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7| 0
|
信仰的力量 |
最新书评 共 3 条
不信国
斯迈尔斯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象征人物。他最重要的著作是在二十年中陆续写成的“人生四部曲”(代表为《自助》)。《信仰的力量》属于大众性的历史著作行列。就像韦伯的《新教伦理》一样,抓住了当时人们关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问题。
关于路易十四的《枫丹白露敕令》,历史学家有不同的解读。但是没有一种历史性的科学研究,能够达到这本书给人内心的震撼。实际上如果我们综合去看17世纪的欧洲历史,我们也许会对路易十四的做法找到一些“理解的理由”:比如正是清教徒在英格兰处死了查理一世,这让路易十四不可能对他们在法国的加尔文思想的同道们有任何好感;或者如斯金纳书中所写的他们在前一个世纪的种种可谓“近代西方民主共和思想之先”、修正加尔文传统想法的不服从理论(比如让·杜普雷西-莫奈的阐述);或者是黎塞留在半个世纪前对拉罗歇尔的围攻甚至《南特敕令》前数十年血腥的宗教战争(圣巴托罗缪)……但无论如何,这样的行为,都是极端可耻的。
路易十四找到了好时候:在半个世纪前皮德蒙特公爵屠杀都灵山区的瓦尔多派的时候,克伦威尔的清教共和国做出了愤怒的怒吼。但是现在,詹姆斯二世掌握着英国王位。雨格诺教徒面临着最悲惨的遭遇。是的,你不能把这个与希特勒的死亡营相提并论,最贴切的也许是纳粹集中营中的“耶和华见证人”们——你只要说一声“放弃信仰”就马上回归现实社会。但是,面对着耶稣基督的真信徒们,你怎么会得到这样的回应?
对于欧洲北方的新教徒来说,让他们信赖罗马的“同道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谓的“mixed marriage”不是种族的通婚,而是基督信徒间的教派差异!新教徒永远不会忘记胡斯在康斯坦茨的遭遇、路德在沃尔姆斯差一点的重蹈覆辙、从《南特敕令》到拉罗歇尔围攻再到《枫丹白露敕令》的步步相逼,还有那罗马教会永远的“无谬误”的死不悔改……是的,他们对待天主教徒做出了同样的回应:大英帝国是自由和不列颠和平的正义典范,从来都是民主和个人主义的。除了在爱尔兰——1970年代依然会取消那最著名的英式传统的《人身保护法》……
实际上,不太想评论这样的一本书,因为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有很多情感性和夸大的东西,肯定不是纯正历史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在17世纪末,依然做出臭名昭著的违背宗教宽容原则的行为,这注定是这段历史螺旋的最后一环。不管新教徒也有多少迫害的、专横的行为,但是亚伯拉罕凯波尔完全有底气在普林斯顿断言:“看看荷兰、英国和殖民地的革命,再看看法国和欧洲大陆的革命。没有宗教原则是什么后果?!”——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5:05 , Processed in 0.37818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