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丽心灵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4:1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书介绍了美国诺贝尔数学奖获得者纳什的传奇人生。他是如何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新闻人物,他又经历了什么艰苦磨难,他的生活与常人又有什么不同或是相同.....本书都将有所展示。
      
      本书再现美国数学天才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32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3 14:06:45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天才,失去了引以为傲的智力,失去了连资质平庸的人该有的判断力,是多么的苦痛!?
      一个年轻时是万人瞩目的数学家,后来被关在自己疯狂的世界里走不出来的人,是多么的哀伤无助?
      一个得诺奖的学术大师,还在犹豫是否能被批准进入教工餐厅的那一刹那,知不知道他身边的人是多么为他打抱不平?
      而他的女人,一个充满魅力和智慧的女人,一个心系纳什的女人,一个坚强美丽坚毅的女人,把纳什从崩溃混乱的世界观里拉了出来。她坚韧的爱,才能让这个伟大的天才活了下来,重新回到他所掌控的世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4 00:36:30 | 只看该作者
      用了5天读完了这本500多页的书,因为在准备四级,所以时间是长了点。这本书让我深入了了解到了世界顶尖科学家的生活氛围,也为纳什峰回路转的人生感到欣慰,因为妻子的爱,亲人的爱,朋友的爱,让他从低谷中走出。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给予他无与伦比的智慧同时,也给了他一个不健全的性格。或者说这个性格很适合研究数学,就像书上所说世界最孤独的职业是数学。从卡内基工学院到普林斯顿再到MIT(麻省理工),纳什的人生的前段是多么的辉煌,一直处于世界学术界顶尖的行列。他那种对数学的执着令我感到敬佩,但是他的性格又不得不让我对他感到惋惜,为了证明自己,他选择了证明黎曼定理这个当时在数学界最高最险的山峰,然而他失败了,再加上家庭的原理,他成了一个精神患者,成了普林斯顿的“幽魂”。一个人对科学做的贡献是不会被忘记的,就在几十年后,他因为博士论文非合作博弈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苏醒了,这也跟他妻子和科学界的朋友们的关心帮助分不开。爱是伟大的,爱能创造奇迹,爱也能感化一个科学狂人~在我们对生活感到无奈失落的时候,想想周围那些爱着我们的人、关心着我们的人。在人生的博弈中,爱是一种优势策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5 13:54:43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说,小约翰纳什是每个数学系学生都应该知道的一个人。一个天才,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得了精神疾病,他是20世纪数学界的损失。他很不幸,但是幸运的是他有一个没有放弃他的妻子,艾里西亚。
            纳什最重要的理论就是现在广泛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囚徒困境”,大意是:一个案子的两个嫌疑犯被分开审讯,警官分别告诉两个囚犯,如果两人均不招供,将各被判刑一年;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三个月,而对方将被判刑十年;如果两人均招供,将均被判刑五年。于是,两人同时陷入招供还是不招供的两难处境。两个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从而均被判刑1年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纳什均衡”是他21岁博士毕业的论文,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
            希望对数学,博弈论感兴趣的人读一下这本书!本人力荐,电影也不错的,我已经看过不下五遍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5 15:03:30 | 只看该作者
       与这本书第一次接触  那是在高一的时候 我们上阅读课  不经意间在图书馆看到了这本书 就被约翰 Nash深深的吸引  中国出不来这么天才的人 天才在中国终将遭到埋没。那时候的我没有经历高考 但已经感觉到 中国教育对于 知识的压抑  。Nash如果在中国 ,老师会每天跟他说 这件事该如何如何的做  那件事你该如何的去考虑   我们的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关怀与呵护下慢慢的失去了自我  。而经历过高考之后更加的发现中国教育的残酷的现状 教育的功利性摆在每个想成功的人眼前  但功利性的教育培养不来天才  只有在那种没有对功利性需求 没有急躁的社会 没有扼杀的风味中才能出来天才  中国有太多的天才被埋没 。 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意义 而中国的教育却把人分成了人才与人渣 我不喜欢这种功利性的分类 这里面掺杂了太多的憎恶与仇恨 这种仇恨弥漫在中国的社会中  误导这中国的科学界与文化界,一直污染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尊严的追求 中国人不会给失败者以尊严 。当廉颇老矣 只能被废弃,只能被丢掉。中国的孔孟思想给人以美德,但中国古老文化的沉淀同样也沉淀出太多的憎恨 太多的扭曲,时刻窒息着年轻人的生活与思想。博大精深的古老文明 ,却与英姿勃发的天才分道扬镳 这是中国人的中庸,这是中国人的保守早就的现在的局面。
         喜欢Nash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的聪明 聪明只会让人羡慕 让人嫉妒,而真正使我摆到的是他与病魔的抗争 与妻子的不离不弃 对数学的苦心造诣 ~虽然遭受精神疾病的摧残,却还能最后站在诺贝尔领奖台上 这是人类的成功 这是精神的胜利 。不禁使我想起 黑客帝国的那位救世主   不屈不挠的挣扎 为的就是人类的明天更美好——他们都在做自己应该做的是事情 ,而且不管多大磨难 ,不畏惧 ,勇往直前直至成功——这就是人类最beautiful mind。使他们让我们考到了人类的希望,看到了人类的明天。让我们在绝望中不失望 在失败中不痛苦~因为我们始终相信 明天更美好。
      中国是否能祛一祛火,造就几个beautiful mind 出来?
      期待着有这一天,可能不是你,不是我 ,但是我们的努力造就出一个不浮躁的奋斗的氛围 , 每一天 为明天 中国就有希望。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17 04:00:4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经历过,那么我不用解释;如果你没经历过,我说也没用!”这句话好像是说的末尾。不过记得最清楚的还是那句“寂寞是天才的学校”。世事如棋局,不得着才是高手;人生死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18 06:40:39 | 只看该作者
      从《在追问中逼近真实》中读到一篇南方周末曾经发表过关于纳什获得诺贝尔奖后的一次演讲,报道没有煞有介事地夸奖他的发现和赞誉他的成就,通篇给我的印象只是一个有点不谙世事的数学家,和一个爱他的、支持他从精神病中康复的妻子。那样的平淡反而激发了我去看这本《美丽心灵》的决心,因为我确信他不止是个对数学界有极大贡献的人,更是一个幸福的人——我对所有幸福的人感兴趣。
      
      虽然书本很厚,但当读到几个章节以后,我发现可以完全无障碍并且非常感兴趣地读下去,甚至到往后的章节涉及越来越多难懂的数学理论或博弈理论,仍然保持饶有兴味;在此之前,我对数学基本绝缘。对于这个奇怪现象,我渐渐找到了答案,译者的功劳绝对是首位的,当然,译得好的前提还是写得好;没有人能够把一本原本不美的书翻译得很美,那是对原文的不忠实。因此,我一直怀着对译者的感激之心,一边阅读一边欣赏字句之美。在此之前,我从没完整读过一本人物传记。因为在我看来,许多人物传记都是沉闷的,要不就是夸张的神化的,不能吸引我阅读的兴趣。
      
      但这本,我要推荐给所有没有读过人物传记,不了解数学,甚至没有听过纳什这个人名的读者,并且作为一个读者,也要感谢娜萨——本书的原作者,此书是她的处女作;王尔山——本书的译者,我深信他精通数学,并对中外文化有深刻认识,才能译出如此之美而又易懂的文字;还有王则柯,我不晓得他和王尔山有什么关系,但在他写的后记中显然表明他是首先承接翻译任务的人,而且是远低于“通常翻译费用”的情况下,出于对纳什的尊敬和他生平的兴趣,以及对他所作出的贡献的感激而答应的。
      
      爱是我们的优势策略。我们要懂得去感激,去爱,才能发现世界的美丽,心灵的美丽。这是我们对待困境、对待现实的最优策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21 13:35:11 | 只看该作者
         从微观经济学课本中的纳什均衡到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的精彩演绎再到原著传记的写实报道,约翰纳什的形象在我面前逐渐丰满起来。这个出生于西弗吉利亚州布卢菲尔德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智慧以及对自然科学的狂热情绪。同时性格上的内向乖僻傲慢不合群似乎也是与生俱来。无论父母如何努力地把他推向同龄人的世界,如何将他驯化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都无济于事。也许感情冷漠,性格内向特别有助于科学创造力,就像急剧变化的情绪有时可能造就艺术杰作一样。笛卡尔、维特根斯坦、康德、维布伦、牛顿、爱因斯坦,全都概莫能外。英国精神病学家斯托尔在《创造动力学》一书中认为,一个“怕爱几乎与怕恨一样强烈”的人所以转向创造性工作,可能不仅出于一种冲动,要体验审美的快乐或才思滚滚的愉悦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要陷入由孤独隔离与人际交往两种相互冲突的需求引起的忧虑之中。天才们杰出而又脆弱的本性使他们头顶着学术界的耀眼光环,却又遭遇着寻常人不曾体验的经历:
          这个昔日卡内基工学院的顽皮少年到普林斯顿英俊的博士生再到麻省理工学院年轻有为的副教授,学术之路上驾轻就熟,如鱼得水,正如那句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个人生活却面临大大小小的问题。他摆脱不了和若干个同样优秀的天才之间的感情纠葛,不很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一个秘密的情人和他们的私生子。兴许同性之间的感情可以归属于惺惺相惜的彼此欣赏,但这种出离寻常的举动还是遭到了世俗的排斥,幸好没有影响他的教职;而他不可一世的态度虽然使得他人缘不佳,但还是被赏识他的学者们包容了。在对待情人和私生子的问题上,他曾一度不管不问,甚至拒绝支付赡养费,但在他患病独居波士顿的日子,这对母子还是接纳了他的拜访,并且和他共同度过感恩节。所以世人对待这个天才,一直都是宽容的,无论他是清醒着还是癫狂着。
          至于艾丽西亚,是我尤其欣赏的角色,她在纳什的生命中举足轻重。在他事业辉煌的时刻,她是纳什忠实的崇拜者和追随者;而在他精神分裂辞去工作失去经济来源退出人们的视线还不断叫嚣着呓语般的学术发现时,她还是毅然留在他的身边。跟随他四处奔波,即便已怀有身孕。爱他,就追随他去天涯海角;爱他,就是不离不弃。显然艾丽西亚对爱情忠贞的涵义理解得更为透彻,诠释得也更加彻底。即使纳什叫嚷着和她离婚,她还是默默关注着纳什的生活动向,为他选择治疗方法,为他选择搬到普林斯顿大学附近居住,并坚持认为“有朋友的拜访会对他的病情缓解有好处”。这种不离不弃的呵护和耐心,无论是谁,都会为之动容。
          电影中纳什在斯德哥尔摩诺贝尔颁奖仪式上的发言感动了我好久。“My reason is you, you are all my reasons.”仿佛就是对艾丽西亚的感谢和称颂,而爱情仿佛在拯救纳什心灵的战役中不可或缺。因为纳什也如此深爱艾丽西亚,似乎是为了妻子的幸福才会有顽强的意志力和头脑中的幻象斗争。但电影毕竟是艺术加工,传记中的纳什起初其实对艾丽西亚也没有很深的感情,他始终是冷漠的孤寂的存在,对待艾丽西亚的追求和挚爱有些不屑,甚至有些居高临下的情绪。尽管她很漂亮很聪明出身很好和他也很般配,这不禁让我失望。天才们自私傲慢,对待感情更是如此。但是在纳什终于摆脱了艾丽西亚,开始独居生活,并且被隔离治疗后,他开始想念,并给她写信表达对她的钟爱。在病后恢复理智的日子,他开始了和艾丽西亚相濡以沫的晚年生活。书中的描写十分感人:
         “婚姻毫无疑问是人类关系中最神秘莫测的一种。表面看来肤浅的情感,可以变得惊人地深挚绵长。纳什和艾丽西亚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回顾往事,人们就会觉得这两人的结合并非偶然,他们确实都需要对方。艾丽西亚虽然意志坚定、讲究实际而且独立自主,但是,少女一般的爱恋,在经历过幻想破灭,艰难困苦和种种令人失望的事情之后,却始终没有消失。她带纳什逛街买衣服,每当他出门在外,她就会感到烦躁不安,担心他会被恐怖分子绑架、由于飞机失事而丧生或是他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竭。他的脚踝扭伤而肿起,她立即从一个晚餐聚会起身离开,陪伴在他身边,在急诊室门外整整坐了四个小时。更能流露心迹的插曲可能是,她看着他身穿泳裤站在加利福尼亚一个游泳池旁边的旧照片,吃吃一笑,说:‘他的双腿是不是很漂亮?’
        与此同时,他则跟随她的作息节奏。纳什虽然性格顽固、沉默寡言、以自我为中心、吝惜他的时间(和金钱),却从来没有不先征求艾丽西亚的意见就去做什么事情。他顺从她的愿望,努力帮助她,不管是刷洗碗碟,在银行解决一个问题或是同她一起参加每星期一晚上的家庭疗法。他忠实地向她报告每天发生了什么事情,遇见了谁,演讲的内容是什么,中午吃了什么午饭。虽然他们也会为金钱、家务劳动、约翰尼和社交应酬的问题而争论,可是他已经下定决心,要使她的生活变得轻松一些,快乐一些。”
          不由得想起华兹华斯的题记:“这是另一场比赛,今天终于可以挥舞胜利的棕榈枝。人类的爱心孕育了这一切,我们生活在其中,感受它的和善,快乐和柔弱。微风中,最平庸的小花也带给我无尽的沉思,眼泪不由得往下落。”在这一场生命与爱的博弈中,人们用爱的宽容拉回了这个徘徊在无穷远区域的边缘人。而经历了这几十年的时间空白,当年少轻狂的傲气逐渐褪去后,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平和近人寡言却睿智的学者。虽然人们依然为他清晰敏捷的思路折服,却不得不默认他创造学术成就的辉煌时期已经过去;虽然他不再可能达到学术创造的巅峰,但是一个生活中有情感会感恩的学者的回归终究是件让人欣慰的事。
          人们终于在他清醒的时刻对他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给予了肯定:一枚迟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成了纳什学术生涯中最厚重的奖项。尽管他禀赋过人,在策略博弈、经济竞争、计算机建筑学、宇宙的形状、虚构的空间几何学、素数论上均有建树,但几次与菲尔兹奖擦肩而过。我们感叹,造物弄人,一个天才的命运竟会如此坎坷;我们唏嘘,幸运的是在他境遇不堪的岁月有人关怀不曾放弃。失去了的东西终究以另一种形式补偿了回来。所以在人生的零和游戏中,我们不要轻言放弃。而在人生的种种博弈中,爱是一种优势策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8-21 14:55:52 | 只看该作者
      本书是在02 年获得第74届奥斯卡八项提名及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大奖的电影《美丽心灵》原著。当年观看这部大受好评的影片时,的确是震撼人心。奥斯卡影帝拉塞尔克劳凭借他炉火纯青的演技为观众们塑造了一位用理性和爱战胜疯癫狂乱,尽显人类理性的光彩的伟大数学家约翰.纳什的形象。我也理解了为什么奥斯卡评委们会选择《美丽心灵》而不是当时红红火火的《魔戒》或其他――多影视巨片所谓的大制作、大手笔,更多地追求的是视觉的冲击,却不是注重心灵的碰撞。
      
          最近才入手了这本娜萨小姐的这本原著纪实文学,便一口气投入了阅读中。五百多页的文字又令我寻回了过往的感动,库恩教授曾说,不要相信那部影片,那不是真实的纳什故事。不过读完原著之后,觉得不管电影是否忠实于传记,在这世上都不会有人可以真实再现这个曲折的故事,哪怕电影公司多么不惜工本,新科影帝多么努力。
      
          小约翰.福布斯.纳什,数学天才、理性行为理论创立者、富于幻想力的一部思想机器。年轻的时候光芒四射,有着天才的通病――孤高自傲、目空一切。20 岁便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3岁时,他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讲师。策略博弈、经济竞争、计算机建筑学、宇宙的形状、虚构空间的几何学、素数的神秘,广阔无边的想象力让他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推动人类发展的贡献。尤其是著名的“纳什均衡”“纳什嵌入”,年仅20多岁的他成为震惊全数学界的新星、博弈学的始祖。可是就在他事业的顶峰,纳什遭受了灾难性的精神崩溃,陷入可怕的精神错乱,沉浸在一系列奇怪的虚幻之中,最后成为普林斯顿一个在黑板上乱涂数学命理学疯话的幽灵人物,几乎被这个世界遗忘。但是,正如标题一样,纳什的内心世界美丽而理智,而他身边的人们也同样拥有着这样一颗“美丽心灵”。
      
          如果纳什心中没有爱,他就不会最终决心走出幻谷;
          如果他的妻子心中没有爱,就不会守护在他的身边;
          如果普林斯顿大学没有爱,就不会重新接纳他。
          正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爱,他才会最终回到现实,走到诺贝尔领奖台上。
      
          纳什的妻子艾里西亚是我非常崇拜的人,她作为一个温室里长大的美丽优雅的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在新婚不久突然发现丈夫罹患精神分裂症而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又要出生之际,没有两手一甩跑回妈妈身边撒娇,而是表现出钢铁一般坚定的意志。正是这种意志支撑她走过丈夫被监禁治疗,自己孤立无援的日子。她对纳什英雄崇拜式的一见钟情也经受住了残酷的考验。虽然发病的丈夫坚持要跟她离婚,法院也判决同意,她却在他最彷徨无助,就要流落街头的危险时刻收留了他,嘴里说他只不过是“房客”,却处处为他着想,从不对他提任何要求,反而主动搬回远离尘嚣的普林斯顿一所简陋的小房子,目的是让丈夫离他熟悉的学术圈子在近一些,希望昔日同窗的探望以及和谐宁静的气氛有助于稳定丈夫的情绪………..时光转过漫长的半个世纪,她的无与伦比的忠贞爱情与耐心终于换来同样无与伦比的奇迹…….
      
          “数学家把正无穷大和负无穷大视同为一个无穷远点,从而把无限延伸的实数轴结合成一个圆周,获得数学上宝贵的紧致性,既有限可操作性。如果把天才看作是正无穷大,那么白痴离负无穷大不会太远。纳什就是这么一个生活在无穷远区域的边沿人。推一推,他就掉下去了,将永远不能回来,拼命拉他,却未必能够把他拉住。现在,他终于回来了,那只能是爱的奇迹。艾里西亚以及他们身边的忠实朋友和支持者,正是这些人的热爱换来了纳什康复的奇迹。”
      
          人的一生就是个漫长的博弈,无论命运对我们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痛苦、疾病、战乱,还是其他挫折,对他人真挚的爱――将是我们唯一的优势策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8-22 09:04:32 | 只看该作者
      只因为电影的名声才去看这本书的
      但是却发现这本书展现给我的是另一个精彩的世界。
      相比之下,电影很苍白荒唐。
      我崇拜那些天才;
      人生如梦戏如人生真是一点都没错啊。。。
      
      因为书很厚所以战线拉长了~~呵呵没关系
      第一次这么耐心读一本书。。。
      突然觉的离一个人这么近。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07:18 , Processed in 0.11699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