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书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4-21 09:50:34 | 只看该作者
  “那些错把冲动当作青春的年生”大抵如我的现状。沉重的课业,升学压力,常常会若有所失。已经高二,我只能是拼尽全力,给我的青春留下一个可堪回首的时光。我是谁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一路荆棘的前行。
  前途是光明的,路途是曲折的,不要放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4-21 09:50:36 | 只看该作者
   中学的时候看的,为了其中的一篇文而买了整本书,读了后却觉得只有那篇文符合我的审美,哦,也许蓝颜也算一篇(就是那个蓝颜在女主终于喜欢他时,蓝颜却放弃喜欢只是朋友——感觉小真实)那时候有好多女生喜欢大地之灯,看完感想都是很感动啊。有些寒暑假的读书笔记就是写大地的,还忧伤又骄傲的告诉我说她们的读书笔记写了上万字呢(咳,那时是初中吧,写个800字我就受不了)
  我实在木有心情看,身世啊什么的越是推崇越是没兴趣,那篇觉得好看的文,我不能悲伤的坐在你身旁,仔仔细细的读了几遍,喜欢开头的描述用词,可是也就欣赏而已,还矫情的去听了同名歌,啥玩意儿嘛,给我这个还没长成的,摇摆在文青和非文青的小孩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夸张)阴影==想要矫情想要文青是要付出代价的。。。。(魔音贯耳啊,想想就搞笑)
  我也曾有文艺的时候,多愁善感的年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日子。这么多年偶尔文艺下还是挺浪漫的,可是可是,我还是要说,更喜欢阿甘的故事,并为之感动而努力,没有自怨自艾,原谅自己原谅他人,放下,最后,不离不弃。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3-4-21 09:50:3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去年写的书评……原因,是睡不着闲的蛋疼于是就憋着屎来一发。我没写完,因为我没有坚持看完,会瞎眼的。
  
  一般这种所谓的书评或看似影评的文章,我会在开头加一句“观点浅明,文辞拙劣,小生不才”之类的话。这篇文章我却懒得说。
  
  书名是《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我看的是百度文库,因为这样的青春“文学”完全没有必要去买纸质书籍,浪费掉的那个钱,我可以多买两个鸭腿吃了。
  
  以前看过七堇年《少年残像》,在那个不够残酷的年代 ,我所向往的就是足够残酷的青春,文艺一点就是岩井俊二那部广为人知的意识流作品《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二逼一点就是郭四娘那本……《悲伤逆流成河》。那种“阳光明媚的透明午后被撕裂的伤痛”到便秘的文字,掌握的好了,就是岩井俊二的意识流,把握失当就成了郭四娘的非主流。二者只有两字之差,一线之隔,一步之遥。却是两个极端。
  
  《少年残像》的内容我记得不太清,依稀记得那种岩井俊二式的剧情加上郭敬明式的抒情当然还有七堇年式的叙事手段(这里我要说一下,我所看过的意识流电影或文学作品并不多,给我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岩井俊二的那部莉莉周,这里当然是笔者自己的孤陋寡闻。而后面我觉得“郭敬明式”与“七堇年式”对我来说基本上没区别,因为他们都是“菊花式”,这样区分开也只是为了达到一个形式上的美感),开头很吸引我,中间我面无表情地带过,最后我心里一个声音极不情愿地告诉自己,它烂尾了。
  
  如果是现在的我,会默默地合上书,然后念一句“坑爹啊”埋头睡大觉,但是要知道,那时候的我是处于一个对悲伤残酷的人生饥渴到发狂的郭敬明式的非主流无病呻吟状态的,那时候的我,水平有限,不懂啥叫烂尾,只有尽量说服自己无视那些越看越空虚并且重复出现的华丽词句,为文章中的主角们挤出两滴透明的不知道是什么味道的液体。大概是眼睛在流汗,现在看来,那种东西称不上是眼泪。
  
  即使经历了这次惨无人道的教训,我仍然觉得七堇年是个不错的书写者,她的文字比较深沉,她出的书,名字看起来很有内涵,比如这本《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我高中时候很想买一本来尝尝,怎奈何囊中羞涩,那一点点零花钱在我的犹豫之下最终被我无情地抛给了学校大门右手边的报亭蜀黍和对面的豆腐西施,换来一本又一本曾视之若宝如今弃如敝屣的杂志以及一碗又一碗白嫩香醇的豆腐脑,多加辣椒的。
  
  于是我很遵从自己的性格和意愿以及口袋(我的钱包压根派不上用场),一拖再拖,到了现在,我大三了,我躺在坟墓里,在百度里搜了这个书名,打开百度文库,看这个被窝。
  
  前面是冗长的铺垫,因为我怕正文说到一半我词穷然后显得整篇短小如同男人在女人面前脱下裤子露出自己短小的兄弟一般尴尬,最近总会发生这样的事,所以我希望可以人工避免这种尴尬。
  
  开篇自序第一段我便掌握了她的写作方式,但是对她的印象实在比四娘以及他的那些朋友的好不少,大概是因为在我快要跳出那个空虚的范围时,也就是我的高一后期,第一次开窍之前不久,她出现了,带着她看似现实却实际上华美无味的文字出现了,所以,我昏暗的眼前又是一片浑浊的亮光。七堇年大概就是这样吧,因为她给我带来这样一个先是经验又是惊讶后是惊吓的感情递增的过程,所以对于那些小四娘娘的朋友们——安东尼、曲和之流,我甚至不敢再抱有任何年少时的期望与企盼。
  
  自序看完了,我终于懂了什么叫做华丽的辞藻。那就是“在每一个词前总有一个看似词不达意但又看起来好像很贴切的形容词,用这样的方式堆砌起来的辞藻”(这是我码在微博上的形容)。但是我又不懂了,什么才叫做散文。我自小看的散文,有抒情,有绘景,有叙事,有评议,我自己偏向借景抒情一类,我妈似乎很早就觉得我拿手这样的文章,想培养我,但是我对消极世界的好奇心太过强烈,这也都是后话了。高一时我妈给我买了一本三文书,装帧精美,里面有我最喜欢的三篇散文,《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及《伤逝》。我是喜欢朱自清的,之所以不说大家耳熟能详的《荷塘月色》不是因为我想标新立异,而是因为高中时候这篇文章真把我给背哭了。
  
  我最喜欢的散文家是朱自清,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吧,肯定也看不出来,大家肯定以为我最喜欢的是迷羊或者兰陵笑笑生。我看《被窝》自序的时候,忍住了去百度百科“散文”的冲动,忍住了重新翻出朱自清和俞平伯二位先生的两篇《秦淮河》的冲动,忍住了去洗一个苹果的冲动,按住自己蠢蠢欲动的心,继续往下看。
  
  看这本书的名字,我原以为这本书是一本很知性的作品,结果先是看到二逼到让我目不忍视的排版,我差点缴械,再看到她继续故作镇定的忧伤,我湿了。
  
  看到那句“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时,我跪了。这就是我高中时候喜欢过的作者,这就是我夸奖过的作者。左小有同名的歌,但是,中心思想一样吗!!!这歌名完全被伊演绎成了疼痛的青春啊!!为嘛疼痛!!大姨妈来了啊浑身酸疼啊!!!!
  
  她辞藻的堆砌功底不必四娘差,她文章的华丽成都不必四娘差,她中心意思的空泛无味,也不比四娘差到哪儿去。
  
  首先是千篇一律的早恋情结,接着是五彩缤纷的形容词加上毫无意义的名词拼凑成令你目不暇接的长词短句,再接着是老生常谈的高中时光,然后突然,嘭的一声,跳到了电影。
  
  就好像你翻着最小说,忽然一下跳到了看电影,可是你看看封面,还是最小说啊,然后你哭了,你买的是山寨改良版,二逼的文艺最电影。
  
  从那令人难舍的时光到了她自认为很有技术性的看似专业型影评,我没压制住那股冲动,我去百度百科了这个书名,我想知道它到底是不是散文集。百科告诉我,它叫散文小说集。哦,还有小说我没看到呢,我毅然关掉百科窗口继续围观。
  
  看了影评我不禁讶异了。她某些地方写的确实不错,她想阐述的确实还是一个青春的主题与基调,说了很多成长电影,大量的举例说明,大量的引入一些看起来很有品位的影片名。但是我又不禁想问,向他们这种作者写的文章,真的是面向现代中国青少年的吗?
  
  只要你有点年纪有点思想,都会知道,这样的这些不算是文学的“青春文学”一般都是面向现如今青少年的,让他们在空虚寂寞冷中寻找一丝的快感,这些书一般出现于公交车上女生们的手中、数学课上复习资料的下面、写字台抽屉里各种试卷的中间……或者某些厕所。这种看了会便秘的连厕所读物都算不上的“文学”,他们实际上就是面向青少年的。然而我看到了很多应当是至少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读到的话题,比如对美国电影的分析,比如日本的感官世界,这些是青少年应该了解的么?
  
  我不是个有着所谓开明思想的人,我很传统我很封建,虽然我高中喜欢看一些比较猎奇的东西,好奇心谁都有,但是我至少三观正常,品行端正。出了这样的书,总该明白自己作品的消费者中包括哪个年龄层的吧?
  
  我忍住心中的不满,跟蜀黍吐了个没用的槽之后继续看。
  
  电影终于说完了,开始说自己高中时候跟朋友出去走走。
  
  走走。
  
  走走。
  
  完全不像游记,又不知道应该是什么,那种说不出的文艺感觉,真的很傻逼。
  
  书中提到的“青淮”,甚至在告诉我们,写一篇或是一本郭氏文字,至少要有一个明显的对比参照人物,那些人物以前要跟自己很要好,现在不能再以以前的面貌出现或者完全不出现,这样才能体现出时间这把杀猪刀的残忍无情,这样才能体现出青春的无奈伤感与残酷。“青淮”算一个,曾经的“小A”算一个。如果你们不认识小A是谁,那就证明你们根本不爱四娘娘!
  
  当我看到青淮这个设定时,后面的一切一切,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我没办法闭上眼,我只有内牛满面。
  
  我活了二十年,还不死,就是要经历神明赐给我的无数生命的挑战,并且战胜他们站在RP的巅峰。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于是我继续看。
  
  然后我终于看到了那个所谓的《青春是被窝的坟墓》。我看着看着,甚至要怀疑这部分是不是跟第一部分什么“悲伤滴坐在你身旁”什么的一样了,不一样吗?我看了看,好像不一样。
  
  百度文库47页,我看书本来就慢,今天晚上才看到25页似乎……我几乎要无地自容了。
  
  我终于看不下去了。
  
  于是对于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我想做个总结。
  
  背景是被“坐家”们反复说了无数次的高中,压力、早恋、关于出门远行的意淫等等,形成了一个很无趣很单调的灰色调,基调很消极,很有郭敬明的风格。内容没有。感情很空泛。辞藻华丽但是作者好像很喜欢“切肤”这个词,它的出现频率让我沉寂已久的鸡皮疙瘩重新振作。
  
  这样的小“坐家”最喜欢的就是千篇一律地描述自己的高中生活,从早上按下闹钟的那一刻起,到晚上抠完脚皮喷完花露水的那一点止。一整天的生活,其中还说说自己看到的别人的生活。把它们说的那样无奈又伤感,那样的耽误自己的青春,那样的枯燥又乏味,用自己忧伤华丽的词句来攻击庞大僵硬的教育体系,结果可想而知,你用一只小巧玲珑的鹌鹑蛋砸砸大理石试试看是什么结果。如此螳臂当车的行为,反而会引起当代青少年的注意,反而会激起共鸣的浪花,反而会让每一个在课桌前奋斗的少男少女们内牛满面,反而,会增加很多销量。
  
  他们不会露骨地削开制度的皮肉,因为他们根本没那么力气,他们也根本看不到隐藏在皮肉下任何一块森森白骨,他们只会面对制度发出一声声令人头皮发麻的呻吟。
  
  七堇年在我心中的形象瞬时崩塌了,就如同当初我看到安东尼大喘气式的哮喘“文学”时的那种崩坏感。
  
  我的这个评叫《被窝里挖掘出的青春》,其实也是有意义的,其意义在于……这青春就是从坟墓里挖掘出来的,矫情做作,无病呻吟,她既然自己说被窝就是坟墓了,那就……不过怎么说我也写了3000+的字了。这对我来说太不容易。
  
  虽然只看了半本,但是我觉得,够我看到这个人的名字就跟着蛋疼的了……
  
  这真的是文学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3-4-21 09:50:38 | 只看该作者
  我还在上高中时候看的一本书 喜欢作家 还去过她的签售会 本人好文静
  这本书我前后看过三遍 非常喜欢中间有段话 虽然很多都写得很好 但是那段最喜欢
  【再相遇之前,离别之后,我都未曾见到比你们更加优秀的人。那时候的我们,都是快马仗剑的傲气少年,并不因方向模糊而失去前进的激情,也正是这样的横冲直撞中渐渐劈出一条妥当的路来,所以无论是与你们朝夕相处的岁月,还是而后各奔天涯的日子,我都一直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为自己能与你们曾是朋友而骄傲】
  很适合毕业季 每每看到这段文字都会有深深地共鸣 一阵感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3-4-21 09:50:39 | 只看该作者
  我以前从来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但是一看到这本书的序,我就知道这值得我完整的读上一遍了。
  以一个研究生的年龄,或许读这本书有点太晚了,我也后悔当年自己没有读到这样的文字,也不知道当年的我或许读到这样的文字,会有怎样的触动,不管怎样,“在这个充满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世界里,生命对我们是吝啬的,因为它总是让我们失望;可是,生命又是这么慷慨,总会在失望之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过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3-4-21 09:50:40 | 只看该作者
  我以前从来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但是一看到这本书的序,我就知道这值得我完整的读上一遍了。
  以一个研究生的年龄,或许读这本书有点太晚了,我也后悔当年自己没有读到这样的文字,也不知道当年的我或许读到这样的文字,会有怎样的触动,不管怎样,“在这个充满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世界里,生命对我们是吝啬的,因为它总是让我们失望;可是,生命又是这么慷慨,总会在失望之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过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3-4-21 09:50:41 | 只看该作者
  我以前从来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但是一看到这本书的序,我就知道这值得我完整的读上一遍了。
  以一个研究生的年龄,或许读这本书有点太晚了,我也后悔当年自己没有读到这样的文字,也不知道当年的我或许读到这样的文字,会有怎样的触动,不管怎样,“在这个充满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世界里,生命对我们是吝啬的,因为它总是让我们失望;可是,生命又是这么慷慨,总会在失望之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过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3-4-21 09:50:43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是各种散文随笔,有点散,也许人的创作真的是有限的吧,至少和我期待中的七堇年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当初的高中生活,小柒的东西就是陪伴着我的,现在看来有点肤浅或是可笑。但作为小七的粉丝,我觉的给过我那种感觉就够了,这也导致我从接触他的新概念作品后,买了她出版的每一本书,     认为七堇年和郭敬明一样的去看看他的《大地之灯》吧,不知道是在创作完大地之灯后,小七再也没能带给我原来的感觉的作品是什么原因,    但就这本书而言,同龄的陪伴小七成长起来的人还是值得一看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3-4-21 09:50:44 | 只看该作者
  当年高中时就想读这本书,以为是在阐述青春很睡觉的关系,对于我这个爱睡觉的人我以为会有不少认知。
  哪知多年后我可以读到这本书是,她原来是收集了落落的文章在里面。有我之前比较喜欢的《蓝颜》。
  但对于青春,似乎在我身上正慢慢燃烧,于是我想,在我青年时读过的那些书本,会安静 的存放在我的记忆里。
  回忆起,满是青春。在每一本书的记忆里。
  很喜欢落落给的文字感觉。u之能持续多久。
  实际上我并没有读过太多她的书,都是短篇的。可是每一篇都很喜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3-4-21 09:50:46 | 只看该作者
  “在青春之书里 我们同在一行字之间 那些失去了目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安慰 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 当它倾斜得颓然倒下时 青春是生命最温暖的被窝 。。。。”
       不浮夸,不虚假,不勉强。。。一切都来得真切,触动生活在青春年华的我们。。。
       时光拉着我们奔跑,越来越短。。。回望曾经,青春,我“可爱的青春”,走完青春的她是多么舍不得。。。正如正在走着的我们是多么的有勇气。。。
       记住时光,记住青春,记住爱。。。。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4 03:26 , Processed in 0.0434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