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虫百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秦帝国·第一部 黑色裂变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通宵未眠,读完这本书,之后就开始感慨起秦国的“法治”。
  今人指摘秦人法治之失最常说的一个观点,就是秦法太过苛严,伤民过甚。
  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怎么说也应该辩证去看。
  
  秦统一天下后二世而亡,很多人归结于秦之苛政峻法。
  但试问,如若真是这样,为何秦在秦国时代的秦孝公手中,却没有亡掉呢?
  
  当然这个问题就复杂了,专门写文至少得写个万把来字,不怎么适合书评,姑且跳过吧。
  
  只说说咱突然想起来的事情。
  咱突然想起来,纵然秦法有千般不是,至少,它自秦孝公始,至秦始皇终(二世坏法这没说的,所以不算),秦法也没怎么失掉“公平”。
  
  公平这东西是很重要的,别看它笔画很少,用得很滥,但却依然很重要。
  
  商鞅以法杀掉庶民,但同时还有那么多贵族的头颅跟地上叽哩咕噜打转——刑上大夫,也下庶民,大家都没话说……也许有时候老百姓要求的,也就这么简单。
  
  只可惜秦法的公平原则只是流星一现——所以说在这点上,儒家学说是很混蛋的,非得说什么“刑不上大夫”。
  于是一干当代明里大喊法制十六字原则、暗里对儒家那一套顶礼膜拜的法官们,才会让牵扯几十万官司的小民去死,而让贪污了几千万的赃官依然活着。
  
  貌似是汉宣帝说的吧:“吾家制度,王霸道杂之”。后来有人说这是“外儒内法”,我说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您多咱见过汉代以后的所谓“法治”,还继承了秦法的精神?
  
  说一句很糟心的话:只要是在中国司法领域工作过的人,大都不会说中国是法制社会。
  最典型的一条常识,凡是进过法院打官司的都知道,假如你的官司不是证据板上钉钉子法官没什么自由裁量权,基本都要看法官脸色说话——大律师在法院有路子,所以打官司好打。在法院找不到关系和路子的,官司进展就举步维艰。
  
  试问,这是法制社会么?
  
  我一直认为,一个社会如果不够民主,它就最好不要给法官那么多自由裁量权——可惜这是一个悖论(说白了就是瞎掰),正因为不民主,所以法官才有了那么多自由裁量权。
  君不见英美法系的国家,恰恰是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最厉害的地界儿。那儿的法官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才会越过陪审团直接宣判。
  
  所以说,我好像在讲一个天大的笑话。
  
  历史这东西,你永远都要看书写它的人是谁——作者永远都用带着他的立场的有色眼镜去评论历史。
  
  那些叫嚣着“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人是谁呢?
  毫无疑问啊,士大夫呀!!
  
  所以我超级恶心那些动不动就给巨贪来“死缓”的法官。
  一丘之貉,真正的一丘之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看《寻秦记》的时候就挺喜欢秦史的,后来看了《流血的仕途》就更爱了,之前吐了图书馆,就看到了这本《大秦帝国》,看了果然焕然一新的感觉,不像一般的史书说得这么死板,很好玩,推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精神最丰富的时代。
  
    七个国家就好像七个激烈竞争的公司,在200多年的历史中,不断的你追我赶,想着法的推出新制度(变法),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公司,不断的扩大市场份额(占领领土和人民),最终还是秦经过六代的经营,终于做到了一统市场。
     对于当时的人才来说,也没有后世的忠臣不事二主的说法(除了屈原这样的世袭贵族),各家的目的都是为了游说诸侯采用自己的治国之策,如果东家不用,就到西家去。张仪做过秦国的宰相,但后来一样可以跑到魏国去做宰相。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人才流动十分频繁而正常。
     乱世出英雄,但只有战国这个乱世出大思想家,之后的南北朝、五代等乱世并出什么思想家。大概那时候儒家已经禁锢人民的思想太久了,不像春秋战国,我们民族还在幼年,创造和接受各种新鲜思想的能力还很强。
    秦国从一个退守关中连函谷关都被人夺取的西陲小国,一步步的走到舞台中央,变成中国的主宰。从书里看,主要原因有三:
    1、最彻底的变法,最严酷的法家。商君开创的变法,就算放在之后的几千年中国历史,也算是先进的。如执法官民一体,严格奖励耕战等。严格的奖惩措施让秦人能整个民族都如一个人一样去奋斗。
    2、地域优势:秦从没被六国入侵过关中,反而是不断的出击出击,不能不说关中险要的地势帮助了秦。使得六国就算打胜,也只能在关外逡巡。
    3、最开放的人才政策。从孝公开始,基本上秦国的宰相都是六国人担任,这需要非常开放的胸襟才能做到。正如李斯的《谏逐客书》所说,正是因为有六国的人才,秦国才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点像现在的美国了)
  
    法家是秦立国之本,在争夺天下时最有力的利器。但反思吕不韦和嬴政的争执。吕不韦所担心的,恰恰是秦国一味重法而轻义,只依靠严格的法制而忽视人民的权益,过于短视,其运不久。从后来刘邦入关后废除秦法“约法三章”所受到的欢迎就可以看出。
     作者对于战国历史的研究真是非常深入,对于当时各个流派的治国方针也有自己的深切体会。在很多方面甚至改变了很多司马迁被公认的史学观点。如吕不韦之被贬,司马迁认为是嵺ai之乱,吕不韦受到的牵连。作者透彻分析了《吕氏春秋》的执政观点,发现其与后来嬴政的治国方针对立很多。如果嬴政要推行严格的法家制度,就必须铲除吕不韦,至于祸乱宫闱之说,只是个借口而已。作者也没有采用所谓嬴政是吕不韦私生子这种荒谬的说法。
     但这本小说还是有些不足之处。书中过于抬高了秦国历代国君和大臣的精神境界,给人感觉六国大部分国君和大臣都是些酒囊饭袋。对于秦国的几次大的失败,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只是点到为止。对于像蔺相如完璧归赵,张仪欺楚等这样对秦不光彩的事件,作者也没有多写。战国是大争之世,并非只有秦一家是正义的化身。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大秦帝国》的第一部看完了,商鞅很潇洒地死了,仿佛他承受的根本不是什么车裂……我在开心网的记录里写感想,觉得那是一个很方便的媒介,远比在博客上特意为之要好。写好了短短的一句话,也不发出去,而是拷贝下来,贴到签名里:人只要能磊落处世,也已经很难得了,无法周全也算常理,不能说是瑕疵。书里一直写商鞅的那种磐磐大才,也特意强调他的不通人情,然则,他只对某些人深情罢了,其余的人慧眼相识自然最好,无法相处也只是无奈而已。我当然还是很可惜公子虔,电视里塑造的有些鲁莽,书里其实也算是落落大方的人,不能谅解,也不能太过于苛责他。人总归有自己的“小心眼”,一旦化不开心结,自然就只好疏远了。疏远的好处是,不必发生多余的冲突;当然必须面对时,总难免发生一些不算苟且却很难光明的事。这书一开始看带有古味,很容易追着看下去,不过也有一些地方玄妙了些;我想这只是我们没有了一种对上古的想象能力,无法接受在那个年代可以发生这么多的事。所以,我翻墨家的事迹,在书店里看到鬼谷子的书,心动但也只好仰望一下。天知道在那个年代是如何天马行空的任人挥洒自己的那点才华,算不得可笑,算不得可悲,能受教一次,自己也不至于太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包容裹挟了那个时代
  的刚健质朴、创新求实精神。他崇尚法制、彻底变革、努力建设、
  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
  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
  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大秦帝国,是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
  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其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
  奔涌,秦帝国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大秦帝国,描写一个距今2000多年前光辉灿烂的战国时代,按照作者的话,为创作此书,光历史线索考据与准备作者就蛰伏了30年,为写此书还辞教潜心闭关创作。
  
  战国时代可谓俊杰辈出,无论王侯将相还是游侠士人,那个不是铮铮有名?苏秦张仪、范沮蔡泽、战国四公子,赵武灵王,孝公商鞅,白起廉颇,等等......史诗一般的宏大
  
  有人说此书虚构了部分历史,本书毕竟是小说,既是小说就肯定有夸张和虚构的成分,然此书在重大历史事件和史实主轴上个人可以保证90%以上是终于史实的,这对于一部小说来说,还有何求?
  
  看完此书,你可能有兴趣再去看看《史记》《战国策》《左传》《商君书》等等史料,我料你必然轻松无比!再看到书中的苏子、穰侯想必你不再会象以往那般的陌生,对人物心中有数,再读历史便会自然的亲近不少,读来也就有趣,此书可谓功劳大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7#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无意中接触到这样两本书,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人物众多,经常需要往前翻页去回忆之前的人物关系.
  
  商鞅变法是从小就知道的故事,但经过孙老师的渲染,整个人物性格跃然纸上.不过最后他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眼睛是湿润的.这也引起了我读下去的兴趣.
  
  虽然已经下载了全套电子版,不过书拿在手里的感觉是无法替代的(电子版的后来基本没有看).因此又买了后面的二.三.四部(不过五六部居然不单卖,很不爽!真不知道出版商怎么想的).
  
  说说文笔吧,看书的最大好处就是留出了想象的空间,因此,比起明朝那些事儿的调侃,书里又多了一些笔墨用于描述当时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感觉喜欢这书的人,应该也对记人名有兴趣,否则那么多人物陆续登场,早就乱了.呵呵.
  真的很喜欢静下心来,沉浸其中的感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当故事看还是很好地
  不过作者对史料的把握和运用似乎不是很好
  不过也不能怪他,反正那一段的历史乱七八糟,谁也搞不清楚
  故事的跳跃性好像也很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前段时间以及今天都在看 大秦帝国 ,太好看了.我可以在宿舍床上看整一下午.看到商鞅被车裂之时,我不禁哭了,而且很伤心.商鞅死后,感觉什么都没有了,也对秦国不关心了.他真是另人敬佩和爱慕的人物.现在我看到第2部下,正是张仪大显身手,秦国又有希望了;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张居正 85分
  二月河的 康熙大帝等 80分
  大秦帝国 70分
  
  不当历史,纯粹当小说看
  还不如 寻秦记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05:34 , Processed in 0.0568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