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9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卫·科波菲尔》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3 19:45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0 20:4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简介:《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一八四九至一八五O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语气,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59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10-26 16:49:21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看什么书?”
      “大卫科波菲尔,我和狄更斯肯定之间有隔阂。难看得我费心。”
      “谁不是呢。”
      这个对话被我轻放在心里,时不时拿出来:最多次用在电话里,面对面的对话里我都要捡个便宜,提一提的。不,这不是偏见或者谈资。若真是那样,我何不翻来简介,攒分用的小题多看看,反像小鸟一样的企图把它咬嗜完。
      应该算一种旁观。
      拿到书的时候,把它的英文原名放嘴里嚼念了几下,思量一思量:The personal history of David Copperfield。“personal”让我觉得这是一个鲜亮的个人化开头,虽然教我的老师一直强调“private”效果更甚,我却一定要认为这个词在地道的文法里面书面而附庸,可以说和这本书的中文译名一样的效果。
      翻开书的时候,是一种预料中的不同光景。译者的成果有些不尽人意,掺着一种循规蹈矩的乖僻:有人需要他说出一些乖僻的话,一些他们能懂的乖僻。不是他的需要了,就不可能是狄更斯的需要了。那些需要的人也许唤作高层,叫出版商,亮领导的牌子。所以我想尽可能的不对这本书语言所呈现的文法和韵味说话,而只是闲聊它的情节的生长。
      我时常听见用标签分割情节的俏皮话,如果我想讨个俗雅共赏的意味,就会做这样分割:狄更斯漫长无趣的描述了一个苦娃早早受尽社会沧桑,结识各路侠士,遭逢恶妇薄夫,收获爱情再成为狄更斯的个人史。俗的是我过度的学着现代人讲话,雅的是狄更斯与人的感觉。但是这种村言村语却是真正的交战点。
      大彻大悟,毫无;苦心竭力,甚少。所以他人谈起,我对我自己谈起这部书的形象时,只有一个茫然的定位。卫总是没有贫穷到什么地步,所以我不能说我对自己现状的珍惜加强了多少,这么说可能无情,可他对于写作的意趣在后半部分突然被激起,未免让我觉得是增加生活贴济的出路罢。逐梦的意思,不能算。他对人的结交与判断我也是失去兴趣了的,施朵夫的虚伪他从未留心,米考伯先生数次的寅年吃了卯年的粮,没有任何质疑。这真是卫的愚钝还是我主观情感的断裂,我只能言,这是一种我无从接受的性格和判断。
      我们还是要从头开始,我不能认同有人把它归成一部苦难励志的作品,(如果真是那样,你的向前和努力该多没有逻辑)而就像狄更斯早在名字里申明的那样:Pesonal history,一个人的一生。Personal就决定了我看他的角度应该是旁观,施朵夫,考坡堤,朵拉,艾弥丽,全是非虚构的。作者对他们一定会有一种无法说清的感觉,正是我,作为一个读者无法真正感受的。
      旁观也有旁观的好,或许他们所有人,不像原来钩心的小说那样让我觉得不舍了。我没有真正看清卫和他朋友的样子,因为狄更斯私藏了一部分在自己心里,看似是一种断裂,误解,才让我了解:每个人的生活,一定都是自私而幸福的。
      毕竟大卫是狄更斯所有孩子中最爱的一个。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10-26 17:59:31 | 只看该作者
      
      放假回家偶然在书柜里翻到了这本书,记起初中时很喜欢,遂重读。
      重读过后的感受:真是……励志……啊。
      
      幼年贫苦但仍能拥有能在他心里扎下美好种子的人和事
      
      长大后能遇见每一个幼年时使之产生深刻印象的人并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故事
      
      一见钟情的姑娘会喜欢自己并最终与自己认为是姐姐的好女孩白头偕老。。。。。。
      
      哦,真是励志啊。
      不解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10-26 18:31:28 | 只看该作者
        “不管处在何时,都要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说来也可笑,第一次知道《大卫·科波菲尔》这本书还是在新课标语文教材上得知的。那会儿觉得哎呀我去这书名怎么是个魔术师名字啊好诡异。但那时我的审美还停留在玄幻小说上根本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去读这本书。
        到了高二以后,突然觉得不小了是该读些名著了。然后就在豆瓣上找些评分高的书买来。第一本是《瓦尔登湖》,我当时看了三页感觉不会再爱了,这根本不是人看的书啊好不好。之后就没再管什么名著了心说还是专心做题吧。高三时实在觉得没意思,就把《百年孤独》和朱生豪的《莎士比亚全集》拿出来看了。其实我还是很佩服我自己的,竟然把那本人名乱七八糟伦理关系让人抓狂的《百年孤独》给看完了。
        然后呢?然后我高考落榜了。就这样,我踏入了复读班的教室。因为学校是全封闭的,周六周日家长不来接的话不允许离开学校,觉得很无聊就让同学帮忙在外面书店买了《大卫》。这算是爱之初体验吧。老实说,这是我看过的最厚的一本书,起初我根本没想过我会把它看完。复读期间断断续续的看了有300多页,然后因为莫言火了,我就转战莫言没再管这本书了。直到高考结束觉得一天天日子过得实在无聊才有拿起来重新看。
        也许在我们这些受过共产理念洗礼的人看来,大卫身边的人都too young, too native。我们会觉得狄更斯笔下的这些人实在天真,天真到有些傻,但这正是这些人的可爱之处。佩葛蒂和她的哥哥,像极了我们心中质朴憨厚的农民形象,面对生活的不幸,也还是坦然面对。而密考博夫妇又像极了我们的普通工薪阶层,心怀着梦想,却一次次的被现实打回原形,虽然有时嘴上已经说出无法生存的话语但他们却未曾真正的自甘放弃过。还有太多太多,这些我们认为很傻很天真的人身上有着我们所缺少的美德。我很喜欢姨婆这么一个形象,尤其是大卫离开她之前她说的“不管处在何时,都要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我想这句话对我们所有人都适用,而恰好书中也出现了一个卑贱虚伪残忍的乌利亚·希普,这样的比对之下,我们便可知道姨婆的话语暗藏着对大卫怎样的希望,而同时也是狄更斯对世人的希望。
        而爱情,大卫在年轻时的冲动不免有些荒唐,但爱情来临时又有谁能保证自己不做荒唐的事呢。其实刚开始我对多拉和她的,嗯,吉普,我还是有些反感的,觉得这种在生活上极度低能的人除了美貌一无是处的人怎么能做我们可爱的大卫的妻子呢。但是当多拉对大卫说只把自己当个娃娃妻就好了不要生她的气时,当多拉在大卫写作时执意陪在他身边为他拿笔不肯先睡时,我才发现多拉是多么的可爱。是啊,这么一个娃娃妻我们为什么要对她做过多的要求呢,按现在的话说,会发嗲卖萌小鸟依人你还想让她干嘛。但是这又不该是婚姻本来的面目是么?安妮那句话我想每个读完这本书的人都会很难忘“在婚姻中,没有任何悬殊大过思想和信念的不合。”看到这句话时我就想着以后找对象必须得找个价值观相同的姑娘。
        艾米莉是悲惨的,被史蒂尔福斯这个高帅富彻彻底底的摧毁了。我们这代孩子像极了艾米莉,周围的人都深爱着我们可我们却不知,当我们做错事时,想到的永远是逃避而不是回到亲人的怀抱里,是吧?可能因为代沟或是什么,我们与亲人的交流少的可怜,难免会有些人发生和艾米莉同样的遭遇。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那时我们的父母就会和佩葛蒂先生一样,为了寻找回我们,历经沧桑,也许我们再见到他们时,他们已经疲惫不堪了。亲人,永远是最爱我们的人,永远不要让他们难过伤心。史蒂尔福斯呢?原本我心目中的高帅富的形象,被他亲手毁掉了,而同时被毁掉的还有两个无辜的家庭,和那么多无辜的人。我总是不自觉地把他和李天一联系起来,当然了,他还是比李天一优秀的我承认,而且他还有一个体面的仆人,这又让我想到了塞巴斯酱(请原谅我丰富的想象力),但就这么一个优秀的人,做出了这种事是谁也想不到的。阿格尼丝曾经对此预言过,但大卫却不愿意怀疑他心中的偶像,悲剧总是在这种不相信中发生。
        对了忘了两个人,默德斯东和他的姐姐。如果没有这两个人,之后的所有事情也许都不会发生,不会有克里克尔学校,不会有大卫流落街头,不会有密考博,不会有姨婆,不会有博士,不会有逆袭的大卫,不会有很多很多事,总重要的,不会有多拉和阿格尼丝。我不明白这两个人什么心态,人性竟能扭曲到如此地步,摧毁了一个家庭还不够,还要第二个。我想,在若干年后还会有第三个可怜的大家小姐被囚禁住。道德已然无法约束他们,这就需要法律的惩戒,可他们并未受到惩戒啊,是法律的不完善么?是吧。
        我总觉得查尔斯·狄更斯所描绘的英国像极了今天的中国。人性扭曲道德沦丧,这不应该是文明古国所该发生的现象。可能我们会说这是社会风气使然,我们也没办法。但不要忘记社会也是很多个体组成的。只要我们每个人能做到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我想,我们还是有救的。
        嗯,中国还是有救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10-26 19:00:33 | 只看该作者
      朵拉好像一个洋娃娃。当狄更斯写完索菲,再写朵拉连烹调书也看不懂,连家庭账目也记不好的时候,我也觉得她真不适合当妻子呀。特别是在姨奶奶破产,朵拉爸爸也去世并且没给她留下什么遗产的情况下。朵拉真是一朵容易摧折的小花。如果大卫不是很能干,收入颇丰的话,他们的感情也容易起裂痕吧?
      
      可是为什么我会总想着这些?想着生活那琐碎的艰辛对人的折磨,想着人会在这些琐碎中改变初衷,改变对面对爱人的心情。
      
      可是当大卫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婚姻时,哪怕那怀疑只是像最轻微的风拂过,并没有改变他们的婚姻,我又是多么难受。我害怕大卫会离开朵拉;我也害怕大卫咬着牙这样过着,一点也不开心;我害怕他们的婚姻陷入争吵和战争。我害怕看到小花的眼泪。
      
      当然我知道,凭我多年看小说和电视的经验我知道,当男主人公错爱的时候,当他错爱的对象也是那么美好的时候,作家或者编剧往往只好把这些小花写死。
      
      朵拉病重时,对她的都第说,这样最好,如果我们只是像孩子那样相爱,然后忘了,也许会更好。
      
      我才知道看起来多么没心的女人都那么敏感细腻。
      
      也许这样最好。
      
      留下来,继续活着,也许变得坚强聪敏能干,也许满身伤痕。可是对这些作家来说,对这些男主人公来说,甚或是对小花来说,也许这样更好。
      
      反过来,女主人公错爱一个男人时,他们很少会死。
      
      女子易折,而男子似乎总还有事业或者兴趣,或者对人类的博爱,或者贤妻等着他。
      
      我知道这么说,对男子不公,或许对女子也不公,可是我多么希望,爱情能够长长久久,我多么希望大卫那颗“未受磨练的心”和小花一起长大。
      
      朵拉,最美好纯粹的女孩子,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容不下他。
      
      可是我也很喜欢大卫,没让他们的婚姻飘过阴云。或许分歧也好,生活本身的琐碎艰难都并不是那么可怕,能在一起的时候全心全意地为着对方,生活的艰难就不会那么可怕,当那些艰难终究来到的时候,也能毫无遗憾地说我竭力去爱了,也曾享受过爱情的无比美妙了。
      
      对不起,毛毛。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0:53 , Processed in 0.04899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