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虫百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秦帝国·第一部 黑色裂变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写书评是否真要把看过的书摆在傍边,旁征博引,我懒,不肯再去翻看书中描述,很想就此信笔拈来,但记性不好,往往记不住书中这些描述。就比如大秦帝国第一部。直到看到下半部才反应过来原来卫鞅就是历史有名的商鞅变法之商鞅。书中看到商鞅本人本是奇才,又师从法家宗师更加神奇的鬼谷子,习得这等这等这等的各项神奇技能,实在懒得回去翻书,会什么具体就不再详细罗列。最记得的就是商鞅是个法学大家。
  看完整整两本砖头大书。总算知道秦朝历史演变的前因和基础。不得变法,秦国无以为强。而变法的基础是坚持以法学治国,而非儒学说国。实在不是什么文学爱好者,简单理解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以及王道的差别所在,也就是个以制度法制治国,以道德礼仪治国,以王者威望治国的差别吧。每个学派其实各有所长,不同时期不同对象适用不同方法,战国时期就是各家学派太不相容,非要独家独派方能一统大国。当然后几部中已经出现了策士,不以某一种思想和理论说服王者治国,而是根据每个国家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针对策。这应该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像以客户为中心过渡的进步表现了吧。
  商鞅一生劳苦命,二十多岁虽然年轻有为,学成归国,但无奈投到魏国。小说很不客观及带感情色彩的将魏国评判成一个任人唯亲、由繁荣走向衰退的堕落国家。让我形象的想象魏国就是一个胖的脸上油光锃亮,啤酒肚始终先于其他部位出现在门口的,头顶地中海秃发的中年男人摸样。走路拍着肚子,却述说着自己年轻时的辉煌。如此魏国,商鞅自然无容身之处。那么投向何方,这不得不说需要挖掘潜力股的眼光。当时的秦国,举目无亲,众叛亲离。贫穷、卑微、被世人所鄙夷为塞外蛮夷。但商鞅选择了秦国,并且一待二十年。生生把个干瘪秦国喂养成吼吼雄狮。
  这样的成功有几个必须具备的条件。一个完全信任且支持的君主。这点是历来变革之根本和基石。所以麦肯锡的方法论根本就是抄袭,中国历史早就有了结论:一切改革都必须得到最高领导的全力支持,这是改革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成功要素之一。商鞅虽然是苦命孩子,却还是幸运的,得到秦国君赢渠梁的大力支持和绝对信任。当然这种信任在书中的后期描述中胜过了对自己儿子的信任,让我有些惊诧,这个帝王,不是真正气概魄力男,就是有病脑袋发热,宁愿废子立商鞅。当然我更愿意相信前者,所以概叹,何等胸怀为大秦啊。世人难比的胸襟海量。当然顺便多说两句,每每读这些野史,最喜欢的并非主人公而是这些帝王。大秦第一部最喜欢人物是赢渠梁,《流血的仕途》中对李斯感觉一般,倒是最喜欢嬴政。例外的《康熙大帝》中确确实实被康熙气魄所征服。不过也难怪,毕竟人家都是一国之君,再加上文学作品的艺术渲染,再没点吸引力,岂不丢尽作者的脸。
  第二个要素是民心所向。得到君主支持的商鞅全力变法,确实有手腕,以市集抬木赏金收买人心,建立民众相信政府的信心,让贫苦大众相信跟着商鞅变法就可有地有官有美好的未来。想起毛泽东领着咱老百姓闹革命。看来土地是真正的历史存亡胜败之关键工具,土地是民心,民心是成败决定因素,得民心者得天下。毛泽东不是说过,去人存地,人地皆失,去地存人,人地皆存。所以学史者一定要长记性,未来闹革命的关键是土地。而土地的目的当然是人心。
  当然第三个条件是必须有强的执行力把利益冲突方消灭在摇篮中。商鞅也够心狠手辣,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严格执法奠定变法基础,严惩犯法太子的两名师傅,一个割鼻一个充军,借此打压变法的贵族反对势力。这招够狠,当真为大公不顾安危,自此也为商鞅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注定是为了变法而生、为了秦国而辉煌、为了天下大公而牺牲的坎坷命运。
  当然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成功男人背后那个女人。再说商鞅的爱情。这段明显是造假野史,但让人读的也还津津有味。这天地间第一男儿居然也就能得天地间第一痴情红颜知己。而且这红颜知己绝非凡人,光说外貌美过天仙、智慧赛过神灵,就已经天下难得,还有一副小女人没有的男子豪情和广阔胸怀,知书达理、柔情似水,文武兼备、顾全大局,哎呀,这明眼人一看就是杜撰出来的,这根本不是人,就是个神嘛。难怪能够做到舍弃与商鞅相濡以沫的机会,为了大秦得未来,为了商鞅在秦国的地位,促成商鞅与秦王赢渠梁妹妹的婚事。而且生了个商鞅的儿子后躲进深山老林中修身养性,等着商鞅大成后又大难之时,舍身取义义无反顾的陪着商鞅共赴黄泉,陪葬地下。此等女子,问世间男儿,谁遇上了……还敢问敢娶?取个神回家,那还不得天天供着。不过,也是有了这段凄美爱情,让人苍凉中有了些许安慰。郎才配女貌,英雄配美人啊,而且都是世间极品才男俊女。毕竟美好总是没有错的。
  商鞅命运结局似乎也是注定了的。法制要在没有任何根基的秦国立足,自然要得罪反对势力,要牺牲一批无法改造的劣民。商鞅的变法确确实实是建立在秦国部分民众的生命和鲜血基础上的,白氏封地的阻止变法请命的700多民众的杀虐,黑崖山里好吃懒做民众的血流成河,都是变法的代价和血淋淋的基石。而商鞅也必然在这尸身堆积的小山上结束自己的一生。不过,这种结束是一种就义,为了变法、为了强秦、为了一统天下的大业,他用自己的尸体去完成变法的最后一块基石的铺垫。虽然被车裂处死,但稳固住了二十年的变法,开创的恐怕是大秦一统天下的霸业。
  强人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通宵未眠,读完这本书,之后就开始感慨起秦国的“法治”。
  今人指摘秦人法治之失最常说的一个观点,就是秦法太过苛严,伤民过甚。
  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怎么说也应该辩证去看。
  
  秦统一天下后二世而亡,很多人归结于秦之苛政峻法。
  但试问,如若真是这样,为何秦在秦国时代的秦孝公手中,却没有亡掉呢?
  
  当然这个问题就复杂了,专门写文至少得写个万把来字,不怎么适合书评,姑且跳过吧。
  
  只说说咱突然想起来的事情。
  咱突然想起来,纵然秦法有千般不是,至少,它自秦孝公始,至秦始皇终(二世坏法这没说的,所以不算),秦法也没怎么失掉“公平”。
  
  公平这东西是很重要的,别看它笔画很少,用得很滥,但却依然很重要。
  
  商鞅以法杀掉庶民,但同时还有那么多贵族的头颅跟地上叽哩咕噜打转——刑上大夫,也下庶民,大家都没话说……也许有时候老百姓要求的,也就这么简单。
  
  只可惜秦法的公平原则只是流星一现——所以说在这点上,儒家学说是很混蛋的,非得说什么“刑不上大夫”。
  于是一干当代明里大喊法制十六字原则、暗里对儒家那一套顶礼膜拜的法官们,才会让牵扯几十万官司的小民去死,而让贪污了几千万的赃官依然活着。
  
  貌似是汉宣帝说的吧:“吾家制度,王霸道杂之”。后来有人说这是“外儒内法”,我说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您多咱见过汉代以后的所谓“法治”,还继承了秦法的精神?
  
  说一句很糟心的话:只要是在中国司法领域工作过的人,大都不会说中国是法制社会。
  最典型的一条常识,凡是进过法院打官司的都知道,假如你的官司不是证据板上钉钉子法官没什么自由裁量权,基本都要看法官脸色说话——大律师在法院有路子,所以打官司好打。在法院找不到关系和路子的,官司进展就举步维艰。
  
  试问,这是法制社会么?
  
  我一直认为,一个社会如果不够民主,它就最好不要给法官那么多自由裁量权——可惜这是一个悖论(说白了就是瞎掰),正因为不民主,所以法官才有了那么多自由裁量权。
  君不见英美法系的国家,恰恰是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最厉害的地界儿。那儿的法官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才会越过陪审团直接宣判。
  
  所以说,我好像在讲一个天大的笑话。
  
  历史这东西,你永远都要看书写它的人是谁——作者永远都用带着他的立场的有色眼镜去评论历史。
  
  那些叫嚣着“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人是谁呢?
  毫无疑问啊,士大夫呀!!
  
  所以我超级恶心那些动不动就给巨贪来“死缓”的法官。
  一丘之貉,真正的一丘之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看《寻秦记》的时候就挺喜欢秦史的,后来看了《流血的仕途》就更爱了,之前吐了图书馆,就看到了这本《大秦帝国》,看了果然焕然一新的感觉,不像一般的史书说得这么死板,很好玩,推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精神最丰富的时代。
  
    七个国家就好像七个激烈竞争的公司,在200多年的历史中,不断的你追我赶,想着法的推出新制度(变法),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公司,不断的扩大市场份额(占领领土和人民),最终还是秦经过六代的经营,终于做到了一统市场。
     对于当时的人才来说,也没有后世的忠臣不事二主的说法(除了屈原这样的世袭贵族),各家的目的都是为了游说诸侯采用自己的治国之策,如果东家不用,就到西家去。张仪做过秦国的宰相,但后来一样可以跑到魏国去做宰相。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人才流动十分频繁而正常。
     乱世出英雄,但只有战国这个乱世出大思想家,之后的南北朝、五代等乱世并出什么思想家。大概那时候儒家已经禁锢人民的思想太久了,不像春秋战国,我们民族还在幼年,创造和接受各种新鲜思想的能力还很强。
    秦国从一个退守关中连函谷关都被人夺取的西陲小国,一步步的走到舞台中央,变成中国的主宰。从书里看,主要原因有三:
    1、最彻底的变法,最严酷的法家。商君开创的变法,就算放在之后的几千年中国历史,也算是先进的。如执法官民一体,严格奖励耕战等。严格的奖惩措施让秦人能整个民族都如一个人一样去奋斗。
    2、地域优势:秦从没被六国入侵过关中,反而是不断的出击出击,不能不说关中险要的地势帮助了秦。使得六国就算打胜,也只能在关外逡巡。
    3、最开放的人才政策。从孝公开始,基本上秦国的宰相都是六国人担任,这需要非常开放的胸襟才能做到。正如李斯的《谏逐客书》所说,正是因为有六国的人才,秦国才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点像现在的美国了)
  
    法家是秦立国之本,在争夺天下时最有力的利器。但反思吕不韦和嬴政的争执。吕不韦所担心的,恰恰是秦国一味重法而轻义,只依靠严格的法制而忽视人民的权益,过于短视,其运不久。从后来刘邦入关后废除秦法“约法三章”所受到的欢迎就可以看出。
     作者对于战国历史的研究真是非常深入,对于当时各个流派的治国方针也有自己的深切体会。在很多方面甚至改变了很多司马迁被公认的史学观点。如吕不韦之被贬,司马迁认为是嵺ai之乱,吕不韦受到的牵连。作者透彻分析了《吕氏春秋》的执政观点,发现其与后来嬴政的治国方针对立很多。如果嬴政要推行严格的法家制度,就必须铲除吕不韦,至于祸乱宫闱之说,只是个借口而已。作者也没有采用所谓嬴政是吕不韦私生子这种荒谬的说法。
     但这本小说还是有些不足之处。书中过于抬高了秦国历代国君和大臣的精神境界,给人感觉六国大部分国君和大臣都是些酒囊饭袋。对于秦国的几次大的失败,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只是点到为止。对于像蔺相如完璧归赵,张仪欺楚等这样对秦不光彩的事件,作者也没有多写。战国是大争之世,并非只有秦一家是正义的化身。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大秦帝国》的第一部看完了,商鞅很潇洒地死了,仿佛他承受的根本不是什么车裂……我在开心网的记录里写感想,觉得那是一个很方便的媒介,远比在博客上特意为之要好。写好了短短的一句话,也不发出去,而是拷贝下来,贴到签名里:人只要能磊落处世,也已经很难得了,无法周全也算常理,不能说是瑕疵。书里一直写商鞅的那种磐磐大才,也特意强调他的不通人情,然则,他只对某些人深情罢了,其余的人慧眼相识自然最好,无法相处也只是无奈而已。我当然还是很可惜公子虔,电视里塑造的有些鲁莽,书里其实也算是落落大方的人,不能谅解,也不能太过于苛责他。人总归有自己的“小心眼”,一旦化不开心结,自然就只好疏远了。疏远的好处是,不必发生多余的冲突;当然必须面对时,总难免发生一些不算苟且却很难光明的事。这书一开始看带有古味,很容易追着看下去,不过也有一些地方玄妙了些;我想这只是我们没有了一种对上古的想象能力,无法接受在那个年代可以发生这么多的事。所以,我翻墨家的事迹,在书店里看到鬼谷子的书,心动但也只好仰望一下。天知道在那个年代是如何天马行空的任人挥洒自己的那点才华,算不得可笑,算不得可悲,能受教一次,自己也不至于太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包容裹挟了那个时代
  的刚健质朴、创新求实精神。他崇尚法制、彻底变革、努力建设、
  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
  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
  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大秦帝国,是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
  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其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
  奔涌,秦帝国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7#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大秦帝国,描写一个距今2000多年前光辉灿烂的战国时代,按照作者的话,为创作此书,光历史线索考据与准备作者就蛰伏了30年,为写此书还辞教潜心闭关创作。
  
  战国时代可谓俊杰辈出,无论王侯将相还是游侠士人,那个不是铮铮有名?苏秦张仪、范沮蔡泽、战国四公子,赵武灵王,孝公商鞅,白起廉颇,等等......史诗一般的宏大
  
  有人说此书虚构了部分历史,本书毕竟是小说,既是小说就肯定有夸张和虚构的成分,然此书在重大历史事件和史实主轴上个人可以保证90%以上是终于史实的,这对于一部小说来说,还有何求?
  
  看完此书,你可能有兴趣再去看看《史记》《战国策》《左传》《商君书》等等史料,我料你必然轻松无比!再看到书中的苏子、穰侯想必你不再会象以往那般的陌生,对人物心中有数,再读历史便会自然的亲近不少,读来也就有趣,此书可谓功劳大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无意中接触到这样两本书,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人物众多,经常需要往前翻页去回忆之前的人物关系.
  
  商鞅变法是从小就知道的故事,但经过孙老师的渲染,整个人物性格跃然纸上.不过最后他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眼睛是湿润的.这也引起了我读下去的兴趣.
  
  虽然已经下载了全套电子版,不过书拿在手里的感觉是无法替代的(电子版的后来基本没有看).因此又买了后面的二.三.四部(不过五六部居然不单卖,很不爽!真不知道出版商怎么想的).
  
  说说文笔吧,看书的最大好处就是留出了想象的空间,因此,比起明朝那些事儿的调侃,书里又多了一些笔墨用于描述当时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感觉喜欢这书的人,应该也对记人名有兴趣,否则那么多人物陆续登场,早就乱了.呵呵.
  真的很喜欢静下心来,沉浸其中的感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当故事看还是很好地
  不过作者对史料的把握和运用似乎不是很好
  不过也不能怪他,反正那一段的历史乱七八糟,谁也搞不清楚
  故事的跳跃性好像也很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
发表于 2012-8-6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前段时间以及今天都在看 大秦帝国 ,太好看了.我可以在宿舍床上看整一下午.看到商鞅被车裂之时,我不禁哭了,而且很伤心.商鞅死后,感觉什么都没有了,也对秦国不关心了.他真是另人敬佩和爱慕的人物.现在我看到第2部下,正是张仪大显身手,秦国又有希望了;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4 02:04 , Processed in 0.05554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