子力学,不懂所谓兵器,所谓军事,可我依然只能可以津津有味的看着,紧张着,猜测着。   不可否认,小说很精彩,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引出诸多故事,爱情,甚至灵异。   如果硬要将它归为软科幻或是硬科幻,我想,他是软硬兼施。   小说没进行一段,便会出来一个悬念,失去的亲人似乎活在身边,幽灵般的球,给与了我们另一个围度另一个世界的钥匙。   故事的结尾也依然诡异的绽放这光彩。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7-26 13:30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7:40:4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序曲

   今天是我的生日,直到晚上爸妈点上了生日蛋糕的蜡烛,我们三个围着十四个小火苗坐下来,我才想起这事。

   这是个雷雨之夜,整个宇宙似乎是由密集的闪电和我们的小屋组成。当那蓝色的电光闪起时,窗外的雨珠在一瞬间看得清清楚楚,那雨珠似乎凝固了,像密密地挂在天地间的一串串晶莹的水晶。这时我的脑海中就有一个闪念:世界要是那样的也很有意思,你每天一出门,就在那水晶的密帘中走路,它们在你周围发出玎玲的响声,只是,这样玲珑剔透的世界,如何经得住那暴烈的雷电呢……世界在我眼中总和在别人眼中不一样,我总是努力使世界变形,这是我长这么大对自己惟一的认识。

   暴雨是从傍晚开始的,自那以后闪电和雷声越来越密,开始,每当一道闪电过后,我脑海中一边回忆着刚才窗外那转瞬即逝的水晶世界,一边绷紧头皮等待着那一声炸雷,但现在,闪电太密集了,我已经分不出哪声雷属于哪个闪电了。

   在这狂风暴雨之夜最能体会出家的珍贵,想象着外面那恐怖危险的世界,家的温暖怀抱让人陶醉。这时你会深深同情外面大自然中那些在暴雨和雷电下发抖的没有家的生灵,你想打开窗让它们飞进来,但你又不敢这么做,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你不敢让一丝外面的寒冷的气息进入到家的温暖空间里来。

  “人生啊,人生这东西……”爸爸一口气喝干了一大杯酒,眼睛直勾勾地看者那一小群火苗说,“变幻莫测,一切都是概率和机遇,就像在一条小溪中漂着的一根小树枝,让一块小石头绊住了,或让一个小旋涡圈住了……”

  “孩子还小,听不懂这些。”妈妈说。

  “他不小了!”爸爸说,“他已经到了可以知道人生真相的时候了!”

  “你自己好象知道似的。”妈妈带着嘲讽的笑说。

  “我知道,当然知道!”爸爸又干了半杯酒,然后转向我,“其实,儿子,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听爸爸教你:你选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最好是只用一张纸和一只铅笔的数学难题,比如歌德巴赫猜想或费尔马大定理什么的,或连纸笔都不要的纯自然哲学难题,比如宇宙的本源之类,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人们常说的寄托,也就是这么回事。或是相反,把挣钱作为惟一的目标,所有的时间都想着怎么挣,也不问挣来干什么用,到死的时候像葛朗台一样抱者一堆金币说:啊,真暖和啊……所以,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比如我——”爸爸指指房间里到处摆放着的那些小幅水彩画,它们的技法都很传统,画得中规中矩,从中看不出什么灵气来。这些画映着窗外的电光,像一群闪动的屏幕,“我迷上了画画,虽然知道自己成不了梵高。”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7:40:4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是啊,理想主义者和玩世不恭的人都觉得对方很可怜,可他们实际都很幸运。”妈妈若有所思地说。

  平时成天忙碌的爸妈这时都变成了哲学家,倒好象这是他们在过生日。

  “妈,别动!”我说着,从妈妈看上去乌黑浓密的头发中拔出一根白头发,只白了一半,另一半还黑着。

  爸爸拿着那根头发对着灯看了看,闪电中,它像灯丝似的发出光来:“据我所知,这是你妈妈有生以来长出的第一根白发,至少是第一次发现。”

  “干什么嘛你!拔一根要长七根的!”妈妈把头发甩开,恼怒地说。

  “唉,这就是人生了。”爸爸说,他指着蛋糕上的蜡烛,“想想你拿着这么一根小蜡烛,放到戈壁滩上去点燃它,也许当时没风,真让你点着了,然后你离开,远远地你看者那火苗有什么感觉?孩子,这就是生命和人生,脆弱而飘忽不定,经不起一丝微风。”

  我们三个都默默无语地看着那一簇小火苗,看着它们从窗外射入的冰冷的青色电光中颤抖,像是看着我们精心培育的一窝小生命。

  窗外又一阵剧烈闪电。

  这时它来了,是穿墙进来的,它从墙上那幅希腊众神狂欢的油画旁出现,仿佛是来自画中的一个幽灵。它有篮球大小,发着朦胧的红光。它在我们的头顶上轻盈地飘动着,身后拖着一条发出暗红色光芒的尾迹,它的飞行路线变换不定,那尾迹在我们上方划出了一条令人迷惑的复杂曲线。它在飘动时发出一种啸叫,那啸叫低沉中透着尖利,让人想到在太古的荒原上,一个鬼魂在吹着埙。

  妈妈惊恐地用双手抓住爸爸,我恨她这个动作恨了一辈子,如果她没有那样做,我以后可能至少还有一个亲人。

  它继续飘着,仿佛在寻找着什么,终于它找到了。它悬停在爸爸头顶上半米处,啸叫声变得低沉,断断续续,仿佛是冷笑。

  这时我可以看到它的内部,那半透明的红色辉光似乎有无限深,从那不见底的光雾的深渊中,不断地有大群蓝色的小星星飞出来,像是太空中一个以超光速飞行的灵魂所看到的星空。

  后来知道,它的内部能量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两万至三万焦耳,而即使是TNT炸药的能量密度也不过是每立方厘米两千焦耳。虽然它的内部温度高达一万多度,表面却是冷凉的。

  爸爸向上身手,他显然并不是去摸它,而是想护住自己的头部。当他的手伸到最高点时,似乎产生了一种吸力,把它吸到手上,就像一片树页的细尖吸下了一滴露珠。

  一道炫目的白质,一声巨响,仿佛世界在身边爆炸。

  当眼睛因为强光造成的暗雾散去后,我看到了将伴随我一生的景象:像在图象处理软件的色彩模式中选了黑白一样,爸爸和妈妈的身体瞬间变成了黑白两色的,更确切地说是灰白色,黑色是灯光在褶皱处照出的阴影。那是一种大理石的颜色。爸爸的手仍旧向上举着,妈妈仍旧倾身用双手抓着爸爸的另一条手臂,在这两尊雕像的面容上,那两双已经实话的眼睛仍旧栩栩如生。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7:40:4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空气中有一种怪异的气味,后来我知道那是臭氧的气味。

  “爸!”我喊了一声。没有回答。

  “妈!”我又喊了一声。没有回答。

  我向那两尊雕像靠过去,这是我一生中最恐惧的时刻。我以前经历过的恐惧大多是在梦中,在噩梦的世界中我之所以没有精神崩溃,是因为我的一个下意识在梦中仍醒着,一个声音在我意识最偏远的角落对我喊:这是梦。我现在也在心里拼命地冲自己这样喊,这是支撑我走过去的惟一动力。我伸出颤抖的手,去触碰爸爸的身体,当我的手接触到他肩膀那灰白色的表面时,感觉像是穿透了一层极薄极脆的薄壳。我听到了轻微的劈啪声,像是严冬时倒入开水的玻璃杯的暴烈声,两尊雕像在我眼前坍塌下去,像一场微型的雪崩。

  地毯上出现了两堆白灰,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但他们坐过的木凳还在那里,上面也落了一层灰。我拂去上面的灰,看到它的表面完好无损,而且摸上去是冰凉的。我知道,在火葬厂的炉子中,要把人体完全化为灰烬,要在2000度的高温下烧30分钟,所以这是梦。

  我茫然四顾,看到有烟从书架中冒出来,有玻璃门的书架中充满白烟。我走过去拉开书架的门,白烟散尽,我看到里面的书约有三分之一变成灰烬,颜色同地毯上那两堆灰一样,但书架没有任何烧过的痕迹,这是梦。

  我看到一股蒸汽从半开的冰箱中冒出,走过去拉开冰箱门,发现里面的一只生冻鸡已经变成熟的,发出一股香味,还有那些生对虾和生鱼,都熟了,但冰箱完好无损,正发出压缩机启动时的声响,这是梦。

  我身上有些异样的感觉,拉开夹克,一片灰烬从我的身上散落下来,我里面穿的背心被烧成了灰,外面的夹克好好的,我刚才更没感觉到什么。我翻夹克的口袋,手被狠烫了一下,拿出来一看,装在里面的掌上机已经变成一团熔化塑料。这的确是梦,好奇妙的梦啊!

  我木然地坐回我的位子上,我看不到桌子对面地毯上那两小堆灰,但知道它们在那。外面的雷声弱了,闪电少了,后来雨停了,再后来月亮从云缝中探出来,把一抹神秘的银光投进窗。我仍木然地坐在那,一动不动,这时在我的意识中世界已经不存在,我悬浮在无际的虚空中。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窗外的朝阳唤醒了我,我木然地站起身,拿起书包去上学,我要摸索着找书包,摸索着打开门,因为我的两眼一直木然地看着无垠的远方……

  当一个星期后我的精神基本恢复正常时,记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那夜是我的生日之夜,但那个蛋糕上应该只插一根蜡烛,哦不,一根都不插,那是我的新生之夜,以后的我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我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7:40:4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本帖最后由 小宇宙大心灵 于 2012-5-19 18:21 编辑

  像爸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的那样,我迷上了一样东西,我要去经历他所说的美妙人生了。

上篇

大学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动力气象、天气学原理、中国天气、统计预报、中长期天气预报、数值预报等;

    选修课;大气环流、天气学诊断分析、暴雨与中尺度天气、雷暴预测及避防、热带天气、气候变化与短期气候预测、雷达气象和卫星气象、空气污染与城市气候、高原天气、大气海洋相互作用等。

    五天前,我处理了佳丽的所有东西,到这座千里之外的南方城市来上大学。当我最后一次关上已经空荡荡的家门是,知道自己把童年和青春永远六在那里了,以后的我,将是单纯追寻一个目标的机器。

    看着这份将占据我四年大学生活的课程清单,我多少有些失望。里面大多数的东西是我不许要的,而有些我最需要的东西,比如电磁学和等离子体物理之类的课程,又没有。我知道自己可能报错了专业,应该报物理专业而不是大气科学专业。

    以后,我一头扎进了图书馆,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数学、电磁学、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物理上,只有当有涉及这些内容的课是我才去听,其他的课一般都不去。丰富多采的大学生活与我无关,我也不感兴趣。我每天夜里都在一两点才回到宿舍,听着某个室友在梦中喃喃地念着女朋友的名字,这才意识到还有另一种生活。

    有一天晚上,12点已过,我从那本厚厚的《偏微分方程》上抬起头来,以为这间专为夜读的学生开的阅览室中又是只剩我一人了,但看到桌对面坐着一个本班叫戴琳的漂亮女生,她面前没有书,知识用双手撑着脑袋看着我。即使对她的那一大堆追求者来说,这目光也不会让他们陶醉,那是一种在己方阵营中发现间谍的目光,一种看异类的目光,我不知道她已这样看了我多长时间。

    “你这人很特别,看得出来,你不是书呆子,你的目的性很强。”她说。

    “恩?你们没有目的吗?”我随口问,也许,我是在班上唯一一个没同她说过话的男生。

    “我们的目的是泛泛的,而你,你看顶在找什么很具体的东西!”

    “你看人很准。”我冷冷地说,同时收拾书包站起身。我是唯一一名不需时时对它们表现自己的人,所以有一种优越感。

    “你在找什么?”当我走到门口时,她在后面喊。

    “你不会感兴趣的。”我头也不回地走了。

    在外面宁静的秋夜中,我看者满天繁星,空中似乎传来了爸爸妈妈的声音:“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我现在真正体会到他这话的正确,我现在的人生好比一颗疾飞的炮弹,除了对到达目标时那一声爆炸的渴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目标完全是非功利的,达到它就以为着生活的完结,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去那儿,我只是想去,这就够了,这是人类最本原的冲动。很奇怪的,到现在为止,我一次都没有去查过它的资料。我和它,像两个要用一生时间准备一场决斗的骑士,当我没准备好的时候,既不去见它也不去想它。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7:40:5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本帖最后由 小宇宙大心灵 于 2012-5-19 18:24 编辑

  转眼三个学期过去了,这段时间在我的感觉中很连续,并没有被假期打断,无家可归的我所有的假期都在学校里度过。一个人住在空旷的宿舍楼中,我丝毫没有孤独感,只有在除夕之夜,听着外面的鞭炮声,我才多少想起了它出现之前的生活,那生活已恍若隔世。这几夜,在停了暖气的宿舍中,寒冷使我的梦格外生动,我本以为这一夜爸爸妈妈会在梦中出现,但他们没有来。记得有一个印度传说,说一个国王所深爱的王妃死去,国王决定为她建造一座前所未有的豪华陵墓,他为这座陵墓耗尽了大半生的心血,当陵墓完工时,他看到正中放着的王妃的棺木,说:这东西放在这儿多不协调,把它搬走。

    在我的心中,爸爸妈妈已经远去了,现在占据了全部位置的是它。

    但接下来的事情,使我自己那本已很简单的世界又复杂起来。

异象之一

    大二的暑假,我回了一趟家,是为了把那套旧房子租出去,以解决我以后的学杂费。

    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我摸索着开了锁推门进去,开灯后看到了那熟悉的一切。那张曾在那个雷雨之夜放过生日蛋糕的桌子仍摆在屋正中,那三把椅子也扔在桌边放着,仿佛我昨天才离开。我在沙发上疲劳地坐下来,大量着自己的家,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这种感觉开始很模糊,然后就越来越明显,好象迷雾的航程中时隐时现的暗礁,让我不得不正视它,终于,我找到了这感觉的源泉:

    仿佛昨天才离开。

    我仔细看看桌面,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灰尘,但相对于我离去的这两年时间,这灰尘确实太薄了些。

    我一脸的汗水和尘水,就走进卫生间去洗脸。打开灯后,看到了镜子中清晰的自己,是的,太清晰了,镜子不应该这么干净的。清楚地记得小学时的一个暑假,我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只走了一个星期,回来后我就用手指在镜面的灰尘上画出一个小人来,现在我又用手指在镜面上画了几下,什么都没画出来。

    我拧开水龙头,关了两年的铁管龙头,流出的应该是充满铁锈的浑水,但现在流出的水十分清亮。

    洗完脸回到客厅,我又注意到了另外一件事:两年前我最后离开时,关门前匆匆看了屋里一眼,怕忘了什么,看到桌上放着我的一个玻璃杯,就想回去把杯子倒扣过来以免落进灰尘,但肩上背着行包,再进门有些费劲,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个细节我记得很清楚。

    但现在,桌上的杯子是倒扣着的!

  这时,邻居们看到灯光走了进来,都向我说起对一名上大学的孤儿该说的亲切温暖的话,并许诺为我代办房屋出租的事宜,如果将来毕业后不能回来,还负责为我将这套房卖个好价钱。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7:40:5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这里的环境好象比我走时干净了许多。”谈到这两年的变化时,我随口说了一句。

    “干净了?你什么眼神啊!靠酒厂那边的那个火电厂在去年投产发电了,现在的烟尘比你走时多了一倍!嘿,现在还有能变干净的地方?”

    我看看那只有薄薄灰尘的桌面,没说什么,但当他们告辞时,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他们中是否谁有我家的钥匙。邻居们惊奇地互相看看,都肯定说没有,我相信他们,因为家门共有五把钥匙,现在完好的还剩下三把,我两年前离开时都带走了,有一把现在我带着,另外两把留在我远方的大学宿舍中。

    邻居们走后我又检查了所有的窗户,都牢牢地关着,没有被破坏的痕迹。

    还有另外两把家门钥匙,是我父母带着的。但是,在那个夜里,它们都被熔化了。我不可能忘记自己是怎样从父母的骨灰堆中找到那两块形状不规则的金属,那时熔化后又凝结的两串钥匙,它们现在也放在我那千里之外的宿舍中,作为对那种不可思议的能量的纪念。

    我坐了一会,开始收拾东西,这些东西是在房间出租后准备寄存在别处或带走的。我首先收拾的是父亲的那些水彩画,它们是这个房间里为数不多的我真正想保留的东西。我首先把墙上挂着的那几幅取下来,接着取出放在柜子中的,我尽可能地把所有的画都找出来,把它们一起装进纸箱。最后看到书架的底层还有一幅,由于它画面朝下放着,所以刚才没注意到。把这幅画放进箱子前我瞟了一眼画面,目光立刻被盯死在上面。

    这是一幅风景画,画的是我家门口看到的景物。这周围的景色平淡乏味,几懂灰暗的四层旧楼房,几排白杨,因落满灰尘而显得没什么生气……作为一名三流业余画家的父亲是很懒的,他很少外出写生,只是乐此不疲地画着周围这些灰蒙蒙的景色,还说什么没有平淡的景色,只有平庸的画家。而他就是一个这样的画家,这些平淡的景色经过他那没有灵气的画笔的临摹,更添了一层呆板,倒真是这灰暗的北方城市日常生活的写照。我现在手里拿着的就是这样一幅画,与箱子里许多张类似的画一样。没什么特别引人之处。

    但我注意到画里有一样东西,那是一座水塔,与周围的旧楼相比它的色彩稍微艳丽了一些,想一朵高大的喇叭花。这本来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外面,那座水塔确实存在,我抬头看看窗外,看到它那高高的塔身在城市的灯光前呈一个漆黑的剪影。

    只是,这座水塔是在我考上大学之后才建成的,我两年前离开时,塔身只在脚手架中建了一半。

    我浑身颤抖了一下,手中的画掉在地上。在这盛夏之夜,似乎有一些寒气充满了这个家。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7:40:5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我把那幅画塞进纸箱,把箱子严严实实地盖好,转身去收拾其他东西。我努力把注意力集中在正在干的事上,但我的思想仿佛是一根用细丝悬吊着的铁针,而那个箱子是一块强磁铁,我可以努力将针转向其他方面,但只要这种努力一松懈,针立刻又被吸回了那个方向。外面下雨了,雨滴打在窗玻璃上发出轻响,我总觉得这响声是从那个箱子中发出来的……最后,实在受不了了,我快步走向纸箱,把它搭开来,把那幅画拿出来,小心地将画面朝下拿着它走向卫生间,掏出打火机从一角点燃了它。当画烧到三分之一时,我忍不住又将它翻了过来,画面上的那座水塔更加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画纸上凸现出来。我看着火焰吞没了它,画出它的水彩被烧焦了,火苗呈现一种怪异而妖艳的色彩。我把将要烧尽的画扔进盥洗池,看着它烧完,然后打开水龙头,将灰烬冲走。关上水龙头后,我的目光落到了盥洗池的地沿上,看到了刚才洗脸时没注意的东西。

    几根头发,很长的头发。

    那是几根头发,有的全白,与池面几乎融为一体;有的则白了一半,正是那些黑的部分使我看到了它们。这不可能是我两年前留下的,我从来没有过这么长的头发,更没有白发。我轻轻拿起其中一根半黑半白的长发。

    ……拔一根长七根……

  我将头发扔掉,仿佛它烫手似的。那根头发在空气中漫漫飘落,竟拖着一道尾迹,那尾迹是由许多头发自身的转瞬即逝的映象组成,就好象我的视觉暂留时间延长了许多时间似的。这根头发并没有落回地沿上,它只落了一半的高度就在半空中消失了。我再看地沿上其他头发,它们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把头放到水龙头下冲了好长时间,然后木然地回到客厅,坐在沙发上,听着外面的雨声。雨已经下得很大了,是一场暴雨,但没有雷声和闪电。雨打在窗上,听上去像一个人或许多人的低语,仿佛在提醒我什么。听久了,我渐渐想象出了那低语的内容,它一遍遍地重复着,听起来越来越真实:

    “那天有雷,那天有雷,那天有雷,那天有雷,那天有雷……”

    我再次在一个暴雨之夜在家里一直坐到天亮,然后再次木然地离开了家,我知道自己把什么东西永远留在这里,也知道自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球状闪电

    我必须要面对它了,因为开学后,大气电气专业的课程就要开始了。

    讲大气电学的是一名叫张彬的副教授,这人五十岁左右,个子不高不矮,眼镜不厚不薄,讲话声音不高不低,课讲的不好不坏,总之,是那种最一般的人,他唯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腿有点瘸,但不注意就看不出来。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7:40:5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这天下午下课好,阶梯教室中只剩我和张彬两人,他在讲台上收拾东西,没有注意到我。时值中秋,夕阳把几缕金色的光投进来,窗台上落了一层金黄色的落叶,内心一向冷漠的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作诗的季节了。

    我站起来走到讲台前:“张老师,我想请教个问题,与今天的课无关。”

    张彬抬头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又低头收拾东西。

    “关于球状闪电,您能告诉我什么?”我说出了那个一直深埋在心中但从未说出口的词。

    张彬的手停止了动作,抬起头,但没看我,而是看着窗外的夕阳,仿佛那就是我指的东西。“你想知道些什么?”过了几秒钟他才问。

    “关于它的一切。”我说。

    张彬一动不动地直视着夕阳,任阳光直射到脸上,这时阳光仍然很亮,他就不觉得刺眼吗?

    “比如,它的历史记录。”我不得不问的更详细些。

    “在欧洲,它在中世纪就有记载;在中国,比较详细的记载是明代的张居正写下的。但直到1837年才有了第一次正规的科学记载,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在最近四十年才为科学界所接受。”

    “那么,关于它的理论呢?”

    “有很多种。”张彬简单地说了一句后又不吱声了。他把目光从夕阳上收回来,但没有接着收拾东西,像在深思什么。

    “最传统的理论是什么?”

    “认为它是一种旋涡状高温等离子体,由于内部高速旋转造成的离心力与外部大气压力达到平衡,因而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还有吗?”

    “还有人认为它是高温混合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从而维持了能量的稳定。”

    “您能告诉我更多一些吗?”我说。向他提问,如同费力地推着一个沉重的石碾子,推一下才动一下。

  “还有微波激射-孤立子理论,认为球状闪电是由体积约为若干立方米的大气微波激设所引起的。微波激射所引起的。微波激射相当与能量低的多的激光,在空气体积很大时,微波激射会产生局部电场即孤立子,从而导致看的见的球状闪电。”

    “那么最新的理论呢?”

    “也有很多,比较受到注意的是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亚伯拉罕森和迪尼斯的理论,认为球状闪电主要是由微型含硅颗粒组成的网络球体燃烧形成。其他的五花八门,甚至有人认为它是空气中的常温核聚变。”

    张彬停了一下,终于说出了更多的内容:“在国内,中科院大气所有人提出了大气中等离子体的理论,从电磁流体力学方程出发,引入旋涡-孤立子谐振腔模型,在适当温度场边界条件下,通过数值求解方程,从理论上得出了大气中等离子体涡团——火球的解及它存在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7:40:5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您认为这些理论怎么样?”

    张彬缓缓地摇了摇头:“要证明这些理论的正确,只有在实验室中产生出球状闪电,但至今没人成功过。”

    “在国内,目击球状闪电的案例有多少?”

    “不少,有上千份吧。其中最著名的是1998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长江抗洪记录片中,无意间清晰地摄下了一个球状闪电。”

    “张老师,最后一个问题:在国内大气物理学界,有亲眼看见过它的人吗?”

     张彬又抬头看窗外的夕阳:“有。”

     “什么时间?”

    “1962年7月。”

    “什么地方?”

    “泰山玉皇顶。”

    “您知道这人现在在哪儿吗?”

    张彬摇了摇头,抬腕看了看表:“你该去食堂打饭了。”说完拿起他的东西径自朝外走去。

    我追上了他,把这么多年来自己心中的问题全部倾泻出来:“张老师,您能够想象有这么一种东西,以一团火球的形式毫不困难地穿过墙壁,在空气中飞行时你感不到它的一点热量,却能瞬间把人烧成灰?有记载它曾把睡在被窝里的一对夫妻烧成灰,被子上却连一道焦痕都没留下!您能想象它进入冰箱,瞬间使里面的所有冷冻食品都变成冒热气的熟食,而冰箱本身还在不受任何影响地运转?你能想象它把你的贴身衬衣烧焦,而您竟没有感觉?您说的那些理论能解释这一切吗?”

    “我说过那些理论都不成立。”张彬说,他没有止步。

    “那么,我们越出大气物理学的范围,您认为现今的整个物理学,甚至整个科学能解释这现象吗?您就丝毫不感到好奇吗?看到您这样,我真比见到球状闪电还吃惊!”

    张彬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第一次正视我:“你见过球状闪电?”

    “……我只是比喻。”

  我无法把内心最深处的秘密告诉眼前这个麻木的人,这种对大自然那深邃秘密的麻木充斥着整个社会,对科学来说早就是一中公害。如果这种人在学术界少一些,人类现在说不定已飞抵人马座了!

    张彬说:“大气物理学是一门很实用的科学,球状闪电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现象,在国际建筑物防雷标准IEC/TC-81,以及我国1993年颁布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都没有考虑到它,所以,在这东西上花太多的精力,意义不大。”

    和这种人真没有什么太多的话好讲,我谢过他转身走人。要知道,他能承认球状闪电的存在,已经是一大进步了!直到1963年,科学界才正式认同这种闪电的存在,这之前,所有的目击报告都被断定为幻觉。这一年的一天,美国肯特大学电磁学教授罗格.杰尼逊在纽约的一个机场亲眼看到了一个球状闪电,那个直径约20厘米的火球穿墙进入一个机库,穿过了机库中一架飞机的机身,又穿墙飞出机库消失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8 15:03 , Processed in 0.455676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