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嬤嬤壓根兒也沒見過退斯妥也夫斯基。春天她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天使們就在榆樹上歌唱。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沒有開花。
鹽務大臣的駱隊在七百里以外的海湄走著。二嬤嬤的盲瞳裡一束藻草也沒有過。她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天使們嬉笑著把雪搖給她。
一九一一年黨人們到了武昌。而二嬤嬤卻從吊在榆樹上的裹腳帶上,走進了野狗的呼吸之中,禿鷹的翅膀裡;且很多聲音傷逝在風中: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開了白花。退斯妥也夫斯基壓根兒也沒見過二嬤嬤。
最早接触瘂弦,不是因为他最出名的深渊,只是无意中看到这首诗.
因为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多, 这首诗浓厚的陀氏风格, 一下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老陀喜在文中感叹词重叠使用, 对宗教的讨论也是众所周知. 卑微的动物和荒凉的风景也是陀书中常见的意象, 这些在瘂弦的这首<盐>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好吧, 跑题了...
看完这本诗集几遍, 随便瞎扯几句.
不敢乱说太多, 附洛夫诗一首, 以作评论
(PS, 诗中桥,桥桥指的是瘂弦的夫人张桥桥)
除夕瘂弦夜訪【聯合報/洛夫】
略帶病容
所以步履也就從容了
咳嗽
比鞋聲
先一步進入廳堂
然後通的一聲坐下
有著歷史的沉重
熱茶就好
酒,下雪之前就已戒了
(詩,當然戒得更早)
鬱卒呀,連醉
也成了沒有泡沫的往事
脫下大衣
就像拆掉
一座城牆似的輕快
他喝口茶說:
就只剩下一屋子寂寞的銅器了
還有一串
孤懸風中
丟了魂的紅玉米
不朽,有時偏偏
就建立在諸多的荒涼上
●
詩人時興三窟
河南有間老房子
台北有間好房子
三角洲有間大房子
而家嚒
卻已被橋橋連同冷鍋冷灶
搬去了深山
無酒也罷
幸好還有藍波的醉舟
偶爾為他載來一船
帶有薄荷味的法蘭西月光
火爐旁
突然從瞌睡中驚醒
這是民國幾年啦?
杜斯妥也夫斯基和二嬤嬤
來了沒有?
窗外仍在下雪
搖椅上小貓詩意地躺著
桌上的酒杯詩意地空著
想起和橋出門散步的日子
一種暖暖的永恆之感
便在遠方
還要遠的地方
如煙升起
輓歌被淚水浸濕之後
他的弦
是真的瘂了
●
深淵略嫌深了些
而鹽
似乎還不夠鹹
老了,燈火下
就嘀咕這些
【2007/03/15 聯合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