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76|回复: 1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杯雪·夜雨打金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南宋,绍兴二十五年某月,二十余名金使被杀于吴江七里铺。
      几乎同时,势满江南的缇骑都尉竟然在短短一个月中连丧五人。
      所有的嫌疑都指向一个黑衣少年……
      一人一驼竟尔搅动江南!

    作者简介
      原名李氘,1973年生。代表作《杯雪》(即《乱世英雄传》)、《青丝井的传说》等。
      籍贯: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常居湖北随州,偶居深圳,有时浪迹四方。
      身份:职业写手
      代表作品:《长安古意》系列、《乱世英雄传》(又名《杯雪》)《洛阳女儿行》《青丝井的传说》《隙中驹》 《借红灯》
      文风:诗词化的文字,人性化的写作,小说中贯穿着终极人文关怀。行文颇有大家之风,脉络清晰,文笔流畅,妙笔生花古文功底深厚。

    最新书评    共 1 条

    浅绿且    小椴的武侠是奇诡的武侠,是人文的武侠,是充满民族壮志与悲情的武侠。   故事娓娓从介绍故事的时代背景开始:南宋,立刻使人联系到了屈辱的过去,悲苦的民生,而一些可歌可泣的江湖壮举也再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爱国书生沈放,被误传做讽刺秦桧的词,和妻子三娘艰难逃过秦桧手下追捕,在这个过程中,沈放才知三娘原是江湖好手,并结识大虾耿苍怀。   二人逃难因雨宿于一家客栈,而故事就在这个雨夜上演。   护镖的秦老爷子,说书的瞎眼老人和小姑娘,黑衣少年,热心的粗俗的胖和尚,张家三兄弟,欲劫镖的王木、淮北义军的主要人物和凶残的知道镖为巨额白银的缇骑共聚客栈。   原来黑衣少年为镖主。   他以其诡异的武功击败缇骑,并深谋远虑,是秦老爷子护送镖到淮北,而收住竟恰为淮北义军。   平民在权势下的悲苦经历;   不惜的反抗精神;   和面对民族大义的凛然,   在小椴的笔下更加让人动人,感慨和热血。      结尾处:天涯初雪十分新,淮上正是雪满山庄。。我也很喜欢。              详情 发表于 2013-7-20 18:46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00:10:1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夜雨打金荷


        释题:


        杯是只普通的陈年木杯,带着些细微的木纹与光泽,像是人世间那些小小的痴迷与眷恋,不忍释手的、却又如此可怜的快乐与流连。


        雪还是多年前那场天涯初雪,握杯的指是寂寞的。而多年前的雪意似乎有一种穿透岁月的寒凉,能把一切冻结成深致久远——像这只不动的握杯的手,还有,友情。


        江湖中,还有谁记得这段杯雪之交?


        喝下这一杯酒,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


        题记


        十载披澜唱楚些


        长河南北天断绝


        不信此心犹耿耿


        请看天日昭如揭


        回眸顾


        久离别


        缇骑宁有是非耶


        满怀冰玉一杯酒


        猛忆初雪旧年节


        题记


        极浦一别后


        江湖怅望多


        相忘谁先忘


        倾国是故国


        揽风如挽袂


        执手似初呵


        人间但存想


        天地永婆娑


        楔子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这一年对于家住江浙闽赣的老百姓来说,还是相对平静的一年。南渡初年的战乱在记忆里已渐渐沉埋下去,恼人的只剩下田租国赋、水旱虫灾,但这些毕竟是软刀子,慢慢割来习惯了,也就不觉得疼了,正好让这些主子们安乐于上,小人们承顺于下,渐渐倒有些承平时节的太平景象。听说淮北那边的金人这些年也锐气渐挫,不复从前。茫茫江湖,天堑南北,一时之间更多了些趋利竞名之徒,少了些悲歌慷慨之士。人人争相打理的只是自己的有限生涯,区区小命,倒没谁去注意什么立身报国的大计了。


        没错,这是个乱世。来日的大难——金人一旦渡江如何?朝廷宫闱内乱如何?君相猜忌日深如何?赋敛不断追加直欲破家如何?……任谁都把握不住一个结果。但正是为此,人们才更要抓住这转瞬即逝的过眼繁华。有如楼外楼中朱妍的歌舞,绝世风华、惊鸿过眼,人人都知道那只不过是一曲光景,任谁也留不到水止云停。但为了那一曲,不知有多少绿衣年少、达官显贵、僧儒名士、山野高人不惜千金竞价,列坐楼头,求的也只不过是那一睹之快——再没有人会去算计,为这一快、破去了光阴多少,又消磨了壮志几何。


        这是个虚假太平的年代,是动荡之间的间隙。只有朝廷还在虚饰着国泰民安的盛景,做着四方整肃的美梦。其实陇头陌上,岂能尽是顺民?不信——纵然是村童野老,也多爱听上一段红粉名侠的故事,却不知那些沉郁顿挫、豪荡感激往往正是发生在他们身边……


        这天、江苏一境,吴江之上,正漂下一只小小乌篷。吴江本属于太湖支流,水清波缓,但这些年屡遭铁蹄践踏,也曾几度一江流赤。从船上望去,两岸良田,多生衰草,民舍寥落,雨晦天暝。船上人叹了口气,低吟道:“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这句话出自《诗经》,是哀悼国亡势微的意思。船上人看来像是个读书人,身材长大,衣衫简净,虽是个文士装扮,却不见雕虫之气。小船沿着南岸下行,沿途道路很少见人,只因近来消息谣传:多说金兵南下,不日即至,所以一路上商旅乏绝。船上那人不由叹了口气,这样的谣言,一年不知要流传多少次,当真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这次的起因却是近来金使又出使到临安催供了——当时南宋与金约为叔侄之国,每年都要供奉大量供品给金国,偏偏这次朝廷中有人略为阻挠,惹得金使发怒,语含要挟,南朝人多是被打怕了的,所以一时闹得风声鹤唳,民不安生。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00:10:2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那客人望向北岸,却见远远有一人一骑缓缓地在田埂上走着——相距得远,又隔着树,那对面沿岸的小路时隐时现,那一人一骑便也是忽隐忽现。看得见时,也只模糊一团,全分不清肩背头脸,那人和坐骑似乎已融为一体。让人颇为奇怪的是那头牲口,像马又不像马,却异常的高。这些天连日阴雨,田间小路想来泥泞异常,人走着也要打滑,却绝没见那牲口颠扑一下,惊动上面的乘客。船行良久,船上客人就这么远远地望着那一人一骑,只觉得这么望去,他们就好像是一团浅浅的墨色,在这江南的细雨里,显出一种说不出的陌生与寥落。


        船尾是个艄公,这么冷的天还光腿赤脚站着,两眼呆呆地望着江水,说不出的苦寒之状。将近吴江长桥,艄公问:“客官,歇歇吧?”


        客人点点头,艄公便停橹向江心舀了水,划到岸边,淘米生火,做起饭来。松柴很湿,烟直窜,呛得那艄公不停地流泪。一会儿停下扇炉,又捧出个小坛子,拈了几块咸鱼,准备煎了好给客人下饭。


        这长桥是商旅必经之地,本也是个名胜之处,但因为连年的兵火,如今只剩下三五间瓦舍,十余处土垣,寒门向暮,看了让人伤怀。文士问正在河边淘米的一个妇人:“这一天就没什么客人经过?”


        那妇人翻了翻米,打量了他一眼,摇头说道:“从昨天到现在也就只一群北使,还有朝廷的兵护送,打算吃了饭歇歇脚再走。嫌这儿小,到对面村子七里铺去了。”


        那文士望向对岸,远远的二里多外是有个小村子,炊烟初上,相距虽远,因这里一带平畴,所以还望得见。却听那妇人叹了口气,接着说:“便留在这儿,又有谁敢招待?上回赵家桥那几户人家不知哪一点不周得罪了通译,被他撺掇着金人把那一家老老小小吊着打打杀杀,又有谁敢管?活在这个时世,真是造孽啊!”


        文士不由默然,回头望向长桥,桥是石头砌的,栏杆已有些残破,停舟系缆的桥墩上却笔势纵横,墨迹淋漓,依稀题满了字。从头读来,正是一曲《水调歌头》: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于今重到何事?愁比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无为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坠清波。


        词尾没有署名,算是无名氏之作。文士读罢,不禁有一种悲慨由衷而来。联想当今时势,似是自己心中也有所欲言,正待凝思,忽听艄公惊道:“客人,你听!”侧耳听去,却是对面那个小村子七里铺隐隐响起了一片喧噪之声,虽离得远,还是渐次传了过来。先是怒叱恶骂,渐渐的,里面夹杂了一声声哀号,依稀的有“救命、救命”的声音——想是村民惨遭金使欺凌的呼叫,相随的便隐隐有粗野的笑声入耳,像金使的鼓掌声,又像宋兵的奉承声。客人与艄公对望一眼,已知就是适才淘米妇人所说的那群金使在作恶了,不由相顾惨然。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00:10:2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那艄公忽“咦”了一声,只见一路上遥遥能见的那一人一骑这时慢慢走来,正缓缓向那个村子行去。这一去,可不是羊入虎口?艄公人老心慈,忙扯着嗓子叫道:“喂——”却又不敢太高声,怕惊动对岸金人。


        离得太远,那人想是听不见,船上二人着急,正待齐声再叫,忽见对面村子红光入眼,还夹杂着黑烟滚滚,竟着起火来!火势转瞬之间已然大盛,这么阴湿的天,想必是有人故意放的。艄公一愣,人都惊呆了。那长身文士一掌拍在船舷上,怒得说不出话来。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却见对岸那一人一骑非但没有停下来,反忽然加快,卷篷似的,远胜凡马,直向那片小小村落奔去,转眼间没入火中,踪影难见。


        船上两人“呀”地一声,正不知那人要怎样,这不是又白白添进一条性命去?——对面村里的惨叫早已停了下来,想来不上一会儿工夫,一村人已死的死,逃的逃,隐隐只有一片笑声入耳,听着让船上的人感觉残忍而耻辱,一时忘了身在何处,是何家国!可接着,那隐约的笑声忽被打断,接着化为怒号,然后不是一声惨叫、而是一声声连成一片的痛呼哀号,夹杂着金人宋兵的咒骂。两人远远地只见对面火光冲天中似有什么一闪一闪,东飞西掷,雷奔电掣。每一停便是一声惨呼传来,尖锐凄厉,远比他们刚才笑的声音更大更刺耳。一个平静的小村竟似变成了边庭沙场,直惊得艄公瑟瑟发抖。那文士也心底骇然,喃喃道:“剑气纵横!剑气纵横!”——这分明是适才那人路见不平,拔剑杀贼呢。人声却只是在火光中挣扎,竟没看见一个人影能逃出村来。隔了良久,最后一声特别长的惨嚎后,除对面火光黯淡,身边江水嘶嘶,十里之内,再无人声。想是飞鸟也惊呆了,树巅草丛,更无一羽之振,一虫之鸣。船上两人侧耳倾听,良久,只听得一串微微的“踢哒踢哒”声传来,却是那头牲口拐出了村口,渐行渐远,慢慢化成了一团看不清的墨色。


        呆了半晌,客人哑着嗓子道:“痛快痛快!”回望桥头,那首词墨迹犹新,酣畅淋漓。重头读过,只觉一轮冰月当头砸下,冰凉彻骨;再读一遍,忽又觉一腔热血直冲脸上,忠义奋发。


        那客人喃喃道:“罢了,罢了,书生误我!书生误我!”艄公只怕迟延多事,也不待饭熟,便解缆东下。只那客人把一曲《水调》悲歌三道,慷慨不已。


        没想岸上有行路的行人认得他是镇江名士沈放字傲之的,当晚住宿时又听得七里铺烧杀之事,私心忖度,以讹传讹,第二天消息便不胫而走,竟说某月某日,沈放单身孤骑,青衫溅血,于吴江长桥北岸七里铺截杀金使二十余人、千夫长一人及护送宋兵若干,散发断剑、秃笔题词、放舟而去。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00:10:2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不日谣传至京师,天子览词默然,一言不发,将那首词传视丞相。秦丞相由此立即派遣缇骑,暗诏严访。一时之间,一曲《水调》,歌起大江南北!


        第一章避祸


        “临安城外余杭县,余杭县上好登楼。”三娘笑吟吟地说。


        酒楼到了宋代,那是分外的丰赡富丽起来。有宋一代,光汴京就有上百座名楼。什么“白矾楼”、“忻乐楼”、“遇仙楼”、“铁屑楼”、“看牛楼”、“清风楼”……各具特色,出产的“玉练槌”、“思堂春”、“雪腴”、“内库流香”种种名酒更是争奇斗胜,有口皆碑。南渡之后,康王赵构秉承乃父习气,更贪安逸游乐。一俟局面安定,那杭州城内的烟雨楼台,飘香舞榭便翻新斗巧地兴盛起来。


        好登楼位于余杭地界,是座跨街骑楼。门斗甚大,门口两旁拦着两道亮锃锃的黑漆杈子,用来阻拦路上的闲杂人马。楼下排了三四十席散座儿,楼上则有二十多个阁儿,一律翠绿帘幕,文绘藻井,当街临窗望去,便见远山秀水,端的与众不同。


        这时,靠近左首的窗前,正坐了对中年夫妇。男的神情脱略、身材长大,只穿了件灰布长衫。女的却是柳叶弯眉、杏核靓眼,恬静明丽。


        众人多有注意那女子的,见她周身打扮也只是一袭半臂、一条蓝裙,荆钗素面,却风致嫣然,语笑如菊。


        两人都是三十五六岁年纪。只听那女的笑道:“傲之,你可知道这好登楼上曾有副名联?”


        那男人噢了一声,抬眼看向三娘。


        这两人正是预先知机避出镇江府的沈放与三娘夫妇。沈放内人名唤三娘——说起他们这段姻缘倒有些离奇,不过那还是十年前的事了。沈放对妻子一向敬重,不由就侧耳听她细说。


        只听那三娘说道:“我听说书的相公说过,天下名楼世传共三十有六,临安的‘楼外楼’、洞庭的‘岳阳楼’、金陵的‘五闲楼’、汴京的‘樊楼’、襄阳的‘西楼’、再加上这座‘好登楼’号称为六座楼中之楼。别的楼之所以称为名楼的原因我不知道,但这好登楼的成名却只怕是因为一段掌故。”


        沈放又“噢”了一声,他知三娘虽为女流,但见闻极广,自己一向也最喜欢听她讲故事,虽非经传所载,却更加活泼。


        只听三娘笑道:“那还是南渡初年,枢密院编修胡铨奉命出行,路过此楼。胡学士那一手好字、一身刚正、一肚学问可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那日歇马于此,正值这酒楼开业不久,掌柜的殷勤奉承得很,准备了好酒好墨,想请他乘兴留题于此。胡学士独饮了两杯,也就应了那掌柜的所请。正在提笔凝思之际,忽听楼下一阵声响,往下望去,门口却来了位龙行虎步、鹰准燕颔的将军。胡学士盯了他两眼,不由大喜,忙命掌柜的快请。那将军一上楼,胡学士便运笔如飞,笔酣墨饱地写了两个大字——‘幸甚’!那将军看看他的字,再看看他这短小精悍的人,便知道他是有名的铁项御史胡铨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00:10:2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顿了一下,三娘笑道:“相公,你猜那将军是谁?”


        沈放想了想,胡铨一代名臣,清直刚正,至为权势不容,终于挂冠而去。当时虽满朝金紫,他所青目的将军该不过一、二人而已,便用指蘸酒在桌上写了个“飞”字。他所指的人姓岳名飞字鹏举,曾官至太子少保,可惜后来为奸相秦桧所害,天下闻声皆憾。三娘颔首一笑,接着道:“胡学士见他便忘了写字,两人重新入座,杯酒相邀,纵言天下,极为欢畅。最后临别时,岳将军见那掌柜的愁眉苦脸,似有不足之色,一问之下,方知是嫌留的两个字太少了,不成幅。岳将军看看胡学士写的那两个大字,抚须一笑,提起笔来,也留了两个大字,却是即情即景的一副天然妙对!胡学士看了,不由也哈哈大笑,当下两人分手而去。相公,你猜这岳将军下联该是哪两个字?”


        沈放沉吟道:“这何从猜起?幸甚、幸甚——”


        三娘微微一笑:“快哉!”


        沈放一想,不由抚掌道:“快哉!”


        以“幸”对“快”,以“甚”对“哉”,虚实相应,确是一副妙联。两人相顾开怀,俱由此四字怀想起当日楼头文武二人的雅量高概。三娘续道:“掌柜的精明,便把这四个字的对联刻了挂在了楼头,又切题,刚好一副宾主酬答的口气,谁不来看!这好登楼于是便也声名鹊起了。”说罢一叹:“这些年咱们朝廷上真当得住‘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命’这两句的,也真只他二位了,叫人事后摹想,怎不钦敬?”


        沈放听她说了这么有趣一段逸事,不由满斟了一杯酒,一饮而尽,笑问:“那副对联呢?”


        胡、岳二人在宋一代俱称书法名家,沈放性耽于此,不由追问。三娘叹了口气:“后来他们二人一个挂冠去国,一个获罪身死,俱不见容于秦丞相。有秦丞相在,这酒楼上又如何挂他二人的字?不是收了,便是烧了。”


        沈放脸色便阴沉下来。他这次与三娘逃避他乡,也只为风闻朝廷上君相二人对吴江长桥上所题之词极为不满,暗诏严访。词虽不是他写的,但沈放自知恐难见容于昏君奸相。所谓三人市虎,百口莫辩,何况沈放也不屑于辩解。只有与三娘悄悄离开镇江,潜行避祸。三娘也是见他心绪不好,故意说上一段逸闻来引他高兴,没想最后终不免情怀转恶。


        余杭县是临安府的近畿,相距京城不过三四十里,快马的话,一鞭可到。当真天子脚下,与众不同——市井繁庶、人物端丽,五街十巷、榆柳门庭。加上今晨雨霁,市人行客、商旅店铺,都要趁这难得的新晴,街上便更是熙熙攘攘,一片太平景象。


        沈放望着窗外,他们老家镇江府虽也是个大镇,但地处边界,这些年兵火不断,如今比起这小小一县来说,倒显得逊色多了。本来宋金疆界该在淮水一带,但朝廷久已放任江北之地,心中只以长江为界,以江防为务,所以镇江府倒成了屯兵重地。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00:10:2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沈家原是镇江旧族,到沈放这一代,虽门第未衰,但毕竟是乱离之后,气象和当日已很有些不同了。好在沈放生性通达,不同于一般腐儒,倒不以门庭衰微为憾。他好读书,但经传之学只通其大概,却于钱谷兵革之类杂务颇为留心。一转念之下,就为这京畿繁华下了一番注脚——朝廷南渡之前,以被金人掳去的徽钦二帝的奢侈浪费,一年所征赋税不过六千万贯;没想南渡之后,地方丢了大半,人口流离大半,朝廷一年赋税竟征到八千万贯,足可见搜求之刻了。所谓繁华,也真好比三娘所说的:兔子不吃窝边草罢了。


        三娘却在打量这酒楼的规模情势。因为还早,楼上酒座不多,来的人也大多是为消闲破闷而来,桌上点的大多都是小食。靠楼梯口拐弯处的木栏杆前,却正放着一条长凳,长凳上坐着一个瞎老头操着三弦,咿咿呀呀地远远拉着,还有个小姑娘立旁边,俩人正在说书——讲的是《吴越春秋》。三娘移开眼,又向别处看去,只见东首座上坐了位须发花白的老者,身穿一件五福团寿的长衫,一只手上指甲极长,正在桌上轻轻叩着。再有一座,似是两个军官,看来像进京办事的,偶然路过,上来喝一杯。还有,就都像些闲杂人物。


        三娘微微松了一气——她不能不小心些。沈放生性脱略,又是个书生,一向不注意小节,也从未遇到过什么险恶之事,他好像并没把这次逃亡看得有多严重。三娘却知道,那吴江一词可能引来的祸患到底会有多大,这次逃亡真正的分量又到底有多大。她也知道那些鹰犬追捕的能力。一念及此,心中不由微微一苦,想:难道十年之后,命运真的要逼着自己又一次重历江湖吗?


        这时对面临窗的座上忽有个粗嗓子说道:“要说这些茶民不是傻是什么!造反也就造反罢了,竟然妄言‘扶宋抗金’。奶奶的,他说这话也不怕闪了舌头——抗金自是朝廷的事,有他们操的心吗?真别说,这一伙茶匪真的想从黄冈地面渡江北去,看来真是猪油蒙了心了,真想抗金去!被吕副帅一番伏兵打得死的死、逃的逃,光了,到底剩下几十人还是过了江。奶奶的,他连咱们这宋兵都打不过,还说什么抗金?金兵是那么好抗的吗?当年四大元帅打了上十年,最后还不是靠咱们秦丞相谈和的?——抗金?送命吧!”


        他这话声音甚大,众人声望去,正是坐在窗边的那一对军官。酒楼茶肆一向就是消息灵通之地,众人早听说这半年来湖北地界出了一位厉害茶匪,名叫王兴,以忠义为号,靠贩茶聚财,啸聚了无数亡命人物,日渐成为朝廷心腹大患。这参将看来就是从湖北巡抚使吕维材帐下出来的,不知进京有何公干。他一开口楼上人便不由侧耳倾听,但他这番话却也说得楼上众人暗暗皱眉——当时宋廷为搜括民脂民膏,法定茶叶专卖,税赋极重,这茶匪的起因便是有一干小民不堪其苦,做了茶贩、偷偷贩运求利,后来出了个领头的王兴,遭到官兵挤压,便聚众造反。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00:10:2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楼上多是朝廷顺民,贪安惧危,听得茶贩造反已遭平定,心里固然松了口气,但听得那人贬低中兴四将,吹捧秦桧,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心中不由都大大不以为然。


        那说话的是个参将打扮,容貌粗丑,举止野俗,见不少人留意自己说话,不由更得意起来。因见酒楼上像没有什么出色人物,尽可由着他发挥,不由越是顾盼自豪,大吹大擂。旁边一个裨将也来凑趣捧他,夸他如何亲冒矢石,杀人无算。那参将也自许豪雄,不一会儿,俩人已说得唾沫横飞,意兴甚浓。


        却听那参将说道:“大帅这次派我来,秦丞相定会申报皇上,重重有赏。咱们吕大帅这次突出奇兵,斩首一万六千余枚,想当年岳飞大破杨幺洞庭水寨,杀的还不到咱老子这十分之一,那算什么破贼了?吕大帅已得曹御史首肯,一得军功,便可举荐,看来这次升迁有望了。哈哈,兄弟我也不免也跟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哈哈哈!”


        楼上诸人听得他不通文墨,把个成语用得不伦不类,不由都暗暗一笑。旁边却有个老者自言自语道:“斩首一万六千余枚?茶民造反哪有这么多人了?不知又有多少无辜良民枉死于钢刀之下,还死无全尸,割下头来被充当做茶匪好冒功领赏的。”


        说话的正是那个穿件五福团寿长衫的老者。他的话楼上人大半也都听到了,那参将怒道:“老……头子,你胡说什么——怎么冒功领赏了,你看见了?”


        他本打算喊“老家伙”的,因见那老头身穿一件绸长袍,态度闲雅,像是个隐居的员外,才换了“老头子”这个稍微好听点儿的称呼。他是个偏将,位分不低,但在这京畿地面,也不敢胡来。


        那老头子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好言好语地道:“是一万六千枚就是一万六千枚了。只是你这位军爷在这酒楼上可别胡言乱语,冲撞了岳将军。这楼上可是供过岳将军墨宝的。想当年岳将军大破洞庭水寨,是用智取,不是力敌,而且水寨中也尽多忠义之人,岳将军也是为国家情势不得不尔,还收得杨再兴一名猛将,日后小商河一战,名动千古。当时岳将军杀人虽少,却建功极大,把一干叛匪都收归帐下,开到前沿抗金杀敌,保国安民,引上正路,这不比光杀人好多了?杜子美云:‘苟能制强敌,岂在多杀伤’,前人说得好,前人说得好啊!”


        那参将听他掉文,答不出话来,想想没意思,喃喃自语道:“好什么?哼,在这酒楼上又如何?老子冲锋陷阵,什么没见过,就算骂上那姓岳的几句,他一个死人,还能咬下老子的鸟来?”


        这也算圆场收蓬的话,旁人都不理,没想旁边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书生却听了不顺耳,冷冷答道:“咬下你的鸟来?嘿嘿,那倒大可不必,也够脏了,只不过你阁下的脑袋得小心一点儿。”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00:10:2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那参将正一肚子火,见一个穷酸也敢嘲笑他,一拍桌子怒骂道:“老子的鸟就比你个秀才的鸟脏了?老子不是兔子,要那么细皮嫩肉做什么?看你背时发瘟的相,再干净的鸟弯不了弓放不了箭打不下种来还不是一个熊样!”


        江南人物大多言语闲丽,意态优雅,听他这么不讲理的胡骂一气,粗鲁不文,楼上人不由都哗然一笑。


        那书生气得涨红了脸,冷笑了起来,忿声道:“这位军爷好大的狠劲啊,不知又是仗的谁的威势?曹御史吗?他可够狂呀!就不知比起那缇骑都尉冯小胖子来讲又怎么样?嘿嘿!”


        参将一瞪眼,就待发怒,却见那书生一句话说出来,楼上人等都忽然一静,同桌的人便你望我我望你,一齐神色怪异地叽叽喳喳起来,似有什么隐秘异事。那参将也听说过冯小胖子其人,他是京中冯侍郎的儿子,冯侍郎因拜在秦桧门下,权势正炽。他这个百无一用,只知吃喝嫖赌的儿子便也得蒙恩荫列名进了“缇骑三十二尉”,可算是三十二尉中最不成材的一个。


        这冯小胖子出了名的有三多三少:跟班多、干爹多、小妈多,眉毛少、胡子少、家教少。他家旧宅就在余杭县,地广千顷,楼高数阙,原是地方一霸,更是有名的“王八癞头贱厮鸟”,人见人怕的一个主儿,可谓地方一害。


        那先说话的老者这时又好言好语地循循劝道:“可不是在这酒楼上说话要小心些!两月之前,那冯小胖子也是在这楼头喝酒,年轻人胡闹,带了十几二十个妓女相公,篾片帮闲,吹拉弹唱,胡言乱语,说骂无忌,搅得乌烟瘴气。当时也有人劝,说这楼头供过胡学士和岳将军的墨宝,在这时里说话可要小心些,有避忌的,不好胡来,以免冲撞。那冯小胖子笑道:避忌?常人不避忌我就算他走运了,供过几个字又怎么样?我就算怕他个活将军还怕他个死将军了?当今世上能让我怕的也不过只有‘三怕’而已!


        “——那些爱奉承他的人乘机拍马屁,打蛇随棍上,问:原来少爷也有三怕,少爷是哪三怕?叫少爷都怕的,那不成天王老子了?


        “冯小胖子一笑,笑道:‘这三怕嘛,只怕不只我,人人都是要怕的了,第一就是金人了,有朝一日,他们一翻脸过了江,大家都身家性命难保,谁敢不怕?连当今圣上都怕。第二就数秦丞相了,他位高权重,这世上又有谁不怕他!皇上都敬他三分呢。第三则是我们袁老大,嘿嘿——这第三个其实我也只怕他一半,但袁老大那一身武功,那一副胆色,真当得上是天下第一,这是被圣上钦许的,叫人不佩服不行。除了这三个,便是我亲娘老子,并上上下下这些零杂碎,我怕他何来?’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00:10:2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说着得了意,在这窗口端着个翡翠杯子,高声大气地喊道:‘在余杭这地面上,老子怕谁?谁敢杀我?’”


        楼上诸人想来也都风闻此事,却不如那老者知道得这么详细,不由都侧耳倾听。那老者呷了口酒继续道:“他那话说得声音太大,那日老朽我就在对面的恒记茶庄里,正尝着掌柜的新到的雨前,也都听到了。”


        说着他往外一指,那恒记茶庄就在街斜对个儿,离得颇远,可见冯小胖子当时得意放情之态。


        那老者继续道:“当时冯小胖子得意得狠了,竟把这句话连说了三遍,最后一遍刚刚说完,他把酒杯举起——还没来得及喝,刚刚举在喉咙前面的时候,就听有个声音说:‘我敢杀你!’


        “楼上人都一惊。那声音不算大,平平淡淡,却仿佛敲金击玉,冷得和冰一样,直刺人耳。一楼上下的人都清清楚楚地听见了,连楼下外面街上也都有人听到。当时这街上楼头在场的只怕不下两百人,楼上人只见人影一晃,似有个黑衣瘦腰的少年人闪了一闪,便马上不见,谁也没看清。事后据酒保说他本是一直趴在桌子上醉酒的,却记不清他的相貌,好像是个俊秀的哥儿。楼上那冯小胖子的几个帮闲都在回骂,向窗口去找那个人,旁人只奇怪冯小胖子这回怎么变得这么客气了——没有摔杯回骂,叫打那个冒失鬼个三七二十一的,反而还笑眯眯地喝酒?过了好一会儿,众人才发觉不好,只见他一颗头慢慢耷拉下来,然后,杯子里的酒也开始漏,最后才见一串血淅淅沥沥从他喉咙里流了下来,仔细一看,却是喉咙口已被利剑刺穿——那一剑是穿过他手里的翡翠杯子后又刺入咽喉才收回的,杯子上却只留下一个小孔,杯子也没碎。楼上楼下的人只见人影一闪,谁也没看见来人的模样。如果那一剑是人使的,那也当真算鬼斧神工了!人哪有那么大的本事?就凭你说,见过有人能用一把剑穿透一支翡翠杯而杯不碎的吗?事后连这街上捕快请来的三义镖局的郑师傅都说那绝不是武功——那不是岳将军的英灵是什么?


        “最后捕快也曾把看见的人一齐锁住拿问,只听楼下人说,当时隐隐只听到一声冷笑,找不见人,后来城门口有守军说隐隐约约见一头怪模怪样不知是马是骡的牲口驮着个人远远不见了,你说这事是不是透着怪异?”


        众人都已听呆了。那老者又喝了一口茶,才又冲着那参将道:“所以小老儿劝你个军爷说话还是小心些。这楼上之事可是半分不假的,不信你出去打听打听,整个余杭县的人都知道,冯侍郎现在还在办丧事呢。”


        那参将虽鲁莽,但这类人也最敬畏鬼神,张口结舌地说不出话来。


        先前那个书生却犹对他余忿未熄,冷哼一声,付账走了。在楼梯口却顿了下,自言自语道:“京中曹御史结交藩将,好得很啊!好得很啊!”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5 02:27 , Processed in 0.066988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