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如不遇倾城色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芥子园画谱》中说:天有云霞,烂然成锦,此天之设色也;地生草树,斐然有章,此地之设色也;人有眉目唇齿,明皓红黑,错陈于面,此人之设色也。
      唐的王维说: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青。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秋景则天如水沟以,簇簇幽林。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
      宋的郭熙说: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碧,秋净,冬黯。
      而清的沈宗骞说:人之颜色,由少及老随时而易,婴孩之时,肌嫩理细,色彩晶莹,当略现粉光,少施墨晕,要如花朵初放之色。盛年之际,气足血旺,骨骼隆起,当墨主内拓,色由外提,要有光华发越之象。……
      从这些文字里,满目唯见色彩斑斓。
      人间因为有颜色而美,而中国的文字皆是有颜色的。张爱玲曾说,中国的文字有颜色、有声音、有美感、有感情。
      喜欢中国的文字,喜欢中国的文字写成的诗篇,更喜欢写诗的诗人,他们是人间最美的颜色,倾城倾国。

    作者简介
      倾蓝紫,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之后,一直徜徉于中国古典文化的花园里。这座花园极美,眼见着这些姹紫嫣红,我庆幸今生今世我是生于此间的人。
      而如今,中国的古典文化成了绿水对岸的青山,我愿扑地为桥,引人渡水近青山。若有人踏上了我的桥,而靠近了青山,我当是幸福和幸运的。

    最新书评    共 9 条

    若颜ju     文字是有色彩的!色彩是动人的!    紫色,高贵;    蓝色,静谧;    白色,自由;    黑色,深沉;    绿色,恬然……    每一个朝代又何尝没有自己的颜色?   它们走马观花式的趟过岁月的长河,在人类的历史上霸占了自己的篇幅,让人们去看清它的色彩,读懂它的文字。而每一个朝代总有那么一些人,洋洋洒洒几千言,左右了你的思想。他们是嚣张的,留下诗篇赖在你记忆的深处,挥之不去!    为何不去听一下“一朵深渊色”抑或“合掌白莲花未开”?  详情 发表于 2013-7-21 03:58
    洛菻    古典的文字或曲调,总能莫名勾起我一副心怀。   徜徉文字的清明典雅里,心步步沦陷在史歌般的过往与画卷,仿佛点点笔墨里有自己在身临其境的观摩与参与。   复古的情愫在我身上一场浓烈。一有文字、二有曲目、三有服饰、四有景观。   我喜欢与古香古色古韵故址有关的一切。   古香,我沉迷于明灭交替的回忆。   古色,我钟情于丹青交错的萦绕。   古韵,我醉心于幽幽缠绵的旋律。   故址,我倚重于苍茫沉淀的过往。   缘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我简单地告诉自己。   我在读此书的过程中,享受的是心情的清明与淡雅,世俗于我早已隔离,那是与古人同语、与历史共沉的一种痴忘。   幻想在眼前,就那么情不自己。  详情 发表于 2013-7-24 08:31
    欣雨    其实按着作者的意思,这书应该是关于一些诗人与诗的文字。在作者看来他们是人间最美的颜色,散发出一份倾城倾国的摄魄动魂华彩。    读完全文,却多是杂七杂八的感觉……纵观作者大致写了先秦、秦、汉、汉末魏初、魏、晋等几个朝代的历史,和这个朝代广为人知的某几个文人学士的生平掌故。如果按上架分类:文学评论来定义,那么此文与分类相去实在是远了点。基本上没有评论,最多的是大段大段的原文引用,只是作者自己一个人兀自在那里颇似渊博的大秀诗词曲赋。作者古诗词知识丰富看出来是真的。可是在她大秀诗词的同时,是不是正欠了一些思考,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欲要普罗大众接受,就得写一些普罗大众所能理解的文字。而那众多原文引用的诗及词章,没有任何注脚解释,使人读起来对文义生涩难明,这最是本书的一大败笔。    在作者的描述里,每个朝代都有了代表它们的颜色,先秦紫,秦黑,汉蓝,汉末魏初白,魏青,晋绿。我愣是读不明白,这些朝代的历史与这么些颜色代表有什么样密切的关联与类比关系?是我的理解能力太差,抑或作者写得让我太过费解了?不管怎样,作为一个写书者,写出来的东西令到很多人难以明白,感觉总是不大好。惟一感觉受用的倒是转入每节的人物评论之后,还能借着文字品出一点历史知识的趣味,在我看来,这是本书可读性至强处了。    通篇用词绚丽,颇多有古曲意味,但更多有使人不明所言之意。  详情 发表于 2013-7-24 13:59
    雨夕霜     其实我还没看完,还剩二三十页。不过为此书定下调调已经足够。因为各个章节的脉络都是规整的——先用一种颜色来描述朝代的特点,再介绍该朝代几个著名的诗人及诗句生平。       这本书有二大特点:逻辑性差、语言优美。      一 逻辑性差    逻辑性差主要体现在用颜色描述朝代特点的7节内容上,比如将先秦比作紫、将秦比作黑、将汉代比作蓝等等。为什么这个朝代最适合用这种颜色来描述,其实更需要作者用议论文的思路来思考和阐述。但是作者没有。因此让人看来,论证不充分、论据不足、没有说服力。所以,我在读完后往往陷入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觉得好像在读一篇东拼西凑、无章无法的文章。      二 语言优美    这一点就不需赘述了。如果连语言也晦涩生硬,恐怕这本书在出版前便要被枪毙。          总之,读书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基于以上认知,建议大家把语言和引证的诗词作为重点去关注和学习。至于逻辑,就不要去钻牛角尖了。不过,如果有不同的见地,倒是可以与作者争鸣一二。  详情 发表于 2013-7-26 08:39
    烦死了    没有色彩斑斓的惊艳之感,也不酣畅淋漓的痛快   只是完成任务一样读完了,然后就什么也没留下   好在文笔还看得过去  详情 发表于 2013-8-22 20:19
    我从山     对于古诗,我一直保持绝对的欣赏和敬重。可在文章中大段大段引用,我觉得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首先我要承认自己因为书的封面和瞄了几眼内容就买下了《不如不遇倾城色》。可是未发现,她的唯美内容也不过借助中国秀丽的山水画作为插图来赢得视觉上的艳丽。殊不知,她掺杂在其中的点评是如此让人觉得突兀,不知所云。韩寒也曾经说这类文字的败笔。从小写作文就是喜欢引用某某某古人的话。   比如一句话,“啊,我觉得真美。”然后作者就炫耀似的在后面附上一首诗歌。什么意思?“哪里美?”“美在哪里?”半句未提。如果是我,我也许会说“你瞧,她多美。小眼,挺立的鼻梁,樱桃嘴,她点点蔻丹都足以让人为她倾倒。”而作者的“她真美”首先句子就不完整,只一味的将诗句塞进去,分类,接着一两句“啊”“伟大”“稳重”一类的拟声词,形容词,算是自己的想法。    近年《暮光之城》迅速走红,我首先看了电影,觉得和韩剧差不多。不过还是觉得有意思。因为之前从未看过这类的电影(我承认我见识短浅和胆小)。    又在校运会的时候看了小说(第一部),正大呼“书比电影有意思”时,又发现之前一直认为是“铺垫”,到第二百页还没完。情节发展之慢,果然是美剧派……美版琼瑶剧。    也不知是我品位有所提高还是电影滥造,亦或只是像别人说得,我太爱较真。        详情 发表于 2013-8-23 12:12
    echo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这本书,作者的名字是,倾蓝紫。倾国倾城,用的却是那一染颜色。书的封面是几尾锦鲤,底色中淡淡几抹黄给添了灵动。下着牡丹,暗红的花配着清清白白的绿,最突出那一朵,竟开成了白,仿佛有蝶颖立白花之上,若梦拂然。       书中故事是早已熟知的,从书架上取下它闲翻时决定把它带出图书馆,是因着偏爱了这种写法。第一次,看有人用颜色来归类某个时代的诗词,又把这颜色染成了专属于那个时代的背景。       先秦的紫,未花时采。先秦,于我的概念里总是远茫的,远茫到只记得屈原在激荡拍岸的江水边叹着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亦或者更早的诗经,于水边上演又随水流东去的飘渺故事。它们,是未开的花,含苞待放时初新的紫,沾着晨时的清露,于雾气中水边摇曳。       秦的黑,是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那好像说的是汉了,可我的眼中却是黑漆一片,只见了被孟姜女哭倒了的那片城墙,于黑夜中幽呜。是始皇帝的天下么?看铁蹄铮铮,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称王不够,他是要称帝的。结果,先秦的紫便于这夜中静凝了。直到那荆轲刺秦,直到那楚河汉界,直到那鸿门宴客,直到那霸王别姬,秦的夜,才透出微亮,黎明,便是又来了。    汉代的蓝,一朵深渊色。汉的蓝,却让我想起了衣裳。汉服,那么重重叠叠的繁花似锦,偏爱蓝色最好看。未央宫外,天是碧蓝的,红墙黄瓦下一抹蓝衣飘然,是阿娇的旖旎,还是文君的清丽?汉的蓝,是并了秦末激荡江山后的沉静。吞了碧血染就桃花后的姹紫嫣红,最后,得出的,却是这片蓝。       白,临石见海的时代。赤壁之战,不应该是红光冲天的火么?为何,火光渐熄,江水刷洗,逝逝东流入海后,却得了一片白苍苍的浪。那浪儿一拍接着一拍,一击连着一击,刷去了尔虞我诈,刷去了儿女情长,刷尽了三国烽火。于是,白,就成了纷乱后的底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青,朝雨洒露的魏。都说是魏晋风骨,比了朝雨,洒了人间,于清晨中青烟白绕飘摇了江南人家。嵇康的广陵散这么弹着,散去了雾气,一转眼,却是月上柳梢后的夜,随后,又见着这月越升越高,越来越明,最后竟是一度清辉洒人间,朗朗一片余晖,映在那梨花上,投进潜水中。濯濯清影,却还是还成了青。       晋的绿,合掌白莲花未开。陶渊明爱的不是菊么?菊可分红、黄、白、紫、墨、粉、赭、绿、雪青、檀香、泥金等。还真的有绿菊,合掌白莲花未开,是和谐了田园和家园的五柳先生微笑拈花毅然成的姿势么?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他立于东篱下,悠然抬首,忘见远远的南山和阡陌小道上缓缓走来的妻,他的微笑,便从心底流入眼里,映着盎然的绿野,去等那秋风归来,来黄了篱笆内的菊酿酒。       最后,揉蓝绿色曲尘开,静见三星入座来。清一色的冷色调,如同中国水墨画,不染朱砂,便都是冷色调的,却偏能从冷色中道出丝丝暖意来。就是这样一幅泼墨,你从头看到尾,看出画意江山,看出诗藏风骨,看出隐隐墨色后的交叠更替。       一代又一代的史,是一篇一章赏阅不完的诗。     详情 发表于 2013-8-31 02:04
    蜗牛要    说句不客气的话:模仿的痕迹太明显了,但又邯郸学步,不知所以然。读完之后,我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那个痛苦呀!  详情 发表于 2013-8-31 02:51
    绮梦沉    有些调子很喜欢,不过有时候作者为了表现博学,旁征博引的其他东西,反而坏了那味儿。   当长知识就蛮好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8-31 20:40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8 10:05 , Processed in 0.384093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