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22:4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本问诊“90后”一代青春期问题的心理书。著名青春文学作家饶雪漫从万余封寄给她的问题求助来信中,筛选出55封的来信回复予以出版,基本囊括如今“90后”人群在青春期会遇到的典型问题。作者根据多年与青少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752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3 04:51:30 | 只看该作者
             一看到书名,我马上选定了这本书。尽管从未看过饶雪漫的书,准确说是听都没听过这样一位作者。
      
          拿到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封面是一片嫩绿的草地,草地上遍布着如夜空繁星般闪烁的朵朵小百花,最独特的是书腰,一片暖暖的大红色,上下各有一个牛皮纸做的活扣,用细绳前后缠绕。一眼便道破了书的内容:《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是的,因为不能,所以要有扣子,要有绳结缠绕,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者可谓深谐书的内容。
      
          翻开书页,全书是55封遇到各种问题的青春期孩子写给作者的私密信函,以及作者对此的回复信。第一部分:我们和爸妈的那些事儿;第二部分:那个名叫“友谊”的东西;第三部分:无伤不青春;第四部分:初恋这件小事。这些标题下所涉及的,无不是现在的孩子们所困惑,所关心的形形色色的问题与烦恼,其中充斥着那么多的孤独无助,那么多的伤痛无救,那么多的迷茫无依,那么多往往被大人所忽略,所轻视的种种,想起自己那已然久远的青春,那些似曾相识的挣扎与无助,似曾相识的痛楚,似曾相识的欢乐与悲伤。。。。。。那些触动人心的字句直抵青春的最深处。
      
          显然,今天的社会比起我们那个年代,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孩子们从小衣食无忧,很多人可说是要什么有什么,只要父母能力所及,一切都以孩子的需要为主。大人们则以自己惯常的想法,总觉得生活在这种环境的孩子们应该幸福无比,不可能有什么不满足。然而事实是,如今的孩子比我们原来的烦恼不是少了,而是更多更复杂了,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比起我们当年更加让人困惑迷茫,他们所面对的世界,许多甚至是连我们成人也难以判断与选择的难题。飞速发展的社会带来的是日益密集的信息爆炸,日趋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日渐令人眼花撩乱的社会现状。父母与孩子都面临着同样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同样巨大的生存压力。我想,这种时候,理解万岁,更应该成为每位家长和孩子心里长鸣的警钟!一味地一出了问题就只会指责孩子,效果必然是适得其反的。
      
          作者在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总觉得,青春期的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青春期的所有伤痛,随着年龄的增加,都会慢慢地痊愈。我想告诉大人的是,那个让你头痛不已的孩子,也许,她需要的就是你一个暖暖的眼神,一次倾心的问候,一双路过时可以顺便扶她一把的手。请相信,当她跨越了成长的障碍,她会变得比你,甚至比她自己想象中的都还要美好,面对生活,永远微笑,无所畏惧。
      但最重要的就是,你这样做了吗?你重视她或者她的那些“疯狂小病”了吗?”
      
          不错,当大人们在一味指责孩子的贪玩,冷漠,没有上进心,无可救药时,孩子们心里也在埋怨父母的唠叨与不可理喻。其实将心比心,为什么那些所谓不能告诉大人的事,却可以告诉孩子们心里信得过的某一位成人,实际上孩子们心里的困惑与无助,是多么希望能得到一位理解他,帮助他的良师指导,可是往往由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缺少了有效的沟通,无形中构筑了一道厚厚的高墙,日积月累,生出许多难以消除的隔阂。所谓好心办坏事,沟通的不畅难免带来许多误会甚至怨恨。
      
          青春,本该是一个多么让人振奋与羡慕的年纪,但伴随其左右的往往又有那么多的困惑与迷茫,甚至伤痛以至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也许这就是生命中无法回避的成长之痛,是每一个人生命过程中的必经之痛,仿佛蝴蝶破茧而出前的阵痛,痛过了,就长大了,成熟了。阴云过后,必定是更加灿烂阳光的明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4 06:10:34 | 只看该作者
             十万字的书、三万字的读者来信、三万字的故事叙述、十五天完成。但这些琐碎的数字不是在告诉你这是敷衍的读物,它绝对不是机械化时代的产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实,因为书在从骨子里告诉青春本身赤裸裸的疼痛味。
          青春的终究还是要自己来治愈自己。曾几何觉得自己的事儿天大,觉得别人不知道自己的苦,只是那些真的不能去告诉大人。遇到繁琐未尝不好,只是秘密会是这个时代最隔阂的墙,从我本身来说,我没有运气在这个年纪找到这样的书解决书里的问题,但现在读着依旧有几年前的无知和迷茫味道。一封信一个故事,一个故事讲一个现实,一个现实一群无知的青春。似乎书就是这么简单,但已经有足够的魅力存在和被阅读。在这里会遇到许多似曾相识的我们,虽然我是一个男孩,切不进女孩的视角,但仅仅20岁的我,刚从这段试着走出,而且依旧正在看着这段在她们身上发生。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本书更适合家长。我感同身受,是青春的、我们的心情;而家长感同身受,是做家长的、错误的爱伤害。孩子说了真心的话,永远不会以对白的心情,交流永远会被挤出来的排斥想法打断,于是最后被文字传递给了家长。不得不承认文字存在委婉的魅力,它把争论的事情协调,把纠结的故事理顺,把很迅速很乱的东西慢下来。
         真的是笑着并沉默着读完了这本书,笑自己曾经邪恶的念头、愚蠢的爱情、欺骗的谎言和“山盟海誓”的朋友们,沉默自己没用更好的方法解决,没用真实的态度面对,想来,早点读着这本书,会早点抚平青春的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25 04:08:53 | 只看该作者
      遇见饶雪漫《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纯属意外,网上借书的时候只是对书名好奇,带着一颗窥探的心,“有哪些事是不能告诉大人的呢? ”阅读之前并不知写作的是哪一个年龄层的孩子,翻开扉页才明白,是一封一封青春期孩子的来信。就让我为孩子以后的青春期先预习一下吧!
      
      越看越思虑:我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吗?在她青春“转型”期遇到的麻烦和困惑会向我吐露心声吗?如果孩子和父母终有些不好意思开口的话,希望她也能遇到一个“知心姐姐”,重点是在她写给知心姐姐的信中附上我——孩子妈——的邮~箱~地~址~,希望知心姐姐在理解劝慰孩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提醒我:“你在为人父母这方面出问题了。”
      
      所有孩子的问题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她们在不知不觉中渡过了第一个0-6岁的关键期,不管是顺利还是不顺利,大部分孩子自己意识不到,她们按照成年人的要求成长 (这个问题,又能balabala展开很多,此处略去)。如果说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受到内在“精神胚胎”的指引,那么青春期——“精神胚胎”同样发挥着作用,指引她们用更自主自我的意识与现实世界的教条戒律不断碰撞摩擦,同时还要接受身体的变化,荷尔蒙的冲动。所以青春期是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要适应,要挑战,要质疑,要做主,要对抗权威,要发泄能量,要自己去验证去实践的一个困难时期。可她们毕竟还是孩子,肩膀还不宽广也不厚实,心智还没完全成熟,对世界的看法和理解也一直在变。面对问题, 要青春懵懂的孩子单向的学会理解,学会爱,学会沟通,大人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随之而来便是压力、焦虑、无所适从。之所以用了“单向”这个词,是怕作为成年人的父母,她们不但没有给予孩子引导、理解、支持和帮助,甚至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错误投射在孩子身上而继续犯错,我担心那些孩子的问题能解决吗?孩子不会觉得委屈吗?不会觉得不公平吗?为什么要改变的总是孩子而不是那些问题更大的大人们呢?
      
      所以万一我做不成孩子的“知心姐姐”,希望有那么个“知心姐姐”在关键时刻能让我醍醐灌顶,及时醒悟,先改变我再求改变孩子。但从小我们就受到“别人靠不住”的教育,所以更为了不对“知心姐姐”的出现抱有幻想,我就得学会观察学会反省,谨记!谨记!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7-25 20:28:23 | 只看该作者
      当初微博上炒的火热,又加上心里也有些结解不开,苦于找不到解药,所谓有病乱投医,我就抓起这本书来读。
      看着那一封的信,至于受到启示没的,总之我不再纠结了,反而质疑,我们这代人是怎么了,什么自残、虚荣一大堆臭毛病,简直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他们是有多无聊。
      总之,有些虚夸,与正常心理的我们有那么一点不沾边,不过也算是见识了不一样的世界吧。
      也可以庆幸,我的青春不太疼痛。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7-25 21:17:25 | 只看该作者
             本来对于雪漫的这本书我是没有抱多大的期待的,因为之前看过她零星的几本小说,对她作品的印象总是停留在懵懂悸动的青涩故事,写来写去不外乎中学男生女生的情感纠葛加上家庭问题,迎合了十几岁学生的心理,但可读性确实不强。不过读完这本书,那段已经尘封的中学岁月,似乎又在脑海中被唤醒了,一点点鲜明起来。
             书中还是可以看到似曾相识的故事,跟爸妈关系的处理啦,同学之间的友谊要怎么保持啦,喜欢上某个男生怎么办啦,这些都是我们也曾经历过的躁动青春期里的一件件天大的事情。
             跟这些人比起来,我的teenage似乎也没有那么多的坎坷(除了学习上遇到的)。以前初中的时候(尤其是初三),班上一些比较要好的女生会相互写信,我也是其中之一。我们会去买一本本的信纸,把每天的心情用或是娟秀或是洒脱的笔迹妥帖地写好,把信纸折成各种形状,送到对方手里。我们都是重点初中的学生,老师学生眼中的乖孩子。大家无非是抱怨一下又有好多作业要做呀,最近又有谁出新专辑呀,班上谁和谁又有什么小八卦呀,似乎对某某有种特别的感觉呀,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那些渺小却又惊心动魄的疯狂,那些曾经在岁月中发出巨大回音的琐碎的苦恼和欣喜,通过别人的聆听,会让你收获一份尊重与信任。
             初中那会我曾有段时间是《少女》杂志的忠实粉丝。那时的《少女》还是辫子姐姐郁雨君主编的(花衣裳组合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慢慢扩大影响力的)。杂志里面有很多我们那个年龄段的女生喜欢的内容,纯情故事啦,臭美频道啦,搞笑段子啦。我还记得当年收到辫子姐姐从上海编辑部寄给我的一张卡片的时候,望着信封上那个上海的邮戳时我那个激动啊。现在上了大学了(转眼也快毕业了),家里房间的书柜依然会腾出一块空间,整整齐齐地以年月份为顺序摆放着当年买的《少女》。偶尔抽出一两本再读一读,那些故事里的主角永远活在十几岁的时光里,挥霍肆无忌惮的青春,用他们的故事催生了我们的成长。
            在这样特殊的年龄段,一个由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时期,Teenagers们开始面临人生中一场场日晒雨淋,生命渐渐由平薄变得有厚度。升学的压力,同辈间的竞争,被唤醒的萌动,家庭的问题,社会上的热点,与正在成长的心灵发生电光火石的碰撞,即使他们的心有再大的空间,也承受不了如此种种外界的冲击。我想,人的一生,总是需要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或许是一个人,或许是一个博客,或许是一个自己才知道地址和密码的邮箱,有没有回应是另外一回事,起码它可以随时接收你心里翻腾的各种明浪暗涌,不让它们有一天决堤泛滥。小学的报纸上有知心姐姐信箱,大人们有连岳和庄雅婷,而中学生们,无论是书架上一本青春杂志,中学时光里的一纸书信,还是通过邮件或者电话传送出的一份倾诉,都能让每一份情绪都能得到释放得到安置。
             现在的我们都已经在不同的大学里慢慢长大,即将以社会新鲜人的身份去继续人生的征程。或许那些陪伴过我们的人和物现在已经不知散落到何方,但是感谢成长的岁月中的这些人那些事,我们携手相伴,磕磕绊绊走来,一起走过那段摇摇欲坠的时光。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9 02:47 , Processed in 0.05778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