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 0
|
行走中的玫瑰 |
最新书评 共 7 条
薇薇vi
我们通常所说的玫瑰是一种植物,美到极致的花,却有着伤人的刺,主要用于观赏。而这里所说的玫瑰却与之刚好相反,如果单从外貌来看的话,这朵玫瑰一点也不美,最多算得上相貌普通,不过好在她也没有扎人的刺,反而有些知心姐姐般的体贴。这一点是从她的书《行走中的玫瑰》中看出来的,在工作中她还是很专业的。看完书,我斗胆给这朵玫瑰匹配了以下几个关键词。
【真诚】
这本书严格来讲不能算是闾丘的自传,从目录就可以看出来。全书共27章,不过是根据27个话题与读者分享经验,从实实在在的房子、工作、压力、机会等说到比较抽象的自信、变化、运气、公平等,虽然其间作者频频现身说法,但要叫自传还是不够严谨。
闾丘不是当自传写的,我们却可以从中大概拼凑出她的形象甚至她的过去。我认为这正是她真诚的表现——她不是明星,没有必要把自己的私人经历摊开来讲,她完全可以和柴静一样用一句“对不起,这是我的隐私”把那些窥探的眼睛挡回去。可那样就不是闾丘了。
她毫不讳言自己的过去,她写自己的初恋,写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写爱情中的自己,简直把我看呆了,我惊讶于一向以理性严谨形象示人的闾丘竟还有这么文艺这么小女生的的一面,竟也和所以的小女孩一样会期待爱情、会做梦,“情感”、“爱情”和“婚姻”那三章的文字是全书最有文学气息的,即使是放在言情小说中也不会突兀。她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装扮得像三毛,我看到那些文字之后,毫不犹豫地相信了。更让我惊讶的她居然那么坦诚,那么不把读者当外人。连那么隐秘的小心思都愿意与素不相识的人分享。
看得出她说话很直,在书中会看到“我的副手”、“我的手下”这样的词,这当然不会是官方称呼,可是她就那么自然而然地这样说了。想来也是因为没有把当事人当外人吧?不久前她那篇被解读为“砍柴文”的文章也是这样快人快语,毫不担心得罪了业内同事。这倒是有点像玫瑰的刺了,不过谁都看得出这刺不是为了伤人而生。
她写自己幼时的聪颖,写初中时一个人借到表演服装,写自己在港跳槽时用能力得到新同事的认可,写自己在去伊拉克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才得到机会,写自己逻辑和表达能力强……不是不骄傲的,但从中却丝毫感觉不到炫耀的意味。也许正是走过了看透了才能像写喝水吃饭一样用平常心书写自己的幸运和成绩吧。
不同于其她的名女主播都有一批文艺女青年做拥趸,我发现很多女同胞都不喜欢闾丘,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的直言直语吧。她身上的男性气质过于明显,会给人一种硬邦邦的感觉,并不是女生理想的YY模板。我却觉得她身上这种朴素的甚至微微显得有点笨拙的气质更真诚。
【逻辑】
逻辑是闾丘露薇自己比较得意的一点,书中也多次出现她对自己逻辑能力的自我肯定。
我没有听过闾丘的演讲,听说她到过我们学校,不过她来的时候我还没有来,所以没有机会一睹芳容,也没有机会现场感受她的逻辑性。
单从文本来看,这本书几乎没有文学性可言,语言也都是很简单朴实的,真正是“老妪能解”,单从语言上来说,和柴静的《看见》简直不是一个段位的。里面也没有什么直击人心便于口口相传的名句,文章像报道多过像散文。甚至作者和编辑都连名字都懒得起,每章都以“关于XX”为名。可是看了书,就会发现这些都是虚的,都不重要,看一本书期待最高的还是内容不是吗?这些以“关于XX”为题的文章实际上都可以看做是关于这个话题的一场演讲,她没有引经据典,多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事儿,而这也恰好是台下的听众(读者)最关心的。演讲不需要多华丽的辞藻,但逻辑确是不可或缺的。
闾丘的逻辑思维确实算是女性写作者中比较好的了。这一点在她对公平的看法那一章可见一斑。她写了一件事:她当初申请香港的学校时,香港还没有回归,不承认内地的本科学历,哪怕是复旦的。所以她必须参加笔试加面试。而她的一位同事从美国一所不知名的学校毕业,却只需要面试。这明显是不公平的。但是闾丘露薇说她认为是公平的,因为“虽然我花的力气要多一些,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能力。而最重要的是,虽然门槛高了一些,但是说到底,你可以看到那扇门。”
她是这样的思维——只要我的能力和我的付出能换来回报,那就是公平的。 她最常说的是“我只和自己比,因为如果眼里总是看到别人,把别人当成参考系,这种不固定的标准,就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压力,总是觉得不满足,然后因为不满足而产生焦虑。”这种想法乍一看有点啊Q,可是细一想,却又不无道理。
是这样的,理性的人会更倾向于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事物,而和别人比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我们何不就跟自己比呢?自己的劳动有了报酬不是白做那就是公平。
我记得刘瑜的《观念的水位》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她那种纵向比较的思维,她写东欧,南美都提到用时间来说话,和自己比也是用时间来说话。
闾丘在书中说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我想一个拥有这样的思维方式的人没道理不感到幸福的。
【成长】
成长这个词用在闾丘露薇的身上似乎有些不太合适,她已经44岁,早过了成长期。可是聪明人永远在成长。他们永远在成长,他们也永远年轻。
这本书的初版是在2005年出的,7年后再版,每个话题都加了一篇“七年后”,看前后两篇文章,会感觉到明显的不同,不管的语言还是心境。一个人的经历是可以从她的文字中看出来的。7年后的闾丘语句中少了最初的迷茫和那一丝不确定性,多了一份笃定和温和。这就是成长。
成长靠的是不断地学习和经历。
她大学学的是哲学,为的是锻炼自己的脑子,学会如何思考;毕业后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为了把工作做好,她考取了注册会计师;从事媒体工作之后,她先后获得了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两个硕士学位;在凤凰工作多年,几乎可以算是“功成名就”的时候考取了哈佛的尼曼奖学金,去美国进修……你看,她永远在学习,她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她从未停止成长。
最让我感动的是,7年后的她对7年前的自己那么宽容。
我有时候看自己两年前写的东西都想删了不要了。7年,身上的细胞都换了一遭,足够一个人形成新的价值观了,我们也从文字中看到了闾丘的成长,可是她从没有否认过去。
不是每个名人都可以那么坦然地面对自己的过去和过去的自己的,大多数人会用一句“英雄莫问出处”敷衍别人和自己。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除了担心白来的位子坐不稳之外,恐怕也是想彻底与过去作别吧,那些人在他落魄时与他称兄道弟,更或许还曾接济过他,自己的落魄相都被他们记得清清楚楚的,这样的人怎么能放心留在身边呢?英雄都怕见老街坊,其实怕的是见到过去的自己。可是闾丘显然一点都不怕,这本书能再版就是一个例证,不是谁都愿意把年轻时的自己写的带有自传性质的书再版的。书的内容也没有做什么修改,不过是在每一章后面加了一篇七年后的文章。就那么把两个自己放在展示柜中,任由人们去对比,去解读。
当我们老到可以直面甚至直书自己惨淡的过去时,那就是真的长成了。
详情
nature
卷首语
个人的自我成长,学会把自己放在社会里面,没有一个人是能够脱离社会和群体的,而个人的修养和成长,如果缺乏一套完整清晰的价值体系的话,到了某一个时候,就会失去方向!我和我这个时代的人们,。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既得利益着。
书中按几个关键词,分几个版块,看似在谈经历,生活,其实一种价值观,
生活意义的探讨,就想题目暗示那样,人生应该精彩就像那玫瑰花那样盛开 美丽大方,尽管它也有凋谢的时候,…
感受较深的几个部分:…
标签
希望记住我不再因为勇敢,而是希望听到我的观点。
负资产(房子)
契约精神
大学
斯坦福囚徒实验,环境重要性,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真正的社会精英,需要人文关怀的。
情感
承诺,是一种行动,一诺千金
爱情
以前,当我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忘记自己,把对方当成生命中的最重要的部分,结果,忽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喜怒哀乐,居然变成别人能控制的东西,自己已经不是自己。人开始变得充满依赖,变得不善于思考和判断,
只有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自己就像一只爱情鸟,虽然不停的受伤,但是没有停止过追求!
选择
没有对错好坏,只有善恶,选择的权利,途径可以不同,道德不能缺口,生存不是借口。
感受最受是书中关于 公平和平均的论述,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公平的机制
困难
和生离死别,战火纷飞的人相比,所面对的困难微不足道,那样的环境下都珍惜每一刻,而我们为什么不呢?(在眼中悲惨地生活的人,教会我 学会珍惜,教会我认真地生活,自尊地生活,快乐地生活)
自信
自信和自大只有一线之差,而且我觉得,一个人法制内心谦卑一些,反而让自己的承受力更大,做起事情来更加专注,没有顾虑。
运气
真诚地、发自内心对待人,人生而平等,发自内心尊重他人,真正的尊重别人,并不是一句谢谢,对不起所能够表达的,真的尊重别人,是基于自己对别人作为一个人的尊重,这是从心理面产生的。
敬业:
内地信奉顾客是上帝,但是依然停留在对上帝微笑的阶段,却忘了上帝最需
要的是什么!
敬业即要专业精神!
女人
女人去做了一些传统意义上应该是由男性来做的事情,就会变得不同寻常,性别就成为一个卖点!
付出
如果强调不计回报,就已经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说法,道德标准在无形汇中降低。发自内心来说,这是对的。
遗忘
当有些东西沉淀在心中,才能感恩,避免偏执,变得豁达,太多的错误,不是无知无畏的结果,就是肤浅和轻佻。
名利
事情两面性,欲望权力,同时也是影响力
年轻:
年轻的好处是你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因为随着年龄的增
长,拥有的东西越多,要想自己改变,顾虑的东西也越多,而改变意味着有 所失,但是是否能够真正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又不是百分百地有保证,
但是年轻,但是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可以毫无负担地选择!
详情
維以不
出门忘带现金的恶习终于导致了今天兜里一分钱现金都没有,回家不能。然后我到超市卖书的柜台想买本书去星巴克打发时间等人下班来接。在一大堆少儿益智小学生习题和畅销小说中间,这本书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只有一本。本来无论名字还是外观都不是很合我的眼缘,可相比那些小说,我还是宁愿选择这一本。
内容不算多,一下午就看完了。之前看过豆瓣上的书评,因此内容和预期相差也不算太远,没有惊喜也没有失望。
首先这不是励志传奇,也没有按照时间线来的大事记。这本书是再版,因此除了原来版本的内容之外,增加了七年后的回顾和感想,于是岁月带来的影响清晰可辨。内容一点都不华丽不清新,全部是岁月积淀下来的,朴实的文字,诚实的态度,真实的思想。
它只是一个女人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和自省,然后分享给了所有人。就这样而已,不要期望太高也不要太看不起。但我仍然会给五颗星因为看这书的年纪刚刚好,有点晚但还不算来不及。早几年我会看不懂,再晚几年到她如今这个年纪,看也没用了。
我只是不喜欢封面的粉红色的字,误导人以为是一本畅销/青春/励志书。但是,我非常喜欢封面的这张照片,和书中的文字味道很搭。
详情
emma
1、“我明白,人生会怎么样,不是依靠一句话来支撑自己,而是依靠自己形成的价值观,依靠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
2、“环境对人的行为影响太大,一是这个实验恰恰可以解释,为何在”文革“中会有那样残酷的情形出现,原本的朋友、亲人,会如此残酷的对待对方。也因为这样,让他开始思考大学应该是怎样的一个环境,让学生如何健康成长。”
3、“人在成长的时候需要好多榜样,因为好多榜样,会让自己在需要选择的时候,清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4、“我想,人是需要在不断尝试之后,才清楚地知道的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以及到底要什么。”
5、“如何做选择?我的静安,是要如何能够契合自己所长,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我想要看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想要让自己的生活,不是局限在一个城市,我想要持续不断的学习,正是因为这些,当选择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可以很快做出抉择,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所有这些选择,让我成为了现在的自己,有了现在的生活。”
6、“人就是这样开始,知道了钱对于生活的重要,慢慢的,随着不断长大,开始明白,谋生一点也不容易。”
7、“在这段狮子里面,我也体会到了,很多时候为了生存,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韧劲来面对这个社会里面的人和事情。”
8、“这些年养成的工作习惯就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要考虑可能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困看。”
9、“所以,有的时候让自己去面对困难,常识去克服它,那么将来,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
10、“我觉得第一次机会非常重要,把握好了,就会取得别人的信任,当有重要事情的时候,自己就会在被选择的名单上面排第一.
11、”一个人懂的东西越少,。看到的东西越少,往往容易自我膨胀。反面看得多了,懂得东西越多的人,更加谦虚。
12、”过去的小资,指的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自由,是对自己品味的仍同,并不是和流行的外在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13、”在看别人的时候,我喜欢细节和配件,因为这些用品,往往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着装品味。“
14、”在我们身边,我们的朋友,或者是哪些仅是点头之交的朋友,里面不乏才华横溢的人。和这样的人多交谈,多听他们的观点,如果可以的话进行辩论,都是学习的一种方法。“
15、”我和我这个时代的人们,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既得利益者,自己的机遇,更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社会和时代。“
-----------------------------------------------------------------------------------
闾丘露薇,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贩过汽水,进入过国际六大会计师事务所,其中考取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和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大学爱好英语所以英语不错还兼了翻译一角,去了香港念书,后来又当了一名记者,进了凤凰卫视,之后又去了哈佛进修。
胆子很大,阿富汗刚开战的时候跑去第一线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在榴弹中从容不迫,总之是一个很厉害的女人。
但是对于爱情和婚姻,我不能认同他的观点。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03:25 , Processed in 0.45025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