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瓯缺(全四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1#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4:04:1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他们仅仅把这些不祥的朕兆之出现,归咎于人,归咎于一部份要对这些朕兆之出现负较大责任的典型的人物.


在任何历史时期中都能够找到这样的典型人物,而在某些历史时期中,这些人物又表现得特别突出.宣和时期的权贵集团就是这样典型地集中了无耻政客的卑鄙性、封建官僚的残酷性、地主阶级的贪婪性,突出地把自己放在社会的对立面上.他们正在努力拆毁—座庞大的建筑物,这座建筑物恰恰就是他们寄生生活的母体——大宋王朝和赵氏政权.他们在客观上走的正好是与主观愿望完全相背离的道路,没有这个朝廷和官家的支持和任用,他们一天也不可能站在朝堂上.在主观上,他们也希望这个朝代千载万祀,传之久远,可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正在不遗余力地拆去它的墙脚,偷换它的栋梁,眼看有朝一日,轰地一声倒坍下来,把他们连皮带骨压成齑粉,埋葬在瓦砾堆里.可是他们丝毫也没有这样的自觉,反而沾沾自喜,自认为正在建造一座万年不拔的殿基.


他们真是聪明得太愚蠢了.


他们已经成为人人厌恶、痛恨的对象.除了他们的支持者——官家.


师师,刘锜、马扩三人虽然有不同的社会出身和生活经历,他们的人生哲学处于相接近的水平线上,他们的爱憎基本一致,因此他们密集地发射出来的箭矢就集中在王黼、蔡氏父子、高俅……等活靶子身上.


可是他们对官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幻想.即使归咎于人,他们的攻击也只是到权贵集团为止,不敢再往上推.至尊无上的传统观念支配着他们,同时他们也不可能认识官家的命运早已与权贵们紧紧缚在一起了,没有这些主要的推挽手,就无法推动他那辆成为罪恶统治象征的玉辂.官家有时也斥责他们中的某些人,这是他的一时喜怒,与他们之间的根本关系无涉.


如果马扩他们要想突破这一关,甚至大胆地敢于对官家本人也提出非议,采取积极的行动,那除非是比较起官家个人的至尊无上的地位来,他们还有着更加重要的选择.那是他们明明白白地看到非要舍弃这个官家,就无以拯救这个朝代和千百万老百姓的时候.那是需要通过无数次的政治实践,通过无数次希望和幻灭的反复交替,才使他痛苦地达到这个结论,毅然作出这个取舍.马扩今后的不平常的经历将会证明这一点.


经过这番发泄后,酒精的浓度也随着蒸发殆尽,他们的心里都感到痛快一点,这时师师蓦地记起一件有趣的事情.


"二位可要知道薛尚书昨日来此干了些什么体面的活儿?"她换了比较轻松的调子问.然后代替他们回答说:"这样珍贵好听的新闻,不可不闻."


侍立在旁的侍女惊鸿一听师师提到薛尚书就憨笑起来,她笑得那么有劲,笑得完全失去常态,可见这件事与她有关,并且肯定是大有噱头.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2#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4:04:1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你先别笑!"师师吩咐道,"先与小藂把廊下的那盆'一尺黄'搬上来,让宣赞与四厢先赏了花,再听新闻."


"不用了."刘锜急于要听新闻,阻拦道,"我们进来时已经有缘拜识过'一尺黄',师师不是说了其中大有文章吗?"


师师一想不错,点头道:


"也罢,二位既已赏过名花,且来品赏品赏我家的固论孛极烈薛尚书其人其事."师师开始了这个故事."昨天晌午,薛尚书派一名府里的干办到这里来.宣赞可认得这位薛尚书,兵部尚书兼相府大总管薛昂?这可是东京城里大大出名的妙人儿!"


"俺来东京后,就闻得他的大名,还同他同过几次席,"马扩回答道,"只是无缘交谈."


"宣赞没听他用钱塘官话大发妙论,真是失之交臂了,四厢可是常常聆教的.昨天那个干办持来他的书子和名刺,说要借用'一尺黄'数天,约日归还不误.惊鸿回绝了他,他悻悻然地走了.


"没想到,过了一个时辰,薛尚书自己跑来,咱哪有功夫应酬他,还是打发惊鸿把他拦在庭阶下,问他有何贵干?他先是口口声声地嚷道:有要紧事与贵人密谈.一见惊鸿倒安静了,说些多日未造潭府致候、寸心不安等客套话,然后央告道;童太师董师出征在即,公相要举办个'牡丹会',打算搜集天下所有的名种牡丹,开宴饯行.久闻得尊府栽有一盆'一尺黄',是京中绝无仅有……"说到这里,师师自己撑不住先笑了,示意惊鸿要她接着讲下去.惊鸿早已笑得打跌,一手握着帕子,堵住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看你笑得这副轻狂相!"师师佯怒道,"二位等着听呢,你倒底说与不说?"


"娘先笑了,怎怨得人家笑.也等婢子笑停了再说."可她还是笑个不停,只好一边笑,一边断断续续地讲下去:


"薛尚书说了那句'京中绝无仅有'以后,"她特别强调这个"京"字,可是底下的话再也说不清楚了,"他,薛尚书自家想了一想,忽然怔住了.婢子不知道他为什么在自己的后脑勺子猛拍一掌,拍得那么响,清清脆脆的拍的一声,又连连口吐唾沫,似乎要用那腌臜的唾沫把那句话冲洗掉……婢子心里想,一定是他的风病发作了,听说大官儿们都有风病的,就大声呼唤:'来人啊!你们的官儿发病了……'谁想得到,他忽然转个身,端下幞头,恭恭敬散地向空中作个揖,愬……愬告道,'卑官薛昂无状……一时疏忽,不识高低,误……犯公相尊讳,罪该万死,乞公相海涵!'"


惊鸿的最后一段话是模仿薛昂杭州官话的腔调说的,并且搅和在自己的狂笑和剧烈的全身扭动中,说得咭咭呱呱,含糊不清.马扩简直听不懂,尽在问:"他说的什么呀?"惊鸿一下子从模拟薛昂的那副弯腰弓背、诚惶诚恐的姿势中伸直了身体,却无法控制自己的狂笑.只好用手指指着刘锜道,"问他,问刘四厢,他知道."


与薛昂熟识,并且熟悉他那声容笑貌、熟悉他的为人行事的刘锜自然听得懂惊鸿的话.刘锜把薛昂的那句话翻译给马扩听了,再补充道: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3#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4:04:1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薛昂那厮,最善逢迎,在家里订下规矩,谁要触犯了公相大人的尊讳,就得受重责.偏生他自己的记性最差,常要触犯.家人挑出他的错,他就连连披自己的脸颊,说道:'该死,该死.下官薛昂实属罪该万死!'"


"薛昂那厮,不学无术."师师再次补充,"偏喜欢诌几句歪诗.去年官家临幸蔡京之宅,他当场献诗道:'拜赐应须更万回'.太学生听了笑歪嘴巴,大伙儿称他为'薛万回'.如今依四厢这一说,他的这个'薛万回'合该让位于'薛万死'了."


"什么薛万回,什么薛万死,都为的是那个摔不死、跌不倒、脸皮比铁皮还厚的蔡京."惊鸿在一旁恨恨地骂,"这个蔡京的名字比大粪还臭,为什么触犯不得.蔡京、蔡京,菜羹、菜羹,婢子偏要触犯他一千回、一万回.把莱羹泼进茅厕中,把蔡京踩在泥土里,他从那里来,就该回到那里去.婢子把他骂了、辱了,看他又待把婢子怎么样?"


惊鸿的满腔义愤,引得大家都笑起来,然后师师把故事继续下去:


"公相要讨好太师,尚书要逢迎公相,他们各自怀着鬼胎,"调子显然变得严肃起来,"咱想他们间的腌臜交易何必由局外人插手其间,成他之美?当即让惊鸿回绝他.小妞儿想得妙,跟他说,'尚书来得不巧了,这两天,有位贵客正待要来赏花,不能奉借,请莫见怪!'"


"薛尚书不到黄河心不死,"惊鸿抢着接下去说,"他死乞白赖地要打听这位贵客是谁,又胡乱猜了几个人.婢子吃他缠不过,就爽快地回答他:'尚书休得胡猜,这是个要紧人,比尚书的蔡京官儿还大,还要紧呢!'一句话治好了他的装疯卖傻,他顿时改变了颜色,连连打恭作揖,抱歉道:'冒犯、冒犯,打扰莫怪!'打起轿子就走.婢子忍住笑送他出去,他还说:'不敢当,不敢当.'他一走,婢子就挑水把他站过的脏地方,洗了又洗,冲了又冲,整整冲掉十担水,到今天还有点腰酸背疼呢!"


这个即景的真人真事,发生在前线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的前夕,当事人又是身当其事的公相、太师、兵部尚书等,这就值得人们的深思而不能一笑置之了.


看到客人们沉入深思,师师又一次跟踪着他们的思想,引用一只当时流传颇广的歌谣发端道:


"'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东京四、五岁的小儿都会唱的这支曲子,二位想也听说过."然后她以他们意料不到的沉痛和激越控诉道,"蔡京之下,又有哼哈二将和他的狗子贼婿们,童贯之下又有一大批立里客.滔滔天下,擅权逞威的官儿,又有几个不是他们的门下?老百姓在官儿无餍的殊求下,终岁劳苦,胼手胝足,欲求一饱,只想系条布裙而不可得.贫家之女,身世犹如转蓬,自家作不得自家的主,欲求像女真姑娘那样上市讴歌,寻个如意郎君,也不可得.四厢与咱结识有年,可知道咱是怎生被卖进这道门来的?正是官府杀害了爹,坑得咱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才卖身到这里来做这卖笑承欢的勾当.咱不怨官府又去怨谁?"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4:04:1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接着她指指惊鸿,说下去:


"且不说咱的身世,咱家这两个小妞儿又何尝不是如此?你们看她笑得这股傻劲儿,一旦家乡来人找她说话,那一回不是眼睛哭得核桃儿般肿!四厢、宣赞,请去打听打听咱这一行子,有几个姊妹不是生长于贫苦之家,哪个喉咙里不咽着一口苦水?只怕她们当筵强笑,未必都肯坦怀相告罢了.这都是官儿们坑了咱们的.官儿们要不是把老百姓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又怎得爬上高枝,巴结权贵,拿咱们取乐呢?依咱看来,上自蔡京,童贯,下自开封府、祥符县,连带哪些胥吏押司、豪奴爪牙,都是一鼻孔出气,一张嘴说话.滔滔天下,哪有不破的筒?哪有不烂的菜?咱怕打破了一个筒,泼去了一碗菜,人间未必就有一个好世界!"


这不是对某一个官儿不满,而是对于整个官场已形成一种看法,这不是酒后的一般牢骚,而是出自心曲的变征之声了.刘锜,马扩不知道师师一旦把天下事和自己的童年生活联系到一起时,再也抑制不住心头的悲愤.她认为所有峨冠博带、衣蟒腰玉的官儿都要为她的童年以及普天下有着类似命运的人们负责.


可是她显然把眼前的两位客人看成例外.她找出理由来为他们开脱.这不仅因为她对他们有好感,更因为她与他们有着共同的爱憎和接近的语言.他们虽然也拿朝廷的俸禄,但干着与众不同的事情.师师深信他们所关心和正在做的事业与大众有益,是堂堂男儿应该做的事业.他们不该为她的童年负责.


师师一开始就把他们看成为自己的朋友,临到告别时,这种看法就更加巩固了.她再三与他们约定后晤之期,希望再次见到他们.


从三月下旬开始,利泽门、新郑门、万胜门等城门口高挂着三省同奉圣旨的黄榜通告开放金明池,许"应士庶人等入内游行".近来天气转暖,西城郊外,游人如织.师师兴致勃勃,要求他们陪同她去参观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龙舟竞渡在端午节那天举行,是东京城市生活中又一项盛典.每届举行.都要哄动九城,惹得观众如痴似醉.难得师师有这样好的兴致,而且又主动提出要求,他们理当奉陪.只是眼前的局势,瞬息万变,人们行止都要受到时局的约束,不得自由.他们只能答应,届期如果他们还留在东京,一定如约奉陪,虽然他们心里都明白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他们约定了,兴辞而归.


师师自己把矜持和爱娇的伪装卸去了,就使她出现庐山真面目.这个真正的李师师与马扩得之于传闻以及刘锜过去接触到的师师都是大不相同的.她是他们亲切而值得尊重的朋友,他们被共同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了.


①金朝建国时的首都.在今黑龙江阿城南柏自城.


②女真人称随军奴隶为阿里喜.

第九章
(一)

刘锜从醉杏楼回到家中时,一份大红飞金、由太师鲁国公蔡京出面拜手薰沐,敬邀侍卫亲军马军司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刘台驾光临本府赴宴的请柬像一颗灿烂发光的宝石搁置在案儿上.第二天,马扩也同样接到一分敬邀閤门宣赞舍人马光临出席赴宴的请柬.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4:04:1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刘锜是官家面上的红人,在军界中有很高地位,据说在未来战争中,将担任宫廷与前线之间的联络官.这个,也是据传闻,是官家亲自与王黼说起过,又由王黼传与童贯、高俅而加以证实的.马扩职位虽低,他这个閤门宣赞舍人的头衔,还是"假"的,由于出使的需要,朝廷假他一个比较好听的官衔,以增强其发言地位,谈判完毕,这个"假"头衔,原则上应该还给朝廷,但他却是始终参与海上之盟外交谈判的原班人马,童贯已经把他列入宣抚使司僚属的名单中间.这个倒不是出于传闻,童贯已跟他当面说过,看来他也像是个时局中的风云人物.刘锜和马扩都是伐辽战争的关系人,因此他们理应出席蔡京为伐辽统帅童贯所举行的这个饯行宴会.尽管他们不喜欢这个宴会的主人、主宾和主题——牡丹会,他们却无权拒绝出席宴会.


关于这个宴会预定的豪华内容和盛大规模,这几天东京市面上早就有了各种骇人听闻的传说.其中之一就是针对这份请柬说起来的.说有人愿意出价五十两白银,希望弄到一份请柬.别人料定他出不起这五十两头,还讥笑他说:"凭你老哥这付尊容,就算弄到请柬,也怕走不进那堂堂相府."


"俺生得哪一点不如人家?"他生气地反驳:"是少了一只眼睛,还是多了一条鼻子?人家大鼻驴薛尚书还不是每天在相府进进出出呢!俗语说得好,'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俺生就这付方面大耳,拼着再化费它五十两,头戴曲脚幞头,身穿圆领紫袍,少说点,也像个龙图阁待制,打着轿子,前呼后拥地出来赴宴,只怕有劳公相大人亲自到大门口来恭迎哩!有巴!"说到这里,他认真做出一个走出轿门与公相相互答礼的姿势.俨然像条小龙①的样子.然后再拍拍腰包道:"有了这个白花花、硬梆梆的东西,天堂地狱,还有走不进的地方?管天门的牢头禁子见了俺也得站个班、曲躬恭候哩!你们相信不相信?"这个白花花、硬梆梆的东西从来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人家起初还当他虚张声势,现在两次听到近似的声音,就不再怀疑他进不了相府.大家一齐顺着嘴叫起来:"有巴,有巴!公相大人要到大路口来恭迓你老龙大哥咧!"


白花花、硬梆梆的东西果然当面见效,他只弄出一点声音,就被官升二级,从小龙一跃而升为老龙了.


这条马路新闻替相府的宴会平添了十倍身价.


当然以蔡京一向的手面阔绰,再加上他和童贯两个多年来互相提携,交情极厚,为他举行一次豪宴,也绝非意外.可是据消息灵通方面人士的透露,这次宴会具有极复杂微妙的政治背景,决不是一次普通的交际应酬.他分析道:


"公相大人手面阔绰,这话不错,可是不要忘记他同时也以精明出名.他的小算盘一直打到家酿的'和旨'酒上,'和旨'拿到市场上去兜售,每年出落个千把两银子也十分乐意!官儿们化钱都化在刀口上,他舍得把大把银子丢进水里去?再说,公相与阉相两个,早年打得火热,这两年拆了档,阉相早已倒向王太宰一边,和公相势成水火.公相就算肯花银子,难道愿意化在冤家身上?这个道理,你细想想,就参透机关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6#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4:04:1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他的分析确实有点道理.


原来蔡京第三次出任首相是政和二年间的事情.在长期的仕宦生活中屡蹶屡起、可说已锻炼得炉火纯青的蔡京,轻而易举地扫除了所有政敌,再一次登上了首辅的危峰.他是一匹幸运地飞进饴糖罐里的金头苍蝇,如果能够在罐子里舐一辈子糖,自然是称心不过的事情了,可是他明白官场中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叫做"居高思危".他飞集在罐子周围还有许多候补苍蝇,它们一有机会,也要钻进罐子来,群策群力地把里面的那匹金头苍蝇撵出去,代替它在罐内舐糖.他要作出一切的努力来保牢这个位置,它并不像铁桶那样可靠.


果然,过了几年太平岁月以后,第一个角逐者正式登场了,此人非别,乃是他的贤郎、长公子宣和殿学士蔡攸.家贼比外贼更加可恶,因此他对这个政敌格外感到气愤和惊讶.其实这没有什么可以特别气愤的,儿子除了儿子的这重身分外,也具备一切可以构成政敌的条件,何况在他的培养、教育、薰陶之下.儿子早已学会扫除政敌、开辟登庸之道的全套本领了.


这在儿子方面说起来也是振振有词的,"郎罢②"老是那么新鲜健朗,像一只刚从藤蔓上搞下来的绿悠悠、亮晶晶的西瓜.他享有了几乎有点接近于不识廉耻的健康,把儿子飞黄腾达的道路堵死了.儿子必须采取行动来改善这种情况.


终于到了那么一天,儿子未经事前联系,突然带来两名御医,就在大庭广众之前,俯首贴耳地为公相诊脉、望闻问切,做得面面俱到,还立下脉案,开了方子,攒眉苦脸地表示事情十分棘手.然后由儿子出面,一本正经地警告郎罢说,他已经病入膏肓,如果不再摆脱俗务,静心颐养,以保万金之躯,前途不堪设想.事实上,那一天公相既没有发烧泻肚,又没有伤风咳嗽,而他这个长公子向来也不是以大贤大德、孝顺亲长出名的.事情显得蹊跷.聪明的郎罢,只经过一会儿的惶惑,就立刻识破儿子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阿攸孝顺,"他冷冷一笑,对陪侍在侧的哼哈二将说,"意欲老夫称疾致仕③,可惜老夫顽健,尚未昏眊至于此极呢!"


角逐者显然不止阿攸一个人.


观人于微的公相觉察到他一手栽培起来,一向对自己恭顺亲密甚至超过哼哈二将的王黼,也有靠不住之势.王黼多年来,老是把"此乃公相太师之意,某不过在下奉行而已"这句口头禅好像招牌似地挂在颈梗上,表示他对公相的矢忠矢诚.后来,他仍然没有摘下这块招牌,可是说话的场合和语气稍有改变了.本来是对从他们那里得到好处的人说的,语气十分谦和,现在的对象变为对他们有所要求而未能予以满足的人,而且语气也变得十分惋惜和抱歉了.这一点小小的改变,对于蔡京却有着市恩和丛怨的区别.在前面一种情况下,人们更加感激蔡京,在后面一种情况下,人们因为得不到满足就要把一腔怨气都栽在蔡京头上.这不是区区小事,而是叛变的开始,蔡京料到事情还有发展.果然,有一天,王黼把这块招牌卸下了,现在他奉行的不再是公相大人、而是官家的意旨.这种越顶跳滨的行为,意味着王黼已经可以独立门户,用不着再依傍在蔡京门下,而成为宰相地位有力的角逐者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7#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4:04:1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叵耐他们又把他的老部属童贯拖下水去.童贯虽然是个内监,不可能代替他成为首辅,可是他惯于兴风作浪,惹事生非,又最是翻面无情,叫人落台不得,眼睛又最势利.他们三个联合起来,对他构成极大的威胁.


下面动摇了,他只能依赖官家的恩宠,只要官家对他好,他的地位还是可靠的.那一阵子,官家喜欢临幸大臣之家,他们彼此以临幸次数的多寡,来占卜自己受宠的深浅.他巍然保持了被临幸七次的最高记录,但内心犹嫌不足.薛昂的诗说他希望官家临幸一万回,真是一语道破他的心事,不是从他肠子里爬出来的蛔虫,怎能把他的心事体会得如此真切?他蔡京确是希望再活三十年,在他有生之年,官家每天都来临幸一次,这样才能充分满足他的被临幸欲、被临幸狂.


的确,官家对他还是恩礼有加.隔不了半月一句,就派内监来颁赐酒食果品,有时送出御制篇什,要他依韵唱和,可说是圣眷隆重,天恩浩荡.可是事情不能单从表面来看,同样的赐酒赐食,派来颁赐的内监都押班张迪的面孔越拉越长了,留他多坐一会儿也不肯,还说有事要去找王黼,晚了不行,晚一刻也不行."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张迪的面孔一向是政治晴雨表,他的面孔拉长了,总是预示着将有什么变化来临.再则,官家也关心起他的健康情况了.有一天,他奉到圣旨:"恩准蔡京三日一至都堂议事,以资颐养."这是个危险的信号,三日一议事,事实上就等于削减他三分之二的权力.对于他,嗜好权力已成为嗜好食、色以外的第三天性,要削减他三分之一的权力也等于让他每天少吃两顿饭,这真是非同小可的打击,分明是阿攸的进谗已经生效.可是他又不能去对官家声明:"老臣顽健如恒,尚未昏眊至此呢!"


严重的事情还在后面.由他一手发起,正在积极进行的伐辽复燕的主持权,忽然悄悄地转到王黼、童贯手里,不仅不包括在"三日一至都堂议事"的议程范围内,而且新来的消息都对他封锁起来.表面的理由,也还是为了照顾他的健康,不拿这件麻烦事情让他操心.对于官场人情脆薄度有着特殊敏感的蔡京终于明白自己已经是"失宠"的了,并且一步步地走向政治上的"长门宫".


必须从自己粉饰起来的热烘烘的浮华世界中退出去当一名武陵源中不问兴废的避难秦人,这显然叫蔡京感到十分难堪.他要收复一切丧失掉的东西,首先要收复官家的信任,这才是最重要的步骤.趁一切还没有发展到表面化、露骨化的程度,事情还是可以转化的.可是,正像处于不利地位中的棋手一样,越是求胜心切,越会走错着,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又造成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宣和二年中秋之夜,官家大赐恩典,把宰相、执政、侍从近臣等都召入禁中赐宴.宴毕,官家带领大家赏月,自己反复诵吟了他特别喜欢的李后主的两句词:"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他以李重光后身自居,似乎很愿意替祖宗偿还欠下他的那笔人命债),然后宣谕: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8#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4:04:1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如此好月,如此清夜,千万不可辜负了它.诸卿可乘坐御舟,往环碧池中去邀游一番.朕有事禁中,恕不奉陪了."


说着,自己果真跨上内监牵来的"小乌",踏着从密林中筛出来的清光,回宫去了.


大臣们刚在御舟中坐定,内侍传旨官东头供奉黄珦忽然取出一分议状,宣布道:


"奉旨:诸大臣赞同伐辽复燕之议者,可在议状上署名,如持异议者免署."


这是官家精心安排最得意的戏剧化场面,在一本正经、坐朝议政的场合中不妨吟诗作词,谈谈风花雪月,轮到君臣游宴,敞心玩乐之际,忽然来个突然袭击,偏要大家议论起军国大事来.


揣摩官家心事,先承旨意,委曲逢迎,这原是蔡京的看家本领.按理说,他身为公相,领袖百僚,应当毫不犹豫地率先表态,署名拥护,才能博得官家的欢心.谁知他鬼迷心窍,一时穿凿过度,过高地估计了官家对自己的依赖,认为轻率地署了名,未必就能改善目前的处境.如果稍持异议,略为搭点架子,可能会刺激官家,今后在伐辽问题上就会多多征询他的意见,不至于完全把他搁置在一旁了.


他正在沉吟犹豫,举笔未定之际,机敏的王黼说了一句:


"太师老成谋国,犹待深思熟虑,下官有僭,率先签署了."


王黼说罢就不客气地从黄珦手里接过议状来,抢先在空白的第一行、本来应该由蔡京签名的地方写了"臣王黼赞同圣意,伐辽复燕"一行字.接着童贯、蔡攸、王安中、李邦彦等一连串人都跟着签上名.


王黼的抢先签署,使蔡京大吃一惊,同时也使他的处境更加为难了.现在他即使签署,也只得署在他们之后的空白处,官家一望而知他是勉强追随,不是衷心支持.而以余深、薛昂为首的一批热心拥护蔡京的大员们看到他正在沉吟,没有立刻签署的表面现象,错会了他的用意,就说出"臣等与蔡京之意相同"的蠢话,拒绝署名.


应声虫之所以能够成为应声虫,首先要运用听觉器官,听清楚了它们的主子正说什么,然后才能运用发音器官发出响应它的声响.两者并重,决不可偏废.现在余深等人强调了后者,忽略了前者,没有弄清楚蔡京的真正用意,就轻率表态,它造成的后果是,在宰执大臣中间,对于伐辽问题,清楚地分成两派,而蔡京也被肯定为反对派领袖的地位.当这些应声虫说了这句蠢话以后,蔡京甚至要纠正自己的错误的机会也被他们"应"掉了.他眼睁睁地看黄珦卷起墨汁刚干的议状,径往大内去向官家交差,心里明白已经上了大当,铸成大错.他悔恨不迭,神智昏眊,在离舟登陆之际,竟然一脚踏空,"噗咚"一声,全身掉入水中.等到内侍们七手八脚地把他拖救上来时,他已变成一只湿漉漉、水淋淋的"落汤太师(又鸟)".


看到这一切过程,心里感到无限得意的王黼乘机调侃一句:


"公相幸免汩罗之役."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9#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4:04:1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善于属对的王安中,不加思索就对上一句:


"太师几同洛浦之游."


当前的施政是以伐辽复燕为中心任务,蔡京既然是它的反对派,显然不能够留在政事堂中继续"平章军国大事"、"宰执天下"了.拒绝署名的后果迅速表现出来,他最害怕的"致仕"终于像斧钺般无情地加到他的腰领以上,使他完全、整个地退出政事堂,留在京师奉朝请④.虽然官家对他的恩礼没有减退,他获得一个致仕宰相可能获得的一切礼数,他仍旧保持着一大串虚衔,仍旧被人们称为"公相",在朝会大飨中,仍旧坐在首席的位置上,俨然为百僚之长,但他已经是一个水晶宫中的人物,只许大家隔着水晶罩子看,再也不能在实际政务中起什么作用了.


他以惊人的毅力忍受了这个难堪的局面,"逆来顺受"原来就是一切封建官僚的处世哲学,但他一刻也不忘记卷土重来.他没有因为暂时的顿挫而失去信心.官家的恩典可恃而不可恃,不可恃而可恃.官家进退大臣,犹如他递选妃嫔一样,总是怜新厌旧.官家今天厌他之旧,怜王黼、蔡攸之新;说不定,过了一段时日,又要回过头来,厌王黼、蔡攸之旧而怜他之新了.新旧是要看他坐在宰辅席上时间之久暂而定的.先朝哲宗皇帝的孟皇后,不是立了又废、废了又立,经过好几次反复吗?他本人也有过三次下台、上台的反复经历.总之是有例可援,他不会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除非自己不争气,等不到那一天.


只是眼前的处境的确不大佳妙.人家攘夺了他的伐辽复燕的发明权,还心狠手辣地把他打成反对派,连官家对此也深信不疑.正月十五举行告庙盛典之前,官家甚至说过"蔡京反对复燕,就叫他不必参加典礼了"的话,后来经他再三乞求,总算勉强恩准他忝陪末座.其实他又何曾反对过伐辽,只不过人家不允许他从看得见的利益中分润一杯羹,他心里不免有点小小的牢骚而已.


"怨灵修之浩荡,终不察夫余心."


经过了这番委曲以后,他真的像屈原一样抱怨起官家来了.文章华国的蔡京,虽然自幼就熟读经史骚赋,只有处于贬谪的地位中,才真正热衷于《楚辞》,近来他不离口地朗诵《离骚》,从这里很可以窥测他不平静的心境.


可是朗读《离骚》,毕竟只是一种发泄不满情绪的方式而已,无裨于实际.当一腔功名心烈火似地燃烧着他的胸膛的时候,他怎么甘心跟倒霉的屈大夫去打交道?只要看看他这本新刻《楚辞》卷首上附刻的屈灵均的绣像,一副愁眉苦脸、憔悴行吟的样子,就生怕屈原的一股晦气会像瘟疫般地染到自己身上来,那真叫他堕入阿鼻地狱,永世不得翻身了.当务之急,他应当拿出实际行动来使官家相信他主张伐辽复燕的初衷,始终不渝,而他没有在议状上署名,却是别有一段苦衷,并非有意立异,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再起创造条件.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14:04:1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背晦的冷人碰不得,要烧热灶,千万不要烧冷灶.目前天字第一号的热人是童贯,为统军伐辽的童贯举行一场饯别宴会,才是改变官家看法,纠正一般舆论的现实考虑.宴会的规模越大,越豪华,就越足以证明他支持伐辽之积极.为此,他作了广泛的宣传,大造舆论,并且让薛昂到镇安坊李家去借用"一尺黄",借到了固然足使宴会生色,即使借不到,此事流传入禁中,也好让"不察夫余心"的官家察知他的衷情,这才是公相太师一箭双雕的神机妙算.可笑老大粗薛昂从镇安坊碰了一大鼻子灰回来后,就大发牢骚,说什么要叫人纵一把火,把阁子连同牡丹花一齐烧掉了,大家赏不成花.这个薛昂枉自追随他三十年,何尝能够体会到他的这层深意.


以上就是太师鲁国公蔡京,不惜暂时低下他一向高昂的头,为他的老部属童贯举行一次盛大宴会的政治背景,不了解内情,不深入探索公相大人的心理状态,徒然惊奇这个宴会的盛大和豪华,那只是皮相之见.

(二)

东京城东的太师赐第是一座沿着汴河北岸建造翻修的大宅院.它依靠太师桥而出名.东京人也许还有不知道太师府座落在哪儿的,但要问到太师桥,连得八、九岁的孩子也会干净利落地回答:"老爹,你活了偌大一把年纪,颠倒问起太师桥在哪里了.谁不知'春风杨柳太师桥',就在临汴东街老鸦巷口那座大宅院前面."


"春风杨柳太师桥"原是一句诗,现在通俗化到成为小儿的口语,太师桥的盛名可想而知.不错!太师桥正对蔡京赐第的大门,随着蔡京本人官阶不断地上升,赐第建筑范围的不断扩大,这座桥也一再翻修,面目全非往昔了.现在的太师桥是赤栏、朱雕、玉阶石墩,其精丽和奇巧的程度完全可以与蔡京本人的身分相媲美.虽然这座桥远在蔡京还不过当一名学士的时候,就被他的家人讨好地称为"太师桥"了.


在蔡京致仕的两年中,为了不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为了不至于给人造成一种"车马冷落门前稀"的印象——这是一个罢了官的宰相和一个年华老大、过时的名妓同样最害怕的事情——他比过去更加注意大兴土木,装修门面.有时是开封尹盛章的顺手人情,有时是总管艮岳工程的新贵朱勔把吃剩的肉骨头扔几块给他,有时也不免要自掏腰包,但总之是把第宅花园连同马路桥梁都修建得比他当宰相时更加讲究了.


今天,轮到他大宴宾客之日,这座堂堂相府,这一并排五大间、亮晶晶地发出金钉和铜兽环的炫目光彩的黑漆大门,这座红彤彤的太师桥,全都打扮得焕然一新,赋有今天相府中任何人应有的逢迎讨好、献媚凑趣的姿态.连得夹岸密植的碧毵毵的杨柳也在展开笑靥,乱睃星眼地勾引路人,连得蹲踞在大门口的一对石狻猊也变得眉开眼笑、喜气袭人,不再像往常一样气象凶猛、面目狰狞地欺侮过路的老百姓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4 11:05 , Processed in 0.07354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