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1| 0
|
我也有一个梦想 |
最新书评 共 63 条
迷路而
昨日睡前读完了林达的《我也有一个梦想》,距离上次看的《总统是靠不住的》已有两个年头。林达的书所能吸引我的首当其冲是他不紧不慢,理性的剖析问题的思路,娓娓道来地讲故事的风格;其次,才是书的具体内容——《总统是靠不住的》讲的是水门事件;《我也有一个梦想》则是美国的种族问题和南北战争。
政治和历史,原本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林达平实的语言也没有太多“戏说”或者“水煮”的味道。虽然略显罗嗦,但能把如此复杂的问题,不偏不倚地将思路整理清楚,然后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是需要很强的功力的。相比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太多“博客书”,大家如今追求得更多的是“眼球效应”。
林达所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严谨,运行流畅,经过历史的不断磨砺而日益完美的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虽然通篇没有将他和中国的政体作比较,但只要是读者,就会忍不住时时拿来与本国相对照。我感觉,虽然各国文化不尽相同,但历史的脚步无法阻挡,最终都会朝着发达的最终形态慢慢靠近。并且这种历史的步伐,将不受任何的人为因素所改变。
看书的速度永远赶不上买书的速度,我想《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余下两本我也会尽快看完。据说《西班牙旅行笔记》和《带一本书去巴黎》也都很不错,这个世界永远有看不完的好书和电影,有时想到这些,人会莫名的感到兴奋。
《我也有一个梦想》前前后后看了三周左右——比较聚精会神的大概是看了三次——两次在星巴克等人和在出差南京来回的火车上。心绪再乱的时候,抽点时间凝神阅读总是很不错的,读到什么倒也是次要,关键是人可以一下子恬淡下来。
我是挺“败家”的一个人,崭新的书到手上,到最后看完,已是标准的“旧书”一本——封面磨损,内页折角等等老化的痕迹无处不在,偏偏我还有一种成就感,这些,才是我“看过”的痕迹。
来自: 豆瓣
详情
风入松
天天关注于基金,读完了一整本《证券投资基金学》,到是花了快一个月的时间才把这本《我也有一个梦想》读完。首先是非常佩服于林达讲故事的能力,引人入胜。
相比于以前零碎地从新闻里听说美国的种族冲突,什么巴以冲突等等,都觉得是非常迷惑的事情。实在无法想象两个种族之间竟然会如此的对峙和仇视。猛然又想起了大学的时候,新疆的同学给我们讲起维族人是如何如何的凶暴,如何如何地横行,我们都似乎觉得离我们太过遥远。
应该说美国的种族问题源自美国的形成。这是一个移民的聚居地,也是移民者的天堂,应该是在那里聚居了世界最多的种族、肤色和国籍的人们。而美洲最开始发展的奴隶制,也是导致种族冲突、隔离和各种种族问题的根源所在。确实,就在一个大学的宿舍,来自五湖四海各个省份的同学尚且有那么多不同的习惯、习性和文化,何况美国那里可是冗杂了如此多也许从来都没有交流过的不同阶层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们呢?文化的冲突之下,没有对与错,没有好和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是在美国这样的一个国家,竟然要不同类也要聚,不同群也要分在一块,的确是个世界性的永久的难题。也许一代人、两代人也未必能够溶解这些看似简单的隔阂。
跨文化交流是一门学问,不仅仅我所知道的传播学里有这么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分支,其实我们更要注意,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往往时刻存在着这样各种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交流”。一个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孩子,他的文化特性会和农村里一直呆着的孩子截然不同;一个农村长大,在大城市读完大学后留在城市工作的,又会和一直都在城市里的孩子不一样;如此种种,复杂的生活背景、复杂的地域文化以及更为复杂的职业圈子、人际圈子都将给我们每个人打上形态各异的文化的烙印,以至于我们彼此之间沟通起来是如此的困难,冲突在所难免,误会显而易见。
不得不为美国北方的开明的白人们感到感动。他们舍弃着自己的利益,从反省中走向进步,从人性的回归中找到良知和人最善良的秉性,他们尝试着在一个奴隶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度里废除奴隶制,实现他们建国的祖先们“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这样一个梦想。不得不为林肯总统的黯然死去而感到遗憾。历史深处如此沉重,如此震撼人心!我也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的那一句拨动所有人灵魂的话语长久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不散:
朋友们,今天我要对你们说,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我依然怀有一个梦。这个梦深深植根于美国梦之中。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一个非正义和压迫的热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女儿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我今天怀有一个梦。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会有所改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滔滔不绝地说什么要对联邦法令提出异议和拒绝执行——在那里,黑人儿童能够和白人儿童兄弟姐妹般地携手并行。
我今天怀有一个梦。
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上帝的光华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 这是我们的希望。这是我将带回南方去的信念。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从绝望之山开采出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把这个国家的嘈杂刺耳的争吵声,变为充满手足之情的悦耳交响曲。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一同工作,一同祈祷,一同斗争,一同入狱,一同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终有一天会获得自由。
来自: 豆瓣
详情
你妹君
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三部曲终于读到了尾声。还剩下最后一章,留在睡前解决——其实更应该说“留在睡前享受”。从我偶然在同学的书桌上翻到第二部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昨天bbs上还有人提到这几本书,说他一次只读几章,放下回味,然后再继续。我何尝不是如此,常常掩卷,微笑摇头作惊叹状,像是反复回味大片的精彩场面一样。这么好看的书,真舍不得一下读完——生怕以后再也看不到这么好的故事了。
林达是一对旅美夫妇合用的笔名。他们并非专业学者,但却是讲故事的绝顶高手。尽管只是无声的叙述,读起来却颇有些看大片的味道,没有激动人心的惊叹号,却煽情于不露声色之中。第一部《历史深处的忧虑》透过辛普森案的世纪大审判,围绕着“权利法案”,讲述了美国的政治法律的根本精神。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都花在辛普森案上,第二部《总统是靠不住的》,主题则是从总统权限说到美国的“分权制衡”,当中也有一个大故事——水门事件,在林达笔下简直就成了惊险小说。第三部《我也有一个梦想》聚焦于种族问题,从阿姆斯达号的故事到南北战争,从马丁路德金的民权运动直到现在,一笔穿透了整个美国历史,其情节更是高潮迭起。就算当历史故事书,这三本书也足以值回书价。
正是这种平民视角的津津乐道创造了本书的精彩。此书是直接由书信体发表的,也就是说,它是林达在给自己的好朋友讲故事,作为一个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给国内的朋友讲美国的故事。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而林达的故事又讲得特别好,就像是茶馆里说书的先生,大家这才都去听他的故事。换了某些满口黑话的政治学历史学专家们来讲,恐怕一般听众忍不了多久,就掩耳逃走了。
但不得不说,带点演义味儿的“讲故事”,确实是一种危险的叙述方法,毕竟林达的中心主题是严肃的政治和历史,虽然是启蒙,也不能信笔写来,如果稍不注意,就有偏离客观事实或片面之险。并不是没有人指出林达书中的硬伤,这实在意料之中。
林达给他的朋友和我们展现的,是美国制度最积极的一面,也是美国历史最光彩的一面。这是真正的美国吗?美国就那么完美吗?当然不。但它是我从没见过的一个美国,至少从没看清过。如果我没读到这几本书,又不去美国生活,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获得这些美国的图景。虽然我对政治领悟甚浅,但在也不算是不闻世事的只读圣贤书者,从小到大,也听过不少中国人讲给中国人听的美国故事。然而林达所讲的还是大大超越了我的常识,屡屡让我惊叹。原来尽管我对国内的种种丑恶深恶痛绝,却依然没有摆脱中国规则的视角去看待中国之外的世界。
至于林达的具体主题,我也没什么能力来多说。从林达的讲述得到一个直接的结论是:美国的制度就算不是当今最好的制度,也是全世界运转得最好的制度。其实能否“运转得好”或许是一个制度的生命所在,正像林达在第二部中所比喻的:制度只是一台收银机而已,能够正常工作,少出差错即可,空有个天花乱坠的架子又有何用?全书中林达毫不掩饰他对国内制度的揶揄,每当他说道“这里看不到……”或者“不像其他一些国家那样……”,我都心知肚明,这说的不就是咱们么?
全书给我感触最深的大概是制度进步,法律进步之艰难。这种改变在美国,哪怕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或者顺理成章的小事,也可能会掀起巨大的波澜。但因了对“游戏规则”的尊重,虽艰难却充满希望。而对规则的尊重,正是我们所最缺少的,中国近代百年,无视规则久矣,我们已经吃尽了苦头,联想到我身边的现实,令人感慨万千。话说回来,美国人是否更幸运,因开国一代的英明而世代受益?我相信还有更深的原因,林达在书中没有多讲,只是提到之所以美国人能在关键时候坚定平等自由之信念,甚至不惜自己的利益以维护自然法,与他们坚定虔诚的宗教精神是分割不开的。
从林达的描述中,随处可见美国人对历史记录的尊重。我们需要历史,即便不谈进步,我们至少也不能因为遗忘而犯下同样的错误。近代史应该是每个中国人我们并非没有激动人心的岁月,更不缺少惨痛的教训,但我们除了虚伪的激情和可怕的沉默,还剩下多少沉甸甸的书写?今天正在发生的决定我们命运的一切,又有多少能为黑幕之外的我们所知?如今我们倒是近距离看美国了,可我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来个“近距离看中国”?
来自: 豆瓣
详情
nofear
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确让我更深入的认识到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并且在看美国片子的时候,常常有感悟。但是,我认为作者对于南北战争的动机,写得太完美了一点。
我认为,南北战争和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南方的农业化之间的冲突是分不开的。而作者只字未提。
资本主义工业化就必然要求有大量的工人,黑人则是劳动力的一个大来源。但是南方的理念仍然停留在农奴制的农业化上,农奴无法成为工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同时,人权、平等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制度,农奴制和这个制度也是冲突的。而美国要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必然趋势,无法阻挡,南方的农奴制恰恰成为了一颗绊脚石。这才是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
另外我还听到过一个说法,当然未必正确,仅供参考。那就是,美国独立战争主力部队是法国人。参战的法国军队兵力远远超过美国人自己的兵力。
来自: 豆瓣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5:09 , Processed in 0.235173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