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小看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也有一个梦想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发表于 2013-4-16 10:53:32 | 只看该作者
  来源于本人博客:http://cunfu.info/2009/01/31/jian-dan-hua-de-yin-you/
  
  心中一生的痛便是读书很笨,一是因为自己脑袋笨忘忆差是天生的,二是因为理解能力弱是后天的。尤其是一些书中列举的条条款款,大多是今天脑门进明天脑勺出。直到前两天才总结出来具体原因:因为自己无法记忆那些没有理解的内容。
  
      世界上发生的许多事情,当事实被简单化以后,看似清晰的结论,有时反而会模糊事件的真实面貌,甚至也会曲解事件所折射的意义和教训。
  
  比如读书时背诵美国南北战争,就是一个总统林肯突然说“我们解放黑奴”吧,于是便打了4年,然后收兵结束,至于真正打响第一枪是历史背景与深刻原因,战后南北方情况如何,是推行了北方的主张还是南方有了质的改变,这些改变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反正没有人告诉,你要不去读书就永远也不知道。这已经无法被认定为是“信息”还是“知识”了!当读了林达的又一本《我也有一个梦想》对美国种族问题有了多一层的了解。
  
  自己从来不是一个会读书的人,往往在一本有明确主题的著作中读到的却是极小的点,而这次就是简单化的隐忧。
  
  我们在从小的被教育中都是老师告诉我们,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考试时要列出纲,如果用一个词,那一定是“纲举目张”最准确了。就连这次春节与老岳父谈及“纲举目张”一词,我也仍然认为那是“文革”中极为广泛的用语,同时自己深深地理解与认识这个词语,自己刚好是渔夫的儿子,纲便是鱼网的那根提携粗绳,而目是捕鱼的小眼,这种理解简直可与赵本山对东北黑土风土人情有一比,同时“纲举目张”也多在儿时路边的人们的墙上用白灰以那个时代特有的字体刷上。
  
  学习生活中自己渐渐地反省,这种简单化渐失它于己应有的作用,因为愈是简单化,愈是形式化,从而也愈可失去它本来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因为一件事情,一个现象,在长距离的相互传送中会被逐步简化。等传递到了彼岸,原来的一条恐龙,已经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至于一个历史事件,它一但遭受长距离海浪的冲刷,还受到时间的淘洗,当它漂洋过海,已经不但是骨骼,而且是骨骼的化石了。似乎经过简化以后,它反而显得清楚和容易被掌握,但是,它留给人们有血有肉的历史教训,却往往在途中失落了。P178
  
  可能对小孩子的教育,一种观念一种意识形态一种道德一种美德,简化是可取的,但从人类的思想和人性的反省是进步的一个最重要的动力的角度去想问题,简化是否会是一种阻碍?
  
  对于现实意义,或许也有可以思考的地方,当人们即使在今天这样的社会中,也难免出现将所有问题简化为一种问题的思考,将所有判断都变成一种价值判断。(具体的事例就不用列举了吧,比如民粹,比如爱国)那独立的思考与独立的判断会隐居在什么地方?
  
  于是想到一个专业上的争论,或许“读者用户都是正确的”在以后之后也会被简化为一句话一个简单的判断,而失去它当初提出时的背景与具体的解释。其实总谈“同情的理解”,有时便是还原历史或纳入历史的背景中去理解某些人与事,如此而已。这种理解又岂是我这样一无所知的人所能做到的,于是停笔!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
发表于 2013-4-16 10:53:33 | 只看该作者
  相当容易消化的文章
  条理清楚,循序渐进又有事例
  好象看小说一样着迷
  但是讲述的故事却是沉重得让人一直皱眉头
  
  对于美国历史知之甚少的读者比如我,
  这算是一本难度适中的启蒙教材
  也是一次不同角度的文化冲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发表于 2013-4-16 10:53:3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读林达,读《我也有一个梦想》。
  不知不觉,我关心上他书中提到的每一个相关的故事、电影、名人,而他书中没有讲到的东西,我都有兴趣去找一找,看一看。
  林达,在我的眼中来看,深以为是华语世界的房龙。一样的宽容,一样的自由,一样的笔触,一样的讲故事,一样的精彩,……绝对让你兴趣盎然地享受最好的阅读快感!我喜欢这样的作家,尽管他们不是最优美语言的创造者,却是最佳阅读快感的创造者。
  
  http://www.teven.net/?p=484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
发表于 2013-4-16 10:53:49 | 只看该作者
  这书我还没看完,不过有些话想先说一说
  
  林肯开了两个恶例
  
  前两天读《我也有一个梦想》。里面有一段关于南北战争的描述。虽然林达还是强调了在那个历史时刻林肯的为难与不易,但我仍然认为林肯开了两个恶例。第一个是,他让这个国家的人民失去了离开的自由。第二个是,以道德发动战争,在意识中被允许了。事实上,无论解放奴隶这个口号多么高尚,我也认为这只是林肯在无法停止战争的前提下,选择了一个更为实际的口号作为战争的追求。但是,无论是以爱国的名义,还是解放奴隶的名义,这场战争都不应该被允许。在林达的书中,林达摘录了独立宣言的一段话,大意是如果不同意一个国家的行为,可以进行谴责,但不能做出其他行为。这并没有被写在宪法里,所以没有强制性,是否维持这一原则,全看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但是很可惜,林肯没有做到这么高尚,在自由与维持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于是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美国变成了一个只能来不能走的国家,而发动战争也有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人道”。但是,我很不同意林达关于人道的解释。我认为区域自由并不是一个政治诉求。一片土地不会向谁要求自由,只有生活在那里的人民才会要求自由。无论他们是否沿用奴隶制,无论他们是否在践踏着别人的人权,但如果要毁掉他们的自由,那仍然是不人道的。我始终认为这场战争是不可取的,这只是用一种错误的方法来纠正另一个错误。而这场战争最初要纠正的,也根本不是一个错误。当年林肯其实也看到,因为美国独特的联邦制,分离出去并不代表不会回来。南方不废奴不是南方人没有人性,而是他们攸关自身的需要,当他们不再需要时,奴隶制是一定会被废除的。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但是自然的结束,后遗症总是最少的。奴隶制的斗争就是一场人性的光明史,北方既然能做到,为何就不相信南方也能做到?不知林肯当时如何权衡利弊,而去发动了一场战争,但是,我想他思辨的过程一定不是非常理性的。
  似乎,在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人似乎都在叫好北方一举消灭了奴隶制,但不知道是否有人还记得,关于“离开的自由”这一点?更加恶劣的是,一个发动战争的永恒理由诞生了,那就是“人道”。从100多年前的南北战争开始,美国也许就转了型。在战争之前,美国在我看来是一个既尊重内,又尊重外的一个国家;但是战争后,虽然美国人也失去了一种自由,但它平衡的制度让他们还能够有最大限度的自由,而对外,恐怕就没那么幸运了。最近的例子就是伊拉克战争。也许,这场战争早在百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了种子。当林肯看到他错误的行为留下的遗产并未因他的提醒而得到终结时,不知作何感想?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发表于 2013-4-16 10:53:50 | 只看该作者
  昨日睡前读完了林达的《我也有一个梦想》,距离上次看的《总统是靠不住的》已有两个年头。林达的书所能吸引我的首当其冲是他不紧不慢,理性的剖析问题的思路,娓娓道来地讲故事的风格;其次,才是书的具体内容——《总统是靠不住的》讲的是水门事件;《我也有一个梦想》则是美国的种族问题和南北战争。
  政治和历史,原本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林达平实的语言也没有太多“戏说”或者“水煮”的味道。虽然略显罗嗦,但能把如此复杂的问题,不偏不倚地将思路整理清楚,然后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是需要很强的功力的。相比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太多“博客书”,大家如今追求得更多的是“眼球效应”。
  林达所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严谨,运行流畅,经过历史的不断磨砺而日益完美的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虽然通篇没有将他和中国的政体作比较,但只要是读者,就会忍不住时时拿来与本国相对照。我感觉,虽然各国文化不尽相同,但历史的脚步无法阻挡,最终都会朝着发达的最终形态慢慢靠近。并且这种历史的步伐,将不受任何的人为因素所改变。
  看书的速度永远赶不上买书的速度,我想《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余下两本我也会尽快看完。据说《西班牙旅行笔记》和《带一本书去巴黎》也都很不错,这个世界永远有看不完的好书和电影,有时想到这些,人会莫名的感到兴奋。
  《我也有一个梦想》前前后后看了三周左右——比较聚精会神的大概是看了三次——两次在星巴克等人和在出差南京来回的火车上。心绪再乱的时候,抽点时间凝神阅读总是很不错的,读到什么倒也是次要,关键是人可以一下子恬淡下来。
  我是挺“败家”的一个人,崭新的书到手上,到最后看完,已是标准的“旧书”一本——封面磨损,内页折角等等老化的痕迹无处不在,偏偏我还有一种成就感,这些,才是我“看过”的痕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发表于 2013-4-16 10:53:54 | 只看该作者
      天天关注于基金,读完了一整本《证券投资基金学》,到是花了快一个月的时间才把这本《我也有一个梦想》读完。首先是非常佩服于林达讲故事的能力,引人入胜。
  
      相比于以前零碎地从新闻里听说美国的种族冲突,什么巴以冲突等等,都觉得是非常迷惑的事情。实在无法想象两个种族之间竟然会如此的对峙和仇视。猛然又想起了大学的时候,新疆的同学给我们讲起维族人是如何如何的凶暴,如何如何地横行,我们都似乎觉得离我们太过遥远。
  
      应该说美国的种族问题源自美国的形成。这是一个移民的聚居地,也是移民者的天堂,应该是在那里聚居了世界最多的种族、肤色和国籍的人们。而美洲最开始发展的奴隶制,也是导致种族冲突、隔离和各种种族问题的根源所在。确实,就在一个大学的宿舍,来自五湖四海各个省份的同学尚且有那么多不同的习惯、习性和文化,何况美国那里可是冗杂了如此多也许从来都没有交流过的不同阶层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们呢?文化的冲突之下,没有对与错,没有好和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是在美国这样的一个国家,竟然要不同类也要聚,不同群也要分在一块,的确是个世界性的永久的难题。也许一代人、两代人也未必能够溶解这些看似简单的隔阂。
  
      跨文化交流是一门学问,不仅仅我所知道的传播学里有这么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分支,其实我们更要注意,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往往时刻存在着这样各种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交流”。一个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孩子,他的文化特性会和农村里一直呆着的孩子截然不同;一个农村长大,在大城市读完大学后留在城市工作的,又会和一直都在城市里的孩子不一样;如此种种,复杂的生活背景、复杂的地域文化以及更为复杂的职业圈子、人际圈子都将给我们每个人打上形态各异的文化的烙印,以至于我们彼此之间沟通起来是如此的困难,冲突在所难免,误会显而易见。
  
      不得不为美国北方的开明的白人们感到感动。他们舍弃着自己的利益,从反省中走向进步,从人性的回归中找到良知和人最善良的秉性,他们尝试着在一个奴隶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度里废除奴隶制,实现他们建国的祖先们“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这样一个梦想。不得不为林肯总统的黯然死去而感到遗憾。历史深处如此沉重,如此震撼人心!我也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的那一句拨动所有人灵魂的话语长久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不散:
  
       朋友们,今天我要对你们说,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我依然怀有一个梦。这个梦深深植根于美国梦之中。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一个非正义和压迫的热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女儿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我今天怀有一个梦。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会有所改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滔滔不绝地说什么要对联邦法令提出异议和拒绝执行——在那里,黑人儿童能够和白人儿童兄弟姐妹般地携手并行。
  
      我今天怀有一个梦。
  
      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上帝的光华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 这是我们的希望。这是我将带回南方去的信念。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从绝望之山开采出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把这个国家的嘈杂刺耳的争吵声,变为充满手足之情的悦耳交响曲。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一同工作,一同祈祷,一同斗争,一同入狱,一同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终有一天会获得自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7#
发表于 2013-4-16 10:54:13 | 只看该作者
      林达笔下的美国种族平等发展史展现了美国的进步力量,如何在一个挺不错的体制下,遵守游戏规则,推动种族平等和融合的。
       遵守游戏规则,可能是我们最缺乏的一种游戏规则,可能这就是我们如此不堪的原因吧,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自我做起,感动他人,也许美国的昨天就会变成我们的明天。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发表于 2013-4-16 10:54:14 | 只看该作者
  连最新出的《如彗星...》,近距离看美国的4本,还差这一本没看完。
  读起来很吸引人,记得第二册时曾经看到夜里4点多钟。。。
  不知道为什么,4本书里,一直没怎么提到克林顿的那场弹劾案,很想读到他关于这个案子的介绍,嘿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发表于 2013-4-16 10:54:15 | 只看该作者
  还没看完,断断续续的,特别是南北战争着的阿姆斯达号事件,给我跳过去了。留待日后一口气把整个故事看完。
  因为有了《带一本书到巴黎》在先,所以不太习惯这种书信体的文字。每封信的开头,作者都要交待上封信是什么内容,真正的书信大概不会这样。如果调整一下,变成一篇一篇的独立文章,大概也不会多费事,但作者没有这样做,我相信可能是出于一种特别的理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
发表于 2013-4-16 10:54:33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在近距离看美国里这本书是最好的。总觉得前两本写的有些散。这本是专门讲种族问题的;写得很深,很有渊源;很有脉络。
  
  最感慨那些先人,在黑人还是奴隶的时候,怎么能够舍弃自己的利益来换取他人的自由;或是现在,立平权法案的那些人,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建立这一个最自己不平等,却保护少数民族的法案?难道仅仅是对理想的平等自由的追求?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24 22:41 , Processed in 0.0466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