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7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阿尼阿拉号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3-28 14:1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19: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阿尼阿拉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哈瑞马丁松的史诗式作品,包括103首诗歌。
      描写人类因地球受到放射物质毒害而无法居住,被迫乘坐飞船离开,迁移其它星球,但飞船最终失去控制,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6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0 01:51:03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很少看長篇詩歌,如今知道,其實比較於短詩,它更宏大,敘事性更強。阿尼阿拉號很明顯是寫人類走向自我滅亡的過程。想像力豐富,真的高端大氣。想像不出詩人是個海員!喜歡他的描寫,如果懂瑞士語,讀原作,可能更吸引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0 03:16:29 | 只看该作者
      早就听闻上海世纪文睿出了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诗集,最近终于有了机会把这本《阿尼阿拉号》读一遍。
      《阿尼阿拉号》的作者是瑞典诗人哈瑞马丁松,他于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这个作品里,作者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奇幻太空世界的旅程:人们被迫离开无法居住的家园,登上阿尼阿拉号前往另一个星球,但飞船却不幸偏离轨道,最终阿尼阿拉号上的人们只能“等待”飞船在无尽的太空中坠落。把这部作品放在今天,读者脑海中可以勾勒出作者所描述的太空的模样,然而这本诗集在离我们遥远的年代抛出了直到现今我们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没有土地没有海岸的无边太空
      我们是朝着确定无疑的死亡前往”
      “然而负责检查我们眼睛的医生,
      看到生命欲望如何在眸中失存。”
      从阿尼阿拉号偏离轨道的那一刻起,人们便已经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是死亡,不知道的只是时间的长短。为什么不得不离开?实际上是人类的行为让他们不能再在“杜丽丝”星球生活下去,不知道当他们得知余生都要在无尽的太空中度过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种情绪?我想这是一种恐惧却又无力改变的情绪。所以他们选择像往常一样:在阿尼阿拉号里开派对、举办舞会,甚至“领导人和发明家团队在一起座谈,共同讨论这个问题:如何保护好‘长春园’?”身处那样环境里的人们必定是无奈的。
      感觉到他们的无奈时心里突然一惊,他们所经历的会不会也在我们身上发生?技术革新、科学发展,人的力量改变了地球太多太多,会不会也有一天人类用自己发明的技术迫使自己离开地球柔软的温床——因为人类破坏了地球。阿尼阿拉号乘客的命运会不会是我们不远的明天?
      “热情的杜丽丝,善良的杜丽丝,
      遥远的杜丽丝现在是星中贵妇,
      如今成了令人思念的星中之星。
      哦,我只想知道她在何方闪耀,
      航行的第六年时她已经完全消失。”
      总是要在失去之后才想到珍惜。他们对于杜丽丝深深的怀念从离开她开始。家已不见,也许不久以后,对家的印象都会模糊,原来没有了家才是最可怕的,没有了家就没有了心的归属。
      “雅儿走进她最美好的年代,
      看到棺材上的这个死婴孩。
      用生硬明白的声音如此说:
      你回家。我们自己留下来。”
          阿尼阿拉号上的生活就像是炼狱一般,死亡才是归属,只有死亡灵魂才能得到解脱,灵魂才会回到那片没有被污染的土地上。尽管最终人们开始向神祈求宽恕,可命运已经如此,怎么祈求也无法改变吧。阿尼阿拉号给人类发出了警示,如果再不改变、再不珍惜,那么最终后悔的只能是自己。
          这样想也许太悲观,那么来看看永恒不变的主题——爱吧。
      “他们依偎在一起阅读《天空指南》,
      已经读过百遍千遍还是上万遍。”
      “很多年来我观察这位孤独寡妇,
      如何孤伶伶坐在那里默默鞠躬。”
      在阿尼阿拉号上度过的时间太长,以至于青春殆尽,变成了寡妇。可就算你已先一步到达天堂,我仍旧在这里为你默默鞠躬,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相聚,这时间一定不远。无论何时何地,真爱总是存在,真爱永恒。
      《阿尼阿拉号》虽是一本有些年代的作品,但在现在出版也不过时。如果你是太空爱好者,不妨读一读这本书;无论你是不是太空爱好者都可以来看这本书,因为除了奇妙的太空,它给了你一次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21 02:55:27 | 只看该作者
      “他在湖一般的泪腺处不由退缩,那里再不会有鳄鱼涉水而过。”当大地已变为荒漠,当河川已变得干涸,当天空中再没有羽翼飞翔的时候,人们才顿悟,那些美丽的幻境早已面目全非;“最后的生者到此聚集又返回,无助的困境中背靠死海之岸。”当生存已变得残酷,当生命已变为商品,当繁华和安逸与人们渐行渐远的时候,人们才发觉,这个世界早已是一片狼藉。哈瑞在《阿尼阿拉号》中向人们警示,人类对于世界永无休止的索取和漫无边际的欲望,都将成为审判日降临前的预示。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美好的眷恋将被吞没在浩瀚的虚无里。正如他的预言:“这样的危险能够震撼大地和时间。”这是令人不寒而栗的事,世界的美丽只能梦见,却再不能留下,而那些脆弱就像锐利的刀锋,深深地划过人们的两肋。
      《阿尼阿拉号》以一种抽象的方式告诫人们,自然是伟大的但也是脆弱的,当它所承受的重量超越负荷时,人类将成为打破自然平衡的最后一克拉。“现在惨剧进行到最痛苦之时,我在米玛厅长久地默坐忧思。”面对自然与真理的复仇,人们将徘徊在无尽的迷惘中,那些流光溢彩的画卷将成为令人神往的传奇封存在人们痛苦的记忆里。“无助感以自己的方式狂暴发作,既亵渎着太空,也诅咒着时代。”当人们已厌倦了挣扎,当人们与命运的对抗已变得消极,当涌动的暗潮淹没了人们的思维,此时,那些蛊惑人心的慑人预言,那些自我毁灭蔓延的潜意识,都将在人类得以幸存的自我中植入物质化的直觉,直到某一天,人类的堕落会告诉人们,原来我们一直在向着世界的尽头迷航。
      阿尼阿拉号,承载着人们所有的期望与愿景,人们是在期待着关于未来的憧憬还是在寻求对于过往的救赎?“环顾米玛大厅自己也冻得发抖,那里生命的旅行还来得及延长,比塔霍河谷中梦想的更加久长。”哈瑞想让每个人都相信,这将是一次灵魂的远行,离开破碎不堪的过往,前往梦中静谧的乐园,然而这又是一次痛苦的旅行,因为过往已支离破碎,因为祥和的伊甸园也许只能是梦境。而哈瑞同样想让人们理解,这并不是最终的结局,却是一切的开始。只要心脏还在起搏,血液还在流动,那么人们就必须勇敢前行,破碎的理想可以被坚强的意志重新拼接成形,人类终将以自己的方式续写属于自己的文明和历史。正如文中最后所言:“超脱痛苦星星光芒如刺,涅槃之波掠过芸芸众生。”
      在《阿尼阿拉号》中,哈瑞马丁松以饱含哲学意义的思想和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字为读者诠释了生命,世界,宇宙间的恒定价值与平衡公式。从作品字里行间中折射出的对于困苦的申诉和自然的力量使读者们充分认识到人类的渺小和自然的宏伟并以此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述呈现出一个从古至今都叠矩重规的真理: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穷。——苏格拉底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23 03:38:10 | 只看该作者
      “飞船阿尼阿拉关舱汽笛发出信号让发射架按众所周知的步骤伸出,很快发出零位信号启动发射进程。”一段漫长的旅程在绝望与痛苦中拉开序幕,由于放射性物质扩散,人类被迫离开被污染的地球。“它把我们与太阳和地球彻底分开,也离开火星水星离开杜丽丝山谷。”一种离别的迷惘在哀伤的长河中隐匿它的流向,绝望中,阿尼阿拉号飞船成为人类的诺亚方舟,承载着所有生命,飞往未知的太空。“为避开小行星宏朵紧急转弯使我们冲出原有航线。于是我们被抛到恐怖的太空那玻璃般透明的无尽无限中发出呼救信号‘阿尼阿拉’却杳无音讯。”一个失落的文明在陌生的空间里无助的漂流,飞船最终失去控制,脱离原定航线,在渺无尽头的宇宙中坠落。这是灵魂的迷途,这是生命的天启,这是世纪文睿出品的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瑞马丁松的叙事长诗《阿尼阿拉号》。
      “地球上随处可见死牢的荒凉,石头筑起高墙围困囚徒的灵魂,冷凉的石头在沉默中听到回答:这里是人类主宰。这里是阿尼阿拉号。”在《阿尼阿拉号》中,哈瑞马丁松的诗篇以一种特定的思维格式渲染着人们的情感。哈瑞以他对于世界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对于人类生存危机的深刻理解向读者们展现了一个令人恐惧却又值得深思的问题——当地球再也无法承受生命的重量,那么生命将以怎样的形式延续?“人们在地球上也曾如此困坐在临终之灯旁,凝视着灯火。”哈瑞在作品中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刻思考重新构架了人类与自然间的共生关系。
      《阿尼阿拉号》的伟大之处在于作者以文学的形式展现出现实的表象,其中所富含的奥义蕴藏于作者对于人类生存现状的客观思考中。“太空的残酷远不及人类残酷,不,人类的冷酷更无可匹敌。”在面对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时,人们自始至终都宽慰着自己,那些过去的还有继续的都在顺应时代。然而哈瑞的诗篇却提醒着人们,世界不会接受人们后退的脚步,因为人类的贪婪与傲慢从开始的那天就不曾停下,生活中的名利与得失始终在控制着我们的悲喜。无论世界怎样给予,人们始终迷失在莫名的克伐怨欲里,迷失于生命的价值与存在的本质。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10-16 16:41:25 | 只看该作者
      《阿尼阿拉号》的作者哈瑞想让每个人都相信,这将是一次灵魂的远行,离开破碎不堪的过往,前往梦中静谧的乐园,然而这又是一次痛苦的旅行,因为过往已支离破碎,因为祥和的伊甸园也许只能是梦境。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10-18 13:50:26 | 只看该作者
      哈瑞在《阿尼阿拉号》中向人们警示,人类对于世界永无休止的索取和漫无边际的欲望,都将成为审判日降临前的预示。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美好的眷恋将被吞没在浩瀚的虚无里。正如他的预言:“这样的危险能够震撼大地和时间。”这是令人不寒而栗的事,世界的美丽只能梦见,却再不能留下,而那些脆弱就像锐利的刀锋,深深地划过人们的两肋。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11-4 02:37:19 | 只看该作者
      在《阿尼阿拉号》中,哈瑞.马丁松以饱含哲学意义的思想和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字为读者诠释了生命,世界,宇宙间的恒定价值与平衡公式。从作品字里行间中折射出的对于困苦的申诉和自然的力量使读者们充分认识到人类的渺小和自然的宏伟并以此通过细腻的情感铺陈突显出一个从古至今都叠矩重规的真理: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穷。——苏格拉底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1-4 15:20:55 | 只看该作者
         《阿尼阿拉号》(Aniara)是瑞典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哈瑞马丁松(Harry Martinson,1904-1978)的史诗式作品,包括103首诗歌。这部作品对马丁松与另一瑞典作家艾文德雍松(Eyvind Johnson)1974年分享诺贝尔文学奖起过重大作用,被文学评论家称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星球之歌”。
         
          当大多数人还在赞赏和享受现代工业文明果实的时候,他就像一个预言家,用文学形式向全人类发出生态失衡的警告,《阿尼阿拉号》实际上是这种警告的代表作。“阿尼阿拉号”的名称出自古希腊语“阿尼阿洛斯”(aniaros),意思是“遇险”或“危难中”。
      
          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地球未来和人类命运的关注,马丁松作品的意义被更多识者认同,其国际影响也有所增加,《阿尼阿拉号》也出现了多种译本,包括日文和越南文等。现在中文译本的出版,自然也是顺应着这一潮流。
           
             《阿尼阿拉号》出版于1956年,其写作则从1953年就已开始。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不久后苏联也在 1949年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美苏对垒,资本主义世界与共产主义阵营较量,资本和极权分庭抗礼,冷战加剧,使得整个世界处在核战威胁之下,这种形势对马丁松的思想发展很有影响,他担心地球被毁灭。这种担忧是他创作此部长诗的动机之一。
      
          另一个促成马丁松创作此诗的动机是他喜爱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在晴朗夏夜的星空中寻找到了仙女星座(Andromedagalaxen)。马丁松为自己看到的景象而惊奇,在一种如梦如幻甚至痴迷的状态中,他写下29首诗歌,以“有关杜丽丝和米玛的歌曲”(Sngen om Doris och Mima)为总标题,1953年发表于文学期刊《蝉》(Cikada),这些诗歌后来就成为《阿尼阿拉号》最初的基础,诗人后来又不断增添新作,直至1956年成书出版。据说,遨游太空也是诗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因此瑞典首位太空宇航员克里斯特福格尔桑(Christer Fuglesang)升空时还特地将《阿尼阿拉号》诗集和音碟带在身边,象征诗人梦想的实现。
      
          《阿尼阿拉号》首先是一部叙事性诗作,描写人类因地球受到放射性物质毒害而无法居住,被迫乘坐飞船离开,迁移其他星球,但阿尼阿拉号飞船事故频发失去控制,脱离原定航线,乘员也束手无策,只能听任飞船在渺无尽头的茫茫太空中坠落,面临最终毁灭的命运。
      
          如今看过《星球大战》之类科幻太空影片的人,可能已经对《阿尼阿拉号》中的太空描写司空见惯不再惊奇,但是马丁松创作此诗的时代,人们对太空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太空让人感到神秘,因此这部诗作当时给人以想象奇特、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太空文学的前卫作品。
      
          《阿尼阿拉号》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似乎可以归类科学幻想作品,但其实依然属于文学隐喻,也是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副标题“对时空中的人类的一次检讨”就表现出作者这方面的用心。和当时在欧洲兴盛起来的存在主义相比较,马丁松的思考,不仅针对个人的生存危机,不仅表达人生的荒谬感,也着眼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地球的命运,是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并有对极权的批判,所以具有更宽阔的视野和胸襟,也更具理性,同时又不失丰富甚至狂放的想象。   
      
          而且,就诗人对地球环境的担忧,以及对人类提出警告而言,这部作品也是世界环保文学的前驱之作,故被称为卡桑德拉式的作品(卡桑德拉为古希腊神话中能预见未来灾难的人物)。在诗人看来,地球最大的灾难,来自人类自身。在第26首中他写道:
      
                   几乎一切灾害人们都会提防,
                   无论火灾风暴或冰霜的灾殃
                   算上你能够想到的任何情况。
                   对人类自身之害却无可抵挡。
      
          而在第100首中他又暗示,人类居住的地球本身,就是一艘将要毁灭的“阿尼阿拉号”:
      
                  太空的残酷远不及人类残酷
                  不,人类的冷酷更无可匹敌
                  地球上随处可见死牢的荒凉
                  石头筑起高墙围困囚徒的灵魂
                  冷凉的石头在沉默中听到回答:
                  这里是人类主宰。这里是阿尼阿拉号。
      
          《阿尼阿拉号》以其深刻的思想、宏大的结构和丰富的想象,成为瑞典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诗作。
      
      
      
                                       ——选摘自译者万之的前言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11-7 05:22:56 | 只看该作者
          哈瑞的诗篇以一种抽象的方式告诫人们,自然是伟大的但也是脆弱的,当它所承受的重量超越负荷时,人类将成为打破自然平衡的最后一克拉。“现在惨剧进行到最痛苦之时,我在米玛厅长久地默坐忧思。”面对自然与真理的复仇,人们将徘徊在无尽的迷惘中,那些流光溢彩的画卷将成为令人神往的传奇封存在人们痛苦的记忆里。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5 15:50 , Processed in 0.04251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