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沃伦·巴菲特之路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2 23:4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通过实例精辟而又详尽地描述了贯穿巴菲特投资生涯的投资哲学、投资策略、公司分析和估价技术,展示了巴菲特投资决策过程中令人神往的所谓“秘密”,书中还收入了贝克夏?哈维公司1977-1994年的年报和若干公司股票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493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21:03:4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从何时开始,“股神”的光环就开始和巴菲特如影随影。一旦列位仙班,巴神“钱袋子”里的一举一动都被昂首仰望的千万投资者看在眼中,揣摩不已。他的每一次出手收手都像是资本市场的交通指示,预示着资本大潮的走向涨落。《巴菲特去年“歉收”,今年仍猎象》,我们已经习惯了手拿朱笔,批阅他每年交出的一份投资答卷,写上“表现不错,再接再厉”或者“有失水准,神话难续”等评语。和足球场上的神话不一样,资本市场没有挂靴退役这回事,想要清仓落袋、保持晚节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样的心理:既希望巴神的投资收益率一路高歌猛进下去,也在阴暗地坐等“泡沫破裂,股市无神”的“去魅”狂欢。毕竟,这样一个树立了半个世纪的“定海神针”,既是普通投资者的希望灯塔,又是所有失败者的耻辱柱。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股神也不是一天炼成的。与其盯着巴菲特现在的一举一动,远不如翻看他半个世纪以来的投资记录,那里面记载着一个投资者由稚嫩而至成熟的成长足迹,记载着他如何一砖一瓦地建立起参天耸立的哈斯维“资本大厦”的历程,当然,也有大神老马失蹄时标记出的股市“陷阱”。
      如果要在巴菲特的墓碑上刻字的话,我想最应该入选的就是:价值投资者。巴菲特几乎成为了价值投资者的代名词,然而,他的投资理念却不是凭空而来的。在初涉股市的早期,他曾经着迷于股市技术分析,也曾连续在赛马场上下赌注,输的一塌糊涂。如野草一样在股市疯长的“小道消息“也曾“绊倒”过他:他无意中听说美国政府要收回某种邮票,出手囤积了近60万张这种邮票,并以失败而告终。
      直到读到了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巴菲特才开始走上了价值投资的“正途”。巴菲特曾说:我是百分之十五的费雪,百分之八十五的格雷厄姆。巴菲特起初是格雷厄姆论著的一个入迷的读者,然后成为了他的学生、雇员和合作者,最后成了和他比肩而立的人。
      格雷厄姆经常提及两个投资原则,第一条原则是不要失败,第二条原则是不要忘记第一条。踏着1929年股灾的遍地尸体一路走来,格雷厄姆将投资的“安全边际”视为避免跌入深渊的防护栏,不厌其烦地一再强调。为了使防护栏尽可能地宽阔安全,他一方面如财务侦探一样在每一份报表里面寻找“炸弹”,另一方面,奉行“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分散投资策略。
      “即使在读到这个理论的四十二年后,我任然认为安全边际这四个字是正确的。”巴菲特认为他成功的秘诀不在于做过了什么,而在于没做什么。他说“不”的意愿来就自于和格雷厄姆在一起共事时的直接经验,他一直记得向格雷厄姆推荐股票有所么困难。
      在股市中寻找被“贱卖“的股票,而不去对大盘的涨落哪怕瞟上一眼。离华尔街越近,离价值投资反而越远,而巴菲特所在的奥马哈与华尔街有着适当的距离。
      格雷厄姆的方法,能够在巴老心目中占据如此崇高的地位,更多源于当时的历史背景。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在美国人心头留下了长达20多年的阴影,人们谈股色变,指数也被“灰熊”霸占了十多年时间。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在二战后迅速发展,一跃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股票市场遍地黄金而少有人拾,让“捡便宜”的格雷厄姆和巴菲特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进入60年代之后,“愚蠢”的市场先生终于缓过神来,股市进入了全民癫狂的“沸腾岁月”,股价节节攀升,“安全边际”也在众人的争抢之下不断收窄,薄如刀刃,巴菲特寻寻觅觅,再也难找到被明显低估的潜力股了,他突然意识到,老师的那一套成了继续前行的绊脚石。巴菲特意识到格雷厄姆购买廉价股票的策略并不奏效,他将这种投资方法称之为“烟屁股”投资法。在路边随地可见的香烟头,捡起来可能让你吸一口解一解烟瘾,但对于瘾君子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更何况,现在地上的“烟屁股”越来越短了。
      这时候,他发现了另一位投资大师——费雪。费雪的投资方法可以视为格雷厄姆的对立物,相对于格雷厄姆仅对购买便宜的股票感兴趣,费雪购买哪些有能力增加其长期内在价值的股票。他教导巴菲特不要过分强调多元化,购买太多股票的害处是不可能去观察所有篮子中的所有鸡蛋。
      巴菲特说:我进化了,虽然并不是从猿人到智人的进化。他坚信格雷厄姆和费雪这两种不同的教义“在投资世界里是并行的”。当然,促使他进化的还有“来自于我在邓普斯特面粉加工场、三流杂货店以及新英格兰纺织品制造商那里遭受的折磨。”他引入凯恩斯的话来解释他的困境:困难不在于产生新观念而在于背离老观念。
      “用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的企业,比用低廉的价格买入平庸的企业要好得多”。巴菲特依然将安全边际和价值投资奉为奉为圭皋,只不过这两个概念被注入了新的含义。
      巴菲特的“雪球”之所以能滚到今天这么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他早期就抓住了一块坚硬的“石头”——保险公司。以纺织为主业的哈斯维公司之所以把几家保险公司收入囊中,是因为充足的保费收入以及其对流动性的偏好为巴菲特准备了一个巨大的“资金池”,一辆进可攻、退可守、弹药充足可在熊市“猎象”的投资装甲车。他利用保险公司很多年后才支付的保费进行投资,进行杠杆操作,大获其利。
      他自信在股票股价方面能比市场做的更好。正如他的名言: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不属于这个游戏。这正像玩扑克牌一样,如果你玩了半天游戏而不知道谁是傻瓜,你就是真正的傻瓜。这种自信使他可以不受华尔街风吹草动的干扰,即使在股价腰斩的时候也能坚持自己的价值判断。在利率、汇率、数字扑朔迷离的宏观经济丛林中,他也能够做到“片叶不沾身”。“如果联储主席把他未来两年内的货币政策悄悄告诉我,也不会改变我所做的任何事。”立志师从巴菲特的投资者中,有几人能做到这样的拒绝诱惑、孑然独立呢?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的总结部分写道:当投资是以最靠近企业的方式来进行的时候,她就是最明智的。”巴菲特评价说:“这是关于证券投资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我之所以是一个较好的投资者,是因为我同时是商人;而我之所以是一个好的商人,是因为我同时是一个投资者。”在他看来,那些追随K线走势不断买进卖出,快速变换投资组合的人只配被称为“投机者“,就像那些钟情于一夜风流的人一样。而对他而言,一旦决定长期持有一只股票,就仿佛签下了不离不弃的婚姻契约。当然,这种患难与共的决定并不是草率的,比如,在决定投资可口可乐之前,他已经连续读了50年它的财报。而在入股两年的考察期之后,可口可乐才荣登他“长期持有”的金色名单。
      “我们对投资的态度和我们的个性及我们渴望的生活方式是相互适应的。”巴菲特的这种投资哲学已经扩散到了投资领域之外,成为了影响甚广的生活理念。一位豆瓣好友的签名这样写到:我会熟悉良久才关注一个陌生朋友,然而一旦关注便不轻易放弃,就如同巴菲特持股一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5 11:42:03 | 只看该作者
      2012世界末日将至,博集天卷联合腾讯微博举办#做你自己#微博征集,都快要世界末日了!还不快通过微博,秀出你真正的自己?!晒微博,赢Q币,最“自己”的网友还可以获得由“股神”巴菲特之子、著名音乐家彼得巴菲特亲笔签名的《做你自己》一本。详情请戳: http://t.cn/zjaKLou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4 18:52:44 | 只看该作者
       经过的几天的中国之行,股神巴菲特之子彼得·巴菲特重回北京。他将于12月8日17:00做客腾讯微访谈,对话中国好声音总导演金磊。敬请关注。 http://t.qq.com/ibooky84409971?pgv_ref=im.perinfo.perinfo.icon&ptlang=2052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1 22:22:11 | 只看该作者
      《巴菲特之路》也算是经典书之一了,这次重读还是有很大收获的。
      
      其第二章对影响巴菲特理念形成的两位导师,格雷厄姆和费雪的分析是十分到位的。应该是这本书一个小高潮部分,值得认真和反复阅读。
      
      一、格雷厄姆与费雪的区别
      
      格雷厄姆属于数量分析家,重点强调可以测量因素,固定资产、当期利润和红利等等。
      
      费雪属于质量分析家,重点强调可以增加公司内在价值的因素,发展前景和管理能力。
      
      
      格雷厄姆研究范围限于公司档案和年报,费雪的研究重点在于走访和访谈。
      
      
      格雷厄姆强调组合彻底分散化,费雪偏向于组合集中化。
      
      
      巴菲特认为这两种方法在投资界是并行的,并创造性的结合了两种方法。可见,巴菲特的成功并非是发明了新的投资方法,而是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并具备了“令人仰视”的战略执行能力。
      
      
      二、“烟蒂”型投资的问题
      
      
      完全依照格雷厄姆的方法选股,很可能选中“烟蒂”型的股票。也就是当前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或者清算价值),但这种低估有可能长期存在。更糟的是企业业务的衰败,使得其不仅不再创造价值,而且损耗现有的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原有的安全边际逐渐被企业耗损掉了,买入的价格不再是低估了。这也是巴菲特说的“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是平庸公司的敌人”的意思。对于这样的情况,格雷厄姆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充分分散化投资,给出一个时间,到期股价仍没到达买入价就斩仓出局。这是一个完全从小额投资者角度考虑给出的解决方案。巴菲特的理解是,要想使之有效,必须有人扮演“清算者”。有人愿意进行收购重组或者收购清算套利,才能保证这种方法长期有效。尽管两位都发现了问题所在,但巴菲特的思路显然宽泛一些。
      
      
      三、分散和集中的内在逻辑
      
      
      对于分散和集中,格雷厄姆和费雪给出了完全相反的偏向。这个可以从内在逻辑上找到答案。按照格雷厄姆的方法,属于广种薄收,仅仅通过报表研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海选,可也正因为是海选,对每个公司的了解和掌握都是不甚深入的,选错的可能还是存在的。这样只能通过分散化,来降低这些错误对整体结果的负面影响。而费雪则更倾向于深入研究具体企业,当深入了解和理解了企业,选错的概率自然就大幅降低了。而且这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也很难选出大量的、难分伯仲的优质企业去进行投资。
      
      
      如果跟企业经营来类比投资组合的话,分散化就有点类似于企业多元化了。多元化的企业可能业绩有互补性,更加平稳一些,但因为精力和资源的限制,要各方面都照顾好,的确是很难完成的任务。全球能做好的多元化企业相对来说是很少的,而能做好的专业化企业就多的多了。
      
      
      因此,到底是应该分散化还是集中化,取决于组合的构建方法,取决于对购买的股票的了解程度。巴菲特后来更倾向于集中化。
      
      
      四、内在价值着眼点
      
      
      格雷厄姆重视可计量资产的着眼点,本质上是重视了公司的历史。而费雪的方式更加注重了公司未来的价值。在这一点上费雪的思维更加贴近于投资的本质。
      
      
      五、理念跟方法的分离
      
      
      巴菲特的创造性体现在对格雷厄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了分离,坚持了其核心理念--安全边际,放弃了其进行投资分析的具体方法。这也是巴菲特之所以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的原因。同时也说明,投资中,正确的理念占的份额要更大一些。(是不是也说明价值投资中安全边际和成长性两者中,安全边际占的分量要更重一些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6 00:20:55 | 只看该作者
      还没读,刚在图书馆找到,看过许许多多巴菲特的书,都是翻译不好,要么就是写的挺乱,这本粗翻了下目录,是我想看的类型,另一本是《致股东的信》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07:05 , Processed in 0.0586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