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投降的勇气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9 16:5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本书中,作者指出,我们从小就被教导,只有坚强,才能克服险阻、击败弱点,导致我们常会刻意否定自己的弱点,只在表面上逞强。他认为唯有面对自己的弱点,敢于“投降”,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作者提出了精神生活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92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3 18:41:36 | 只看该作者
      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怎样拒绝人,总觉得别人是珍视我们之间的关系,才找我帮忙,有时候心里一遍遍地在说“No”,但嘴上说的却是“好的,没问题!”一厢情愿地想取悦所有人,有时候竟会答应别人做我完全做不了的事情,弄得自己焦头烂额!《投降的勇气》告诉我: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为他们付出,我无需取悦所有人,我也不可能取悦所有人,不要为了面子回避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勇敢地对别人的无理要求Say No!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0 09:36:4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市场上的立志书有点泛滥了,很难找到一本精品。大多都让人感到审美疲劳,麻木无味。
      而这本就很不一般,他的八句话句句入实,值得人回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3 00:05:45 | 只看该作者
      你有没有在看某些书的时候很顺利感觉它就是在说你想说的解释你想知道的看有些书的时候一开始头晕读的过程头晕看完了还是难受我觉得是不和节拍你和某本书八字不合(-_-!)或者是节奏不一样如果说学习了什么所谓的知识却不能解决或者改善自己遇到困惑的话那么这种"知识"也就不配成为知识刚开始读还没有读完但是我在想如果圣经可以这样讲的话传播的速度会更快吧这本书应该和纪伯伦的先知一起读才有feel呵呵居然里面也有讲到林语堂可见这个作者是纠结很久找了很多办法和解释崇拜之似乎是时间久了大家就忘记了互相关心这本书真的是很适合提醒O(∩_∩)O哈哈~
      
      真正的先知像夜空的星星看似距遥远却用真理汇成银河松散分布的星可以连接成美妙的星座和传说只等有缘的人用真心将他们系在一起发现爱的宝藏
                        09  12 11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7 21:04:39 | 只看该作者
      
        挺受启发。
       悖论的无处不在,比如放下却是获得,迷恋于语言的精义却容易制约了更广义的内涵体验,等等。由此,可见对真理的探索,需要“理性”与“经验”等之外的方式。那么是什么呢?是否就是悖论呢?否定之否定。
       不跳出你既有的“科学”观念,就难以信仰“神”的存在?又或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那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呢?他的基点是“真实的我”的存在,而现实的困境往往是我们失去了真实的我,充满可能性与未知的我,狭隘地生活;解决之道就是“投降的勇气”,正视困境,敢于冒险,否定现实的物欲的追求对“人”的工具化,建立起更广泛的以爱为本的联系,从而由黑暗走向光明,倾听充满雷声的寂静。
       那么,这个上帝是否有保证呢?作者似乎并未给出证明。那么我想象,那不可论说者,也许就是你相信、祈求并践行之后的“体验”吧。它因信而成立,是自我心灵的解放,成全了一个“新”的“你”。
       那么,这个“上帝”是否“思维”假设出来的呢?如耶稣痛苦地呼喊“父,你为什么抛弃我”,他不给世俗性想象的保证,他按照自己的逻辑运行,三天后,耶稣复活。只有上帝的存在,这一些才可以解释。它如同复数的虚部,作用于方程式,导出结果。在事件的普遍联系中,有了“精神”的存在,发生作用。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18 04:48:5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缺乏投降的勇气
      堇色(书评人)
      看到这本《投降的勇气》时,恰逢母亲遭遇癌症,生命的去留,除了顺从上天的安排,人类别无选择。
      不要向命运投降,顽强地和死神交战——这些用来鼓励癌症患者的口号忽然变得极其无力和荒谬,我们所谓的不投降和交战,就是把一个完整的人切割得七零八落插上管子。
      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的安排,让我在这个时候看到了这本书——《投降的勇气》。
      从小到大,不管家庭还是社会,给我们这代人提供的教育都是投降是可耻的,只有胆小鬼和叛徒才会和投降扯上关系,我们才不要投降,我们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并且其乐无穷。
      人类很有本事,很有智慧,这种自信在今天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鼓励。而承认软弱举手投降是失败的代名词。
      今天扔一个核武器,可以顷刻之间把千年古城灰飞烟灭,明天发射卫星上天,能把任何一个角落看得一清二楚,让全世界都没有隐私,我们会储备黄金应对货币贬值,储备粮食应对饥荒,储备学历应对失业,我们储备一切可储备的东西,我们这样营营役役,只是想抵御内心的不安。
      我们甚至有本事能够效仿上帝克隆生命,给自己的生命做个备份,貌似没有什么事情,人类做不到。
      真的可以么?
      我们没办法确定我们什么时间来这个世界,也没办法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开。我们甚至没有勇气承认我们的软弱,我们唯一证明我们不软弱的方式是用骄傲去嘲笑软弱。
      但是,软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因为恐惧死亡的来临,软弱的我们拼命研究如何长寿,历史上从来不缺少因为研究长寿而服毒身亡的君主——贵为天子,也无力抵御软弱。
      Why?为什么人类在沾沾自喜地宣布自己可以像上帝一样克隆人类的同时,又这样惶惶不可终日呢?因为我们没有投降的勇气,我们甚至软弱到没有勇气去承认自己软弱,因为——我们不相信我们是被深深的爱着的。
      记得《圣经》的哥多林前书是这样记述爱的: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如果真的知道自己是被这样爱着,怎么会害怕呢?做母亲的知道,小小的宝贝会大声哭泣呼唤妈妈来更换尿片,为什么他们能那么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完全不能自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被深爱着的,如果一个小婴儿的哭泣永远得不到回应,他们会渐渐放弃哭泣这种求助方式。
      我们也对上帝放弃了这种求助的方式。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跪下来倾听自己的软弱,但是我知道这本书会让我放下彷徨和骄傲,向天上的父倾诉我的软弱,拿出投降的勇气去面对软弱。一个内心知道天父深爱自己的人,也是软弱的,但是他知道这份软弱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就是这么不完美,但是我们仍然是被接纳的,即便我们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恶毒,天父也没有抛弃我们。
      我们要做的,只是拿出投降的勇气。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21 01:53:26 | 只看该作者
      当遭遇挫折的时候,前进,需要勇气;投降,则需要更多的勇气。因为前者有强大的正面舆论支撑着,就算最后不敌,粉身碎骨,还能追封个“英雄”什么的——虽然事者已逝,封神封圣都无关紧要了;而后者虽能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但得面对众多负面的指责,比如“狗熊”什么的,反正站着说话的人不腰疼。明知不敌,还慷慨就义,已属大不智,何况这个“义”是不是真的“义”还是个未知数,之所以还有这么多人义无反顾,恐怕是因为没有勇气面对“投降”之后巨大的负面舆论压力吧。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生存,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有什么理由对别人正当需求横加指责呢?终于有人跳出来为“投降”鸣不平了,大丈夫能屈能伸,为了生存,就算“投降”又如何?这个人就是《投降的勇气》一书的作者、芬兰心理治疗专家汤米海尔斯丹。
      《投降的勇气》是一本颠覆传统观念的书。在本书中,作者对我们关心的“软弱”、“成功”、“冒险”等词都进行了重新定义,颠覆了我们脑海时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我们进行“洗脑”,而且辩才无碍,说得我们心服口服。
      在《引言》中,海尔斯丹阐述了不厌其烦地写软弱的原因。他说:真正的力量始于敢承认软弱。因为软弱能使我们对爱采取开放的态度,使我们对人最需要的东西采取开放的态度,从群体的帮助中获得力量。
      后面八章,作者提出了精神生活中的八项“悖论”:一、旅途始于驻足之后;二、真强必藏于弱;三、欲安全,必冒险;四、有舍才有得;五、做得越少,成就越多;六、唯独处,方能合群;七、唯合群,方能独处;八、活在当下,方能找到永恒。
      在第一章中,作者建议我们能耐住性子,停下来聆听自己灵魂的深处的声音。他说:“富有意义的生活之路就在我们站立的脚下……生活的深处有待我们去探险。只要我们学会放慢脚步,静下心来,进而止步于原地,就能够加入到这探险的行列中来。”
      在本书的第二、三、四章中,作者就“强”和“弱”、“安全”和“冒险”、“得”和“舍”三组词进行了辩证地阐述,提出了“真强必藏于弱”、“欲安全,必冒险”、“有舍才有得”的论断。
      他说:“人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其本质之脆弱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当我们发现了自身弱点的时候,也就发现了我们自己。我们一旦接受自己是软弱的,就会进而发现我们不可能在生活中靠着单枪匹马获得成功……”是啊,一个篱笆还需要三个桩,这个世界上又有谁能靠着单枪匹马获得成功呢?
      海尔斯丹还倡导我们应该活在危险之中,他所谓的“危险的生活”其实就是一种让人看得见的,敢于亮出个性的生活。这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张扬个性”已经得到全世界众多年轻人的追捧的时尚。
      在第四章中,海尔斯丹对“成功”进行了重新定义。他说:“我们可以通过发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而变得富有。真正的成功永远是内心世界的成功。”
      毫无疑问,我们生活的时代是有史以来最忙碌的。据说技术能把人从乏味的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能节省时间,可事实却恰恰相反,科学越发达,我们越忙碌,这究竟是怎么回来呢?海尔斯丹在本书的第五章给了我们答案。他说:这是因为“我们不是在过生活,而是在演生活。”因为我们把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作为衡量自己的尺度,失去了真正的自我,我们生活的指导来自外界而不是心灵,所以,我们在生活的路上为了节省时间漫无目的地奔忙着。他解释说:“一旦我们在心灵的指导下以平常心对待生活,我们就不会再揽那么多工作了,成天做一大堆工作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本书的第六、七章讨论了人与人之如何相处的问题,这也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或多或少会在这个问题上遇到麻烦的问题。
      在婚姻问题上,他说:如果我们在婚姻生活中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我们不应该年复一年地抱怨,我们得想办法解决。当我们意识到改变对方是不可能时,我们就不要再坚持……
      在两性相处问题上,他说:当我们和一个人生活在一起,我们要认识到自己不可能改变对方,所以不要强求对方什么;我们用不着去帮、去劝对方,用不着依附于对方,用不着为对方拿主意,也用不着瞒着对方什么,我们更用不着抛弃对方;我们应和对方共享做人的快乐……谁说不是呢?如果我们能像海尔斯丹说的那样处理人际关第,生活中该会少了多少不愉快的经历呀。
      在与他人相处的问题上,他说:“人可以为别人分担痛苦,但无法替别人消除痛苦。” 他认为:我们并不需要小心翼翼地按照别人的方式去生活,但要和对方的隐私保持合适的距离。在这个问题上,他还幽默地说:“即使是上帝,如果没有受到邀请,也不会冒昧地闯入别人的生活。”
      在本文的最后,作者讨论了生命的意义,他说:“如果你想在时间的长河中追求永恒,追求生命之外的一种永恒,那就活在当下吧,活在此时,活在此地,活在爱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21 10:20:08 | 只看该作者
          我很少被心理自助方面的书籍吸引,但这本书却迷住了我,它体贴、温柔、令人深思的言词会使每个身陷困惑的人受到鼓舞和启发,那些正在寻找智慧和勇气来实现理想人生的人也将从这本书中找到努力的方向。海尔斯丹的文字真实、坦率、谦虚而富有感染力,我正在把这本书推荐给我所有的朋友。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8-25 04:51:49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一本好书,我看完一遍后将它珍藏起来,过段时间后还会再仔细地看一遍。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不断地努力加油,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事业,物质等等;但又有很多时候我们却又在抱怨,抱怨生活的周遭,麻烦等等。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换个思路来看待我们身边的一切,结果却又变化了,所以,一定要学会选择,学会放弃,要有“投降的勇气”。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8-31 03:40:51 | 只看该作者
      一本心理励志类的书能被他写得这么通俗易懂,风趣幽默,作者的文字功底确实不错,难怪能在北欧大卖,几乎每10人就有一本。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4 14:41 , Processed in 0.07365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