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逐日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追逐日光(珍藏版)》正是尤金·奥凯利人生最后旅程的告白。从得到确诊的消息到他辞世中间只有不到4个月,但是其中所记述的心路历程却让人久久难忘。时年53岁的尤金·奥凯利正处于人生和事业的巅峰。他担任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这家公司也是全美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他事业蒸蒸日上,生活美满,妻子、孩子、家庭和好友都让他感到欢欣愉悦。他也在脑中企划更美好的未来:准备下一次商务旅行,永续公司的长青基业,安排和妻子在一起的周末活动,参加女儿初二的开学仪式。
  然而,仿似晴天霹雳,在2005年5月,尤金·奥凯利被诊断为脑癌晚期,最多还能活上3到6个月。命运就是这般无常。
  他原本想象中的光明未来一下子就蒙上了阴影。他必须当机立断、改弦易辙,修改他原来的人生计划,拿出在高尔夫球场上为有多一点的打球时间而不时追逐日光的精神,好好把握住所剩无几的有生之日。
  《追逐日光》饱含深情,记录下了尤金·奥凯利步向新生的每一天,写满了他幡然醒悟之后,对宿命不断深入的理解。中间记载了他与病魔抗争的点点滴滴,以及他对生与死、爱与成功、精神与人生价值的不断追思。
  奥凯利生命最后时光的深刻感悟对所有职场人士不啻于是一记当头棒喝,人生不可以重来,不可以跳过,我们只能选择以一种最有意义的方式度过:活在当下,追逐日光!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
   追逐日光(新版)

作者简介
  尤金·奥凯利,在纽约市出生和长大。1972年进入毕马威,担任助理会计师,经过30多年的努力,于2002年4月成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并一直担任该职到2005年6月确诊前,后来保留了公司的资深合伙人一职。于2005年9月10日长眠于家中。

最新书评    共 16 条

Axl    很难想像一个被命运宣判死刑的人在最后的那段日子里能有那样的心境,那是何等的爱、勇气、与信仰的力量。健康活着的人还能有什么抱怨么?  详情 发表于 2013-8-18 06:19
outsid    用来一个周末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其实从拿起这本书,就很难放下,有一种时间不多的感觉,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瞬间。   书写的很朴实,应该说,翻译的的非常好,身临其境,仿佛我就在以第一人称在体会每一个事件。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种要离开这个世界前的人生记录,上一本《最后的演讲》,为什么都出现在美国,而且,作者都能从容的接受死亡,并在死亡前记录下点点滴滴的生活,处理好各种关系。在中国会怎样,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也发生过,但是,除了惋惜、悲伤外,没有带来任何东西。差别在与那里,那就是相信主,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死去的是肉体,而灵已经到了天国,相信主,死亡不可怕,所以才会有作者的淡定和从容。   但是,接受死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也一样。通过调整心态,接受不可逆的事实,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己想,并可以做的事情,未尝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将每一天作为最后一天过,不是不想明天,而是让我们珍惜想在发生的每一个瞬间。  详情 发表于 2013-8-21 11:47
暂不留    这本书是一个将死之人也是已逝之人写的书。作者奥凯利原是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首席执行官,然而却突然被诊断为脑癌晚期,留给他的时间只有大约三个月。此书就是他在等待死亡的这段时间里写下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奥凯利自认为是幸运的,因为他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迎接死亡。他在这三个月里,除了公司工作的交接,他回忆往昔,回忆高尔夫球场上的美景良辰,回忆与父亲相处的时光;他告别世界,他画了一张同心圆,从外到内,一一与更加亲近的朋友、亲人告别。身体日渐虚弱,内心却愈发充实、坦然。      然而最启发我的不是面对死亡的坦然,却是他发现了当下的美好。“当下”原是立刻、马上的意思,近年来却转义为指自己所处的这一时刻。“为了勾画美好的未来,他们需要辛勤工作,需要牺牲。”而对于明知自己时日无多的人来说,享受当下的时光,发现那里那时的美好,远远比期许未来更有意义、更振奋人心。“我感觉自己现在所度过的时光,一天胜过从前的一周,一周胜过从前的一个月,一个月胜过从前的一年。”奥凯利如是说。      这里我想到的是最近所见到一些爱情故事。@Achmany ,一个在推特上写他生活破事的与我同龄的家伙,当然,我关注的是其中谈恋爱的部分推。而近来在看《小闲事》,讲的是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故事一今一古,无论如何都令我万分的羡慕与嫉妒。有句话叫“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此时此刻我才对此有足够深的体会。      不过,由死亡的故事想到爱情的故事,我也该惭愧一下了。      有本书叫《潜水钟与蝴蝶》,改编的电影我也是看了的。同是等待死亡的故事,这本书的主人公对当下的关注则更甚。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作者是给逼出来的,他患的病叫“闭锁症候群”,直观的症状就是全身只有一只左眼皮能动。因此,他除了要忍受“困在潜水钟里一般”,还时不时要大骂护士关了他想看的球赛,却不能真正张口申诉。他所谓的当下,一半是看护士、朋友、亲人来来去去,一半则是无聊时心灵的飞翔,想象自己如蝴蝶般自由。虽如庄周梦蝶,享受无边的翱翔的快乐,但梦醒之时,却是潜水钟越发箍得紧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9-18 20:37
榻榻米    看完后,不知为啥有很多想法,如果自己到了那个时刻,即将终结生命,是否也能像作者那样坦然,或许是很难办到的   书中还体现了很多职业经理人的思维方式,想法直接却极具效率   学会很多,值得读读的书~~~  详情 发表于 2013-9-19 10:49
Yousem    因为肿瘤对神经的压迫和侵损,视力日渐衰弱,眼前的世界慢慢从多彩变为灰白,光线一丝丝地消失,无论是躯壳还是灵魂都在一步步地踏入绵长的黑暗…   如果我是尤金奥凯利(Eugene O′Kelly),那么我一定会相当相当地恐惧。   我知道这样不对,我知道恐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是,这份来自心底的颤抖存在地这么真实,让我无处逃遁:我会真的很害怕。      牡丹花谢,梧桐叶落,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迎接那一刻的到来,那么,为什么还要因此而感到不安?      想起冷山(Cold Mountain)里的一个场景。男主角Inman问一位目盲的卖花生阿伯,问他愿意为10分钟的光明付出些什么。阿伯回答说,他不愿意为之付出任何东西。那短暂的精彩固然璀璨,但是在璀璨消散之后,复归被漆黑笼罩的灵魂却会从此充满挣扎与纠结——与其获得而后失去,不如始终都未曾拥有。      上帝在问我们这个问题的时候,把“10分钟”换成了“一辈子”,然后,我们就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给自己的人生贴上“失去”的标签,并为此而感到恐惧。我们努力、努力、努力地想握紧,握紧自己那片片凋零的生命。但是,“握得越紧越是徒然”,刻意的挽留和紧抓只会让她飘散得更加无情…   这是1个局吗?   抑或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搞错了?      在这本书里,尤金给出了他的答案:   “在那最后的几个月里,我努力认真地试着为每位朋友都留下1点特别的感动,在为每一段人际关系画下句点的同时,我也为自己的生命圈出1个完满的句号。”      如果生命的主题是占有,那么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失去。         期望在被漆黑笼罩时仍然能够抚触到温热,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成为光源;想要将生命定格,唯一的选择的是将之定格在所爱的人的记忆里面——       ——“尤金已经离我远去,我在怀念之中活着。”     详情 发表于 2013-9-19 19:56
Carol    Peat Marwick 毕马威前首席执行官---------- 尤金. 奥凯利      1;你永远都不会得知世上有多少未曾体验的惊喜。      2;我时常感到自己宛如悬崖峭壁上的苍鹰,不是因为自己具有坚不可摧的锐气,而是因为自己具有高屋建瓴,翱翔万里的霸气。      3;人们越是能够尽快把握现实,效果就会越好,这一技能在商业世界尤为重要。      4;我应该保留怎样的我,又应该舍弃怎样的我?       最后在交锋中获胜的是我想要的那个我吗?      5;若能珍惜每分每秒,岁月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6;为什么客户最终会放弃我们?       为什么选择其它公司?       我们尽到全力了吗?       我们问心无愧了吗?       我们是不是诚意不够?       如果下次重新来过,会采取不同的做法吗?       如果是,又该是怎样的?      7;我们关注的是向前看,把握下一个机会。      8;实际上你的病比他们更严重,他们把自己当成心脏病的受害者,而你,却想着如何恢复得更好。      9;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学要时刻保持宁静致远的心态。      10;我一直提倡,要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韧性,确定目标,追逐目标,实现目标。      11;工作对我人格塑造的重要性不比其它任何因素逊色。      12;当要做出一个重要的商业决定时,我总是坚持了解所有情况,并亲自做出决断。      13;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有时候我们需要暂退一步,在商业领域,我们称之为--重组。      14;衡量人的标准就是能力,效率,质量。      15;如果我们能够避免过于注重控制时间,而主要控制自己的精力分配      16;承诺是有深度的,它需要为之付出努力,需要激情,需要你的心停留在某个港湾,而不愿意泊在其它的地方。      17;我无力掌控时间,所能掌控的就是自己的精力。so 控制精力,而非控制时间。      18;如果你集中精力,那么你将无往而不胜,时间显然就不那么重要了。      19;学会倾听,活在当下。      20;要目标准确地为人处世。      21;如果我告诉你要创造30个完美的日子, 你能做到吗?       需要多久能做到?      22;度过完美时刻的关键法则就在于接受现实。      23;改变你的思想,你就能改变你的世界。       ------------Norman Vincent Peale     详情 发表于 2013-9-22 08:01
Sarina    接受现实,重制计划,坚持执行。简简单单的人生法则,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光是第一步接受现实,就已经相当考验人的精神意志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摘录的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的话,“世间并无所谓的死!人所经历的,不过是一种新生。驶离了此生的最后港口,你也来到了来生的港湾,这个港口的名字叫死亡。”尤金最后也希望告诉周围的亲人:“此岸和彼岸之间并没有痛苦。”相信他已经幸福地到达了来生的港湾。  详情 发表于 2013-9-23 15:34
小k    这是一本很独特的书,一本真正的死亡日记。      美国KPMG的CEO,53岁,作为领导的风华正茂之龄,本来即将登上KPMG全球CEO的巅峰。      那年,2005。一纸死亡通知书让他未来的一切打算都毫无意义。3个月,100天,这是他的生命倒计时。      还太年轻的我几乎不曾有过对生与死的思考,仅有的几次也是跟亲人的离世而有关。      爷爷离开的那年,刚读小学,一年级,1995年春天还没到来的时候。天真的我以为爷爷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终究是会回来的。我的童年有太多与爷爷有关的美好与记忆,一向被我奉为最爱我的人。爷爷走了。我那年幼的世界缺了一份色彩。      奶奶离开的那年,刚读初中,预备班,2000年的春天。奶奶的离开是突然的,也是安详的。由于从小没有太多与奶奶的交流,所以,那一次,依然年幼的我痛楚并非那么强烈。      外婆离开的那年,刚读大学,大一结束,2007年的夏天。外婆的离开也可谓突然,从忽然的脑梗住院,到遗憾的离世,仅仅20余天。一切的变化都是急转之下,令人措手不及。这一次,已经逐渐长大的我,亲历着生死体验,有了更多的思考。印象最为深刻的自然是最后一夜。是妈妈与我陪的夜。坐在急救室门口,心中满是忐忑。深夜,几次的病情突变都让人充满不安,直到最后一次,心跳的曲线成为了毫无生气的直线。天未亮,人已逝。      很喜欢席暮蓉的那段诗:有些人你以为明天还可以再见的,有些事你以为明天还可以再做的,可是就当你一转身,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这些人就这样的和你永别了。      生与死,两个世界,一直都不曾认为他们有什么交点,纵然信佛的朋友跟我谈论过所谓轮回,所谓转世,但那些,总让我觉得虚幻,不靠谱,没有信仰的我也曾试图寻找心灵的归宿,佛教道教基督天主,遍览之下依然至今未果。而对于死亡,也从来不曾有勇气和信念去细想。      此番买来尤金·奥凯利的《追逐日光》,最初的原因无非两点,一是因为他曾是KPMG的董事长和总裁,是我正身处的行业里面的最杰出人才之一,所以对他充满了原始的敬仰与好奇;二是因为他的独特人生经历,身处个人巅峰却面临死亡通牒,100天的死期,他会怎么做,怎么面对,怎样像他曾有的职业经历那样去做到完美?      看完书,很受用。      总的来说,尤金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毕竟,他获得了准备死亡的时间;毕竟,他的重病却不会带给他太多疼痛的折磨,可以较为正常的日常活动与生活。      一直以来的优异与出色使他即使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也不断给自己挑战,他克服了过去的太多留恋,不再对未来的死亡抱有恐惧,他坚定地活在当下,坚定地写下了最后三个月要完成的任务,坚定地要求自己即使在告别人世的时候也要比其他人做得更出色。      所以,我们看到了坦然面对死亡的尤金,就像他曾经坦然面对商业上的失意;我们看到了坚定执行离别前目标的尤金,就像他曾经无数次坚定地完成工作上的目标。      他决心向他的亲友们一一告别,并为此制定了同心圆计划。这是他和世界告别的一种顺序,这个同心圆从外到内,依次是:分享过自己经历和激情的人以及让彼此生命变得更精彩的人;亲密的商业伙伴;一辈子的朋友;亲密的家人;养女马瑞安;女儿吉娜;妻子科林。他决定先从外围的朋友开始告别,写信、写邮件、打电话、约见共餐,越往内越是重要的关系,也越难做到真正的告别。职业的本能让尤金在会见的过程中不断的计划着时间、计算着成本,他决心留下尽可能多的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家人,陪伴自己的妻子,陪伴自己的女儿。      最后一次,家庭旅游,最后一次,高尔夫球场……      尤金,   一个完美的员工,在KP服役竟有30余年;   一个完美的CEO,带领KP在四大的竞争中不断前进;   一个完美的丈夫,即使在繁忙的会计师行业依然尽其所能的照顾家庭照顾妻子;   一个完美的父亲,即使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依然给孩子留下最好的纪念;   一个完美的人生告别者,足以留给每一位活着的人以思考。  详情 发表于 2013-10-4 03:28
只管打    如果只有100天的生命,该怎么安排自己的离开?      如何接受色身的消失?      如何与生命中的朋友告别?      如何。。。。      读到尤金的故事是幸运的      尤金也是幸运的,大多数人无法准确知道自己的离去时间,离去的时候没有准备      以至于手忙脚乱或者怨天尤人或者毫无准备。。。      向同学推荐本书时,同学说她认识译者。      很感谢译者,否则这书的故事就看不到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10-7 11:28
双木非     不知生,焉知死。但人生中有一种幸福,那就是提前知道自己离开人世的日子,并为自己的后世做好安排。    比起那些因为意外而离开人世,以及与病魔纠缠且在恐惧中离开人世的人来说,这确实是幸福,难道不是吗?    “我真的很幸运,医生说我还能再活3个月。”这是《追逐日光》的作者,前KPMG全球主席尤金·奥凯利在这本书的第一行写下的一句话。    如果不是因为一纸医生的诊断书,尤金将在53岁的时候延续辉煌的职业生涯,并在觥筹交错和和睦家庭中把握一个最佳平衡点,做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也同时当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这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在事业和家庭上取得“双丰收”。能力不够强的人,总是要面临“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选择——“追逐职业机会是否就意味着要放弃对家庭的责任”?但是最有能力且最有资格标榜自己为成功的人士,从一开始就追求着“鱼与熊掌”的兼得。    显然,尤金是对自己能力有充分把握的人。    尤金生在纽约,一生效力于KPMG,从1972年进入KPMG成为一个助理会计师后,经过30多年奋斗,于2002年4月成为这家跨国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如果把职业经理人这个群体也按照金字塔形状进行三等划分,那么尤金无疑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位置。    然而,闪耀的星星,也会迎来陨落的一天。尤金于2005年6月被确诊患有脑癌晚期,生命只剩下了3个月。作为一个职业会计,尤金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挑战。    “我现在不用再考虑公司该怎样快速调整自身的定位来适应市场的现状,而是要考虑我个人该怎样迅速调整自身定位来应对人生的新波澜。我多年积淀的历练与眼界让我有潜力画好人生最后的轨迹,很多人不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这个机会也是一份从天而降的礼物。”    在度过了确诊后的一段极其黑暗的日子之后,尤金终于接受了现状:商界领袖谢幕的一天不可避免地要到来。他不得不和商业伙伴们说再见。更重要的是,尤金要和他所爱的以及爱着尤金的人们告别,在生命最后的时光,在自己的神智和视力完全衰退前,和这个世界作别。    尤金和他一生的伴侣、他的太太科林决定写一本书记录生命中最后的轨迹。或许是因为要写书的关系,尤金必须让自己成为一个后人可效仿的榜样。一个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是如何从容面对死亡的。作为一个职业会计,他不仅有这种豁达,还有一种职业能力,精细计算如何才能让自己生命中最后3个月的时间达到“快乐最大化”。    和在商场上的决策一样神勇,尤金很快确定了他人生最后三个月的目标:既然我的生命轨迹不得不缩短,那么我就要努力让这段轨迹变得更加美丽。同时,尤金还写下了目标实现的途径:辞去工作、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并让接下来的3个月成为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要给那些因为他的病情而遭到打击的亲友一份美丽的回忆。    在尤金的脑海里,很快出现了一个同心圆。这是他和世界告别的一种顺序,这个同心圆从外到内,依次是:分享过自己经历和激情的人以及让彼此生命变得更精彩的人;亲密的商业伙伴;一辈子的朋友;亲密的家人;养女马瑞安;女儿吉娜;妻子科林。他计划从同心圆外围开始,慢慢向中心靠近。毕竟,要和此生最亲密的人开口说再见,是非常难以开口的,尤金自然把这样的告别仪式安排在最后。    在执行“同心圆计划”时,尤金列出了需要告别的人的名字,仅外圈就有1000多人。当然人数从外到里是不断递减的。但要和最外圈的1000个人告别,也耗费了尤金很多的时间和经历。打电话、写邮件、和商业伙伴们一起吃午餐、散步……尤金想让这样的告别方式,为彼此的交情画上圆满的句号,他得到很多安慰,但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够理解他。    尤金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随着他的体力不断下降,他穿衣服也有困难了,很多时候需要卧床休息,因此本打算陪妻女去布拉格旅行的计划,最后不得不取消。尤金在最后的日子里,温习这一生的快乐,难忘的精彩时光,他学会了冥想。或许是冥想,让他克服了恐惧,变得从容。尤金喜欢打高尔夫,他不断思考着球场上一些难以让人忘记的精彩片段,球场上的感悟也加深了他对生命的理解。书的篇名,“追逐日光”,正是来自于他有一次在高尔夫球场上的体验。    通过阅读分享尤金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让人最难忘的莫过于尤金的“同心圆计划”。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人生告别计划。假设你是尤金的朋友,有一天你收到他的来电或者来信,并感谢你给他这一生带来的生命精彩时,你能够给尤金带去他渴望的告别方式吗?一个电话或者一封来信,在短暂的问候和几句话的感谢中,和一生的交情作别?对尤金的朋友来说,这份告别确实是特别的礼物,它将激发很多朋友从繁琐的俗事中挣脱出来片刻,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    一边看着《追逐日光》,一边也和尤金一样思考人生。尤金说的是对的,人生最难的是接受现状、活在当下。我们有时候总喜欢往后看,回顾往事,回味过去的甜美;不然我们就往前看,期待明天的朝阳、明天的精彩。但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今天,却总是被轻易地带过了。活在当下,让每一个今天都变得充满欢愉,这才是最重要的。尤金在生命中最后的体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当然,站在一个女性的角度,我对尤金的同心圆计划,有着更多的思量。对尤金来说,家人在同心圆的最内核圈。但当他开始告别的时候,当他精力充沛的时候,仍有很多时间留给了外圈的朋友。到后来,尤金自己都开始怀疑,他这样做是否是正确的。    我不忍心像一个会计一样具体计算他在内圈和外圈花费的具体时间比例,并去衡量其中的利弊得失。但我不得不说,同心圆计划的执行,是职业会计出身的尤金的一种失控——核心圈的家人陪伴于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但他们果真是最重要的吗?从我观察到的现象来看,男性这种生物,对于群体和社会性的依赖,似乎远远要甚于对家人的依赖。尽管在纸面上、在意识里,男性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但在潜意识里,或许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标识自己的社会属性才是真正重要的。这或许是尤金为何要花大量时间和外圈的1000个朋友和他的商业界亲密伙伴告别的原因。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是在商场上度过的,那里有他的盟友,有惊心动魄的记忆,有丰碑,有足以彰显成功感的回忆……而在家庭里,尤金是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但是家庭的温暖记忆是什么?一家人在一起吃早餐、午餐?一家人的一次愉快的旅行?在月光下的散步?参加女儿婚礼的激动?对家人的记忆比起事业上的惊心动魄来说,是不是要平淡得多呢?    很多杰出的成功人士,都会在自己迎来成功的一刻或者从人生的舞台上谢幕的时刻,忠心感谢自己的家人。但是,我经常读出别样的味道——常年,所谓的成功人士们都花上更多的时间陪伴事业上的朋友,而留给家人更多的则是“抱歉”和“对不起”。从这个角度来说,尤金和很多其他的成功人士并没有分别。而作为一个女性,要接受把当时的“爱”和今后常年的“被空置一室”、“独处”联系在一起,或许是一件更困难的事情。我相信很多女性没有自觉这一点,但或许,这也是一种幸福。    在妻子科林的陪伴下,2005年9月10日,尤金安然离开了人世。他走得很安详。        详情 发表于 2013-10-10 20:21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12:27 , Processed in 0.270417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