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叔本华思想随笔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书虽然讨论的话题众多,但里面贯穿着的基本思想主线清晰可辨。叔本华这位“语言艺术家”(弗兰茨·卡夫卡的赞语)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把真理裹以最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因为深刻,所以朴素;因为朴素,更见深刻。尼采形容阅读叔本华的著作犹如抵达了“一处森林高地——在这里,我们深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整个人感觉耳目一新,重又充满了生机”(《不合时宜的思想》)。这组代表性的论文只占叔本华全部哲学著作的一小部分,但这些论文涉及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性学、美学、教育学、玄学、宗教等多个方面,足以让我们领略到叔本华这位“不折不扣的天才”(托尔斯泰语)的思想魅力。不仅《意欲》一文的确像叔本华所说的包含比许多系统的心理学还要多的心理学知识,就是篇幅最小的《论教育》,他对教育的目的、方法短短几千字的阐述,难道是某些洋洋洒洒、不得要领的大部头教育学著作可以相比的吗?真正的思想天才与只是博闻强记的学者之间的差别,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
      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因为他对人间的苦难非常敏感,对人生观感到极度悲观,所以被人称作是“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他反对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是新的“生命“哲学先驱。
      他特别专精于研究柏拉图和康德的著作,非常反对和不屑于黑格尔、费希特和谢林等人的理论。
      他的一生不算风光,过着隐居的生活,直到1853年时,他的哲学思想才被世人所重视,不过却于1860年9月21日病逝。
      1789年生于但泽的叔本华从小孤僻,傲慢,喜怒无常,并带点神经质。他对自己的哲学也极为自负,声称是一种全新的哲学方法,会震撼整个欧洲思想界。然而他的著作却常常受人冷落。在柏林大学任教时

    最新书评    共 16 条

    汉陌    梁文道前不久的那本书旨在告诉读者:针对一些公众热点话题,我们的讨论时常热烈并荒诞着,而荒诞的原因在于,民众缺乏一些基本的常识。   比如故宫该不该有星巴克的问题关键在于:故宫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而不是星巴克美国企业的身份或者星巴克自身的品味问题,把此二者作为问题的讨论焦点,是民众缺乏常识的表现。      叔本华的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随笔,不如说是一场关于常识的阐述,而这些常识发生在人的喜怒哀乐上。      比如说忧郁这种状态是什么?   忧伤,愁闷——这种解释来自《现代汉语词典》,无疑让人失望。而青春期的男女有能力把忧郁两个字扩展成一篇无聊的文章。其中包含无数特定而缺乏想象力的桥段,比现在哪首歌在耳机不断循环,看到你留下的XX想到了XX等等。   这也是缺乏常识的表现。      忧郁就是对于眼前的一切怀有一种没有由来的恼怒以及不快,为将来某一杜撰的不幸而毫无根据地担忧——《心理散论》   这不完了呗      关于文青们总显得闷闷不乐   一种完全虚假的人生观通过小说强加给了青年人,同时,这种人生观又激起了他们对生活的期望,但这些期望却又是永远无法实现的——《论教育》      关于鄙视   只要他想让别人知道他根本瞧不起别人,那他已经流露出了某种尊重的痕迹——《心理散论》      关于色即是空   情欲建立在一种错觉之上——这种错觉把只是对于种属才具有价值的东西误以为对于个体具有价值,所以在种属达到目的以后,这一幻象就消失无踪了——《论性爱》      关于人之初   意欲无论在哪里都保持着自己同样的本性,具体体现出来就是对生命的强烈执着,对个体和种属的关心照料,利己主义,对此外的一切冷酷无情——《论意欲在自我意识中的主导地位》      说这是一本常识普及书毫不过分,如果认为常识就应该以梁文道先生娓娓道来的方式阐述,不需要太大脑力就能想明白想透彻,那也是一缺乏常识的表现。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3-4-20 09:30
    VACIO    记得有一个译本名字叫《悲喜人生》,什么出版社记不太清楚,续是周国平撰写的。不是很厚的一本14K本书,看了整整将近三各月。在这个英雄人物早已死绝的时代,他让我们重新激起对个人意志的强烈追寻。记得费斯特的《希特勒全传》中曾说希特勒受亚瑟 叔本华影响颇深。为此他极力叫嚣德意志雅利安人的荣誉。也许叔本华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对这个世界强烈的悲观而更多的还应该是关于对意志的诠释。在这里应该引用尼采在《我的生存哲学》里说:凡能吸入我著作中气息的人,他就知道,这是高岗上的空气,是使人精神焕发的空气。一个人必须加以培养以适应这种空气,否则他就会有受寒的危险。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3-4-20 09:30
    milkme    买了很久终于看完了,   看得很慢,   虽然都是一些短篇,但是却很是精辟,并且不失幽默。      因为深刻,所以朴素,因为朴素,所以更见深刻。      叔本华的论述可见他对各种学科宗教等等都有一定的知识,他把这些结合起来寻求普遍性,找出关联,解答我们熟悉却又无法定义的各种;教育,天才,美,心理,命运,智力...      每一篇论述都有很清晰的逻辑,一条清晰的主线-----意欲,在单独论述的每一个问题中,慢慢的显现意欲这一神秘的不可解释之物。            具备勇气坦诚自己心中的疑问   把一切不言自明的事情引入清晰的意识之中,把这些事情作为问题加以探索了解。      收获很多,很耐看的书。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3-4-20 09:30
    子赣    要读活书,活读书。许多人读书不少结果只成了“书呆子”、“两脚书橱”。就是因为死读书的缘故。特别是古书,不可尽信,有些是作者表达自己理想社会的,而你信以为真,还謹守不放,就太迂腐了;有些只是道德文章,在社会上根本行不通,无论是当时还是现代。只可作为心灵修养之用,而有人恪守遵从,就太书呆子了;有些只是古人的发泄,有些…… 们需善于分辨。不仅整本书可如此分,而且每本书书中还可以分。          有闲暇才能静下心来思考,而智慧正从思考而来。农民(穷人)为贫困和需要所迫,劳作取代了思想。他们的愚昧是不能过于怪罪的。而那种具有充足闲暇与财富的无知阔佬,则无异于荒原的野兽;市井小民,他们自由、多暇,处在喧闲、动荡、多变的都市中,使他们狡猾势利。因为终日担心衣食住行的生活,随商逐利、通俗浅近的都市特点,使他们难于产生高深的思想;只有学生,用父母舍弃闲暇而从事劳作的所得换来在校的悠闲,加上校园里聚集了一批“思想者”和大量的书,所以他们能无忧衣食住行而专注于思考和学习。校园也就成了思想的交激和迸发处。然近世市场经济侵入校园和教育体制本身的问题,使学生忙于挣钱、忙于学分、忙于交际、忙于…… ,俨然一小“社会”,已无暇学习与思考了。这世界已成了思想的荒原。只是隔段时间,看到一个发乱蓬松、面污衣诟、哆擞单薄,却有一双如猫头鹰般的眼睛的人,他也许就是仅存思想者。(学生缺少经验,都市人跳不出自己的阶级层面)               大脑智力的发挥取决于其精力的集中,-----亦即把全部智能集中于某一个问题,这就如同凹透镜将全部光束聚集于一个点上。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3-4-20 09:30
    假行僧    在我的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遇上了这本书,从中我得到了很多。也是从这本书开始,每当我低落的时候,浮躁的时候,我都会去找些哲学书,避开人群,一个人呆着。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3-4-20 09:30
    老卡    尼采在《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中,强调说在半心半意的基督性和同样半心半意的古典风格之间的懦弱的夹缝中生存的现代人的出路在叔本华这个伟大的教育者这里,而不是那些形形色色的“哲学贩子”(比如黑格尔)。      时间已经过去1个世纪还多,现在的情况是如何呢?我想受过“良好”现代教育的诸君必会信心满满地说,比之前人,我们当然是更加民主,进步了。      “在这之后是一个末人的时代,人们匆匆地行走,饮食,阅读报纸,用从各个时代的垃圾堆里翻检出来的东西七拼八凑的所谓现代艺术包裹自己疲乏的身躯,填充自己更加疲乏的大脑”   --- 尼采      没错,我想说的是,自以为“进步”了的受过“良好”现代教育的诸君,我要恭喜你们,因为你们离末人时代更近一步了。人会演变成虫子,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在今天,作为那些避免朝着虫子演化的人,即”泰坦用更好的泥土做成他们的心“的人们,看起来是更加重要了。      这里用了长篇大论讲的是阅读叔本华在今天的重要性,根本没提及我们审视的焦点《叔本华思想随笔》,仿佛一幕戏剧用了太多的时间在序幕上。但是这个并不是戏剧,我也无意深入解析《叔本华思想随笔》这本极其重要的书里面的内容,因为作者已经用他最高超的智慧和清晰的语言将其展现在书本里了。      顺便我要感谢译者韦启昌,对于不具备德文阅读能力的人来说,这本精确流畅的翻译成了一座照耀黑暗海域的灯塔。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3-4-20 09:30
    philip     当我简单浏览过该书的PDF版本后,我毫不犹豫地就买下这本书。   我们的一生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伴随着我们成长其来的“人格”,这是我看后最认同的观点。起初听来,仿佛是某种唯心论,和大部分劝告人们应该注重内心修养、看轻外在钱财和名誉的老调差不多,其实不那么简单。    叔本华用简明轻松的语调,举例子讲道理,向我们上了一堂不长不短的人生课,他教会我怎么认识人生伴随的各种财富,健康、品德、思想、金钱、名誉、地位等等,他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最重要,所用的道理又让我不能不折服。    只有你的“人格”,是在任何时候对你不离不弃,他是你最重要的财富,还有只有内心的丰富敏感,头脑的敏捷善思,才能具有品尝这个丰富世界的资格。那些身边的所谓财富,还有外在的荣誉,只有内心空虚的人才会从那里得到暂时的满足感,而且他们很快又会回到无聊当中去。只有内心的丰富人,具备不断发现新鲜的能力,才能令生命尽可能的散发异彩!    这让我发现构成“我”的最重要的部分,不是钱财,不是荣誉,而是我们每人的内心,这些,才是有价值的每个“我”!在功利化的社会今天,对于很多被物质名利异的人来说,化无疑是当头棒喝,起码也是荡涤心灵的良药。    最好泡上一杯茶……    (另外,该译本水平不错,商务印书馆的版本行文干涩,可读性比这本弱。)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3-4-20 09:30
    Bentha    Once I was curious why I felt so convenient and friendly with this statue, I guessed maybe Mr. John Ma was the great teacher of THU, my experienced university. However, I still couldn't explain the speciall affection to the figure. Today, I finally know the reason when I am reading <thinking notes of Arthur Schopenhauers >. He wrote "it is ridiculous to set the statue on a stiff stage even 20 feet high, because people can't see the figure clearly since usually the statue is made of bronze and in a dark color. If people walk closer to the statue to make a clearer view then they will be dazzled by the background of the sky or the sun. To be contrary, in Roma or Florence, you can find lots of statues almost all of them are with low stages or platform, which reflects the graceful taste in aesthetics."   Afterall, I love this book!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3-4-20 09:30
    little    到现在都不记得这本书是怎么来的,但偶然一读,便再也放不下了。这种思想上的共鸣在我是从未有过的。如果对人生有疑惑,就读一下吧。任何时候。。。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3-4-20 09:30
    许伟明    这本书被命名为《叔本华思想随笔》,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它里面的篇幅都比较短,而非是文体上的散文风格。        叔本华是一个十足的严谨的人,看了书里面的《论教育》《论天才》,我们就可以理解他的治学态度。当然作为一个哲学家,这是必须的。我所着迷的更在于叔本华的一些“惊人之语”,就像他所谈到的,教育要从直观的印象层面开始随后让孩子形成抽象的概念,而且从概念种可以直接提取直观。似乎只是一些 “常识”,但是我们平时所做的竟然与之完全相反,叔本华的这写文章虽然比较简短,但是他足够让人信服。        我想,每个作家或者哲学家最让人兴奋的地方就在于他独到的见解了,以及我们在理解作者的非同寻常的观点后产生的喜悦。或许这种几近于刻板的书不是那么讨人喜欢了,但是倘若我们细细品味慢慢地领会,不需要快,只需要“悟”,那么会从叔本华的精神那里取得收获的。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3-4-20 09:30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03:32 , Processed in 0.382405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