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 0
|
英国历代诗歌选(上下) |
最新书评 共 2 条
雨霖铃
现代诗歌最初起源于英国,无论格式,形式,内容都是诗歌界一直所推崇的文学样式。英国,文化氛围浓郁的古堡,造就了一位又一位天性浪漫卓绝的诗人。此书除了作者译得极为富有感情外,更是因为选材方面十分的严紧。书中把英国诗歌的历程都较为详细的梳理清楚。可以看到“西风”带来的希望;年老追忆恋人的情怀;对自然称颂的纯美;对至友的真挚;以及对自己的剖析……这是一套非常值得让心灵漫步的精神寄居所,以及诗歌爱好者闲暇时间的读物。可以在雪花漫天飞舞的冬季,手执此书,轻轻吟诵;也可以在花团锦簇,蝶舞飞扬的春天赞颂春天的美丽;也可以在阳光灿烂的夏天用明快的声音高声朗诵;也可以在秋天以无限的忧怨哀叹。“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承载了多少人的寄托?我想,不仅仅只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希冀。在诗歌的领域里,它将长青。
详情
娃·書
跟这本书的相遇是那么偶然又意义非凡。那天在图书馆借完一本小说后想着再借一本什么书,走着走着就看到了这本英诗选,大概是它白色如雪的封皮把我牢牢吸引住,便停下了翻了翻,相当新,很厚,读了里面几句,意味非常,便欣然借了。
从以前的经验,我很少对诗产生很大兴趣,偶尔看到报上的几首,读下来还要费很大劲(去理解),曾一度为诗歌能否在新世纪延续下去表示担忧。但是这本英诗选,却让我读得如痴如醉,体验了英国自早期民谣到中世纪文艺复新到19世纪的千年诗歌变迁,被其强烈而意味悠长的美所熏染,到今天读完上册的最后一首诗,往回翻时还是意犹未尽,读了又读。说“意犹未尽”是我自夸了,因为凭己之学还远不能体会里面大部分诗的全部意境,但光是一字一句读下来,已能领略其惊世之美了。而且本书只是诗选,从一个伟大的文学世界中采撷几片枝叶,已芳香得醉人,何况,这些枝叶已是英诗的精华。
不再把溢美之词滔滔倾洒了,下面仅采取其中印象最深的几首(几句)说下感受。
本书的第一首诗《阮德尔勋爵》就以其明快对称的节奏感染了我:
“啊,你去了哪里,阮德尔勋爵我的儿?
啊,你去了哪里,漂亮的小伙子我的儿?”
“我去了野树林子:妈妈,快给我铺床,
我厌倦了打猎,我真的想倒头躺一躺。”
......
以下几节基本与第一节重复,中间一句不同,描写了妈妈与打猎回来的儿子的对话,亲切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前三节给人愉悦,最后两节又带给人沉思。
读到莎士比亚时,自然就感觉庄重起来,选诗也突然多起来,其中的几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都是与他的爱友有关,莎翁不吝华丽、生趣的辞藻热情赞颂了他的好友,让好友把美丽通过新的生命延续,通过自己的诗篇延续,让我猜测:难道莎翁有断臂倾向?后来又接着读到他对自己心爱的少女的赞颂后,才领悟:原来爱的博大的,只要是世上一切美的事物,我们都可以像诗人那样,好不吝啬自己的辞藻和语调,热情赞颂!不愧是莎士比亚,伟大的爱在他的诗篇下,闪烁出无比光彩的华美,让世界充满爱。另外每一首十四行诗的结尾两句都是点睛之笔,精华的精华,绝对叫人拍手称颂!
进入弥尔顿的失乐园,无疑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文学考验。本书选取了其中的第一节。开始的:
唱吧,唱人类最初的破戒和那棵
禁树之果的偷尝给世界带来
注定的死亡,使千灾百难降临,
伊甸园丧失,直到那更伟大的人
来挽救我们,使我们重登福地
……
就让我心潮澎湃,经过一翻惊天动地的心灵“旅行”,到选诗的最后一句:
猛醒啊,奋起啊!否则就永远沉沦!
足足让我精神亢奋了好一会儿,它带给我的震撼和激励绝对不输给一次的战斗前的激励演讲。
布莱克的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在他的诗中得到体现,《扫烟囱的男孩》让人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无比朴实与坚韧。不过最让我惊异的是他的选诗的最后一首:《毒树》:
我对朋友发怒:
对他说了,怒气就消除。
我对仇人发火,
不对他说,火气就加多。
我日夜怀着恐惧
用眼泪浇那火气:
我又晒它,用微笑
和温软骗人的技巧。
于是它日夜生长,
结出只苹果发着光;
我仇人看见它闪熠,
他知道那果子是我的——
等黑夜遮蔽了苍天,
他偷进了我的果园:
早晨,我高兴地见到了他
僵挺在那棵树底下。
原来复仇的火焰也可以被描述出如此惊异的美,任何处在压抑和愁闷生活中的人读了这首诗肯定会血脉喷张,大为爽快。我毫不否认任何人内心都有着黑暗的一面,一但这颗心被刺激到,那黑暗的残忍的一面便会迸发出来,带着复仇的火焰,烧毁所有美好的、不美好的事物。诗人把宗教思想中的玄密、高深带进本诗中,形成强烈的感染力,从一开始的发牢骚,到下面的复仇思想的积累,到下面的复仇行动(不自觉的),再到最后的复仇成功,读到最后一句不禁全身发冷,却又激动不已。诗中有提到这么一句“他知道那果子是我的”,表明贪婪与占有的罪恶是与死亡对等的,这应该也来自基督教的戒律。如果我面对那时候的布莱克,我就该劝慰他:恶人的惩处自然会有上帝来执行,不必自己去浪费精力栽培那只至毒的苹果。不过尽管这样,他还是可以把诗篇留下,作为警世。
最为我们熟知的,与布莱克并列的“六大诗人”,也在后面陆续出现。华兹华斯、科尔律治、拜伦、雪莱、济慈。在我之前的记忆中,常把华兹华斯与科尔律治、雪莱与济慈搞混,大概是因为他们的中文译名比较相象,而且也几乎在同一时代,之间有联系。记得几年前在英语口语课上深情朗读了华兹华斯的《水仙》,外教听完兴奋不已,急忙喊出一个“Excellent”,之后便沉浸在这份肯定的喜悦中无法自拔,也从此爱上了这首诗,也记住了华兹华斯。在本诗选中,自然也选了这首诗,虽然读中文的感觉远不如英文来的压韵而且甜美悠长,但是译文也让我更深地领会了本诗的涵义。
华兹华斯对自然的赞颂,并从自然中找到诗歌的独特意义与风格,对英国诗坛贡献不菲。三位湖畔诗人的诗都具有清新的自然气息,充满自然的智慧。其中科尔律治的诗以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折服众人,《忽必烈汗》、《午夜霜》等,让我共鸣于他梦幻般的想像。《老水手的歌》让我读得非常艰难,一是很长,二是描写异常瑰丽多变,磅礴而又诡异,读完后舒一口气,似乎大海的狂暴与恐怖依然在眼前回荡。
拜伦,这个年轻诗人的冠者,英雄的代名词,谁都会被他(包括他的诗和行为)折服,进而崇拜。读了他的诗,才知他在希腊的英勇事迹并不是让人们对他产生敬意的唯一因素,他的诗具有的古典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气质绝对是独一无二,这个只活了36岁的天才,就给我们留下如此伟大磅礴的诗篇,其中,你既可领略:
不羁之心的产儿,不死的精灵!
自由啊,在这地牢里,你灿烂辉煌
这样的雄伟激荡,又可领略:
她走着,洒一路姣美,好似
夜空无云,天上有繁星,
或暗,或明,那美的极致
聚于她颜面,凝于她眼睛,
逐渐融化为清光幽姿
艳阳天得不到如此天恩
这样的唯美多姿…….这样的天才,难怪天也嫉妒,此外,我想不到还会有其他的可能让他早早地离世。
雪莱与济慈本为好友,经常一起论诗作诗,本书中选有他们分别作的《致尼罗河》、《致拜伦》等,真是各有千秋。比如雪莱的《致尼罗河》最后一句是
留心,人啊!要知道知识对与你
正如那滔天的洪水之于埃及。
把尼罗河的水比做知识,其对与人类来水就像洪水之于埃及,不管埃及文明多么的璀璨,但是跟洪水比,依旧是脆弱的,知识之于人也如此。
而济慈的《致尼罗河》第三节:
把自身以外的一切都当作洪荒,
那是无知;与我们的河流无异
似乎是暗示人类的狂放,对自然的藐视和不敬是多么的可笑与无知,人类最终要同河流入海一样,回归自然。选者把这些诗一起选入,确实方便了读者区别不同诗人的诗风以及体验英诗的巧妙与多变。
雪莱的名诗《致云雀》,为我们展示了海鸥乔那森般的冲天勇气与对自由的向往。济慈的《圣亚尼前夕》细致地描写少年去传统仪式中会见爱人的勇气和哀婉气调,结尾的一节寓意颇为隐秘,诗人似乎在吟咏爱情的伟大与命运的不可确定。
在本诗选中,几位女诗人的作品也相当引人注目。玛丽兰姆的《小孩与蛇》,把一个小孩与蛇的关系描写得细致动人,叫人在惊乍间体会到诗人对与友谊与尊重的颂扬。安林赛的《老柔宾格瑞》,先是抒发了女主人公对爱人吉美的思念,明知道爱人已经在海上遇难,却依旧盼着他回来,到后来因为家里窘迫而不得以嫁给了老柔宾格瑞,虽然万般无奈,思念成疾,但是最后一句
唉!让我努力做一个好妻子吧,
因为呀,老柔宾格瑞待我不错。
让读者嗟然。可以说本诗把女人的三种感情(对吉美、对父母、对老柔宾格瑞)处理得非常鲜明出色,让读者跟着诗句转移自己的感情,而且丝毫不生硬造作。
说到这里,才说到本书的作者(选译者):屠岸先生。作为著名的“诗爱者、诗作者与诗译者”,屠岸先生一生为英诗付出,翻译诗作时在韵律、结构、意境上已经达到相当精细高明的程度,本书的很多诗后都有关于本诗韵式的译法说明、比较,详细之致,另读者叹为观止。读着这本诗选,我们不应忘记前辈的辛苦劳作。就像莎士比亚说的“真善美”结合一样,诗歌的“美”与它的“真”分不开,诗人要表达真的感情,而译者就要把这种感情真正地传达出来,可以说在这点上,屠岸先生做到了极致。
鉴于我只读了本书的上册,故本文应待续。
---------------B.LIN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4 07:32 , Processed in 0.39711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