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3| 0
|
甲申年紀事 |
最新书评 共 1 条
路人
董桥的文章漂亮得可以下酒,如一曲优雅的魏晋朝古琴;淡淡的哀伤如美国已逝音乐人Elliott Smith,深藏不露。如果用一张唱片来形容读书时的心境,那就是《花与爱丽斯》,宁静,悠远。
董桥说过,就是写点杂感随笔之类的小文章,也需要点大学问。有的人惜墨如金,主要恐怕是识破个中甘苦,不想随随便便就露出破绽来。这真是“其情也悯”。
这是04年出的书,300页,疏落的排版,夹印些清淡的书画牌匾印章。书卷气浓得让读者心生静穆,不忍贪口。这大半年就属这本书看得最慢,只在睡觉前读个一两章,今天终于把它读完,本来很喜欢把书里最好的词句摘下来保存,但这本书太不同了,如果要摘的话只能通篇全摘。。。我想今后还得把这书重读个几遍。好比吃窝窝头长大的穷孩子遇到一桌满汉全席。不能一顿把它全吃完,只能每个菜尝一勺,剩下的再分几顿吃掉。
自从小学时候在“夜光杯”读了董桥,就看不太下去别的作者。因为他谴词造句的功底实在是无法超越。董桥自认下笔前必先犹疑一下。所以他的每个句子看得出来都是花了心思的,很多人是用一本书来写一句话,而董桥是写一篇文章的态度来斟酌一个句子。看到这样的作品,使人很难再接受那些翻译作品。不知道是福是祸呢。。。
从书的内容来看,不被大陆引进是当然的。多处流露对GCD的BS,常为那些在文革中遭遇不幸的文人叹惋。GCD在董桥的眼里大概属于急功近利毒蝎心肠的没文化农村妇女。对于GCD的描写我更赞同黄永玉同志的黑色幽默作风:“GCD好比一个精干的农村妇女,带着三岁的小孩(我)去赶社会主义的火车,火车在前面开,我嚷着要吃冰棍,妈妈啪的一个巴掌打过来,不许吃!我只好跟着她追赶火车,有啥办法?谁叫她是我的妈,不跟她跟谁?”
董桥的一个特点:他总能用一些看似简单的中文字,组成一个新的富有生动涵义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这个动词或形容词是别人没有用过,史无前例的。却恰如其分地使整个句子升华。初中写作文时我也试用过他创造出的单语,放在作文里,但老师讲现代汉语里没有这个词,叫我不要用。说明我的使用还不够clicked= =||对于人物的描写,董桥是几近岩井俊二“镜头”式的。这让我想起一个电影《四月物语》,就是那感觉。
《甲申年记事》是我看过的董桥的书里句子最精雕玉啄的一本,今朝风日好也没赶上这样的造化。当然他的书还有些没看,下面一本看《白描》。东坡居士说,医俗惟有读书。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15:45 , Processed in 0.210817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