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17| 695
|
大秦帝国·第四部 阳谋春秋 |
最新书评 共 9 条
朱仔$
大秦帝国迄今读完前四部,虽然是历史小说,虚构的东西很多,但是第四部有太多作者的美好幻想,还是忍不住来吐槽一下,因为前三部还是很精彩的,这一部许多部分都是为了赞颂吕不韦做铺垫,甚至连书名都叫做《阳谋春秋》。何为阳谋阴谋,区别在哪?区别在于,阴谋有迹可寻,是有破绽的,而阳谋是随势而动,随势而发,无迹可寻,比起阴谋来高明多了,也更加难以实施。 阳谋相关书籍阴谋,一般是贬义;而阳谋,则可以为褒义,褒义是指对人好的!
吕不韦是不是战国最成功的政治家,这点可以否认,因为嫪毐之乱可以说是吕不韦自导自演并且让自己走向死亡的宫廷闹剧。但是最成功的商人和投机主义者,这点不可置否。从邯郸护赢楚归秦再到逼走纲成君蔡泽独揽大权,都是吕不韦精心策划的阴谋。
阴谋一,奇货可居,邯郸献妻
吕不韦遇到赢异人(在赵国时化名子楚)之前,已经是靠”贩贱卖贵“而闻名战国的卫国商人。由于富贵不能在战国成就一番大事业,只有从政才能名垂千史。于是吕不韦就看上了在赵国当上人质的赢异人,因为当时秦国太子赢柱的几个儿子都难堪大任,只有这个赢异人有当太子的潜质,独具商人眼光的吕不韦将赢异人称作”奇货可居“,立马收买秦国太子赢柱的华阳夫人,帮助赢异人逃离赵国回到秦国,赢柱即位后立赢异人为太子。而阴谋就是发生在赢异人逃赵之前,书里将这一段讲得扑朔迷离,时在赵国的赢异人无心回秦并日夜想念秦筝,而恰恰在赵国弹秦筝并让赢异人偶然遇见并爱的要死要活的就是吕不韦的未婚妻赵姬,吕不韦大义无私的贡献出自己的未婚妻给赢异人为妻,并且令其重拾壮志雄心逃赵返秦。
首先,赢异人既然想念秦筝,怎么会无心返秦,赢异人和秦国大将蒙骜的儿子蒙武就是发小,两人一起练的秦筝,这说明赢异人是很想逃赵返秦的,不至于仅仅因为一个女人就和吕不韦闹别扭不走了,吕不韦为赢异人一掷千金这都是看在眼里的,遇到吕不韦之前,赢异人在赵国是受到阶下囚一般的待遇,另外没有吕不为雇佣的死士和拉拢赵国平原君赵胜(战国F4之一,战国F4: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逃赵更不用想,注定一辈子在赵国当阶下囚。其次就是偏偏那么巧弹秦筝的就是吕不韦的而未婚妻赵姬,吕不韦轻易举的就把赵姬献给了赢异人。也就是因为如此,后世的许多史学家包括司马迁在内都说赢异人的儿子秦始皇赢政其实是吕不韦的亲身儿子,因为赵姬在嫁给赢异人的时候已经有了吕不韦的身孕。献赵姬是吕不韦的第二步棋,第一步棋就是成功辅助赢异人当上秦王,这两步棋走成了,基本上吕不韦的政治抱负已经成功了,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但恰恰第二步棋将吕不韦捧向最高处然后摔死,不可谓不惨烈。这点最后会阐明。
阴谋二,方士入秦,逼走蔡泽
赢异人回秦后不久自己的老爸赢柱才当了一年的秦王就挂了,于是赢异人当上了秦王,史称秦庄襄王。也许是遗传老爸体弱多病或者是赵姬房事太强(如果不是赵姬性欲强历史上就没有嫪毐什么事了)弄的庄襄王身体大不如从前,吕不韦急忙请来了方士帮庄襄王治病。书里的描述是,方士帮庄襄王治病后庄襄王病情好不久之后还是挂了。这点完全是老孙(作者)删了自己一个耳光,因为第二部里就有提到秦惠王赢驷老年后拒绝请齐国方士治病,后来方士来了以后秦惠王一样很快就死了。按照作者之前自己的描述,方士就是类似西游记里太白金星的一类人物,专门练长身不老药或者是整天弄些妖魔鬼怪糊弄人的道士。吕不韦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虽然战国时期多数崇尚迷信,但我更相信这是吕氏的第三步秒棋。为什么妙?庄襄王一死,吕不韦就可以独揽大权,因为当时赢政才十三岁,所谓少主多疑,自古很少有少主亲政,庄襄王特地临死前对自己的十三岁儿子嘱咐道,要由吕不韦和赵姬亲政,并要称吕不韦为”仲父“。这样一来,秦始皇赢政在嫪毐之乱之前都可以说一直是打酱油的。赢政即位后,吕不韦立马进行下一步,就是逼走当时的丞相蔡泽,让其当个爵高职虚的纲成军,自己则实现了理想抱负——独揽丞相大权,封洛阳千里土地,称文信侯。并且奴仆上万,门客数千,非之前的战国F4能比。(之前有科普过)
阴谋三,《吕氏春秋》抗《商君法》
秦孝公求贤令招商鞅入秦并且实行商鞅变法,让秦国短短数年内从七大战国最弱小的一国大跃进成为了第一强国,不仅因为《商君法》推翻了诸侯封地制和奴隶制,还因为《商君法》无情,国人无人敢偷懒犯法。秦孝公的哥哥公子虔对太子赢驷管教不当就让商鞅割掉了鼻子,这就是商君法无情的例子。秦国从秦孝公开始一直到死去的庄襄王对《商君法》十分推崇,因为当时的商君法让秦国生机勃勃,自强不息。直到了《吕氏春秋》的出现,才出现了秦国第一本公然和《商君法》对抗的法制。
在小说里,《吕氏春秋》就是吕大师一个人的著作并效仿商君当年悬赏移木(即谁能移动城门口的巨木,赏金加爵)的做法,在咸阳挂出《吕氏春秋》,宣称找出一处纰漏者赏千金(一字千金的出处)。其实《吕氏春秋》大多由吕不韦门客编写,之前有提到过吕不韦门下门客数千,大多都是战国各大学派的精英,包括法家,儒家,墨家等等,简单来说,《吕氏春秋》就是杂交的产物,吕不韦的功劳并不多。另外一字赏千金这个典故,完全和当年商君悬赏移木不是一个档次的策略,商君只是简单的选贤求将,但吕大师那简直就是赤裸裸的炒作!有人说大师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会炒作的商人一点都不为过。很明显当时秦国受商君法影响了好几代人,包括嬴政在内的秦国官吏都不看好《吕氏春秋》,所以大师就在最热闹的咸阳城内一字赏千金来提高《吕氏春秋》的影响力。《吕氏春秋》如果推翻《商君法》,那么吕不韦的仕途也就完美了。只是可惜,嫪毐的出现改变一切。
吕不韦的下场:成也赵姬,败也赵姬。
话说赢异人(即庄襄王)称王仅仅三年就归西了,秦始皇嬴政十三岁即位。吕不韦渐渐的开始和赵姬开始龌龊不断,不久吕不韦怕赢政知道后影响了自己的仕途立即悬崖勒马,但是赵姬性欲太强,开始抱怨大师。吕不韦怕赵姬坏事(赵姬嫁给庄襄王当上皇后以后权利还是很大的,权利这么大的女人闹情绪,后果是很严重的),在两为其难的情况下,想出了一个秒计。当时有个阳具巨大的小白脸叫嫪毐,具体有多大呢?我百度了一下,果然和小说里写的一样,可以用阳具转动车轮 - - ,吕大师就将嫪毐伪装成宦官(当时好像还没有太监这一说)送进了赵姬的寝宫。这里更说明了阴谋一里吕不韦献赵姬是阴谋,因为当一个男人深爱一个女人是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女人送给别人做妻子的,这就算了现在还要将这个女人送给另外一个人蹂躏。赵姬说白了一直是吕不韦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棋子。
赵姬自从得到“假宦官”嫪毐之后过上了欲仙欲死的日子,并且将寝宫从咸阳宫殿转移到了距离咸阳数里的雍城,小说说赵姬搬寝宫是因为不喜欢咸阳的气候,完全是胡编乱造,其实就是怕被秦人发现自己身边的”假宦官“。可是纸是包不住火的,赵姬淫乱无度以及对因为嫪毐阳具巨大而倍加宠爱,和嫪毐生了两个儿子也罢了,还趁嬴政尚年轻的时候,靠自己母后的权利将嫪毐从一个宦官升迁到长信侯,具体是个什么职位我也不清楚,但是升迁后嫪毐的权利已经可以和吕不韦匹敌了。赵姬完全是被爱冲昏了头脑,吕大师此时后悔早就来不及了,因为赢政已经二十出头,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少年了。在嬴政诸嫪毐九族后,立马将吕不韦赶出了咸阳,贬到洛阳封地。吕不韦贬官回到洛阳后,各国诸侯络绎不绝的来看望大师,加上之前大力推崇《吕氏春秋》,让嬴政愈加怀疑并将吕不韦逼到了蜀地,也许自己身世的原因(嬴政也怀疑自己不是庄襄王亲生的),历史上的赢政是个多疑到无以复加的人。或许大师怕自己被杀害或者是绝望了,在两次被贬后自杀。可以说,没有赵姬的淫乱就没有嫪毐的出现,没有嫪毐的出现也就不会有吕不韦最后得下场。
这里说一下嫪毐,嫪毐这个人应该不像小说里描述的屌大无脑,除了得到赵姬的宠幸,没有一定的头脑和隐忍是没有办法在多疑的赢政手下当了多年得假宦官和一步步升迁到和吕不韦匹敌的职位的。陈凯歌《荆轲刺秦王》里面的嫪毐就很符合我心中那个嫪毐的形象,王志文的演出可以打十分。
”慈不掌兵,义不行贾。“吕不韦的形象绝对不是小说里写的那么高大正义,但无所谓好坏,一切都只是他实现理想的手段而已,谁不是这样呢?
来自: 豆瓣
详情
(_灬废$
我大秦从不残暴,今人不能用现在的文明标准来苛求古人,再说还是战时法制! “有功于前 不为损刑 有善于后 不为亏法”正体现了法制的严肃性;“刑上大夫 礼下庶人”体现了法制的公平性;“国无二法”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性;”大仁不仁”体现了法制的前瞻性,目的不是以施暴为目的而是以防范犯罪为最终目的以震慑犯罪为目的。~试想想如此公平合理的司法实践就是到了比2000多年前文明的今天能做到吗?“ 秦灭六国是统一的需要,见过大规模屠杀六国人民的屠城行为吗?见过屠杀六国贵族吗?从而给自己埋下复辟的祸根!见过“狡兔死 走狗烹 敌国灭 谋臣亡”的统一后大肆屠戮功臣吗? 至于修复道路发明驰道,决通川防,建立路政系统,都江堰与郑国渠还有灵渠等水利工程,还有连接长城,哪一项不是造福子孙造福华夏的大事?大力征发民力和50年代的大跃进何其相似?求治过急不能用残暴二字形容!我替秦人叫屈!我先祖如此辛劳的为天下计为子孙后代计怎么就暴秦了? 至于坑儒一说也是依法杀人并非滥杀无辜,法律在前一般刻意复辟的儒生和六国复辟势力勾结一气想颠覆国家不为国家建设出力而造谣生事的不该杀吗? 至于阿房宫焉知不是建造新都?咸阳已经对一统后的江山而言太小了!至于始皇陵那是法制扭曲以后变味的产物。 蒙恬30万秦军若不是肩负华夏重任防范匈奴南下(后期汉高祖被困就是匈奴强大的铁证)岂有项羽之辈丝毫机会? 若非50万秦军南下为后世开辟广大的疆土,现在的福建两广贵州云南恐怕就是外国了! 若非华夏族群意识50万南海军北上哪有刘邦项羽?带甲百万的赵佗后来归附汉也决非实力不济(有兴趣的可以查赵佗上汉景帝书,其中一句引人泪下:不敢忘先人之志也!) 呜呼哀哉!为华夏族群留下丰厚家产的秦人部族历史上却留下暴秦骂名,能不痛心疾首吗?
来自: 豆瓣
详情
晴耕雨$
历史小说的创作是一件看起来轻巧却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说轻巧是因为有现成的史料,不过译成现代的语言再加些帝王将相家的八卦秘闻。说吃力不讨好是因为很多人看来写得好是历史本身的精彩,稍有差池就是“硬伤”。既要忠于史实,又要展示写作者的语言功底与才华。而《大秦帝国》作为中规中矩的历史小说,忠于史实又不使人感觉到堆砌史料,才气有限却能将庞杂的人物事件地点梳理得有条不紊,作者时不时跳出来激扬文字展现一番小说家的激情,用读小说的轻松获得沉甸甸的知识,读完不禁赞叹作者的良苦用心。
史家客观的眼光与小说家的激情,这两点缺一不可。如果不能同时具有强大的历史积淀和非凡的写作天赋,卖弄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会弄巧成拙。正是历史小说的难点,也是突破口所在。《大秦帝国》恰恰是将这两者拿捏得恰到好处,体现在战国时期最有特点也是这套书的亮点所在:火花迸发的思想与鲜活生动的人物。
第一部据说写得最好,奠定了全书以秦国的强大崛起直至统一华夏过程的主线。作者也下了些作为小说家的功夫:伟大的爱情,变法的阻力。除此之外,第一部还做了好些工作:秦国靠变法强大与山东六国仍有距离,围魏救赵一役使当时最强大的魏国也挫了国力,平衡了战国七雄的力量对比,接下来更有看头;其二就是树立了秦孝公与商鞅这对理想人物,后面的人物,都或多或少得带有缺陷,使人不住地追慕,时时提醒“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大秦精神。其三就是奠定了崇尚法家的思想倾向。
我最喜欢第二部《国命纵横》,合纵连横是战国最有看头的节目,山东六国的风流人物接连登场。这样看来,秦国这边的人物就单薄了许多,连第一部中很可能是杜撰出来商君的爱情故事也黯然失色。诸子百家的论战、四大公子的英姿、名将良相的传奇,还有一个异数屈原,被后世景仰的楷模历史上最优秀的分子都济济一堂。这些在历史书只是一笔带过,小时候看连环画听大人说书语文课本节选的遥远故事在这里找到了出处。如此久远的年代,这些栩栩如生的景象却唾手可得。以史家的客观与小说家的激情展现的亮点——思想与人物第二部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印象最深刻的是对屈原的塑造和对儒家的评判。
屈原的形象在现代人看来,别说早已绝迹,就连意淫也不敢妄想此等人物: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出身豪门,温柔体贴,有情趣,有担当,有抱负。现代人也达不到这种思想境界:有钱有权的那个不是纨绔子弟?有才有貌的哪个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能去体贴人有担当?就算撞大运千万分之一有那么一个各方面能力都具备的,也恐怕一分之千万地没有匡世济国的抱负吧。不知道将屈原拉到两千多年后的浊世假设有没有冒犯他,还是和古代比较。从横向看,这一时期像屈原这样出身好人品好有才华又想有一番作为的大好青年并不罕见——这便是战国;即使这样,也能一眼将他认出来——这便是屈原。从纵向看,这种在春秋战国一抓就是一大把的根正苗红们在后世早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寥若晨星。坐天下者都巴不得世家子弟都纵情于声色犬马,有抱负的恐怕沦为政治斗争牺牲品时都蒙在鼓里。魏晋兵荒马乱的情况与春秋战国很相似,而有才华的世家子弟却只能在清谈和老庄中明哲保身;《红楼梦》中更是一代不如一代。世族也好,平民也好,位极人臣也免不了祸福旦夕,只能战战兢兢行事,自然远远比不上春秋战国人物的慷慨从容。即使如三国般无数英雄竞折腰,也是由黑白的甲胄和鲜血组成称不上文明;即使如盛唐般文明大气,也多了华而不实的排场没有因为这个契机勃兴出新的思想盛极之后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落。那白衣飘飘影影绰绰的形象,成了民族文化的象征,还有李白、王维、杜甫、苏东坡、曹雪芹······而第一个,也是最高大的,就是屈原。他清癯瘦削面庞上的铮铮风骨,他一身白衣伫立在江边的卓尔不群。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苍生,为了楚国,“虽九死其未悔”。他是理想中的理想主义者,大凡理想主义者都注定头破血流不被理解的结局,他们的主张多被认为脱离实际,过于激进,却将历史推动了一大步。先行者注定以惊人的勇气作出牺牲与舍弃,不是不会在官场的钩心斗角中斡旋,也不是不懂得利益的博弈,如果稍稍做一点妥协与圆滑,就不能达到如此的高度,就不再成为他们。豆瓣中看到一句话“这个世界不配他们存在”,就是形容这些理想主义者们。书中写了春申君黄歇多年追随屈原,帮他打理俗事,正如梵高的弟弟提奥之于梵高,《红楼梦》中紫鹃之于黛玉,让他们在深爱着却伤害了他们不配他们存在生存的世界做更多的事情,留下光辉,是幸运的。这又何尝不是世界对他们做出的妥协?
《大秦帝国》着力推崇的是法家思想,无奈现代的读者都是一生下来受儒家思想熏陶,只得不惜以嘲讽贬损儒家尽最大努力将读者拉向至少客观中立的立场。第一部借商鞅第二部更是借张仪之口将儒家形容得很不得人心“法家富国强兵,骂成虎狼苛政;墨子兼爱,骂无父绝后;杨朱言利,骂禽兽之学;老庄超脱,骂逃遁之说;兵农医工,骂末技之学;纵横策士,骂妇妾之道。”对先秦名士诸子风范追慕同时一阵汗颜:我们中儒家之毒多深。怪道后世有人说“不问苍生问鬼神”。
一二部洋洋洒洒铺展开来,三四部开始收——也因此聪明地掩饰了笔力的不足。秦国强大业已定局,就像时间的不能倒回。山东六国虽难与其抗衡,像古希腊悲剧仿佛一开始就是注定的结局,也有强主变法,各领风骚数十年,都有风流人物,在读者觉得小说已差不多快要成为鸡肋想干脆拿来《史记》读时忽然出现了精彩的桥段。对第三部关于赵国的描写和第四部信陵君的事迹印象最深。“胡服骑射”、“负荆请罪”这些熟悉的故事竟是发生在秦国已咄咄逼人的时候。对赵括做了更全面生动的描写,不只是纸上谈兵,想当年也是英气逼人心比天高,年轻人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犯错误,犯错误也最容易原谅。如果经过锤炼大可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前途无量,而他第一次就面对生死攸关的战争,读后更多感到惋惜。
前面说到除第一部秦孝公和商鞅外,几乎所有人物都有缺陷。秦国后世的几位君主似乎心理都有阴影,不够磊落。山东六国出现过几位明君:楚威王(在位时间不长,却很可爱:力挺屈原,请庄子出山。屈原和庄子搭档,该有多少好戏?)、齐威王、燕昭王、赵武王,或子孙不肖,或短命,变法不能一以贯之,惜乎惜乎。名臣良将也都免了被谗言陷害,不觉使人感慨“他人即地狱”。屈原在官场浮沉多年终究没能掩盖住看似带点不谙世事单纯的书卷气——这本是极可贵的品质,却因为这点被人当作了世家子弟从政的反面教材。美白无瑕的四大公子也被品头论足一番。依靠贤明的帝王将相来实现目标,本来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好在古人都比现代人高尚,有人提出过朝代兴亡的周期律,偶然之中又有必然,强大几十年不难做到。然则(这是《大秦帝国》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无论古今中外,因为个人利益陷害忠良,使变革备受阻力的事例比比皆是——这也是人性恶的表现不足为奇。秦昭王后秦国虽国君暗弱,亦一心为公,有法度来保持政策的连贯性;更兼民风淳朴,人才入秦国,不用担心中离间计之类被陷害,好好施展才华便是。有了这两点,能统一中华虽说与六国不争气有关,也完全体现了内因决定,不得不教人服气。依靠有作为的政治家是人治,单纯依靠制度却容易蜕变成无政府或陷入僵化教条——这个悖论直到现在的西方民主国家也在苦苦探索着:可能民主也好,富国强兵也好,都不能一劳永逸。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也交出了她的答卷。虽有法度,却没有强主镇国。堪堪两朝君主过后,顽固势力沉渣泛起,统治阶级内部开始乱套。眼看秦国也要走六国强大过后必然衰败的老路,横空出世了吕不韦。他带来了六国的文华与新鲜的血液——也从笔力上显示了收的一面且与前几部照应:万无一失的法家似乎严苛太过,前两部被痛斥为四不像的儒家此时也有了用处——这“四不像”从另一个方面说也是吸收了各家的思想,后来成为最主要的思想也就可以理解了。
书中描写的这一时期给了巨大震撼的历史人物除了屈原,还有信陵君。他在二三部戏份极少,战国四大公子其他三位已各显神通,却说信陵君是“四大公子之首”,隐约记得高三语文课本选得那段《史记》也特别提出了孟尝信陵两君,却迟迟不见他出场。第三部长平大战一过,山东诸国眼看着气数已尽,终于来了信陵君窃符救赵一笔,胃口掉得时间太长心想再不会有作为了吧。谁知这才是开始。第四部客居赵国十余年引得平原君的门客也投在他门下。作者也毫不掩饰对信陵君的偏爱,乱哄哄的第四部,有了信陵君使得人正襟危坐。那火红的披风,是合纵的最后一道残阳。而六国终被秦所灭,秦统一后也很快被改朝换代。这一抹火红披风(因为追慕信陵君买了大红围巾到处显摆)却一直存在于历史的影像之中——春秋战国色彩斑斓,如果说屈原的白衣代表了知识分子,秦国的黑色代表了法度,信陵君的火红披风也就成为了英雄的象征。他能在六国岌岌可危的情况危急关头两次力克秦国,却无力回天;他有出将入相之才与震天动地的威望,却长期受压抑,不能实现他的抱负。他比谁看得都清,知道六国被秦国所灭那是活该;也比谁都忠心,不能眼睁睁得看着魏国覆亡。所以当中了离间计他的虎符被解除时,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而解脱的方式是只能让英雄更凄凉的寂寞。屈原也受到打击,还有开心果春申君黄歇一直追随他崇拜他,还有整个家族理解他支持他,还遇到过恍若天人下凡的江边渔夫开导,还可能有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还有楚国的大好河山可以游览解忧,还有一肚子才情能够写诗舒其愤。这些,信陵君都没有。只有沉溺于酒色之中,却没有人陪他一起喝酒,没有一个女子是他爱的——如果有,他至少能获得一丝安慰。这最后发泄的途径也只能使他更加清醒——他的痛楚便愈加凛冽,无所排遣。四年之后,便离开了人世。如果他能够再次骑上战马披上火红斗篷,将为战国奉献最后的精彩;他不能够,留下的是绵延千古英雄末路无尽的唏嘘与悲凉。
2010-2-17___2-26
来自: 豆瓣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8 10:35 , Processed in 0.265826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