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1| 0
|
沧海Ⅴ |
最新书评 共 2 条
北落师
很久前就开始读,读后果然过瘾,于是对凤歌有了崇拜,坚信他的作品不会差。你不能单单把武侠看狭隘了,有侠道的,便称为武侠。最最佩服凤歌的想象力,每一种功夫,每一个情节,像是真的存在过一般,被描摹得严丝合缝,挑不出岔子来。可能是天生愚钝的关系吧,最喜欢男子聪明到不行,女子机智到不行,于是喜欢谷缜,优秀的男孩子,却像普通人一样喜欢过于温柔的小女生。爱里面神乎其技的功夫,有些玄幻,却也均有理可循。若说哪里不够完美,就是女生了,遵循了老套路,要么傻乎乎的却很善良,要么聪明得过于邪恶。不过,美女配英雄,赏心悦目嘛。若要我说出其中种种道理,怕是说不出些什么罢,因为读书的时候,并没想着去看其中的大道理,只是单纯感受武侠世界非凡的气势与经历。只能说,如果要我评论什么,若非极厌,便是极爱。没有恶言相向,怎可能不是极爱之作呢?
详情
山水世
会产生这种想法的人当然远不只我一个,正如最近读过的《沧海》,作者凤歌刻意营造了一个“谐”之道,万法自然,皆为利器。所以有特异功能的人总是在某一方面能够突破传统。然而,那个传统毕竟是“传”下来的“道统”,并没有善恶,更没有对错,只是我们因袭的习惯,让我们便恰如我们根深蒂固了多年或是几辈子无法摆脱思维一样。除了赞叹,再没有其他言语。当然也有人不甘,想要寻根究底。——谈何容易!
如果,我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能够抛开这一切,让自己灵悟的心灵彻底的敞开和通融,与自然,与生物,互为补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样,只怕再奇异的事,也能淡定从容,处变不惊。这一点,在徐浩峰的《道士下山》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传统的修真与武功,在书中不再忌莫若深,而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一片哗然。尽管也有许多民众对之顶礼膜拜,但毕竟也习以为常。主人公何安下,若是直译过来,大概便就是活在当下的意思。对于这个解释,我一直也不大满意,但是,若非如此,又如何能解释他那多年,来来去去的往返尘世与密林,既有苦行僧似的参禅,又有平民的安逸奢华,更犯了戒,破了欲。一个人,太过于内视自己的内心,只怕也是寂寞与悲哀的吧。
《沧海》中常常提到这样一句话“八图合一,天下无敌”。可是小说发展下去便戏剧性的发现,“天下无敌”并不需要八图合一,而八图合一,竟不得天下无敌。这看似是一个可笑的悖论,但是细想,却觉得“非如此无以解释”。正如我前文写道,若能心思开阔,容自然与内心,放内心与万物,自然就通融圆满,无懈可击。小时候看的电视剧《武当张三丰》,张三丰最后得悟太极真谛时,正是发现了“万法自然,无滞于物”的道理。所以太极的道理最后也可以简单概括为:圆圆不尽,生生不息。用《沧海》的语言就是“谐”,有“不谐者吾击之”,这份气概纵然磅礴,不过其道理却也相通。道家重冲虚盈缺,佛家讲身外无物。其实都是谐于自然,或是谐于自身。修行或修真,都是一个最终结果。体,念,悟,融,通。
也许,道释毕竟离现实太远,而实情是生活中常常充斥有许多不“谐”的声音,总有许多烦心是任凭挥手也无法涂抹得去。久之,便以为不谐便是生活的真谛,更为了迎合不谐,而创造出一套行事的方法来,流毒于世人。在这样的思想烙印下,谐与不谐,皆不过是随波逐流的浪费光阴罢了。
只是生活还得继续,看得透不等于看得破。在红尘中打滚固然会让自己心底蒙尘,但是也可以如同武侠小说家在书中常常描写过的一句:“守得灵台最后一丝清明”,便也能苦中作乐。
比如,常在网上看网友们写的文章,总能不经意的就看到让自己会心的文字,那一刻的愉悦,无与伦比,而那一刻的感伤,却也铺天盖地。
就为那一句话,就为那过去的想法,就为那渐行渐远的回忆人生,就为那淡薄飘忽的尘世,就为那谐与不谐的混淆瞬间。
就为那一个笑脸,一滴热泪,一壶浊酒,一分明月,一段情愁。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10:43 , Processed in 0.224409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