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连接你我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总统是靠不住的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4-18 09:50:10 | 只看该作者
  故事依然引人入胜,澄清了很多模糊的认识和想象,而且那种微观的讲述能力是非常需要耐心的,我认为这正是林达的功力所在,不想当然不回避问题,很诚实的态度令读者感受得到。书中偶尔穿插的议论虽然看得出有所指,却没有怨毒之气,中肯且水到渠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4-18 09:50:11 | 只看该作者
  林达的书看过好几本,都很喜欢。这本书是书信体的,读来轻松愉快,如同听一位朋友讲故事一般地娓娓道来,重点讲了尼克松和克林顿这两个总统,分别围绕水门事件和克林顿的连任竞选展开。把美国的政宪体质介绍了一遍,“自由民主”,不再是纸上的理念,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3-4-18 09:50:13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我收了很久很久,一直没看,因为有点儿抵触这一类的书名。其实我现在读完了还是觉得这本书的书名是标题党,大概赢得了许多销售,但是我天生讨厌标题党,恨不得每本书都叫“一本关于xx的书”才好。此乃一癖,我猜。
  我看完了总的感觉是,如果是在以前还在国内的时候看这本书,可能有些觉得遥不可及,也非常容易的相信这是一本纯粹亲美的书。现在因为在美国已经生活了一段时间,也通过媒体,社交等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了政治中,所以我倒是觉得这本书,给我们这些成人后才移民的人有个不错的social study的补课作用。书里描写的,据有些人说“美化美国”,其实我觉得它就是描述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本来这样建立起来也是以完美为目标的。当然在具体操作中是怎么样的,那就并没有理想中的完美了。之所以说可以作为social study的教材,我记得书的最后一章大约是延续前书,写了辛普森的案子,其中谈到民事律师和刑事律师的区别,我就在想,我的一位涉及了民事案件的移民朋友能读到这篇该多好,就不会对民事律师提出像刑事律师一样的听起来与common sense违背的要求了。而之所以很多移民都有类似的误解,是因为我们对美国的social study大体都是从影视里来的。所以如果嫌弃枯燥性的普及书有些不乐意看,那么看看这种随便聊天一样的书,也能侧面了解一些社会结构和基本法律。
  
  我就作为像上了一堂课一样写出一二点感触。
  
  1. 党性
  
  在微博上或者一些真正是亲美派的言论中,经常看到有人说:美国人想是什么党就是什么党,也没有入党的繁琐,想退党就退党,非常自由。我想说,yes and no。确实是自由。在注册投票的时候,有一个选项,是民主党或者共和党,或者无党派(我觉得这个对其他党派其实有点歧视,因为没有见到有填写其他党派名称的地方,也许就是今年注册表格这样?非公民表示不明。)很是自由,想说是什么党就是什么党。而再次同时,美国人对自己的党性划分却又是极其极其严肃的。我倒是听说有些人时常今天说自己是这个教,明天说自己那个教的,但是很少听说有人说今天是这个党,明天是那个党的。每个人其实对自己是什么党或者不是什么党很serious。在08年我因为说了奥巴马几句好话,我和两个朋友坐在一起,一个熟一点的朋友就告诉另一人说“她是民主党”。我当时非常生气,因为我没有认为自己是民主党。(当然我还不是公民呢!)。后来这个朋友也专门跟我道歉。当然了平时开玩笑归开玩笑,如果正儿八经的把我label成一个党派,而且label错了,我觉得后果很严重。你试试去喊人家死心共和党人士喊成民主党?或者反之?有的人甚至因为这个会失去脾气大闹一场。所以,在美国这个号称自由国度里,我倒是觉得谈起政治反而要小心。怕的不是某个专政来找你麻烦,而是如何在完全的表述自己的政见的时候对持别的政见的人表示尊重。因为每个人都有讲话的权力,但是我个人觉得没有侮辱对方的权利。
  
  2. 保守派和自由派
  书里提到,在美国生活很久以后,不用问人家,光看一个人的言行,就可以看出保守派和自由派,有时候光看着一个人的样子就能看出来。这个我倒是真的赞同。(不过不要以为保守派就是很保守,自由派就是很自由,跟穿衣服保守不保守没有什么直接关系,well, could be a factor though)。我印象中,人群大概分为极端保守/自由派,保守/自由派,保守的自由派,和自由的保守派,另外还有中间派。其实真正的中间派我遇到的比较少,大部分都是以上一些。中间派和保守的自由派,和自由的保守派显然是不同的。我自己当然也是其中一个派别,对比书中所描述的,反观自身,不由的笑出声来,还真是描写的恰当。似乎是看到星座描述,说”哎,还真的有点儿准“。当然这种就跟星座一样(i believe比星座准),能描述整个群体特征,有时候一个人明明是保守派但是看起来很像自由派所以误判的事情也屡有发生。派别和党性没有直接的一是一的联系,但是有很大挂钩。所以这个和党性一样,还真不是你宣布自己是保守派就是保守派的事情,还真是你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尤其是成人,思想难以一下子完全改变,所以还真不是”随便说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的事情。相对某党千万党员,是否真的都是跟该党”一条心“来说,在美国,这样的党性在松散的组织中倒是体现了有趣的思想统一性。
  
  3.美国的政治体系 是否完美
  屁!当然不完美!不仅不完美,经历08大选以后再看12大选,外加这几年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social study,包括研究政府红头文件,看左翼小说右翼小说,观察fox和msnbc的报道,听夜里谈话秀的胡扯等等,还时常有非常堕落的感觉。
  但是我觉得,叛国的说一句,与某朝相比。某朝有很多问题,美国也有很多问题。但是在民主政治的道路上,好像是两个同时在抓耳挠腮的小学生,某朝可能是一年级的,美国可能是四年级的。这个你没法否认的,某朝是几千年的专制统治,不仅是政治上层,就是平民老百姓这种很长时间的观念,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建设好完美的民主的。而美国(此处省略五百字)的历史造就了今天的局面,这个相比有很多著作阐明了。
  我其实想说的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作为旅居美国的华人来说,经常会对国内的情况痛心,对美国的现象也时有批判。但是批判美国最厉害的华人不是像我这样的,而是在第三国生活过的华人。在网络上遇到一些曾经在英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其他发达国家居住过的朋友,言必称”在xx这个问题就不是这个样子的“。批判中国的问题也是引用第三国,批判美国的问题更是引用第三国,也很有一种”流落到美国生活“的无奈和忧愁的流露。所以美国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像我这样没有行过万里路的人来下评论,还太早了些!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3-4-18 09:50:14 | 只看该作者
  P37“一个收银机的发明”
  1、在没有发明收银机之前,收钱、找钱都是靠雇员自己自觉,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成了“世界性”的难题。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想,肯定要从思想教育入手,因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杜绝这种现象,还是必须从改造人的思想品质出发。然而按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他们想得很简单,既然放在眼前唾手可得的现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那么,常常有意志薄弱的人抵挡不住这样的诱惑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对于美国人来说,人是有弱点的,人是靠不住的”。他们“期待以一种机制解决人的不可靠性”。于是,他们发明了收银机。
  
  P43
  2、在美国建国之初的“制宪会议”上,他们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到底要什么,但是,“他们对于自己不要什么”就比较清楚,不要专制,不要暴君。至今,“他们也没有一个建设共同理想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只是在《独立宣言》里表达了个人拥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它所表达的理想,“只是一种低一个层次的个人理想,而远不是一个宏伟的社会理想”。后来,他们这种思想验证了一个道理,就是实现了更为简单的个人理想,整个社会的理想也就跟着就实现了。然而我们的国家却从来不明白这个道理,领导人们整天呼喊着要实现社会主义伟大的共同理想,我们要为了这个共同理想而献出自己的什么等等。他们不知道,个人理想都实现不了,如何实现社会理想呢?
  
  
  P78
  3、在“尼克松政府”期间,尼克松与新闻界进行了一场世界闻名的较量,那就是“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案”。《纽约时报》等美国12家大报卷入报道美国政府在越南问题上的种种作为。“尼克松的政府行政部门向法院起诉,要求政府的司法系统以国家安全为由,判决报纸中断发表这些秘密文件”。最后,新闻界赢了。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雨果.布莱克针对这个案子说了一段著名的话:每一次企图用法庭判决去阻止报界,总会导致对于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恶名昭著以及不可原谅的违背。
  
  P79
  4、艾尔斯博格是个为反战宁可坐牢的理想主义者,他偷偷复印了大量政府秘密文件,然后不需报酬地公布给新闻媒体和国会。他的想法是,“一要让新闻监督在越南问题上起作用;二是要让美国政府的立法分支(国会),通过对行政系统秘密文件的审查,履行他们对于行政分支的越南政策的监督”。
  
  
  P84
  5、李迪这样的傻逼都能成为白宫的顾问,那是因为美国总统手下虽然指挥着庞大的政府行政机构,有些“千军万马”,但是,一旦想“越界”操作,他完全一个人都指挥不动。“而能够连犯法都不顾去效忠总统的,大概也就是李迪这样的水平了”。这也可以看出,稍微明白点的人都知道美国法律的严格,他们很少会为了自己所谓的前途而越界,即使那个人是总统,也不会为此去冒风险。他们更加在乎的是自己的原则和自由,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人能够命令他们,他们只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这里也与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不同,换做我们,如果能为主席,为自己的前途做点什么,我们可能会不择手段,为了名也为了利,可能还为了权,冒着坐牢的风险也是值得的。这可能是国内最错误的价值观了,我希望自己不会成为这样的人。
  
  P114-116
  6、“水门事件”发生后,白宫一个劲地想掩盖事实真相和阻止联邦调查局继续调查下去。“因为在在这个制度下,联邦调查局是独立的联邦机构,在操作时并不受司法部多大的控制”。而且“即使是行政体系下的司法部,在法律的制约下,也不见得就对白宫言听计从”。白宫也找了中央情报局的副局长,尽管他们是由白宫提名,“但也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因为“他们根本承受不了今后的法律责任”。
  
  P119
  7、尼克松作为司法部长的上司,而且也是司法部长的任命者,甚至可以说,司法部长的前途都掌握在尼克松的手里,但这也不能阻止他继续按程序走下去。“一个案件一旦进去司法程序,它就如同卫星进入了运行轨道”。“根据分权的原则,行政分支的一个高级官员做得再大,也不能干涉司法程序,即使是很低级的法庭的程序”。作为一个政府官员,“是很难做到向外界彻底隐瞒什么不寻常的举动的”,他的所做所为将会受到国会的质疑,并且必须回答出为什么来。“他的行为并不是只对总统负责,而必须是对美国人民负责”。“司法部长也罢,联邦调查局长也罢,众多由总统任命的官员们,他们之中不乏有一些顾忌总统压力和顾忌个人前程的人。可是,在犹豫中摇了几摇之后,他们几乎都在总统和制度之间,选择了服从这个制度”。
  
  P143
  8、在美国 ,“政府多少行政官员与平民百姓相比,受到的监督更多一层”,因为国会可以对官员举行听证会,它是“权力的立法分支对于行政分支进行监督审查”。“在政府行政机构和官员的行为发生诸多疑点的时候,即使还没有够得上提出法律起诉的证据,国会就已经可以根据这些疑点要求召开听证会了”。“更具威慑力的一招,就是一般它都向全国作电视转播”。
  
  
  P171-172
  9、总统的属下司法部长,司法部长的属下独立检察官,他向法庭提出要求,要尼克松交出录音带。“考克斯在上任之后,没有一刻表现出他是尼克松的‘下属的下属’,相反,他始终保持一个克尽职责的独立检查官的形象”。尼克松要考克斯辞职,考克斯不干,于是解除考克斯的职务这事落到了现任司法部长理查德森手里。“司法部长是总统的下属,他即使解除了独立检查官的职务,也不过就是执行了自己的上级、总统的命令”。但是,“他除了必须面对总统的命令,还必须面对法律、面对历史、面对良心”。于是,他辞职了。
  
  
  P192-194
  10、“最高法院从理论上宣布了尼克松的彻底失败”。但是,“尼克松完全有可能破罐子破摔,干脆公开对抗”,因为他毕竟还是“美国的三军统帅”,还是“全美国最有权威的一个人”。尼克松对最高法院的判决,有服从和抗拒两种选择的可能。白宫幕僚长黑格作为一个前军人,还本能地想过“有必要调82空降师围住白宫保卫总统”。关键时刻,国务卿基辛格说,“坐在用刺刀团团围住的白宫里,是做不成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的”。于是,尼克松的律师克莱尔宣读了尼克松的声明:“我尊重和接受最好法院的裁决”。这一个简单的声明,化解了美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宪法危机。
  
  P213-220
  11、克林顿在年轻的时候吸过大麻,而且为躲避越战出走国外,“在国外读书期间,他还参加和组织了反对越战的游行”。在私生活方面,“也在报纸上可以看到各种版本的故事,从婚外恋到性骚扰,应有尽有”。就是这样的一个不完美的新一代美国人竟然击败了堪称道德完人的二战英雄布什,因为“新一代的美国人更倾向于赞同这样的观点,选总统是在选一个理念,而不是选一个完人”。更重要的是,美国人民相信,即使克林顿做的不好,美国的制度也能弥补克林顿的过失。所以,美国人民仅仅抱着让克林顿试一试的想法就让他上台了。到了今天,奥巴马总统不仅有过吸毒经历,他还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这绝不是美国人包容的极限,未来将会有我们更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P287
  12、你能想象政府也能“关门”吗?有一年的克林顿政府和以共和党占多数的国会的预算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造成政府的所有行政机关,除了实在关不得的少数机构之外,其余一律由于没有经费没有工资而关门了。“由于政府行政分支的所有年度开支都必须由国会通过预算,才能拨出钱来,所以,尴尬的僵局终于形成了”。“行政机构一年的钱花完了,拨钱的时候到了,预算却没有通过,当然钱也就拨不出来了”。当时正值圣诞节,克林顿总统十分狼狈地自己掏钱付电费,才使得首都华盛顿著名的“第一圣诞树”的彩灯没有熄灭。那时,所有的国家公园、国家博物馆等著名旅游景点全部关闭,领事馆签证也停止了,等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3-4-18 09:50:17 | 只看该作者
     
     尽管美国一直作为当今的宪政典范受到热烈追捧,但笔者仍希望从中立的角度来看《总统是靠不住的》这本书里所描述的美国。从史料分析的角度来说,居住在美国的林达写的这本书算是第一手资料,尽管其可能受主观因素影响而偏离事实,但在此笔者假设书中所描述的是客观事实,只是读者应当注意这个陷阱罢了。
     要讨论书中“人是靠不住的”这一主题,首先应当先了解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政府,我们所追求的最合理的制度设计意义何在。早期国家的起源的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融合论与冲突论。融合论主张国家乃是适应人类协调社会关系、维持和平与秩序、管理公共事务之需要而产生的。而冲突论则主张国家是当社会利益冲突不可调和时为了将冲突控制在秩序以内而从社会中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日渐与社会分离的力量。政治学家对现代国家起源所持的观点更是复杂。而在一系列的政治实践和理论探索中,“政府应该干什么”这个问题就更是争论不休,但无疑问的是,政府在社会中担任了一个管理者或者说是公权力行使者的角色。至于国家与社会的区别,政府是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这些问题就暂不在此文中讨论了。所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国家还是政府,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是为了人而服务的。它追求的应当是如何最大化它所代表的人民的利益。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保证高效率和合理利用资源以提高存活率,自愿地将部分私权力交给高于社会与个人的组织行使,这部分权力即被称作公权力。但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生存权已经有条件得到基本保障的情况下,人民利益的体现更多的侧重在最大化私权力的行使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当然最大化私权力应当在不侵害他人权力的情况下进行。而此时面临两大障碍,一是如何避免公权力对私权力的过分压抑,而是如何避免私权力在扩张中对公权力的侵蚀。用较理想化的语言来表述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合理的制度设计是为了使每个人都拥有自由地做人的权力。
  制度设计包括很多方面的制度,但我们重点讨论的是政治制度的设计,这也是《总统是靠不住的》这本书所关注的重点。书中最大的一个亮点(也是这本书的核心)是人是靠不住的,而作为公权力行使者的象征——总统,也是靠不住的。经过长时间的争辩,我们最后不得不承认,尽管从亚里士多德时起人就以追求理性为目标,但遗憾的是,人并不是理性的,至少他不是一直都理性。当一个国家只听从一个人的声音或者是只听从一种声音,那就像是把鸡蛋放在唯一的篮子里,一旦篮子倾覆就只能留下蛋液,而不会幸存下来能重新孵出小鸡来完成新的循环的鸡蛋。
  那我们接着来看一下美国是如何把它的鸡蛋放进不同篮子里的。林达在书中表达了他对美国有55位国父这种美国人习以为常的观念的惊叹:“一般的国家虽说是一班人打下的天下,但是,总有一个领袖气魄的人冒在上面。所以在最终,总是能够确定一个人称之为国父。但是在美国,居然出来五十五个国父!”尽管这可能是回应中国历史的冷幽默,但就像他在“收银机”那篇中所说的那样“也许,正是他们的离去,给这个收银机的正常启动,按下了第一个启动按钮”,这是断绝“伟大领袖”传统的一个开端,或者说是它开启了另一个传统。当克伦威尔在英国借民主之名行独裁之实而引起这群建国之父的警惕时,它预示着人们对“伟大领袖”这种个人崇拜的警惕,预示着英雄主义时代的终结。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米尔斯海默认为,当国际社会缺乏中央权威来维持秩序时,国家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权必须不断扩张自己的实力,而这种扩张只有当它成为霸主能够彻底消除他国对其的威胁时才会停止。虽然这个理论似乎还只运用于国际关系研究中,但当我们将之与亚历山大大帝、秦始皇、拿破仑、希特勒攀上权力顶峰的历程对照时,他们的行为选择也在某种程度上符合这一逻辑。这是一个循环。倘若国家能够利用公权力为国民提供庇护,那么个人权力的追求能够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而倘若个人权力侵蚀了国家权力,那么国家的公权力也难以维持一个客观的位置来为国民提供庇护。而循环的开始往往就是“收银机的第一个启动按钮”。
  当我们谈到美国的宪政,我们立刻条件反射似的想到一个词:“三权分立”。这个制度设计是基于一个很现实的很简单的认识:“权力导致腐败,而绝对权力会导致绝对腐败。”我们都知道三权分立就是将国家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大块,三大模块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类似于三权分立的思想不断在许多不同背景的国家中实践,为什么都没能够成为宪政的典范?这个问题应当从细节中看。总统能够提名各大部门的部长以及最高法院法官,但是这个被提名者必须通过国会的严格审核,如不及格立刻予以驳回。林达同学再次发挥他的冷幽默,在文中说:“如果我们现在是坐在你那间又小又挤的屋子里,你肯定是一脸狡黠地对我说,你把美国人的这点把戏都当真?总统的提名他们还能叫真去审?也就是走走过场吧。”看到这段,我们大多干笑几声,这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因为我们的现状如此。然后他详细地描写了一番繁琐而正式的国会审核的过程,并以克林顿三次提名司法部长为例显示了这个程序的落实程度。而这个程序的落实,有赖于全美实况直播的国会听证会。国会的立法要提交到最高法院进行司法复审。而行政部门底下的司法分支却专门设立检察队伍寻找独立司法系统,也就是法院,的司法漏洞并提出诉讼。而中央政府与各州之间的种种制衡更是多如牛毛。美国的制度设计都是围绕了一点,那就是用法治尽可能代替人治。他们的思想就是,宁愿忍受法治的繁琐,也不能给人钻漏洞。大概每位研究宪政的学者都会感叹美国宪政设计的巧妙与精美。
  但即便在建国之初就奠定了牢固的宪政思想,美国的政治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备的,每一种政治制度必然都要经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第一宪法修正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第一宪法修正案的核心就是保护新闻自由。20世纪初美国的进步运动,也就是“扒粪运动”,就像一次美国社会黑幕的大清洗。这次运动对美国金钱政治的打击也是致命的,新闻媒体在这次运动开始逐渐获得了第五种权力,从而在此后充当了重要的政府监督力量。《总统是靠不住的》一书中花了大量笔墨详细讲述的水门事件也正是这次运动的重大胜利之一。
  尽管美国是当代的宪政典范,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它的制度是完美没有漏洞的。中国学者研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最终仍然是要为中国的制度设计服务的,林达大概也是这样,所以字里行间隐含了许多中美的比较。当我们说要借鉴某一种制度的经验时,我们并不是要将中国的制度改造得像美国的制度,而是批判地考虑美国制度设计中的逻辑以及这种逻辑的利弊后将之融合到中国的制度思想中。
  在清楚了这一点后,我也只在此略谈几点美国制度弊端。第一点是美国一直被人叨叨不休的三权分立后各个机构间互相“扯皮”而导致效率低下的情况。美国总统所许下的对外承诺常常受到国会的阻挠,结果给外国留下不讲信用的不良形象。林达在书中第一篇也提到这一点,但在他看来这是美国权力制衡成功的体现。第二点是为了维持制衡而设立的林林总总的机构给美国财政带来的行政负担。例如,为了维持行政与司法间的制衡而在行政部门下另设的司法部门层层级级设立下去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机构。除了制衡所带来的行政负担外,美国的普选制度不仅仅耗费了大量的钱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总统不断许下福利承诺增大了财政的福利负担。第三点是作为三大力量之一的国会被人非议其容易为资本集团而左右。尽管原则上国会也是通过层层选举推举上来的,而美国的选举程序十分完善,基本可以保证所有人都能参与投票选举。但是无论是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出的疑问,还是罗伯特A.达尔在多元民主理论中提出的观点,都警醒我们,人们拥有投票权并不意味着他们在真正意义上行使了他们表达意愿的权利。当传播领域开始关注并研究选举过程中的传播效果,这就意味着人们可能被经过伪装的演讲和宣传视频所欺骗而做出并不符合自我意图的投票选择。更可怕的是,没有受到教育的个人可能是盲目的、非理性的和极易被收买的。这容易让人联想到成就了雅典但同样毁灭了雅典的古典民主政治制度。
  当讨论进行到这里,我就有如惯例一般来个总结好了。我很赞同林达提出的“人是靠不住的”这一点,这一点也是《总统是靠不住的》这本书的精华所在。但是,我们也不能生硬地模仿某一制度而不去深入研究它的本质。当我提出美国制度的弊端时,我也深深明白不能因噎废食这一道理,只是当双刃剑的一面更加锋利的时候要有人把另一面剑刃也磨锋利以使人们警惕罢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3-4-18 09:50:1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知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三权分立(checks and balances)亦称三权分治。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三权分立具体到做法上,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是当前世界上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民主政治思想。三权分立的实现模式在各大资本主义国家有所不同,而真实的情况是只有美国(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而其他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实行议会制。
      美国的总统制,总统是行政分支的最高位者,按照作家林达夫妇的说法,美国总统“肯定不是美国政府的首脑,他只是美国政府的‘立法、司法和行政’这三个分支中,‘行政’这一分支的主管。照通俗化的说法,他只是美国联邦政府‘大行政办公室’的主任,是一个‘大管家’一类的人物”。所以,当中国人普遍以为美国总统是大权在握,拍一拍桌子整个地球就得颤两颤的大人物,那我们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知道,三权分立的制度在美国,并不是摆在那里供人观赏的,是真正起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作用的。作为美国立法分支的国会,司法分支的法院(最高法院)以及以总统为首的行政分支,组成了一个如金字塔般稳固的三角构架。国会拥有立法权,但它的权力却受到其他两个分支的限制,尤其是司法复审这一关键的制约。同时,国会立法后也无权执法,至于有执法实权的总统,既不能建立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在法律的实行中也不能歪曲和任意解释法律。而最高法院的九名首席大法官,他们除了给所有法律下判定,为宪法做解释外,没有任何其他权力。可以说,在这样的一个体制下,美国总统的地位,远远是不能跟我们中国古代的皇帝相比较的。
      另外,为我们所熟知的,还有美国每隔4年都有的一个大选年,到那时候,所有媒体的焦点都集中在美国的总统候选人之上,党派之间激烈的口角与互相的攻击,成为所有关心大选的民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从这个角度说,美国总统是唯一全民直选的、受全美国人民委托代为处理公众事务的最高行政官员。“一个美国人一旦成为总统,自然而然地便成了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人物。这些都是美国人赐给美国总统的。美国人就是这样看的。因为他们如果不信任他,不选他,他就得不到。因而美国人对任何一位总统的态度都一样——随时准备收回他们的信任。”美国总统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作家林达在《总统是靠不住的》一书中提到,美国人选总统,并不是在选一个完人,而是在选一个理念。也就是说,每个总统候选人对于美国和这个世界给出一个解释,给出一个方向,也给出走向这个方向的一些具体路径。譬如,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曾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率领大陆军团赢得美国独立,在1787年他主持了制宪会议,制定了现在的美国宪法,并在1789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在两届的任期中设立了许多持续到今天的政策和传统;林肯总统领导美国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一百多年来,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再如,罗斯福总统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学者评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同华盛顿和林肯齐名。
      事实上,美国民众对他们总统的唯一要求,只不过是宪法规定的总统宣誓内容上的一句话:“我郑重宣誓我一定忠诚的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我最大的努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 按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总统是美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陆、海、空三军总司令, 行使国家行政权。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包括各部部长、最高法院法官、大使、公使、中央情局局长及其他高级官员,但需取得参议院同意。总统有权制定外交政策, 委派驻外使节和特使, 签订行政协定和缔结条约, 但所缔结的条约须经过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票批准。总统有权指挥陆、海、空三军、制定战略决策, 宣布战争动员, 决定谈判、停火, 控制核武器的建造和使用。此外, 总统还通过向国会提交咨文参与国会立法和对议案的审批权控制国会立法。
      作为行政部门的行政首脑, 总统必须竭尽全力管理好广大纷繁的各部及各种机构的事务。在总统和各行政部门负责人的统筹指导下, 行政机构的责任就是阐明和执行国会所通过的法律, 而归根结底总统要对它们的决定负责。当代每一个总统都抱怨担任美国政府首脑有困难。事实上有些人认为由一个人来担任这份职务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主要是人员的数量太大——行政部门几乎有三百万名雇员, 其中57%为文职人员加43%为军职人员, 估计发放工资额在三百亿美元以上。总统显然不能控制这个庞大宫僚机构的全部活动, 也不可能了解到更多的关于他们日常的工作情况。因此,美国总统有组建自己的内阁的权力,通过组建自己的行政班子,可以帮助其分担任期内繁重的国事压力。
      上文提到,美国总统有任命行政分支领导人的权利。每个总统候选人在当选后,正值摩拳擦掌,打算大干一番的时候。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搭一个可靠有效的班子。可是,总统每当提出一个候选人的时候,他都必须依法送交国会批准,国会在批准之前,都会有专门机构,对每一个总统提名的候选人进行严格审查,以防总统以权谋私。
      另外,依照美国政府结构的设计,总统本身只是一个行政主管,如果他试图通过一项什么法案的话,必须以提案的方式提交国会并说服国会,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否则,这只是总统的空想而已。因此,总统虽是政府一大分支的领导,却也时时是众矢之的。“他时时都在用权,但是,他的权力处处都要受到制约,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诸多种类的监督之下,以防他违法越权。”
      不过,总统对于国会自行提出通过的法案亦有否决权,这也是平衡与制约原则的一部分。依笔者来看,这个规定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国会手中享有非常大的立法权,极有可能发生偏激的现象。而通过否决权的制约,能够更好地达到法律设计者所要达到的平衡。
      我们认为,总统控制的必要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治的考虑,二是行政的考虑。从政治的观点来看,总统控制行政是民选的官员控制非民选的官员,是民主政治在行政上的一种表现。从行政的观点来看,近代行政组织的最大特征是机构庞大而众多,任务复杂而易变。运用这样一套庞大而复杂的机构,就必须有一个集中的领导,能够协调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王名扬先生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总统控制行政的必要性。他说,单就行政本身而言,行政部门好象一个乐队。乐队有各种不同的乐器,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各种乐器的操作者凭自己的判断演奏,必然奏不出一个乐章。总统是行政乐队的指挥,协调队员的行动。特别是上个世纪以来,行政任务更加复杂,行政机构进一步庞大,总统控制行政的必要性也随之增加。
      总之呢,美国总统这个“行政主管”,在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下,在美国民众关于“人是不可靠的”观点之下,的确受到种种制约。但是,这并不影响美国人民参与总统竞选的热情。因为在他们看来,总统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代名词,而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让自由自在惯了的他们依然自由如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3-4-18 09:50:19 | 只看该作者
  1. 选总统是在选一个理念,而不是一个完人。他们会考虑一个虽有过失但已纠正了的人做他们的总统,如果他的理念基本能够被他们所接受的话
  
  2. 我们的美国朋友们真的一点也不象我们那样,从小就对社会的发展形态了如指掌,心中时时有个科学的谱儿。知道自己现在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已经从哪里来,正要往哪里去,而且是必然地要奔到那个社会去。这些对美国人,纯属天方夜谭。对于人类社会的将来所做的各种预测,他们很少有信的,就是"信"起来,也都是各信各的。
  =>实际。着眼于现在和可以把握的东西
  
  3.美国人要是遇到一件棘手的活儿,会先花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去发明一个机器,然后在剩余的时间里用这个机器把活儿干完。
  => 灯泡坏了,中国人拧灯泡,比利时人拧拧灯泡的人
  
  4.“出走”以前的娜拉远不象一个深思熟虑的女子,倒确实象一个感情冲动的乡姑。她的要求非常本质,简单,对于追求自己朴素的理想没有什么宏伟的构想,但是对于自己“不要什么”却非常明确,反应非常强烈。她不要皇帝,不要暴君,所以,有了“美国革命”,所以,她也不打算捧出一个新皇帝。
  
  5.在我们的逻辑里,被“殖民”则意味着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如此的广告宣传就意味着“没有民族自尊心”和“把耻辱当光荣”等等一系列“殖民地奴隶心态”。“半殖民”都尚且不堪回首,何况是“全殖民”。凡是“殖民时期”外国人留下来的东西,只能充作激扬“爱国主义”的教材。这种逻辑和概念,已经随同我们的文化背景溶化在血液里。因此,我们是在本能地如条件反射一般,从心里抵制这样一种“辱国求荣”的文化现象。
  
  但是,我终于发现,美国人对此从来不产生这样强刺激的联想。对于他们来说,殖民时期仅仅是一个历史的客观存在。殖民者有好有坏。大大小小的殖民总督和殖民者,他们的名字至今还是美国许多城市和街道的命名,他们的铜像依然在美国各地熠熠闪光。因为他们与这块土地的开发建设历史紧紧相连。至于文化艺术领域里的玩意儿,更与殖民不殖民没有关系,他们从不认为这是“文化侵略”,或是“殖民外衣”之类可怕的东西。他们还巴不得能多弄一点这样的文化艺术过来呢。于是,对于美国人,历史就是历史,它总是有某种原因才如此存在。这一来,他们反倒一个个都是轻轻松松的。时间一长,我也跟着放松下来。本来嘛,跟我无关的事,我紧张什么。
  
  =>并不是哪一个政党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两百年的稳定发展,而正是这两大政党不停地激烈争执和互相攻击,把美国向两个方向"拔河"所形成的动态平衡,才造成了这样稳定的发展
  
  =>你想想,你也喝了一辈子茶了把,我们有几个人知道点日本茶道的?我这一问一定让爱国心切的人跳起来:"中国是茶的故乡,干嘛去知道日本茶道?"这回答正在点子上,保守派美国人所持的就是这种态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3-4-18 09:50:22 | 只看该作者
  通过水门事件来对总统到底是什么和总统是靠不住的这个观点进行证明。
  有个观点很有意思,        美国原版的报纸的克林顿政府是“clinton administration”。所以美国人从来没有所谓的克林顿政府一说。他们只有“克林顿行政机构”,“克林顿行政分支”这样的称呼和概念。总统不是美国政府的首脑,他只是美国政府的“立法、司法和行政”这三个分支中,“行政”这一分支的主管。照通俗化的说法,他只是美国联邦政府“大行政办公室”的主人,是一个“大管家”一类的人物。美国没有类似总理的职务,总统全给包了。美国国务院相当于外交部,而国务卿则是外交部长。耳目一新吧。
  
  通过辛普森案的后续发展,又讲述了美国司法制度中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区别。辛普森案结果还是让人觉得很过瘾的。
  
  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既然美国总统那么难,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争着当呢?”
  
  第三部和第四部在路上,期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3-4-18 09:50:25 | 只看该作者
  一边看着这本书,就不禁将这本书里的每一个美国式的考量与自己的经历做出对比。
  越是对比越是发现国人在思想觉悟上的落后。
  正如那句“中国贡献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却没有为近代文明做任何贡献”。
  且不谈书里对美国现实的过度赞扬——美国大众和中国大众又会有怎样大的区别,大家都是会受到蒙骗的人,都是会偏激的人,都是会自以为是的人。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呢。
  可是,不妨将书里描绘的国度设为一个理想国。
  至少这是我的一个理想国。
  “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拥有生命权,言论自由、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力”
  其实它只是一个朴实的理想。
  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个理想。
  可是,当我们拥有改变这一切的力量的时候,我们相信不了别人,我们控制不住自己。
  
  阻止我们实现这个理想的正是我们自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3-4-18 09:50:28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的政治制度毕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作为一个集权专制制度下的发展中国家的小群众,抱着一种了解学习甚至赞赏的态度来看都不为过。
  
  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会像踩到脚似的跳起来,骂人家是亲美派,说中国其实好太多,这是民族自尊心啊还是自卑感啊?不过对那些充分享受着靠关系和钱走后门的人来说,中国确实自由的太多了~前几天还听到有个教授说中国的贪污跟美国比是小巫见大巫,不知道这种说法从哪来,但不论从制度制约还是各种新闻见闻来说,都毫无可信度。但总有不少中国人在心理上主动的排斥说其他国家好,这真是一种崇洋媚外的反向极端心理。这是无知呢还是当上了鸵鸟呢?
  
  当然也要冷静辩证的来看待任何事物,人的恶是在任何地方都会开花的,没有人也不会有制度是完美的,制度所做的只是一种权衡,选择这个或者那个,有了这个就没了那个。就像作者在书中说成全了自由必定需要付出代价。美国肯定也有很多缺点,有可以让人的劣根性充分伸展的角角落落。尤其看完这本书我突然很想找本什么丑陋的美国人来看看,平衡一下书里给我的太过美好的印象。
  
  作者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的普通平民,所描述的事情应该是相当真实的(也要考虑到他所处的安静偏僻的小城镇等各种局限性)。为我把一个始终让中国人充满了好奇心,脑袋里已经累积了相当多乱七八糟从好莱坞新闻书籍各种渠道而来的朦胧的美国印象来了个完整痛快的矫正。我只能说,真实的美国,其自由之宽处和制法之严处不仅超过了我预想的最高上限,也超过了最低下限。让我感到对于一个在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人来说,外面的世界是不能靠从一个地方生长形成的思维来想象的。这一点对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来说都一样(其实本土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也是非常荒唐离奇的)。个人都有局限性,只有出去真正的看一看,才能明白真相。
  
  一本书只能代表一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况且那已经算是上个世纪的书了。相信任何一个理解人性的人都能对这本书产生理性冷静的看法。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5:11 , Processed in 0.12288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