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可是李纲的胜利维持不到半个时辰.
当时车驾回宫内进膳,赐宰执食于崇政殿门外庑.唯白、李两人跟着进内陪侍御膳.不久,他们出来传话:膳毕,宰执们再会于福宁殿,决去留之计,同时任命李纲为东京留守,李棁为副留守.
"决去留之计,"表明渊圣的去留尚未决定,犹待讨论,这与顷刻前说朕决心坚守京师的话发生矛盾,何况又命李纲为东京留守,一般只在御驾离京的情况下才需要有人留守,命他为留守,则不待讨论,渊圣出狩之意已决.李纲知道渊圣在一顿饭中间,听了白、李的话,主张又变.他先发制人,等渊圣一到福宁殿,就力陈御驾不可轻出理由.古代臣僚进谏都要举历史为例,历史的作用,远胜于后来,它是皇帝与臣僚的必修课程,李纲自然也擅长此道.他说:
"唐明皇闻潼关失守,即时幸蜀,宗庙朝廷,碎于贼手,累年后仅能复之.范祖禹以为其失在于不能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安史之乱,唐玄宗弃京师幸蜀,杨贵妃死于马嵬坡,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历史.范祖禹负责编写《资治通鉴》唐史的部分,是唐史专家.李纲引据他的论断加强了进谏的份量.然后他说出本人的意思:"今陛下初即位,中外欣戴,四方之兵,不日云集,虏骑不能久留.舍此而去,如龙脱于渊,车驾朝发而都城夕乱,虽臣等留守,将何补于事?宗庙社稷,且将为丘墟,幸陛下审思之!"
这番话说得非常有力,渊圣低回半天,不能作出决定.一个近身内侍王孝杰却跳出来威胁渊圣道:
"中宫国公已行,陛下岂可留此?"
中宫指渊圣的皇后朱氏,渊圣未即位前,两人曾有一段共患难的经历,情好甚笃,国公是他们尚未满两岁的长子,她们母子俩就是被内侍矫官家之旨劫持上銮舆送出东京的,现在内侍们又反过来说中宫已行,道得官家非走不可.渊圣一听妻儿已经走了,大惊失色,当即走下御榻流泪道:
"卿等休再留朕,朕将亲往陕西,起兵以复京城,决不可留此."
渊圣之意虽决,但事关京城存亡,李纲岂肯轻轻罢手?他泣拜御前,以死相邀.正好渊圣的两位皇叔燕王赵似、越王赵俣前来陛见,他们倒也主张固守京城.在大臣中间吴敏也反对御驾出走,几个人极力谏劝,渊圣之意稍定.他即在御案上取纸笔写了"可回"两个宇,画上花押,派内侍朱拱之急骑赍送,追回中宫,然后回顾李纲道:
"卿留朕,朕专以治兵御戎之事委卿,不得少有疏虞."
李纲再拜受命,与副留守李棁一起出去治事,当夜就宿在尚书省.
这是李纲第二次在廷议中得到的胜利,可是这个胜利也过不了夜.
朱拱之受命去追回皇后,事实上他并未出城,只在城里兜了个网子,午夜后,回奏中宫、国公的銮舆已远,无法追回了,又添油加醋地说:"奴婢在城外听逃难南来的百姓说,金军前驱距京城已不过数十里,官家此时不走,被金军困在城内,此生将永无与中宫、国公相见之期了."渊圣儿女情长,一听此话不由得害怕起来,又一次改变了主意,急命内侍,侍卫做好出幸的准备,只等天一亮就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