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懸崖邊的貴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蔣友柏.蔣友常:「我們唯一無法選擇的是「貴族」血統。」
  認同兩兄弟的「貴族」二字很難,畢竟這已是過去式。
  但他們年少時期卻真實經歷過,直到父親蔣孝勇過世(一九九六)。
  那年友柏二十歲,友常十八歲。
  同樣的家庭背景
  同樣的蔣姓光環
  同樣的現實傷口
  十年後的他們,拋棄歷史包袱
  重拾作主人生的權利
  經歷過最華麗喧囂的排場,背後卻充滿虛偽和詭計,你會選擇別過頭去?
  看過最崇高的領導熱情,時代卻冷漠的回應,你會選擇視而不見?
  遇見最天真無邪的愛情,卻被誤解和流言包圍,你會選擇不再連絡?
  懸崖邊的貴族.1996—2006,
  天生註定要遠離政治權力光環的兄弟,
  如何從人生邊緣尋找自我價值的體悟,
  從回憶中發現父親遺留下勇者無懼、開疆拓土的權柄。
  橙果設計執行長蔣友柏、創意總監蔣友常
  首度回顧成長歷程,公開「懸崖學」創業心法
  台北、多倫多、舊金山、紐約、香港
  中國近代史第一家庭第四代的流離和追尋
  《虎與狐》作者張殿文2006年最新力作,
  紀錄台灣次世代最具顛覆性格及爆發力的創業家
  如何突破台灣創意枯竭的困局。
  請讀者注意:《懸崖邊的貴族(蔣友柏版) 》與 《懸崖邊的貴族(蔣友常版)》僅止於書封不同,但兩本書的內容是相同的。

作者简介
  張殿文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英國利物浦大學企管碩士,上海復旦大學博士班。曾編過《兄弟棒球雜誌》、《People》雜誌,主跑藝文,出國進修前擔任中時晚報記者。歷任《商業周刊》資深撰述、《e天下》雜誌副總編輯、《天下》雜誌資深撰述,靠著行動及文字產生力量,缺乏產能時會重新流浪,成為老闆們最頭痛的記者,但仍無悔意。相信一生能吃、能用的東西終究有限,但是體驗的深度廣度無限。2004年轉戰數位時代,在台灣缺乏一流財經作家之際,積極卡位,在寫過《三千億傳奇》、《虎與狐》等銷售量突破十萬本的財經系列作品之後,希望能在未來開拓更多類型寫作。
  蔣友柏
  靠近他,如果你還保有動物的本能,將會感覺到一股「忠於自己」的好勝力道,橫掃你每一寸毛孔。了解真實的他,得從他的好勝排名看起:好父親.好創意人……「財務」是他的專長,當他還在紐約大學讀書時,在房地產投資上就大有斬獲。做投資賺大錢也是他的好勝本能之一。「難以解析」是他的特質,充滿屬龍的靈活與霸氣(生於1976年),卻著迷失敗的現實與冷靜,這就是他的懸崖學,向不可能的挑戰叫陣。很難懂,對吧! 蔣介石是他的曾祖父,蔣經國是他的爺爺,但別再問他對近代史的評論。我們看到的偉人,對他來說,只是家人。
  他現在的職業:橙果設計公司CEO
  專業:創意人。
  蔣友常
  深邃的五官洩露了他的俄國血統,親切的笑容卻軟化了遺傳自奶奶、那遙遠且冰天雪地的線條,笑起來就像是鄰家男孩。和他面對面,他的氣質,很自然的設計出「如沐春風」情境。果然是做設計高手。「設計」和「管理」是他的強項,念書時還出過一本旅遊書,是關於紐約的藝術之旅。生於1978年,屬馬的他,除了以千里馬的智慧與力量為目標,同時也扮演能辨千里馬的「伯樂」角色。擅長發掘有潛力的設計師,他繞著地球跑,為設計與創意挖掘新人才。蔣宋美齡是他的曾祖母,蔣方良是他的奶奶,他遺傳了家族的細心與耐性,在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第一家庭的教育模範。
  他現在的職業:橙果設計公司International Sales Director/Founder
  專業:設計人

最新书评    共 4 条

小勤    “天杀的帅哥”是小S对蒋友柏的评价,看过那期节目的人不得不肯定”混血儿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漂亮的“这一传说。            蒋友柏解释书名悬崖边的感觉,是因为在悬崖边风险最大,但是也有可能获利最大。而且可以随时随地提醒自己,要时刻头脑清醒。他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在纽约大学读书的时候第一次产生悬崖边的感觉,后来回到台湾创办公司,更是一次次提醒自己悬崖边的境遇。这种感觉和张瑞敏所说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能越是大的企业家,做事越是谨慎,越有危机感。            这本书分几段,开始是写蒋家在台湾风光的日子,通过幼年蒋友柏的视野,描写了对于大陆人来说不一样的蒋介石、蒋经国甚至大陆人不太清楚的蒋家第三代;接着一个对比,写了蒋经国过世后因为撤去一党专政的政策,民进党崛起,国民党内讧后蒋家三代和四代人风口浪尖不得不迁居国外的境遇;然后写蒋家三代和四代在国外完全草根的经历;最后写蒋家四代重回台湾以商人的姿态继续引领风骚的过程。蒋友柏在加拿大,因为语言不通(加拿大需要英法两种语言都精通)而被边缘化的经历让他第一次有了人生大落的感觉,惟一一个要好的华人同学因为受家庭影响骂蒋介石是“蒋匪”而使他们大打出手,使得他在加拿大异常孤独,也慢慢看清了人情冷暖。关于“蒋匪”这个词,蒋友柏提到开始的时候是大陆人使用,蒋经国去世后是台湾人使用。当台湾人普遍使用“大蒋小蒋”来形容蒋介石和蒋经国时,大陆人却越来越多的称蒋介石为“蒋公”。这一称谓的变化,让蒋友柏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一切都不是永远。            书中最打动我的,是蒋家一代、二代、三代人对故土的眷念。蒋介石希望死后能葬在中山陵旁边伴随孙中山,如果不行,便葬在宁波故乡;宋美龄则希望葬在上海或者宁波伴随蒋介石;蒋经国则希望葬在宁波母亲的墓旁边;而蒋友柏之父蒋孝勇也希望归西后能归故土。狐死首丘,中国人对故土的眷念是不分家的。即便政见不合,看着蒋家几代人和台湾的老兵们无数次隔海相望大陆的场面,无论是谁都唏嘘不已。蒋孝勇中年病重,联系到大陆至北京治病,大陆方面派出最好的中医为其医治,而蒋孝勇也是中药多苦都能一饮而尽,因为这是故乡的味道。后来蒋孝勇一家回到宁波慈溪故居的场面描写,读得我心头一震——月是故乡明,也许全世界只有中国人看到月亮也会思乡,只有中国人才会有如此血浓于水的情怀,也许只有中国人才会了解“叶落归根”的情思,也许只有中国人明白人生轮回的禅意。            蒋友柏在纽约读大学的时候,因为经济头脑发达,边读书边做金融,手里有不少银子,也生出了很多荒唐事。这些经历和年轻时的蒋介石很相似,但是他也同蒋介石一样番然醒悟,悬崖勒马,决心做出一番事业。如果说蒋介石的转变掺合了宗教的因素,蒋友柏则是荒唐后总会静下来想一想。让身体的天使和魔鬼不断对话,量变产生质变地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包括他爱情观的转变:之前花天酒地,遇到正确的林恒怡后,便收心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蒋友柏为自己加分的有一部分来自于他是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好男人,这是蒋家几代的家训:一个男人首先要经营好家庭,才能经营好事业。            蒋友柏本来是做金融的,在大学所修的专业也是金融,但是他回到台湾后却选择做设计。在国外做设计可能会获得和做金融一样的收益,比如德国的王晓慧,凭着摄影艺术家的纯粹身份,让自己过得如鱼得水;但是换一片土壤,可能设计便是恰好多出来的那部分,没有价值,中国人应当还处在“为设计买单”的启蒙阶段。但蒋友柏天生是什么难就去做什么,于是他成立了“橙果”公司,做上了手生的设计。            我记得一本书上说:“美需要温饱后,慢慢喂出来。”高晓松也说艺术就是“吃饱了撑的东西”。西方国家多年丰硕的物质生活决定了他们对美有发现的眼睛。但是中国人,大部分只是刚刚吃饱了饭。蒋友柏的设计公司,算是中国艺术领域的领头人,也可以说是蒋家人的一脉相承。因为蒋介石和蒋经国毕生都在台湾推行中华文化,保护历史古迹不被破坏。台湾人到现在还写繁体字,国文盛行,孕育了许多文字大师,和这些保护政策是分不开的。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我渐渐明白要公正地看待历史、政治和个人,要保持一颗公正的心和清醒的头脑来评价功与过。本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蒋友柏,从一个蒋家内部人的视角去演译了蒋家王朝的风风雨雨。文中虽然也有美化的嫌疑,但已竭力去公正。可能真实地还原历史,是教育改革需要走出的第一步。     详情 发表于 2013-7-24 15:11
喔喔    我承认,买这本书是因为看康熙的时候感觉蒋友柏挺帅的。   but,这书,真的一般。   书名写是贵族,其实也算不上贵族的故事。   没有秘辛,没有爆料,一股欲言又止的味道,就像暮光女主一样,让我看了很不爽。   well,我比较八卦。   只有到了最后,纯粹讲到两兄弟自己事业的时候,终于感觉那股气不再憋着了。   不建议买,随便看看就罢。   几年前开始翻,到今日才看完,实在是不忍心一直挂在“在读“list里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7-25 08:19
半抹阳     第一次接觸有關蔣友柏的新聞似乎是在雜志上看到“雙妹”某款香水的發布會,兩個身着旗袍,擁有極致東方美的姐妹花亭亭玉立。站在她們身邊的便是“雙妹”品牌的創始人蔣友柏。當時只覺得他是蔣家的後嗣,在商界,無論是資本還是人脈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飛躍。可是今天看了這本《懸崖上的貴族》之後,才知道這商界一戰是蔣友柏費勁力氣洗去浮華才換來的沉澱。    與一般的政治家、商業家的傳記不同的是,《懸》較少地提到了有關政治鬥爭和發展,而更多地卻是描述蔣友柏在幼年時期長輩對他的教導,以及蔣友柏成家立業之後在工作之餘對家庭悉心照料的一面。讓我們覺得他是個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所謂名門出身,不可一世的神。    “不入紅塵焉能看破紅塵”。既然有這樣不可抹去的家庭背景,蔣友柏自然不會一開始就是低姿態,父親去世對他的打擊,就像自己的“大精靈”消失在風中,再也不會回來的感覺。在紐約“賺錢——花錢”的生活模式麻痹了年少輕狂的蔣友柏,這樣的風氣愈演愈烈,以至於生活放縱,揮霍無度。這可以算是“入紅塵”。但蔣友柏畢竟還是受過與常人不同的家教,年少時爺爺蔣經國告誡他的“金子不能當飯吃”,奶奶蔣方良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宋美齡臨終前所說的“不要忘記你們姓蔣,不要忘記你們是中國人”……再加上在他心中父親母親高大的形象和高尚的德行,無形中都會讓他在被生活逼近懸崖的時候勒馬深思。於是,即便蔣友柏的20歲是在頹廢揮霍中度過的,骨子裏正義的東西還是不可磨滅的。就好像語言學老師講的,為什麼一場車禍過後一名從小就說家鄉方言的婦女開始說普通話?這是因為在她的大腦中,有對普通話的印象,即便從未說過,也會儲存在記憶膠囊裏。正如書中所言,人世間很多事情,只有經曆過後,看過之後,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多事情可以讓人犯錯。這樣的領悟,雖不至“看破紅塵”,卻也對他的人生走向起到了巨大影響。    書中還說道蔣友柏和林姮怡的愛情故事,這樣的富家公子哥和漂亮女藝人的結合雖然極尋常,但依然會另人神往。其中有一段寫到,二人在新加坡的一家咖啡館,林姮怡對他將她小時候的事情,書中說“這些都是蔣友柏不曾有過的童年”。没錯,因為Rose體驗到了Jack平民的快樂生活,方才對他以及他的世界心馳神往;因為Edward無法讀懂Bella的心思,才冒着生命危險想要接近她,了解她;因為林姮怡有着蔣友柏不曾有的童年,他越發對她感興趣。人往往都是從好奇開始,驅使自己去追求想要的東西。曾經聽過一次演講,《我們所不能失去的好奇心》,恐怕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吧。    關於“懸崖邊的哲學”。    “何為懸崖?    在懸崖上,有最清的風。    在懸崖上,有最透的景。    在懸崖下,有粉身碎骨的失敗。    學會擁抱前方與上方的美景,一邊接受下方的現實,就能體會懸崖學。”    這是一種把自己逼到絕路方可柳暗花明的勇氣,也是一種挑戰,驅使自己在無法面對的時候做出選擇。“挑戰下一個懸崖,是我存在的價值”,事實證明,蔣友柏的確是在這樣一個接一個的“懸崖”中間生存並發展起來的。    其實,本書最打動我的還是蔣友柏那份絢爛歸於平靜。一個人腳踏實,按部就班地活或許很容易,頹廢放縱,揮霍無度自然更容易。困難的是,要實現這兩種生活狀態的轉換。就好像器官移植手術之後的排異反應一樣難以接受。人在經曆了大的改變之後都會表現出不適應,有的人甚至都被這樣的不適應而打倒,從此一蹶不振。蔣友柏從放縱走向成熟何嘗不是一種莫大的挑戰?但他成功地做到了這樣的飛躍。當然,不排除的是,他不同尋常的家庭背景確實會讓他少走很多彎路。所以,我們只當他的故事是一本勵志小說,真正的生活,還需要我們平凡的大多數自己打拼。  详情 发表于 2013-8-4 12:49
MARTEL    昨日先读《悬崖边的贵族》后念《悬崖下的小道》,两本书都与蒋友柏有关,前者是口述本,06年出版,即引起轰动。后者是亲笔写下的碎碎念,10年出版,再次更新人生历程。先后阅读的感觉顺畅,历史脉络之外,家族背景之下,悬崖边游历的人生。设计的解读,竟巧妙地化解了我最近思考的问题。        详情 发表于 2013-8-16 04:03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13 13:41 , Processed in 0.240098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