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捕蜂器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忠告:不要看书上的简介!!!
      重复:不要看书上的简介!!!
      再来:不要看书上的简介!!!
      最后:不要看书上的简介!!!
      ------------------------------------
      16岁的少年弗兰克,从小和他的父亲同住在一个荒凉的小岛上。他个性孤僻、性情冷漠、迷恋暴力,喜欢残杀小动物,以此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从小,他的家庭就充满阴影――在他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就离家出走,他的父亲也没有为他办理出生证明。他的大哥一直痛恨他的父亲,一度离家出走,后因为试图纵火烧死一群狗而被关进精神病院。
      ……然而,这一切又都是为了什么?
      ------------------------------------
      小说中,伊恩班克斯对人性及社会黑暗洞察入微――在一系列看似恐怖血腥的故事中隐藏着对人类命运的深度思考,以及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深刻忧虑。本书在出版后曾引起广泛争议,一度入选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100部小说。

    作者简介
      伊恩·班克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现住在苏格兰。1984年长篇小说处女作《捕蜂器》出版,引起了广泛的争议。1993年此书被评选为英国20世纪最优秀的100部小说之一。1996年,他的畅销书《乌鸦公路》被改编为电视剧。《时代》周刊称:“伊恩·班克斯是英国同时代作家中最有想像力的小说家。”

    最新书评    共 5 条

    kelly    纯粹意义上的想象,即使有也不可能发生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中,男主人公的变态没有一点实际意义,最起码对生活没有什么启发。故事的结局也没有,其实男主人公活在世界上真的是个悲剧,我倒是挺好奇埃里克的遭遇。如果文中再多些他的遭遇到是挺好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8-21 10:31
    妖精右    对于我来说一个好故事就是一个世界,在看这个故事之前,我就活在这个世界里。      捕蜂器这本书是我很久很久以前在图书馆看到的,很意外看到的,翻了不到一页就被吸引住了。我是只喜欢读中国古典文学的,因为我喜欢琢磨书中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里蕴含着的微妙感情,我是不喜欢外国文学那种长篇大论的对主角的心理描写的,因为我不是你,我不用那么懂你。      看这部书已经是几年前了,今天意外看到了这里,所以想来说两句,剧情说实话已经忘记的七七八八了,只是记得书的味道,草的味道,还有当我是孩子时候的回忆里的味道,这本书其实写的就是一个孤独孩子的奇思妙想,简单的很。请别拿什么文学价值思想内涵来说事,只是读下去就好了。好看不好看,才是对于一本书的唯一评价。        详情 发表于 2013-8-21 12:54
    点点    Burning a dog; Burning a flock of sheep; Blowing up a colony of rabbits; Experimenting on own child; Killing a sibling; Killing cousins; Torturing insects; Turning an already damaged brain to mush. In the novel wasp factory, everything abnormal seems normal to the three Cauldhames. Frank, the narrator, leads us through his twisted world and beliefs, odd rituals he developed, and the odd acts of his odd father and odd brother. His brother Eric, his father Angus, and himself, each of them live a very unconventional life separately. Mental disorder is a distinct characteristic of them.   First of all, Frank’s father Angus is an absolutely control freak. He has an obsession with measurements and measures out every object in his home. He is so proud of the fact that he remembers the dimension and capacities of everything in his home and forced Frank to learn this skill too. In order to conduct a useless experiment, he deceived his daughter and transferred her gender identity. His experimented on his daughter for many years, without guilty. He wants to control others, even though he definitely can ruin other person’s life. When Frank was young, he fabricated various lies to control Frank. As Frank grew up, he felt less control over him/her. So he changed his strategies by using degrading words to threat Frank. All his words and behaviors made his daughter become a cold blooded psychopathic. The most ruthless lie he told to Frank “old Saul bite off Frank's genitals when Frank was a toddler” was the root of all the tragedy.   Additionally, Frank’s elder brother Eric is a violent sociopath who loves to burn dog and was confined to a psychiatric hospital. He escaped from 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and on the road on revenge to Angus. He constantly screamed and laughed from a distance, like a hell angel. It seems that he has a boundless power to destroy anything he hates. With Eric’s approaching, we could feel his madness, Angus’s anxiety and Frank’s excitement.   Frank is a little tyrannism committing violence on people and animals. He has already killed 3 of his relatives who were at six, eight and nine, during his childhood. Only because he thought he could do it well. After that, he has no intention to kill human beings again, but animals and insects became his victim. He loves torturing animals, including decapitating mice, birds, wasps. He is addicted to manufacturing home-made bombs and proud of building miniature dams and models of villages downstream. He also enjoys blowing up the dams to flood the villages and kill the imaginary inhabitants. He manufactures a Wasp Factory which is an old clock with a trap behind each number to predict the future. Frank puts a wasp into a tube located in the center and then waits. He decided a death ritual according to each number the wasp went in and then he captures an animal from the island to kill. After killing the animal, he hangs its head on a pole. There are many blooded poles surround. Frank gives himself the power to control other creature’s life and death, without any punishment.   After read this novel, I feel sorry for Frank; even though I knew it may be not a real story. I was shocked by Frank’s family’s disorder. An illiberal father creates the tragedy of the whole family. The Cauldhames all have mental disorder, but none of them acknowledge the truth. If they put down their hate and intolerance, any tragedy will not happen. From this novel I realized that a responsible paren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hild. A selfish and controlling parent will destroy a child’s whole life.  详情 发表于 2013-9-12 11:30
    荞麦    原来我早在几年前就看到了伊恩.麦克尤恩(恐怖伊恩)的名字,但当时却对他一无所知。在对《捕蜂器》的评价上,赫然写着:《捕蜂器》是80年代人的必读书……班克斯与狄更斯讲述社会故事的方式完全不同,和早期的伊恩·麦克尤恩比起来,班克斯有一种更令人惊惧的紧张。——《卫报》      两个伊恩,还都是英国的,还真是都够古怪。      几年前我买这本书时,就对这本书的内容简介恨得要死!全书最大的一个伏笔,早早就在简介里披露了,导致你读这本书时,只是觉得很无味。整本书似乎都是一个不男不女的小变态在没完没了地做着一系列恐怖又没意义的事情,而且还自己推导出一套成熟的理论和人生观。他/她发明了很多奇怪的东西,模拟战争,与一只兔子殊死搏斗。其中以捕蜂器最有想象力,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钟面,黄蜂选择了数字就选择了自己的死法,而他/她则通过黄蜂进入钟面的数字来做预言。怪不得伊恩.班克斯后来在自己的名字里加了一个M,就跑去写科幻小说了。比起叙事,他显然对想象更加在行。      那几年我恰巧热爱各种古怪的人,因此读得津津有味:一个假装瘸腿的父亲(他经常飞快地跑起来),一个疯狂的母亲(生了孩子之后就开着摩托走了,并且压断了想阻拦自己的男人的一条腿),一个被摧毁的哥哥(热爱虐待狗),一个杀了三个人的小孩(不是三个成人,只是三个小孩),一个侏儒朋友(竟然还热衷泡妞)。故事里主角的父母都是嬉皮士,可见那是嬉皮士后流行年代的产物,如果你说这是为了探讨不负责任的父母对小孩的恶劣影响,好像又有点太形而上了。总体来说,他写的就是一个天生小变态的故事。整个故事不明所以,但细节惊人。对于这种处女作,我每看一次就气得要死(嫉妒,赤裸裸的嫉妒)。他/她冷静而洋洋得意地讲自己是如何杀了三个小孩:用蛇杀了自己的表哥、用炸弹杀了自己的弟弟,为了所谓的性别平衡他/她得去杀掉一个女孩,所以他/她又杀掉了自己的表妹,这次用的是风筝。三种杀人方法看上去没什么稀奇,却越来越疯狂。班克斯用“我”来阐述故事,精彩之处就在于,这个“我”的口吻真的太像一个无知傲慢的小变态了。作者模仿自己笔下人物模仿得惟妙惟肖,这正是把“我”用到最好的标志。      事实上,虽然作为处女作来说,这是一本相当特别的书,但你还得是个好奇宝宝才能把这篇小说看下去。你得对一个小变态的手工活儿、扮演癖和自言自语充满兴趣。其实我有点不明白自己当时怎么会把这本书放在书橱的最上面一排,这个举动意味着我赐予它一项荣誉:“这是一本我喜欢的写得很好的古怪而特别的书”。后来我看到某些细节,才知道自己当年原来是多么怪咖的一个女人,竟然对这样哥特的黑暗小说充满了热爱,并且珍藏至今——今天早上我吃着黄油烤面包喝着咖啡再读这本书的时候,恰巧读到他/她的哥哥埃里克是如何被一个场景逼疯的,那个场景真是无以言表的恶心(我要在这里卖个关子,恶趣味的人请自己去查阅)。看完那段之后,我不得不立刻放下书,走到厨房里去稳定了一下情绪,才能把剩下的咖啡喝完。  详情 发表于 2013-9-28 13:31
    张百万    【请进吧~无剧透 o(* ̄▽ ̄*)ゞ】      平静和幸福是人所求,但却不常在;慌乱和意外不招人待见,但却是解决问题的良方。《捕蜂器》构建了一个扭曲的人格模型,后来因为一场意外的发生,一切问题竟然烟消云散。   这部小说是英国作家伊恩·班克斯的处女作和成名作,也是他第一部在内地译成中文的小说。此人生于1954年的苏格兰,青年时期在伦敦住过一段,现在又回到了苏格兰。写小说前当过清洁工,1984年《捕蜂器》发表后,他成为职业小说家,作品分科幻与非科幻小说两大类。《捕蜂器》算后一类里的经典,被媒体选为20世纪英伦小说的“百佳”之一。班克斯讲故事的能力也被人拿来和狄更斯,以及另一位当红严肃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相媲美。这部小说的分量究竟算得算不得经典呢?至少算得上是当代的经典,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个口味刁钻古怪的读者都不会想要错过这部作品。   故事发生的环境很封闭,小岛和小镇而已,主人公接触的人亦有限,出场人物不多,很适合构建一个相对有说服力的模型。   作者的叙述充满了迷宫和把戏,那么多的触手,根根有悬念,指向下一环节的往往是最纤细的一根。出场的主人公,被描述得充满了自信冷静和勇气,对小岛了若指掌,内心独白有条不紊,即使充满了野蛮气息的孩子气亦显得器宇不凡。与之混混沌沌鬼鬼祟祟的父亲相比,简直是一副小岛统治者的姿态,我有姿势我自豪。   真像是一层层剥落出来的,就像问路的时候有人先是向着南方手臂一挥,然后又很猥琐的跟你讲,这条路要往北怎么走怎么走。作者先说快看埃里克要闹事儿了,结果呢,整个故事的主人公却是弗兰克,弗兰克上来看似是一个要解决埃里克问题的人,但讲来讲去,整个故事却成了他的问题。   他哪里冷静了?内心分明是充满了不安和躁动;他哪里勇敢了?最充满恐惧的便是他;他哪里自信了?自卑感都印到了骨头上。他的整个人生,像极了鼻孔里塞了二十斤鼻屎一样充满了污垢和窒息,但却无法自挖。他认为他的伤痛来自自身幼年的创伤,无法摆脱,但是他不知道这就如同鼻屎一样,也是来自自身,但是只要伸伸手指挖出来弹飞就OK。偏执幼稚的自我觉悟和无力的家教使得他无法自挖,气急败坏的他只能依赖于对外施暴来掩饰自卑和发泄压抑。这一过程,在作者的笔下,充满了灰暗、危险、残暴,其间夹杂着零度以下冰冷的淫邪和孩子气,诡异无比。   如果说弗兰克代表了内在的、内心的、灵魂的东西,那么另一个人物埃里克,则被打上了社会和时代的印记。埃里克,看似病态和狂躁,其实他的问题好理解得多,只不过他的谜底是在后半部分揭开的。他的创伤来自他的经历,恐怖而意外的一幕令作为一个少年的他完全丧失了对整个世界的信心,于是只能通过时不时的发发人来疯逃避脑海中的记忆。埃里克的人来疯属性,在整个故事中作用重大。这是前半部分的悬念来源,这是一切话题的切入点,这更是最终触动主人公弗兰克扭曲人格得以痊愈的药引子。毕竟这个世界不能靠优雅来治愈,你懂的。   还有父亲。一个热衷于将孩子当做自己玩物的人。真正意义上的伤害来源。作者对于父亲的描写是整部作品中最赞的,大量的留白,少量的信息,一些事情偏偏不交代。渐渐地,他变成了一个黑洞式的人物,最多最强的负面能量在其中涌动。对于他的描述,没办法让人做道德判断——正如这部小说中的所有人物一样——但他却真实感十足,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有这么一位“父亲”,或者是父权,或者是统治阶级,或者是未知的命运和未来。   再说一下捕蜂器本身。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需要心灵寄托的。音乐、书籍、电影、花鸟、或者所谓冥冥中某个神明,没有例外。捕蜂器看上去充满了神秘感和魔力,未知的存在,预言未来的神器。但是这会令科幻迷失望,因为这不是一部科幻小说,捕蜂器只是……啊好吧不说了,自己看吧。总之,捕蜂器是一颗病态的心的产物和依赖物,但是,主人公仍然可救的原因恰恰在于他心中不光有捕蜂器,还有埃里克。   好吧,回来说挖鼻孔。当一个人的鼻孔里塞了二斤鼻屎甚至更多,但本人既没有自挖的觉悟,又没有专业的指导,怎么办?装作若无其事么?能逃避得了么?能憋憋憋憋一辈子么?赶紧来一阵伤风和感冒吧,或者一阵冷风吹过,打一个超级无敌天崩地裂大喷嚏。埃里克的人来疯,就是这阵冷风,埃里克的人来疯,就是这个大喷嚏。到此为止,弗兰克终于成为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虽然——虽然他的父亲背后隐藏着更大的人格扭曲和潜在的可怕秘密,令人一想到便不寒而栗,但是弗兰克至少已然痊愈,足以把握未来。其实世间万物何尝不是如此,受伤的人,内心的压力,效率低下的团队,一团乱麻的事业,破败的家庭,腐烂的社会,乃至内牛满面的地球君。腐朽的东西,需要外力摧枯拉朽。真正的人生始于一场崩坏。当然,觉得是时候迎接一场崩坏的时候,前提条件仍然是内心仍存希望。这便是作者所建构的模型和治愈方法,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不推倒,无重建;想重建,先推倒。有一首歌恰恰暗合了这种理念,张铁的《暴雨将至》:     我看见那些破碎的记忆     我看见在那片乌云笼罩的地方     我知道 暴雨将至……   想说一下,这部小说的港版腰封上面,写了这样的宣传语:天啊,那些杀人的点子和场面实在太屌了!——这并未夸大其词。这部小说的阅读体验非常棒。开始会稍显艰涩,无数的线索和暗语充斥其中,当融入进去之后才会感受到其美妙所在:充满了冷酷和心惊肉跳,还需要从字里行间尽可能的解谜,最终你知道,那个你仍然犹豫不决的答案正是正确的答案。建议读完之后立即读第二遍,会发现很多句子的机关所在,有一种扫雷的快感。当然,结尾部分充斥了作者刻意的说教,看似是写给出版商做样子的句子,大煞风景。   读这部小说,很容易令人联想到《蝇王》。显然后者更为广博和深邃,或者可以理解成两部作品描述的领域相似而不同。《捕蜂器》重点在于变态心理学的一个个案,《蝇王》则是社会心理学的诸多案例的结合品。当然……《捕蜂器》也完全可以当做一个爱情题材的黑童话来读:其实很简单,危险状态下的主人公,需要的是同样危险而充满浪漫气息的男伴,长大成人的主人公,则需要一个能靠得住的大哥哥。而故事里头这两个男性角色又恰好是同一个男孩,所以说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爱情故事。对于一个女孩来说,供给浪漫和共度余生的是同一个人,还有比这个更美好更典型的么? 所以怎么说的来着,莎士比亚之后哪还能有新故事啊日他娘。   最后小小表示下不满,这部小说的电影版,在网上竟然搜不到,豆瓣上也没有,天啊,盗版DVD柜台里头明明很好找的啊这部电影。——冰天雪地内裤套头转体三百六十度求下崽。      ps:   一、本文已经尽量不做剧透,如若还有不妥请回帖告知;   二、阅读前不要看网页上的简介,读书的时候请直接进入正文。         一些好句子的摘录   http://www.douban.com/note/83488273            【途加网千字文专稿,转载请注明】           详情 发表于 2013-10-16 22:16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01:06 , Processed in 0.424508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