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喜欢这样的写作风格,不夸张,不恶搞,不装文化,平淡中饱含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忱。
整个叙述风格和他的段子一脉相承,需要从字里行间留意他讲的笑话,往往都是不经意的一笔。和他的段子一样,不是简单的荤笑话,都有他对于自己和外部世界细心的观察,所谓高智商笑话,不过是需要一些背景知识。
我喜欢这样真实的人,真实的作品。
这样的自传,你当然不能期望里面会给你总结出八十条军规或者成功的十个秘密。有很多他个人的观点都符合“独立、自由”的价值观,我就是我,我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生活。
下面是他关于人生的思考结果:
“我现在已经41岁了,我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不是一句话一个想法或是一套思想体系,而在于每天都有努力去找到一个灵感,找到激励自己的东西,然后用这个灵感提升你的灵魂和生活。”
他也没忘记说说成功的奥秘: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目标要多元化一点,心态放轻松,把做一件事情做到70岁,就可以说我做了40年是一种成功。坚持,就是很多次在不同的俱乐部、电视台、电台尝试,大部分人都会在途中放弃的。
他没有强调的是,成功的人通常都是要在已经有的秩序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他最后找到了移民的视角,和所有美国主流的政治笑话、荤段子和各种八卦做出了差异化。
谈到他对美国的认识,以及美国人对于中国人(亚洲人)的认识都还算跟我观察的很相似。美国人,制度好,也有自己的偏见。中国人,需要承认有文化障碍,在自己的文化和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之间有些迷茫。
美国人重视public appearance, 所以必然的会有 "Be like a duck, calm on the surface, but paddling like hell underwater" 这样的信条。
他关注小人物,因为自己就把自己定位为屌丝的感觉吧。所以才能说出一些关于小人物真实而鲜活的段子。视角决定内容,没有那样的体验和理解,想象力在描述真实世界的时候是毫无帮助的。
很早就很赞同古龙写作的态度,大概意思说这世界悲惨的事情太多了,为什么不写点欢乐的东西让大家会心一笑呢。黄西说“幽默是面对于人生不完美的最好办法”,如出一辙。
里面提到《华尔街日报》的头版关于他的访谈,却有很多不严谨的内容,不出意外。看过几个这种资深金融媒体人写的关于fund的书,真是非常失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