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连接你我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总统是靠不住的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发表于 2013-4-18 09:51:0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历史深处的忧虑》是美国的基本理念和自由、民主精神进行一个阐述的话,那么《总统是靠不住的》则是开始解释美国的政治体制了。在《历史》一书中更多的看到的是一种信念和理想,而《总统》一书则是告诉我们是怎样的架构使得美国建国初期的“国父们”的理想得以延续和贯彻下来。
  
  
  
  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这个词对于我们耳熟能详,这也不是美国发明的,最早始于英国。但是将这四个字贯彻的最好的却毫无疑问是美国。
  
  林达在文中将美国的政治体制比作一台“收银机”,这台“收银机”的构造理念就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人是不可靠的,所以必须制造一个分权制衡的机制来进行制约。三权分立,即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法院、行政权归政府(注:正如林达说的,此处应该是指adminstration,即行政分支,而不是government,government一词应该代表美国政府。但限于中文表达,此处还是用了“政府”一词。)其中,55位国父最惧怕的就是行政分支,也就是总统的扩权。那么美国的三权分立较之其他国家有何优点呢?我觉得有以下2个原因:一、将制衡和约束的思想贯穿始终。美国三权分立不仅仅体现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而且体现在一股行政势力必然有两个行政势力监督和制约,而各股势力之间的力量是不相伯仲的,这就交织成了一张网,使得权力得到了制衡;二、一个透明的监督环境。除了立法和司法可以对行政分支进行监督,而且公民可以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监督。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强就强在美国的新闻媒体无孔不入,政客们做的事情迟早都是要被这群无冕之王翻个底朝天,而且美国第一修正案对于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保护,保障了新闻媒体的权利,美国法院的判例也一次次地维护了媒体的权利。公民监督除了媒体报道之外,还可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选出的议员到底怎么样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可以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国会会议,这无形中也给了议员们很大压力,从而不得不做好自己的监督职能,同时也体现出直选的优越性。
  
  
  
  宪法至上
  
  每个学过法律的人都十分熟悉这句话:“宪法是母法,是根本大法”。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宪法更加像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极少引用,我国也不具备健全的违宪性审查制度。而美国的宪法不过几百字,却能够维护了美国200多年的秩序。这首先是因为起初制定宪法的时候,美国来自12个州的55位“国父”抱着理想为自己的州争取利益,结果几周的争执、协商终于达成一致。在制定宪法之后还要赶赴各州对各州公民解释宣传,能够获得支持之后这宪法才算“成了”。而特别的是,那初建时期的美国,这55位国父并没有为自己的私人利益给自己做宪法里留下任何利益空间。宪法制定完毕,又一次该干嘛干嘛去了,虽然这55人之中有人成为后来的总统,但是也是按照一般的选举制度上去的,绝没有在制度设计上给自己留下什么特权空间。其次是法解释学的发展。这在《总统》一书里面是没有明确提到的。台湾某位法学大家说过,大陆的法律不少,但法解释学却发展的不好。贺老先生一直提出要实现法制改革重点是要从立法入手,我对此却有很大疑虑,没有完备的法解释学系统,再滴水不漏的立法到了实施的时候都会给人歪曲的滴水不剩……到时法治何在?三则是一代代美国人对宪法的尊重,使得宪法至上的理念根深蒂固。这可能正是我们这些学法律所羡慕也要努力的地方。
  
  
  
  驴象之争
  
  共和党和民主党,共和党是保守派、民主党则是自由派,两党在堕胎、枪支、同性恋、移民的问题上均有不同的见解。这让我想起《Boston Legal》里面的Aaron和Denny,一个代表新一代思想开明的自由派,一个则是老一辈崇尚传统的保守派(虽然我本人根本无法将Denny和保守放在一起),每每看到忘年交的两人因为党派理念不合而斗嘴的时候就觉得格外有趣,如果看过波士顿法律的人一定会对Denny瞎开枪的几集记忆深刻,我们的Denny老不正经可是美国长枪协会的会员啊,这正是保守派的标志之一呢。其实与其说是因为党派的理念不合而争执,不如说是因为本人的理念不同而划分为两党。美国的政党制度真是给我“轻松自如”的感觉,我今天同意某党的观点我就入党了,我明天不同意了我就退党了,无需手续无需党费。
  
  
  
  水门案
  
  如果说《历史》一书里面浓墨重彩描写的事件是世纪大审判辛普森案,那么《总统》一书里着重描写的就是搞得尼克松总统的水门案。从几个小贼扯出的大案直到最后把总统拉下马,而总统行政分支的权力膨胀终于要挑战宪法。在这种情况下正是由于法院、独立检察官和一些行政官员的坚持才能够使得案件继续审查下去。而最最重要的则是陪审团,在尼克松想要解散调查组的时候,司法部长的答案堪称经典“你所不能解散的是陪审团”。陪审团是什么?陪审团代表人民,陪审团就是人民,无论总统的行政权力如何异化和膨胀,不要忘记你是个民选的总统。
  
  对于这个案件的精彩我无法复述,如果有兴趣的还是去找水门案的资料看吧,从刚开始的哑然失笑(因为某些人做事太蠢了)到后来的对制度的深思,这是一个改变美国的事件,也能够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对辛普森民事判决的疑问
  
  辛普森在刑事案件中做出了无罪的判决,但是在被害者家属提出的民事案件中却被认定是侵权责任人被判决赔偿一个天文数字。对此,林达的解释是刑事案件要求证据达到“超越合理怀疑”的程度,也就是99%认为被告人是有罪的。而民事案件里面只要求51%的程度认为辛普森实施了侵权行为就可以了。好吧,到此为止在我国法律里都有相应的制度,前者虽然我们没有“无罪推定”但好歹有“疑罪从无”,后者则类似于民法上的“优势证据”。在上述解释之后林达就已经过度到民事判决和刑事判决两者并不矛盾的结论,可我对此依然存有疑惑。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刑事判决的既判力问题?刑事判决的结果是一个是与非的问题,判决结果既然是无罪,那么从法律上就应该认为他没有杀人,这两者之间在法律意义上应该是等同的。毕竟这个案件与交通肇事罪(刑事)和道路交通人身损害赔偿(民事)截然不同。交通肇事罪和道路交通人身损害赔偿的区分是以是否达到定罪条件区分的,而对事实上的“发生了道路交通事故”是没有疑问的。辛普森的刑事判决应该来说对辛普森是否杀人在法律事实上已经有了一个认定,那是否美国法律可以基于对事实证明力要求的不同承认同时存在两个法律事实?这是这本书留给我的一个疑问。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
发表于 2013-4-18 09:51:09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前两集,已经不打算看后面的了。
  过多的资料,法规引述使得可读性大打折扣。同时,该书的潜在读者必须具备相当的政治制度,法律常识;所以,估计此书的销量不会太好。当然,作者通过特殊的视角,一个新入美国籍的华人,来解释美国的政治法律制度,会让中国大陆的读者更容易理解。但是,不时的中美之间的对比,却少了许多深层次的分析,使得借鉴意义不大。
  总的来说,作为启蒙书,太难了;作为专业书,太故事话。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发表于 2013-4-18 09:51:10 | 只看该作者
  前半部,关于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写的过于拖沓了,有点索然无味的感觉。但是当我快没有耐心读下去的时候,作者关于克林顿的叙述又激发了读书的乐趣。各位读友们,耐着点性子,你会发现这本书还是不错的。虽然自己认为,这本没有第一本“历史深度的忧虑”写的紧凑,呵呵。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
发表于 2013-4-18 09:51:11 | 只看该作者
  这种书现在看来基本过时了吧,写的又不好看,这年头咱对美国的民主了解应该早超越这水平了,估计这是老一代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发表于 2013-4-18 09:51:12 | 只看该作者
      《近距离看美国》是美籍华人夫妇林达(2个人)共同写的一系列丛书,《总统是靠不住的》是其中的第二本。作者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告诉我们美国三权分立下的总统究竟是什么样的,他们在美国处在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可以发现,美国总统并不是向我们平日里以为的那样像中国的皇帝,或是像中国的主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大洋彼岸可不是一句空话。人是靠不住的,倘若你希望依靠一个人的优良品质来造福社会那是肯定不会长久的,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优秀的制度,能够制约住人性中的恶。作者独到的视角,解读了美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本书语言简单易懂,一读就不想放下来。总之,非常值得一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发表于 2013-4-18 09:51:13 | 只看该作者
       采用书信体,有时让人觉得很舒服,有时候就觉得烦躁。这本书属于前者。轻松的叙事,多个书信很流畅的联系起来,像讲故事一样。但谈的话题相当深刻。读这本书的人大多对三权分立有所了解。可究竟怎么执行的,只有在美国才算是执行比较彻底的。尽管如此,还是闹出了那么多丑闻。与其说他在美化美国,不如说他在含蓄的描述应该是什么样。
      反正我很喜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7#
发表于 2013-4-18 09:51:14 | 只看该作者
  ①人是靠不住的
    觉得林达的书题目总是很好的概括了全书的中心思想,这本书当然也是。但是我不想讨论太多总统的问题,因为毕竟离我们,至少离我很遥远。
    我想说的是,只要是人,就靠不住。
    首先  人会在有意无意间伤害到别人。
    看到yzy说她和现在的室友只是同事关系的时候,我着实心寒了一下,还有看到我周围很多人,他们和自己室友的关系也都不怎么好,不知道自己的室友每天忙着什么,甚至不知道对方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更不要提过去或是现在的八卦问题了。所以我真的很庆幸我和我室友的关系那么的和谐,那么的好,但是即便这样,我还不是就那样把一次又一次的让燕为我收拾残局。
    我强势的不照顾别人感受的性格,我的倔强任性,我的高傲不在乎,这些我不想改也不那么容易改的东西给我在乎的,我不在乎的人带来的伤害有时候我自己都感受得到的,但是除了愧疚一下又还能做什么呢?不是简简单单的改就可以解决的,什么样的人不管他怎样完美,都会不可避免的在做事的时候,在生活当中伤害到别人的,这里只有次数多少和程度大小的区别而已。
    其次  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恶的。
    人得到权力就会膨胀,这难道不是与生俱来的所谓劣根性吗?人都是以利己为出发点的,区别只是损不损人而已,但是权利使一些人可以“合法”损人,既然都“合法”了那么再怎么自律的人都会想去试一把的,所以没必要骂什么贪官污吏这这那那,换谁都一样,反正都是人。
    最后 人永远是主观的
    我原来写过一篇文章天真的在要求党把真相告诉我们,我现在才知道这是多么不可能,因为对于党来说我们看到的就是真相。不用说的那么宏大,就连我们金融投资协会都有一段有点丢人的历史,开会的时候事实上如何如何,我们对外又是怎么说的。人永远都会有意无意的着重描述对自己有利的事实而把对自己不利的部分忽略掉,这还只是为了无关痛痒且虚无缥缈的“面子”。
    所以我们又能要求看到什么呢,哪有客观的真相存在啊
   ②机制也是靠不住的
     中央集权也好,分权也好,各有各的问题。
     中央集权让我们觉得受到太多束缚,我们想要我们应有的自由,但是正像我原来写到过的,我们这群文化人能且只能用各种方式叫嚣一下而已,枪杆子底下才能出政权,但是枪杆子拿到的政权能且只能是换了新包装“中央集权”而已,我们都已经验证了5000年了,再来1000,2000,5000年我也不觉得能有多大改变,因为……(不想说了,没意思,外加莫谈国事)
     而美国的民主,分权,且不说他离我们多么遥远,就说他在自己本国不是照样带来了那么多的问题,这还是林达带有他对美国很偏袒的主观描述就让我看到了很多很多毛病,更不用说如果真的在这种制度下生活了。
  ③潜规则
    原来还觉得这是一个贬义词,但是现在发现其实只是一个词而已,做什么都要讲规则的,游戏如此,人生如此,然而游戏无关痛痒,人生却很残酷。
    超市选董事这个事颠覆了我之前的很多所谓价值观,我原来把公开的民主投票不切实际的想象成那种绝对公平的理想状态,于是我觉得现实很黑暗,但是发现其实真的是我原来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太理想化了,现实有他自己的规则,既然你已经进入游戏了,那就必须遵守,你原来想象的规则是你自己的,不具有普世价值。
    D说无论什么竞选,都是凭实力的。我才开始去认真想实力是什么,然后我就真的服了那个全票当选了的董事长了。她可以让别人主动地或者至少是认真的去负责各种事情,而换成我,我只能全都自己来然后自己忙得焦头烂额。她可以很随意很平和的说出很多带着“官腔”的场面话,而我却说话不注意永远都在得罪人。她很会团结大家,把请客吃饭当成很随意而且必要的事情,而我到现在还是很怵聚餐这种事情,参与都尽量避免更别提主动请别人了。所以她周一一晚上两个会全都是说的,而我也一晚上两个会却全都是打酱油的。这就是实力的差距
    所以后来晚上和lbw聊天,我说心情不好,竞选董事结果超糟糕,他就问是实力不够还是票不够,我说其实票就是实力。
    不要再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了,世上的规则早就定好了,不是你想着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没有什么对与错,黑暗不黑暗,只有接受不接受,不知道规则就不要玩,地球没有谁都照样转的
  ④适者生存
    说了那么多,感觉中心就是什么都靠不住,生活很艰难。
    的确是这样,昨天双在群里那句“真他妈艰难”其实给我触动很大的,但是我还是始终相信“生活是用来享受的”,每天睁开眼睛对于我还活着这个事实我感到的还是庆幸而不是悲哀,我一向是享乐主义者的~最近对“适者生存”这一法则越来越赞同,我们都在被筛选着,就看每个人怎么去看待这个事实,或淡然处之或迎难而上或知难而退或愤然自杀……
    其实这不是单选题,再坚强的人也可以偶尔逃避现实一下下嘛,要不我顶着那么多deadline那么多的这事那事在这里贫是干什么呢? 还是写实验报告去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发表于 2013-4-18 09:51:15 | 只看该作者
  《总统是靠不住的》我读了之后想了很多,我想在一个监督机制很完善的国家都会发生水门事件,何况世界的其他国家,更合况我们的中国,我觉得政治这东西本身就很具有诱惑力它带给你权力的同时本身还会腐蚀你的心灵,俗话说: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个品德在崇高 的官员他经常经受金钱美女的诱惑,他不会出轨吗?答案是肯定的,权力带给人的是心灵的扭曲,他需要制约,需要制衡,权力越大越危险,尼克松当上了美国总统,到后来不久就想连任吗?他不想把水门事件闹大,不就是害怕伤及到自己的权力吗?在我们的国家也存在一些官员把权力看的很重要的人,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干了很多坏事,但是人民是伟大的,历史是公正的,触犯人民的人同样会遭到人民的惩罚,历史就是这么公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发表于 2013-4-18 09:51:16 | 只看该作者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认识到从政党和选民的角度来说,台湾还不是真正的民主国家,因为党派和选民的党性太强了,甚至达到只认蓝绿,不辨是非的地步。简直令人质疑到底是人治还是法治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
发表于 2013-4-18 09:51:18 | 只看该作者
  最近连续读了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吴思的《血酬定律》和易中天的《帝国的终结》,虽然所谈古今中外各有不同,但核心确似乎都集中于一点,即国家的监督机制。这里面,林达谈的是美国,可以看出林达对美国的国家监督机制深表赞许,并称其为成功的“收银机”系统;吴思和易中天谈的都是古代中国的监督机制,两位学者都对其批判之势皆跃然纸上,似乎正好于林达的“收银机”系统呈反正教材之势。不过三位似乎都没有谈论一下当代中国国家监督机制的打算,林达身处他乡,想必不了解中国国庆,技术上似乎不可行;吴思和易中天虽身居国内,但估计谈古两位都可以纵横捭阖,论今可能就顾虑颇多了,因此我也不指望能够看到这样的著作了,姑且就聊聊中国的古和美国的今吧。
  易中天认为帝国的终结势由于腐败,而且一种无法遏制的腐败,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之初就注定了它会因为腐败而崩溃。这种腐败势无法遏制的,因为帝国设计的任何防腐机制都会变成加速腐败的机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帝国所设计的防腐机制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作为帝国的所有人皇帝而言,是没有任何主观动机要去腐败的,整个国家都是他的,还有什么必要去腐败?而皇帝对其手下的官员,也绝不会是鼓励其腐败的,因为官员腐败就等于实在偷皇帝家的东西,没有哪个皇帝会蠢到开门揖盗。至于草民,根本就没有能力去腐败。这样看来,有动机而且有能力腐败的就是官员了。对象虽然明确了,但一个皇帝显然无法监督这么多的官员,而因为无法监督而不去监督更是万万不能的,于是只好再设立监督官的官,但问题是,这些监督官的官也是官,他们的本质和被监督的官是一样的,同样属于有动机而且有能力腐败的集团。那怎么能让这些监督官的官洁身自好呢?帝王们就只能指望“德”了,可惜这个“德”实在是太过飘渺,基本没有什么实际效力。于是乎陷入一个官员腐败-设置监督官员德官员-监督官员的官员也腐败-再设立监督监督官员的官员的官员-再腐败-再再设立---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直至帝国崩溃。有没有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办法呢?易中天明确回答--有,但帝国不可能采纳。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办法就是让草民来监督官员,这是遏制腐败最根本也是唯一的办法。但帝国的自身性质决定了其决不可能授权于民,否则就不是帝国了,而这将直接威胁到帝国制度自身的存在。于是在慢死和猝死之间,只能选择慢死,对于任何皇帝而言,只要他在位的时候太平无事,管他死后洪水滔天。反正都是要亡的,只要不亡在我手上就行。
  易中天确实揭示了帝国终结的本质原因,而林达所极力推崇的美国“收银机”系统确实就是一种授权于民的系统,而且这套系统自建立以来似乎的确运行良好,虽然美国同样历来不乏各种腐败分子,但总体而言这种腐败都被控制在了一个非常低的水平,而且一旦出现任何异常苗头,都会被坚决地扑灭。美国这套监督机制已经运行了两百多年了,按照中国历朝历代的表现,一个帝国在建立两百年后,都已步入暮年了,更多的则早已改朝换代了。暮年的帝国一般表现都是官僚机构庞大并且高度腐败,社会生产停滞甚至下降,民众生活困苦,民怨沸腾,社会矛盾一触即发。但当今美国目前没有出现上述任何一个症状,反而是当今世界最稳定也最发达的地区。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不是帝国,他建立的“收银机”机制确实发挥了作用。
  实际上,古代中国曾经试验过这种授权于民的监督机制,吴思就谈到,在明初的时候,就存在过民可告官的制度,但很快就由于官不堪其扰且良民变刁民而很快废止了。这个很好理解,帝国所能依靠的,是官,而不是民,民始终是在皇帝和官僚的对立面的,在帝国制度下的这种授权于民只是一种畸形的授权,难怪无论是官还是民都觉得别扭,自然最后成了一方面官不堪其扰,一方面良民变刁民。最中,皇帝仍然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让官员把刁民变成顺民,然后最终顺民变暴民,改朝换代。
  虽然之前说了谈古不论今,但我还是不免想到,如果最近的杭州飙车案如果按美国的陪审团制度审判,以及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开胸验肺”事件如果在林达所述的体系下操作,会不会是另外一个结果呢?
  愿少有所教,壮有所用, 老有所养, 鳏寡孤独皆有所终。
  愿死者安息,伤者得偿,生者皆有所慰。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08:53 , Processed in 0.0562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