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188|回复: 69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秦帝国·第四部 阳谋春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大秦帝国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帝国,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其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帝国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大秦帝国》是一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这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中,隐藏了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悲欢离合。他们以或纤细、或壮美、或正气、或邪恶、或英雄、或平庸的个人命运奏成了这部历史交响乐。帝国所编织的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今天仍然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包容裹挟了那个时代的刚健质朴、创新求实精神。她崇尚法制、彻底变革、努力建设、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在这部堪称鸿篇巨制的艺术佳构中,作家力图艺术地再现,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
     


    最新书评    共 9 条

    门下书客  吕不韦要登场了!!这位大秦帝国的风云人物,如何来历?如何由商入政?!赶紧看看大秦帝国第四部!!  详情 发表于 2012-5-16 14:05
    ivysum$    蔡泽经世,入秦多年,自觉无成,也不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原因有两点:   1: 凡事不以国先,而以己先,故不得秦人认可。   2: 蔡泽计然大才,却将精力耗费在政治管理上,好钢没有用到刃上。   直至吕不韦真诚点化,终于在自己政治生涯的末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可见人固自治,以其所长用事,凡事以公为大,尽心竭力,待游刃有余之时,补其所短,则终有成。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2 17:44
    nick_h$    作者对当时的历史还是很有研究的,用生动的描写刻画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当然不乏自己对历史一些人一些事的理解,但是大大部分比较客观,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对当时的历史有一个很丰满的还原,忆古思今,思绪万千。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很不错的一部作品,受益匪浅。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2 17:44
    朱仔$    大秦帝国迄今读完前四部,虽然是历史小说,虚构的东西很多,但是第四部有太多作者的美好幻想,还是忍不住来吐槽一下,因为前三部还是很精彩的,这一部许多部分都是为了赞颂吕不韦做铺垫,甚至连书名都叫做《阳谋春秋》。何为阳谋阴谋,区别在哪?区别在于,阴谋有迹可寻,是有破绽的,而阳谋是随势而动,随势而发,无迹可寻,比起阴谋来高明多了,也更加难以实施。 阳谋相关书籍阴谋,一般是贬义;而阳谋,则可以为褒义,褒义是指对人好的!      吕不韦是不是战国最成功的政治家,这点可以否认,因为嫪毐之乱可以说是吕不韦自导自演并且让自己走向死亡的宫廷闹剧。但是最成功的商人和投机主义者,这点不可置否。从邯郸护赢楚归秦再到逼走纲成君蔡泽独揽大权,都是吕不韦精心策划的阴谋。      阴谋一,奇货可居,邯郸献妻      吕不韦遇到赢异人(在赵国时化名子楚)之前,已经是靠”贩贱卖贵“而闻名战国的卫国商人。由于富贵不能在战国成就一番大事业,只有从政才能名垂千史。于是吕不韦就看上了在赵国当上人质的赢异人,因为当时秦国太子赢柱的几个儿子都难堪大任,只有这个赢异人有当太子的潜质,独具商人眼光的吕不韦将赢异人称作”奇货可居“,立马收买秦国太子赢柱的华阳夫人,帮助赢异人逃离赵国回到秦国,赢柱即位后立赢异人为太子。而阴谋就是发生在赢异人逃赵之前,书里将这一段讲得扑朔迷离,时在赵国的赢异人无心回秦并日夜想念秦筝,而恰恰在赵国弹秦筝并让赢异人偶然遇见并爱的要死要活的就是吕不韦的未婚妻赵姬,吕不韦大义无私的贡献出自己的未婚妻给赢异人为妻,并且令其重拾壮志雄心逃赵返秦。      首先,赢异人既然想念秦筝,怎么会无心返秦,赢异人和秦国大将蒙骜的儿子蒙武就是发小,两人一起练的秦筝,这说明赢异人是很想逃赵返秦的,不至于仅仅因为一个女人就和吕不韦闹别扭不走了,吕不韦为赢异人一掷千金这都是看在眼里的,遇到吕不韦之前,赢异人在赵国是受到阶下囚一般的待遇,另外没有吕不为雇佣的死士和拉拢赵国平原君赵胜(战国F4之一,战国F4: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逃赵更不用想,注定一辈子在赵国当阶下囚。其次就是偏偏那么巧弹秦筝的就是吕不韦的而未婚妻赵姬,吕不韦轻易举的就把赵姬献给了赢异人。也就是因为如此,后世的许多史学家包括司马迁在内都说赢异人的儿子秦始皇赢政其实是吕不韦的亲身儿子,因为赵姬在嫁给赢异人的时候已经有了吕不韦的身孕。献赵姬是吕不韦的第二步棋,第一步棋就是成功辅助赢异人当上秦王,这两步棋走成了,基本上吕不韦的政治抱负已经成功了,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但恰恰第二步棋将吕不韦捧向最高处然后摔死,不可谓不惨烈。这点最后会阐明。      阴谋二,方士入秦,逼走蔡泽      赢异人回秦后不久自己的老爸赢柱才当了一年的秦王就挂了,于是赢异人当上了秦王,史称秦庄襄王。也许是遗传老爸体弱多病或者是赵姬房事太强(如果不是赵姬性欲强历史上就没有嫪毐什么事了)弄的庄襄王身体大不如从前,吕不韦急忙请来了方士帮庄襄王治病。书里的描述是,方士帮庄襄王治病后庄襄王病情好不久之后还是挂了。这点完全是老孙(作者)删了自己一个耳光,因为第二部里就有提到秦惠王赢驷老年后拒绝请齐国方士治病,后来方士来了以后秦惠王一样很快就死了。按照作者之前自己的描述,方士就是类似西游记里太白金星的一类人物,专门练长身不老药或者是整天弄些妖魔鬼怪糊弄人的道士。吕不韦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虽然战国时期多数崇尚迷信,但我更相信这是吕氏的第三步秒棋。为什么妙?庄襄王一死,吕不韦就可以独揽大权,因为当时赢政才十三岁,所谓少主多疑,自古很少有少主亲政,庄襄王特地临死前对自己的十三岁儿子嘱咐道,要由吕不韦和赵姬亲政,并要称吕不韦为”仲父“。这样一来,秦始皇赢政在嫪毐之乱之前都可以说一直是打酱油的。赢政即位后,吕不韦立马进行下一步,就是逼走当时的丞相蔡泽,让其当个爵高职虚的纲成军,自己则实现了理想抱负——独揽丞相大权,封洛阳千里土地,称文信侯。并且奴仆上万,门客数千,非之前的战国F4能比。(之前有科普过)      阴谋三,《吕氏春秋》抗《商君法》      秦孝公求贤令招商鞅入秦并且实行商鞅变法,让秦国短短数年内从七大战国最弱小的一国大跃进成为了第一强国,不仅因为《商君法》推翻了诸侯封地制和奴隶制,还因为《商君法》无情,国人无人敢偷懒犯法。秦孝公的哥哥公子虔对太子赢驷管教不当就让商鞅割掉了鼻子,这就是商君法无情的例子。秦国从秦孝公开始一直到死去的庄襄王对《商君法》十分推崇,因为当时的商君法让秦国生机勃勃,自强不息。直到了《吕氏春秋》的出现,才出现了秦国第一本公然和《商君法》对抗的法制。      在小说里,《吕氏春秋》就是吕大师一个人的著作并效仿商君当年悬赏移木(即谁能移动城门口的巨木,赏金加爵)的做法,在咸阳挂出《吕氏春秋》,宣称找出一处纰漏者赏千金(一字千金的出处)。其实《吕氏春秋》大多由吕不韦门客编写,之前有提到过吕不韦门下门客数千,大多都是战国各大学派的精英,包括法家,儒家,墨家等等,简单来说,《吕氏春秋》就是杂交的产物,吕不韦的功劳并不多。另外一字赏千金这个典故,完全和当年商君悬赏移木不是一个档次的策略,商君只是简单的选贤求将,但吕大师那简直就是赤裸裸的炒作!有人说大师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会炒作的商人一点都不为过。很明显当时秦国受商君法影响了好几代人,包括嬴政在内的秦国官吏都不看好《吕氏春秋》,所以大师就在最热闹的咸阳城内一字赏千金来提高《吕氏春秋》的影响力。《吕氏春秋》如果推翻《商君法》,那么吕不韦的仕途也就完美了。只是可惜,嫪毐的出现改变一切。      吕不韦的下场:成也赵姬,败也赵姬。      话说赢异人(即庄襄王)称王仅仅三年就归西了,秦始皇嬴政十三岁即位。吕不韦渐渐的开始和赵姬开始龌龊不断,不久吕不韦怕赢政知道后影响了自己的仕途立即悬崖勒马,但是赵姬性欲太强,开始抱怨大师。吕不韦怕赵姬坏事(赵姬嫁给庄襄王当上皇后以后权利还是很大的,权利这么大的女人闹情绪,后果是很严重的),在两为其难的情况下,想出了一个秒计。当时有个阳具巨大的小白脸叫嫪毐,具体有多大呢?我百度了一下,果然和小说里写的一样,可以用阳具转动车轮 - - ,吕大师就将嫪毐伪装成宦官(当时好像还没有太监这一说)送进了赵姬的寝宫。这里更说明了阴谋一里吕不韦献赵姬是阴谋,因为当一个男人深爱一个女人是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女人送给别人做妻子的,这就算了现在还要将这个女人送给另外一个人蹂躏。赵姬说白了一直是吕不韦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棋子。      赵姬自从得到“假宦官”嫪毐之后过上了欲仙欲死的日子,并且将寝宫从咸阳宫殿转移到了距离咸阳数里的雍城,小说说赵姬搬寝宫是因为不喜欢咸阳的气候,完全是胡编乱造,其实就是怕被秦人发现自己身边的”假宦官“。可是纸是包不住火的,赵姬淫乱无度以及对因为嫪毐阳具巨大而倍加宠爱,和嫪毐生了两个儿子也罢了,还趁嬴政尚年轻的时候,靠自己母后的权利将嫪毐从一个宦官升迁到长信侯,具体是个什么职位我也不清楚,但是升迁后嫪毐的权利已经可以和吕不韦匹敌了。赵姬完全是被爱冲昏了头脑,吕大师此时后悔早就来不及了,因为赢政已经二十出头,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少年了。在嬴政诸嫪毐九族后,立马将吕不韦赶出了咸阳,贬到洛阳封地。吕不韦贬官回到洛阳后,各国诸侯络绎不绝的来看望大师,加上之前大力推崇《吕氏春秋》,让嬴政愈加怀疑并将吕不韦逼到了蜀地,也许自己身世的原因(嬴政也怀疑自己不是庄襄王亲生的),历史上的赢政是个多疑到无以复加的人。或许大师怕自己被杀害或者是绝望了,在两次被贬后自杀。可以说,没有赵姬的淫乱就没有嫪毐的出现,没有嫪毐的出现也就不会有吕不韦最后得下场。      这里说一下嫪毐,嫪毐这个人应该不像小说里描述的屌大无脑,除了得到赵姬的宠幸,没有一定的头脑和隐忍是没有办法在多疑的赢政手下当了多年得假宦官和一步步升迁到和吕不韦匹敌的职位的。陈凯歌《荆轲刺秦王》里面的嫪毐就很符合我心中那个嫪毐的形象,王志文的演出可以打十分。      ”慈不掌兵,义不行贾。“吕不韦的形象绝对不是小说里写的那么高大正义,但无所谓好坏,一切都只是他实现理想的手段而已,谁不是这样呢?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2 17:44
    hcrace$    一部远远超过历史小说范畴的历史巨著,无愧于作者11年的心血。虽然有些许自相矛盾的内容,但是瑕不掩瑜,不仅是一部大秦帝国的崛起史,还是一部整个战国大历史,更是一部文化史诗!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2 17:44
    东门之$    看下来,秦国是中国历史至今最遵循法制的国家   那时候的执法系统已经近乎垂直领导,不受各级官府管辖.      看下来,秦国是中国历史至今最遵循法制的国家   那时候的执法系统已经近乎垂直领导,不受各级官府管辖.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2 17:44
    (_灬废$    我大秦从不残暴,今人不能用现在的文明标准来苛求古人,再说还是战时法制!  “有功于前 不为损刑 有善于后 不为亏法”正体现了法制的严肃性;“刑上大夫 礼下庶人”体现了法制的公平性;“国无二法”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性;”大仁不仁”体现了法制的前瞻性,目的不是以施暴为目的而是以防范犯罪为最终目的以震慑犯罪为目的。~试想想如此公平合理的司法实践就是到了比2000多年前文明的今天能做到吗?“  秦灭六国是统一的需要,见过大规模屠杀六国人民的屠城行为吗?见过屠杀六国贵族吗?从而给自己埋下复辟的祸根!见过“狡兔死 走狗烹 敌国灭 谋臣亡”的统一后大肆屠戮功臣吗?  至于修复道路发明驰道,决通川防,建立路政系统,都江堰与郑国渠还有灵渠等水利工程,还有连接长城,哪一项不是造福子孙造福华夏的大事?大力征发民力和50年代的大跃进何其相似?求治过急不能用残暴二字形容!我替秦人叫屈!我先祖如此辛劳的为天下计为子孙后代计怎么就暴秦了?  至于坑儒一说也是依法杀人并非滥杀无辜,法律在前一般刻意复辟的儒生和六国复辟势力勾结一气想颠覆国家不为国家建设出力而造谣生事的不该杀吗?  至于阿房宫焉知不是建造新都?咸阳已经对一统后的江山而言太小了!至于始皇陵那是法制扭曲以后变味的产物。  蒙恬30万秦军若不是肩负华夏重任防范匈奴南下(后期汉高祖被困就是匈奴强大的铁证)岂有项羽之辈丝毫机会?  若非50万秦军南下为后世开辟广大的疆土,现在的福建两广贵州云南恐怕就是外国了!  若非华夏族群意识50万南海军北上哪有刘邦项羽?带甲百万的赵佗后来归附汉也决非实力不济(有兴趣的可以查赵佗上汉景帝书,其中一句引人泪下:不敢忘先人之志也!)  呜呼哀哉!为华夏族群留下丰厚家产的秦人部族历史上却留下暴秦骂名,能不痛心疾首吗?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2 17:44
    晴耕雨$    历史小说的创作是一件看起来轻巧却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说轻巧是因为有现成的史料,不过译成现代的语言再加些帝王将相家的八卦秘闻。说吃力不讨好是因为很多人看来写得好是历史本身的精彩,稍有差池就是“硬伤”。既要忠于史实,又要展示写作者的语言功底与才华。而《大秦帝国》作为中规中矩的历史小说,忠于史实又不使人感觉到堆砌史料,才气有限却能将庞杂的人物事件地点梳理得有条不紊,作者时不时跳出来激扬文字展现一番小说家的激情,用读小说的轻松获得沉甸甸的知识,读完不禁赞叹作者的良苦用心。    史家客观的眼光与小说家的激情,这两点缺一不可。如果不能同时具有强大的历史积淀和非凡的写作天赋,卖弄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会弄巧成拙。正是历史小说的难点,也是突破口所在。《大秦帝国》恰恰是将这两者拿捏得恰到好处,体现在战国时期最有特点也是这套书的亮点所在:火花迸发的思想与鲜活生动的人物。       第一部据说写得最好,奠定了全书以秦国的强大崛起直至统一华夏过程的主线。作者也下了些作为小说家的功夫:伟大的爱情,变法的阻力。除此之外,第一部还做了好些工作:秦国靠变法强大与山东六国仍有距离,围魏救赵一役使当时最强大的魏国也挫了国力,平衡了战国七雄的力量对比,接下来更有看头;其二就是树立了秦孝公与商鞅这对理想人物,后面的人物,都或多或少得带有缺陷,使人不住地追慕,时时提醒“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大秦精神。其三就是奠定了崇尚法家的思想倾向。    我最喜欢第二部《国命纵横》,合纵连横是战国最有看头的节目,山东六国的风流人物接连登场。这样看来,秦国这边的人物就单薄了许多,连第一部中很可能是杜撰出来商君的爱情故事也黯然失色。诸子百家的论战、四大公子的英姿、名将良相的传奇,还有一个异数屈原,被后世景仰的楷模历史上最优秀的分子都济济一堂。这些在历史书只是一笔带过,小时候看连环画听大人说书语文课本节选的遥远故事在这里找到了出处。如此久远的年代,这些栩栩如生的景象却唾手可得。以史家的客观与小说家的激情展现的亮点——思想与人物第二部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印象最深刻的是对屈原的塑造和对儒家的评判。      屈原的形象在现代人看来,别说早已绝迹,就连意淫也不敢妄想此等人物: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出身豪门,温柔体贴,有情趣,有担当,有抱负。现代人也达不到这种思想境界:有钱有权的那个不是纨绔子弟?有才有貌的哪个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能去体贴人有担当?就算撞大运千万分之一有那么一个各方面能力都具备的,也恐怕一分之千万地没有匡世济国的抱负吧。不知道将屈原拉到两千多年后的浊世假设有没有冒犯他,还是和古代比较。从横向看,这一时期像屈原这样出身好人品好有才华又想有一番作为的大好青年并不罕见——这便是战国;即使这样,也能一眼将他认出来——这便是屈原。从纵向看,这种在春秋战国一抓就是一大把的根正苗红们在后世早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寥若晨星。坐天下者都巴不得世家子弟都纵情于声色犬马,有抱负的恐怕沦为政治斗争牺牲品时都蒙在鼓里。魏晋兵荒马乱的情况与春秋战国很相似,而有才华的世家子弟却只能在清谈和老庄中明哲保身;《红楼梦》中更是一代不如一代。世族也好,平民也好,位极人臣也免不了祸福旦夕,只能战战兢兢行事,自然远远比不上春秋战国人物的慷慨从容。即使如三国般无数英雄竞折腰,也是由黑白的甲胄和鲜血组成称不上文明;即使如盛唐般文明大气,也多了华而不实的排场没有因为这个契机勃兴出新的思想盛极之后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落。那白衣飘飘影影绰绰的形象,成了民族文化的象征,还有李白、王维、杜甫、苏东坡、曹雪芹······而第一个,也是最高大的,就是屈原。他清癯瘦削面庞上的铮铮风骨,他一身白衣伫立在江边的卓尔不群。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苍生,为了楚国,“虽九死其未悔”。他是理想中的理想主义者,大凡理想主义者都注定头破血流不被理解的结局,他们的主张多被认为脱离实际,过于激进,却将历史推动了一大步。先行者注定以惊人的勇气作出牺牲与舍弃,不是不会在官场的钩心斗角中斡旋,也不是不懂得利益的博弈,如果稍稍做一点妥协与圆滑,就不能达到如此的高度,就不再成为他们。豆瓣中看到一句话“这个世界不配他们存在”,就是形容这些理想主义者们。书中写了春申君黄歇多年追随屈原,帮他打理俗事,正如梵高的弟弟提奥之于梵高,《红楼梦》中紫鹃之于黛玉,让他们在深爱着却伤害了他们不配他们存在生存的世界做更多的事情,留下光辉,是幸运的。这又何尝不是世界对他们做出的妥协?      《大秦帝国》着力推崇的是法家思想,无奈现代的读者都是一生下来受儒家思想熏陶,只得不惜以嘲讽贬损儒家尽最大努力将读者拉向至少客观中立的立场。第一部借商鞅第二部更是借张仪之口将儒家形容得很不得人心“法家富国强兵,骂成虎狼苛政;墨子兼爱,骂无父绝后;杨朱言利,骂禽兽之学;老庄超脱,骂逃遁之说;兵农医工,骂末技之学;纵横策士,骂妇妾之道。”对先秦名士诸子风范追慕同时一阵汗颜:我们中儒家之毒多深。怪道后世有人说“不问苍生问鬼神”。            一二部洋洋洒洒铺展开来,三四部开始收——也因此聪明地掩饰了笔力的不足。秦国强大业已定局,就像时间的不能倒回。山东六国虽难与其抗衡,像古希腊悲剧仿佛一开始就是注定的结局,也有强主变法,各领风骚数十年,都有风流人物,在读者觉得小说已差不多快要成为鸡肋想干脆拿来《史记》读时忽然出现了精彩的桥段。对第三部关于赵国的描写和第四部信陵君的事迹印象最深。“胡服骑射”、“负荆请罪”这些熟悉的故事竟是发生在秦国已咄咄逼人的时候。对赵括做了更全面生动的描写,不只是纸上谈兵,想当年也是英气逼人心比天高,年轻人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犯错误,犯错误也最容易原谅。如果经过锤炼大可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前途无量,而他第一次就面对生死攸关的战争,读后更多感到惋惜。    前面说到除第一部秦孝公和商鞅外,几乎所有人物都有缺陷。秦国后世的几位君主似乎心理都有阴影,不够磊落。山东六国出现过几位明君:楚威王(在位时间不长,却很可爱:力挺屈原,请庄子出山。屈原和庄子搭档,该有多少好戏?)、齐威王、燕昭王、赵武王,或子孙不肖,或短命,变法不能一以贯之,惜乎惜乎。名臣良将也都免了被谗言陷害,不觉使人感慨“他人即地狱”。屈原在官场浮沉多年终究没能掩盖住看似带点不谙世事单纯的书卷气——这本是极可贵的品质,却因为这点被人当作了世家子弟从政的反面教材。美白无瑕的四大公子也被品头论足一番。依靠贤明的帝王将相来实现目标,本来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好在古人都比现代人高尚,有人提出过朝代兴亡的周期律,偶然之中又有必然,强大几十年不难做到。然则(这是《大秦帝国》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无论古今中外,因为个人利益陷害忠良,使变革备受阻力的事例比比皆是——这也是人性恶的表现不足为奇。秦昭王后秦国虽国君暗弱,亦一心为公,有法度来保持政策的连贯性;更兼民风淳朴,人才入秦国,不用担心中离间计之类被陷害,好好施展才华便是。有了这两点,能统一中华虽说与六国不争气有关,也完全体现了内因决定,不得不教人服气。依靠有作为的政治家是人治,单纯依靠制度却容易蜕变成无政府或陷入僵化教条——这个悖论直到现在的西方民主国家也在苦苦探索着:可能民主也好,富国强兵也好,都不能一劳永逸。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也交出了她的答卷。虽有法度,却没有强主镇国。堪堪两朝君主过后,顽固势力沉渣泛起,统治阶级内部开始乱套。眼看秦国也要走六国强大过后必然衰败的老路,横空出世了吕不韦。他带来了六国的文华与新鲜的血液——也从笔力上显示了收的一面且与前几部照应:万无一失的法家似乎严苛太过,前两部被痛斥为四不像的儒家此时也有了用处——这“四不像”从另一个方面说也是吸收了各家的思想,后来成为最主要的思想也就可以理解了。    书中描写的这一时期给了巨大震撼的历史人物除了屈原,还有信陵君。他在二三部戏份极少,战国四大公子其他三位已各显神通,却说信陵君是“四大公子之首”,隐约记得高三语文课本选得那段《史记》也特别提出了孟尝信陵两君,却迟迟不见他出场。第三部长平大战一过,山东诸国眼看着气数已尽,终于来了信陵君窃符救赵一笔,胃口掉得时间太长心想再不会有作为了吧。谁知这才是开始。第四部客居赵国十余年引得平原君的门客也投在他门下。作者也毫不掩饰对信陵君的偏爱,乱哄哄的第四部,有了信陵君使得人正襟危坐。那火红的披风,是合纵的最后一道残阳。而六国终被秦所灭,秦统一后也很快被改朝换代。这一抹火红披风(因为追慕信陵君买了大红围巾到处显摆)却一直存在于历史的影像之中——春秋战国色彩斑斓,如果说屈原的白衣代表了知识分子,秦国的黑色代表了法度,信陵君的火红披风也就成为了英雄的象征。他能在六国岌岌可危的情况危急关头两次力克秦国,却无力回天;他有出将入相之才与震天动地的威望,却长期受压抑,不能实现他的抱负。他比谁看得都清,知道六国被秦国所灭那是活该;也比谁都忠心,不能眼睁睁得看着魏国覆亡。所以当中了离间计他的虎符被解除时,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而解脱的方式是只能让英雄更凄凉的寂寞。屈原也受到打击,还有开心果春申君黄歇一直追随他崇拜他,还有整个家族理解他支持他,还遇到过恍若天人下凡的江边渔夫开导,还可能有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还有楚国的大好河山可以游览解忧,还有一肚子才情能够写诗舒其愤。这些,信陵君都没有。只有沉溺于酒色之中,却没有人陪他一起喝酒,没有一个女子是他爱的——如果有,他至少能获得一丝安慰。这最后发泄的途径也只能使他更加清醒——他的痛楚便愈加凛冽,无所排遣。四年之后,便离开了人世。如果他能够再次骑上战马披上火红斗篷,将为战国奉献最后的精彩;他不能够,留下的是绵延千古英雄末路无尽的唏嘘与悲凉。          2010-2-17___2-26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8-22 17:44
    山狼  纵横家,这些人都是外交天才,有胆识,有担当,有魄力  详情 发表于 2017-8-17 12:32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2:31:4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楔子

      公元前二五六年,刚过白露便是一场森森霜雾,天气顿时冷了。

      霜降八月初,时令乖戾天下失序也。寻常庶民虽不谙此等天人玄机,却对年景冷暖看得一清二楚。十几年间大战连绵,天下疲软得失了大形,天道时令岂能不乱?先是燕齐六年苦战,两国同时衰败。紧跟着便是秦赵两强大鏊兵,长平血战赵国奄奄一息,战后秦国两次攻赵兵败,也是垂垂无力。倏忽之间,战国中期号称天下四强的秦赵齐燕一齐衰落,天下顿时没了光彩。大军对垒的广袤战场沉寂了,使节纵横的宽阔官道冷清了,逃穷避战的难民潮消失了,商旅交错人马喧嚣的关隘也萧疏了。人斗累了,天看累了,连大河南北莽莽丛林中的大象都蛰伏到山坳里去了。大国小国强国弱国,都在卸套老牛一般粗重地喘息着,连向夙敌嘶吼一声的力气都没有了。

      天地翻覆的战国之世,第一次进入了令人颤栗的寂然峡谷。

      却说这个寒冷的秋日,燕赵边境人迹寥落,从北方群山银线般抽出的燕赵官道一进易水河谷便埋进了茫茫纱帐,清晨的太阳也变得红蒙蒙混沌起来。便在此时,一阵清脆激烈的马蹄声如急雨而来,倏忽从北方官道掠进了河谷山口。堪堪两个转弯,一阵大笑声在高处突兀荡开,茫茫霜舞中直是天外之音!骤然之间骏马一声长嘶,急雨般的马蹄声骤然收敛,便闻骑士高声喝问:“何方高士?现身说话!”

      “蔡泽离燕,欲投何处?”云雾中的声音浑厚悠远。

      “阁下何人?知我蔡泽之名!”

      “落拓不遇,燕山蔡泽也。唐举岂能不知?”

      骑士便是一阵大笑:“原是易学大家唐举也。中途截道,却是为何?”

      “足下匆匆南下,未免操之过急也。”话音落点,一个身影已经站在了骑士对面的大石上,依稀可见一领青袍一顶斗笠一支竹杖,分明一个世外隐者。

      “唐举之言何意?蔡泽却是不明。”红衣骑士一脸不屑的微笑。

      “弱冠离家,游说诸侯十五年而不遇,足下竟不思因由何在?”

      “天下昏昏,不识我长策大谋,岂有他哉!”

      青袍者哈哈大笑:“怨天尤人,唯不责己,孔孟之迂阔也。”

      “唐举!”骑士面色胀红马鞭直指,“你说我计然家与孔孟一辙么!”

      “计然之学,重经济而轻法制,与秦国却是南辕北辙也。”

      骑士脸色倏忽一变,跳下马来便是一拱:“先生何以教我?”

      青袍者笃笃一点竹杖:“秦以法治立国,治秦便得以固法为本,法固而后行计然长策,固法与富国并举,咸阳方可立足矣。”

      骑士脸色倏忽又是一变:“先生此言,莫非为范雎预谋退路?”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2:31:4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才大心小,蔡泽之谓也。”青袍老者悠然一笑便转身而去。

      “且慢!”骑士深深一躬,“先生原为我谋,就此谢过。然则,蔡泽尚有一请。”

      “老夫知无不言。”

      骑士却是语态昂昂:“闻得先生易学精深,相人如神,曾相李兑百日之内必任赵国丞相,竟是应验无差。蔡泽敢请先生一相。”

      青袍者脸色便是一沉:“大丈夫者,当为则为。预断吉凶,却非名士之道。”

      “先生差矣!”骑士骄傲地笑着,“蔡泽不忧功业不成,何求预断吉凶?我所忧者,人生苦短也。唯请先生明示,蔡泽人寿几何?”

      “既然如此,老夫便做一回相师了。”目光从骑士身上扫过,青袍者便是悠然一笑,“足下身形五官特异不群:鼻粗仰天,脖颈奇短,肩宽高耸,膝挛罗圈,眉眼拥挤,面色却是焦黑透红。此相谓之‘魋颜蹙齃’,为异人异相,可享高寿也。”骑士两手漫不经心地绞着马鞭,不以为然地摇摇头:“高寿之说模糊无定,不当出自大师之口。料事能测百日之期,人寿岂一个"高"字了得?”青袍者微微一笑,“足下既要考究我易家相学之深浅,老夫便直言不讳了:自今而后,足下尚有四十三年生命,当在七十八岁时寿终正寝。”骑士顿时哈哈大笑:“佩相印,结紫绶,膏粱齿肥,四十三年足矣!”

      青袍老者一点竹杖:“然则,老夫尚有一言……”

      “功业之事,无须先生指点。”骑士一拱手打断,说声告辞便飞身上马。那匹雪白的骏马一声长嘶,竟风驰电掣般去了。青袍者看得一阵,便摇头叹息着消失在了云雾山中。

      旬日之后,这蔡泽便进了咸阳,在尚商坊的燕山社寓住了下来。社寓者,商社寓所也。这燕山社寓,便是燕国商社的公寓。此时燕国商旅大见萎缩,咸阳燕商已经远远没有了燕昭王时的声势,煌煌一片燕式庭院,竟是空荡荡日见萧瑟。不意有故国名士入住,燕商们不禁大喜过望,便捐金大宴,将赫赫有名的六国大商与旅居咸阳的山东名士们一拨拨请来,川流不息地与蔡泽做风雅盘桓。这蔡泽也是卓尔不群,第一次宴席便是高谈阔论:“即墨大战,燕齐两衰。长平大战,秦赵两衰。若无变身新法,秦国不能再起也!”有士子便问先生志向,这蔡泽更是语惊四座:“秦相范雎,可取而代之也!”

      一时席间哗然。不消几日,蔡泽公然谋求秦国丞相的勃勃雄心,便在咸阳巷闾流传开来,成了轰动秦人的一则奇闻。消息传到丞相府,范雎却是笑了:“狂狷之士多奇才,此人倒是值得一见。”于是,家老便奉命驾着六尺伞盖的青铜轺车,请来了这位燕国名士。

      蔡泽却是洒脱不羁,下得轺车不待通报,站在门厅便是一阵大笑:“应侯何在?燕山蔡泽来也!”径自摇着奇特的罗圈步悠悠然进了两厢灯火之中。方入第三进大庭院,却有一阵笑声从迎面风灯摇曳处飘了过来:“未飞先振翼,声闻三千里,必是燕山鸿鹄来也!”随着笑声,便见一人布衣散发大步走到面前。蔡泽便是一拱手高声道:“其翼若垂天之云,不振焉得高飞?”范睢不禁哈哈大笑:“惊世大言,天下无出其右也!”蔡泽却突然呵呵笑了:“岂敢岂敢,原是在下心虚,大言壮胆而已。”范雎揶揄笑道:“老夫赞为鸿鹄,足下竟自认北溟鲲鹏,一惊一乍,果是游说有术也。”蔡泽这才肃然一躬:“不敢班门弄斧,在下原是为进言丞相而来。”范雎虚手一扶笑道:“既是有备而来,厅中说话。”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2:31:5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进得厅中,范雎吩咐女仆煮茶。蔡泽一耸鼻头笑道:“秦有太一山,这茶香算得纯正。”范雎便道:“饮得太一茶,差强便是秦人了。”蔡泽大摇其头:“未必未必,在下便是咥得肥羊炖,也还是燕人一个。”范雎笑道:“做得秦国事,便是秦国人,何在乎咥羊吃茶?”蔡泽又是大摇其头:“未必未必。应侯为秦做事十余年,莫非便是秦人了?”说话间女仆便将热腾腾茶水捧了上来,范雎扬手一个虚请,便悠然笑道:“先生左右遮挡,看来是有话在心不吐不快也。有何说辞,老夫洗耳恭听。”

      蔡泽对着大陶杯冒出的腾腾茶气深深地做了一个吐纳,方才悠然笑道:“应侯天下大器,何以见事却如此迟缓?”见范睢只似笑非笑地盯着自己,便又是一笑,“天有四时,人有代谢。功成者退,后来者进,君以为然否?”

      范雎鼻头哼了一声,却还是没有说话。

      “身强体健,心境高远,当是名士人生,应侯以为然否?”

      “……”

      “建功立业,千秋传颂,终其天年而无晚灾,可是人生善事?”

      “……”

      蔡泽大是尴尬,终于不甘这种有问无答的自说自话了,细长的手指叩着座案便是一泻直下:“五百年来,天下强国之功臣莫过于越之文仲、楚之吴起、秦之商鞅。然三人皆功成惨死,余恨悠悠。细究三人政行,皆是建功之才有余,立身之道不足也。虽有功业刻于史书,却终无大德流传后世,诚为憾事也。”

      “足下鲲鹏高远,却以何为传世大德?”范睢揶揄地笑着。

      “功成而能身全,名士之大德也!”蔡泽词锋大展,“功成身死,是为小德。无功身全,是为无德。恶行遗臭,等而下之。大丈夫建功立业,当以全身而终为上。功成身死,人生至境之泰半,与贤哲极致相去甚远,不足效法也!”

      “以鲲鹏高见,五百年来何人大德当可效法?”

      “前有陶朱公范蠡,后有武信君张仪。功成隐迹而享尽人生极乐,全功全德也。”

      “啪!”的一声,范睢拍案而起:“蔡泽大谬也!大丈夫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唯以个人安危为至高,谈何大德传世?文仲治越安民,宁自杀于相位而不随范蠡隐退。吴起变楚,明知与贵族为敌而不避凶杀。商君变秦,宁取杀身之祸而止息秦国内乱。此三人者,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宁负重屈己而不荒政误民,宁做牺牲而不乱政误国,堪称大德之最高风范,忠节之千古楷模!至于范蠡张仪者流,知难而退,见祸而走,狗苟蝇营于山野林泉,竟有尔等视为全功全德,当真令范雎汗颜也。足下自诩鲲鹏,却执篷间雀之说辞,便欲取范雎而代之,也未免小瞧这颗秦国相印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2:31:5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蔡泽面色通红,却可劲儿地呵呵笑着:“应侯之见,何为名士大德?”

      “以义死难,死而全国!”范睢齿缝间掷出八个字,大袖一挥,“家老送客。”便径自去了。蔡泽难堪愣怔间一时竟茫然不知所措,及至家老道一声先生请,才惶惶然跟着家老摇了出去。

      是夜月明星稀,范雎被蔡泽搅得心绪不宁,便在后园池边漫步遐思。正在转悠,却闻婆娑竹林中一阵笑声:“望水者,心在山野林泉也。”范睢闻声不禁大喜:“原是唐举兄到了,无怪风清月明也!”随着笑声,竹林中便走出了一个青袍老者,竹杖搭手便是一拱:“惯做不速之客,有扰范叔雅兴了。”范雎哈哈笑道:“正在忧思难解,哪里来得雅兴?走,书房清净,痛饮一番了。”唐举笑道:“与人相约游历,酒却免了。顺道前来,只是送一卷奇书,供你这书痴消遣也。”范雎便是一声叹息:“纵有奇书,何消胸中块垒?”唐举从背上解下一个青布包袱便递了过来:“只读此书,却保范叔心神通泰。”范雎双手接过青布卷笑道:“也好。唐兄素来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酒,日后再补也。”

      唐举哈哈大笑,一声告辞,便倏忽消失在竹林之中。

      范雎也不过问,悠悠然便回了书房。灯下打开青布包袱,却见粗粗一卷竹简,用麻线绳捆扎得分外仔细,解开绳结抖开竹简,刚一铺开,便见题头赫然五个大字——评点计然书!范雎大是惊讶,仔细一看,这卷书简却是非同寻常:韦编连缀极是精致讲究,搭手摸去,竹简背后竟没有一个皮线绳结;紫色竹简刻正文大字,绿色竹简刻评点小字,紫绿相间,文评有别,分外的简明清爽;竹简天地打磨得极为光滑,还分别涂出一道蓝色(天)与黄色(地),蓝黄天地偶有眉批,却是朱砂书写,悬于石粉过白的中间刀刻文字之上,便似白璧之上镶进了颗颗红色珠玉,上手入眼竟是爽心悦目。范雎书吏出身,娴熟书房事务,一看便知此书是高人名士凝聚心血之孤本杰作,否则断不会如此讲究。按此书制作之精,外面还当有或铜或木一置书函,目下没有,定然是唐举背负不便,将函去掉了,殊为可惜也。然则,真正令范雎惊讶的,还不是这诸般考究的书式制作,而是这失传数百年的奇书再现,且有人如此精心评点!

      计然,本是春秋末期晋国的一个智谋奇才。此人游历吴越,便收了个叫做范蠡的布衣之士做学生。这范蠡后来便成了越国上大夫,辅助越王勾践复仇灭吴而成就了一代霸业,后来飘然隐退泛舟湖海,于陶地以“朱公”名号染指商旅,不到十年竟是富甲天下,被商旅呼为陶朱公 。这《计然书》,便是范蠡隐退后辑录老师计然之言论,并参以自己见解所成,全书七策八千余言,说得便是一个致富术。富国富人,字字精到,天下商旅呼之为“绝世富经”,名士则称之为“计然七策”。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2:31:5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便是如此一部奇书,两百年来只听人说不闻人学,纵是名士大家云集的稷下学宫,也没有教习《计然书》的名士大家。这部口碑相传的奇书,竟如计然、范蠡一般,湮没在变幻莫测的人世沉浮中去了。此等奇书突兀面世,范雎如何不惊讶非常?

      顾不得细细揣摩,范雎便一目十行的浏览起来。几节读过,他便发现这《计然书》的评点比本文更是奇特。本文曰:“知战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评点便云:“今世多战,修备更在战后。大战国乏,唯知养息致富而后起,国可长盛。四强皆衰者何?不谙战后修备之道也。”随着本文主旨,评点者又将计然的“修备知物”细化为养息富国之六策:通货物、振百工、平物价、轻税赋、重水利、兴农桑。每策之后又有细化,竟是林林总总精当齐备!范雎虽非经济之才,然毕竟为相秉政多年,对国计民生之要害关节还是清楚的,一看此等见解,便知评点者绝然一个经国致富之行家里手,不禁便是连连赞叹,一口气便看了下去。

      五更鸡鸣,范雎犹在捧着书卷揣摩,品咂端详之间,却突然放声大笑起来。

      却说蔡泽回到燕山社寓,大商们便纷纷聚来聆听高论,以为这鲲鹏名士的相府之行必是一鸣惊人,便都想请这未冠丞相先行指点秦国商机。存了这个想头,商人们便是分外慷慨热络,蔡泽未回时社寓正厅便是大宴齐备锦衣如云,纷纷议论如何酬谢这个看重商旅的名士丞相。燕国商人们更是光彩过人,兴奋呼喝应酬不已。

      不想蔡泽进得大门却是一脸愤激之色,尚未就座便对着众人一个长躬:“范雎不识时务,蔡泽愧对诸位,告辞!”一甩红衣大袖便径自走了。燕商们大是难堪,一阵愣怔便连忙追出来劝阻,却不想这蔡泽出门便飞马而去踪迹皆无。山东商人们大觉无趣,顿时纷纷散去,只留下几个燕商对着满厅酒宴兀自发呆了。

      飞马疾驰,暮色时分蔡泽便到了蓝田塬下的松林坡。正欲跃马出林,蔡泽却骤然勒住了马缰愣在了当道——前方树下的一方大青石上,一个青袍斗笠的老者正对着他悠然发笑。蔡泽顿觉难堪,走马上前黑着脸道:“先生笑我么?”

      “足下不当笑么?”

      “蔡泽固当笑,先生更当一笑!”

      “老夫何当笑耳?”

      “唐举易相大家,料运南辕北辙,岂非可笑!”

      “此时尚有如此说辞,当真无可救药也。”唐举一点竹杖便站了起来,“守不当志,言不当行,纵有天命,亦当流于无形。足下好自为之,老夫就此别过。”

      “且慢。”蔡泽跳下马一拱手,却依旧黑着脸硬邦邦问,“蔡泽究竟何错?”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2:31:5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唐举摇摇头无可奈何地一笑:“赵良说商鞅故事,足下可知?”

      “何消问得。”

      “足下之说辞,不觉与赵良同出一辙么?”

      “敢请明示。”蔡泽依旧是一副较真不服的口吻。

      “赵良之错,蔡泽之误,皆在唯以全身之道劝人急流勇退。殊不知历来国士入政,最是崇尚忠贞节义之牺牲,最是蔑视明哲保身之中庸。范雎两次举荐无节之人,误国害己,原本便对全身无节者深恶痛绝。足下操流俗猥琐说辞,却自以为是,岂能不大大碰壁?就实而论,足下本经济谋国之士,本当直面阐发治秦主张,宣示富国谋略。明察如范雎者,量君之才,自会一力举荐。范雎虽计较恩怨,却终不失天下胸怀。否则,孤傲范叔如何能延请足下入府聚谈?老夫言尽于此,足下却自思量了。”

      蔡泽脸色阵红阵白,乖戾桀骜之气倏忽一扫而去,不禁便是深深一躬:“大师之论,为我十五年游说拨云见日。蔡泽明于事而暗于人,离秦后定当惕厉锤炼,不负大师指点。”

      唐举笑了:“蔡泽命在咸阳,谈何离秦而去?”

      “大师是说,重返咸阳依然有望?”

      “行事守正,自有天道。”

      “好!”蔡泽精神一振,“得大师指点,蔡泽绝不会再次铸错。告辞!”一拱手便翻身上马绝尘西去了。

      林中却有一阵大笑声传来:“唐兄费劲也!善举已罢,上路了。”唐举转身对着林中笑道:“此事若成,全赖那卷奇书之功。只是老夫无法赔你也。”林中人笑道:“只派得用场便是珍奇,我又不想做丞相,要那物事何用?”唐举边走边笑道:“此等事终是尽心也,日后便是蔡泽自己了。走,随你到南国消闲去也。”入得松林片刻,便闻马蹄沓沓车声辚辚,竟是一直从蓝田塬向东南去了。

      再说蔡泽重回咸阳,竟是做派大变。

      头一桩,便是住进了咸阳国人区的秦人客栈,而后便早出晚归,细心踏勘秦国官市民市百工作坊。看了三日,蔡泽只觉大有裨益,深感自己下车伊始便哇啦哇啦实在是狂躁浅薄极了。从此蔡择日每入市,将咸阳民生与官府治理直摸了个一清二楚。半月之后,蔡泽又西出咸阳到郿县访查踏勘。这郿县本是老秦人聚居的第一大县,关中第一富庶之地。全县二十八里,里里都有勤耕得爵的官身农夫。秦人将村叫做“里”,二十八里也就是二十八村。蔡泽一里一里访去,之后又在县城踏勘得三日,一月下来,便对秦国耕战之法有了扎实明晰的见解。第一场大雪降临时,蔡泽回到了咸阳,埋头三日,拟就一卷《富秦六法》,便要重新拜访丞相府,与范雎做一番长策较量。

      正在第四日清晨,雪花轻柔如柳絮般飞扬之时,一辆青铜轺车辚辚驶到客栈大门。店主匆忙迎出一问,立即飞也似跑进了店中,及至拉着蔡泽出房,一名黑袍官员已经恭敬地站在了庭院中:“在下行人张固,奉诏请先生入宫。”说着便将一卷竹简双手递了过来。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2:31:5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阁下是奉王诏召我么?”蔡泽冲口便问了一句。

      “正是如此。秦王沉疴在身,礼数不周处尚请先生见谅。”

      行人虽则恭敬,蔡泽却是一阵不安,倏忽之间竟有些茫然了。这“行人”本是秦国执掌邦交事务的官员,隶属丞相府,除了涉及邦交,行人不会直奉国君诏令办理具体事务。今日行人前来,莫非此事与范雎相关?果真如此,便是大坏了。这范雎睚眦必报,最是计较恩怨,岂能说自己好话?定然是范雎故伎重施,要借秦王之手除掉自己了。范雎啊范雎,身为天下第一相国,如此胸襟安得立足?蔡泽一介布衣,死则死矣,却偏是要在秦王面前撕破你的伪君子面具!心念及此,蔡泽再不犹疑,回房揣起书卷便随行人登车去了。

      片刻之间,轺车便进了王宫。蔡泽随行人进了西偏殿,却见白发白须的一个老人面色困倦地半躺在坐榻上,想来便是赫赫声威的秦昭王了。蔡泽赳赳大步摇上前去,便是气昂昂一拱手:“燕山蔡泽,参见秦王。”“先生请入座。”苍老疲惫的秦昭王抬手一指右手大案,待蔡泽入座,便是淡然一笑,“人言先生有经纬之才,有访秦之苦。我大秦正在艰危之时,先生何以教我?”蔡泽极是机敏,一看秦昭王气色,便知此王已耐不得长篇大论,一拱手便开门见山道:“蔡泽师计然富国之学,访秦又拟《富秦六法》,今呈秦王闲来一观,便知秦国经济之弊,亦知秦国致富之道。”蔡泽只寻思尽速撂过这个话题,相机揭露范雎之险恶。

      “先生不妨大要言之。”秦昭王淡淡一笑,却显然要延续话题下去。

      “大要而言,秦国经济之弊端在于富源闭塞,六年大战便国库空虚民力疲弱。秦国重新崛起之道,却在法、富、强、清四字并重,犹如驷马铁车之稳固飞驰也。”蔡泽两句话便完,只等扭转话题的机会。

      秦昭王却是老眼骤然生光,立即便是一问:“何谓富源闭塞?”

      “秦之财富,在于近百年积累所成。积累之缓慢,远不及大战耗费之快速。其所以如此,便在于富源闭塞未开,出入渠道不畅。但遇连绵大战,支出远大于岁入,一旦不能速胜,或不能从战败国掠财补充,元气便会大衰。何谓富源闭塞?其一,依赖外商周流财货,限制国人商市,自断商旅税源;其二,田虽私有而水利未开,民众耕耘之力不能生发,赋税不能扩大;其三,唯知奖励耕战,不知奖励生育,人口来源不畅。此大要也,细目数来,皆在《富秦六法》之中,秦王自看便了。”蔡泽心无所求,说得竟是洒脱利落。

      “驷马铁车却是何说?”秦昭王却是意犹未尽。

      “秦以法治立国,然唯法不能成天下。固法之外,尚须富、强、清并重,方可长盛不衰。富国在开源,强者在众民,清者在官吏。法制巩固,富源大开,人口众多,吏治清明,此谓驷马。有此驷马驾驭邦国战车,何惧一战两战之败也。”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2:31:5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好!应侯这次终是没有走眼也。”一拍坐榻,秦昭王竟是霍然站了起来,“委屈先生暂做客卿,辅助丞相处置国政如何?”

      骤然之间,蔡泽心中一亮,立即便是深深一躬:“蔡泽受命!”

      出得王宫,蔡泽根本没心思去办理印信府邸等诸般事务,却立即来到丞相府拜访范雎,要做一次坦诚地负荆请罪。谁知相府掌书却说丞相巡查郡县去了,走前留得一书,叮嘱蔡泽若来便得开启。蔡泽当即开书,却是寥寥两行大字:

      蔡泽已受王命,掌书着即安置其代行丞相署理国政。

      良久默然,蔡泽对着书简深深一躬,说声请掌书稍待,便匆匆走了。来到王宫,蔡泽请见秦王。守在王室书房的长史大臣却捧出了一卷竹简,说是秦王让他看罢定夺。蔡泽觉得蹊跷,忐忑不安地打开竹简,却是愣怔了:

      辞 相 书

      范睢顿首:臣任丞相十数年,虽于邦交有尺寸之功,然亦有错荐两人之罪。长平大战后老臣才思枯竭,无良策重振秦国,忝居相位,实为误国也。今有蔡泽,治国之论特异深刻,察秦之细,过臣多矣!若得其人为相,定有良策兴国。老臣请卸任丞相之职,请以蔡泽为相治秦。范雎有先荐之错,所荐当否,唯王明察决断。

      蔡泽一阵唏嘘感慨,便对着长史一拱手:“请转禀秦王:蔡泽虽可暂署丞相府,却愿请回应侯领相职,蔡泽辅之可也。”长史笑道:“原是秦王要大人定夺,却是无须禀报。”一番思忖,蔡泽便明白定然是秦王无法挽留范雎,却让自己相机行事了。

      日色过午,蔡泽也不再多说,出宫快马一鞭,出得咸阳东门便直向蓝田塬而来。

    第一章 暮政唯艰 一、落拓奇士隐秘出山

      日落时分,一辆遮盖严实的黑篷车驶到了丞相府后门。

      篷车停稳,驭手利落下车轻声两句,便见厚厚的布帘掀开,一个胖大苍白的黑衣人扶着驭手的肩膀走了下来,头无高冠,身无佩玉,散发长须,简约得看不出任何身份。黑衣人低声吩咐一句,驭手便将篷车圈赶到了对面一片柳树林中。一眼瞄去见府门紧闭,黑衣人便从容走了过去轻轻叩门。方过三声,便听咣当吱扭两响,厚重的木门落闩开启,一颗雪白的头颅从门缝伸了出来,“先生何人?家主不见后门来客。”黑衣人却不说话,只将手掌对门一亮,雪白的头颅便倏地缩了回去,黑衣人一步跨过了门槛,方过影壁,白头老仆却匆匆赶来,“大人且缓行几步,容老朽禀报家主。”

      “不用。”黑衣人大袖一甩,径自绕过影壁向里去了。

      穿过一片竹林一片水面,一道草木葱茏的土石假山横亘眼前。山麓一座茅亭,亭下一人红衣高冠,正在暮色中悠悠然自斟自饮。黑衣人遥遥拱手,“燕士齐风,信哉斯然!”亭下红衣高冠者哈哈大笑,“孟春之月,万物章章,安国君也活泛了?”黑衣人笑道:“新相秉政,理当恭贺。”红衣高冠者离座起身,罗圈步摇到茅亭廊下便是一拱手,“新政未彰,蔡泽愧不敢当。”说罢一招手,“垫毡。”已经碎步赶到亭外的白头老仆一声答应,便将一方厚厚的毛毡片垫在了茅亭下的石礅上。黑衣人道:“丞相关照入微,多谢了。”便在对面石礅上坐了下来。“燕人粗筛孔,何有入微之能?”红衣高冠者呵呵笑着,“若非应侯多方交代,蔡泽何知安国君畏寒忌热也。”黑衣人便是一声感喟,“应侯离秦,未能相送,诚为憾事矣!”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2:31:5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逢得此等人物,安国君却是拘泥俗礼了。”蔡泽悠然一笑,“名士特立独行者,无如范雎也。君恩未衰却力请隐退,两袖清风竟不辞而去,何等洒脱!当年穰侯罢黜出秦,十里车马财货满载铜臭薰天,两厢比照,何异霄壤之别?而今想来,范雎在相曾遭秦人恚骂,范雎离国,秦人却是万千惋惜,直是天下一奇也。此人此行,送与不送都是一般,安国君无须自责了。”

      “理虽如此,心下终是不安也。”安国君叹息一句却转了话头,“应侯辞官之际,唯丞相与之盘桓三日,不知何以教我?”一副殷殷期待教诲的神色便浓浓地堆在了脸上。蔡泽不禁笑道:“交接国事,一板一眼,实在是寡淡不当聒噪,岂敢言教?”安国君便是一声长吁,“非是嬴柱强人所难,实是丞相有所不知也。父王年迈无断,丞相新入无威,我虽储君,却是游离于国事之外,如此等等,嬴柱寝食难安。原指望应侯指点歧路,不想他却径自去了。”蔡泽便是哈哈大笑:“安国君所虑者,子虚乌有也!秦王沧海胸襟,大事孰能无断?蔡泽纵是新入无威,亦有国家法度在后,安国君稳住自己便是,无须杞人忧天。”

      “敢问丞相方略何在?”嬴柱丝毫不觉嘲讽,竟立即跟上一问。

      蔡泽目光一闪,“安国君心下有虚?”

      一阵默然,安国君竟不知如何说了。立储废储素为邦国头等机密,莫说蔡泽不知情,便是知情又如何能公然说明?更有一层,蔡泽乃新任丞相,自己更是王子封君,此等隐秘造访虽说不上有违法度,却是大大的不合时宜,私相谈论立储机密,更是犯忌。范雎虽则离秦,也还有“去职不泄国”的天下通例,蔡泽若将范雎作为国事交代的立储之见泄露出去,岂非种恶于人?想得明白,安国君便起身笑道:“叨扰丞相,告辞了。”

      “且慢。”蔡泽突兀一问,“安国君子女中可有能者?”

      “我嫡妻华阳夫人向未生育,二十三子十三女尽皆庶出也。”已经走到廊下的安国君叹息了一声,便是忧心忡忡,“其中两子尚算有能:一个行六名傒,勤奋好学,文武皆可;一个行十名异人,自幼聪慧,只可惜一直在赵国做人质。”

      “两子师从何人?”

      “秦法有定:庶出王子皆由太子傅派员教习。”

      蔡泽笑道:“我举荐一人,做公子傒老师如何?”

      “好事!”安国君精神陡然一振,“不知丞相所荐何人?”

      “士仓。”

      “河西名士,智囊士仓?”

      “士仓之学,法墨兼顾,正合秦国。”

      安国君苍白的脸上大起红潮,不禁便是深深一躬,“子嗣若得有成,丞相便是恩公也。”蔡泽一阵哈哈大笑,“荐师之举,原本却与蔡泽无涉。”从大袖中摸出一支铜管递给安国君,说声收好,便摇着罗圈步湮没到晚霞竹林去了。安国君恍然一笑,将铜管揣进贴身皮袋,大步出门对驭手低声吩咐一句,黑篷车便向王城辚辚而来。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08:19 , Processed in 0.08467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