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7| 0
|
昆仑6 |
最新书评 共 10 条
OmSvah
且短注幾句待讀完第二遍空下,再寫長書評。
昆侖系列寫得瀟灑浩然,讀得也是一氣呵成, 一周之內百萬餘字。我刻意不讀小說已有兩三年,此去今年, 地史哲社科草覽過幾本,終究又再拿起虛寫類文學,也不慚愧。似梁蕭三年至疆域,七年至地中海,文筆脈絡展開得如此恢弘廣闊,尤為喜愛。而至最後又歸回中原,急劇收筆,眾人或恩或怨,總該是有個了結。二十年前于天機宮啓蒙, 七年后離去真正開始其個人傳奇,二十年後歸來,期間故事約六十餘萬字,這條線潛得如此之長,然又能順利回其源頭,贊。
被觸動之處四處。其一,梁蕭與阿雪決定留在其父梁文靖舊居住下。此時梁蕭尚未入元營,與阿雪歸隱入鬧市之間不過故事的剛開頭五分之一處,讀罷至此,已了然被歸隱之意所動,是個人所嚮往,也是羸弱心力已被跌宕情節所累。其二,梁蕭對花曉霜道:在你眼淚滴到我臉上的那刻,我就做了決定了,鶯鶯要走,我也不留她。其三,文中自會一句'又過月餘'‘幾個月后’‘一晃三年’‘七年’,料想這不凡一生也有平凡日子,日日如一日,卻大不同那些個歌唱生活是平凡的。只是心裡一晃,這這人之傳奇,必定是限定于某短暫時期,觀其幾萬日的生命長河,這傳奇之人可被講述的傳奇故事所占時間比例甚小。短則小幾年,長則則幾月被攪得天翻地覆,幾月有落入如入夜湖面的平靜。反反復複,復復反反,幾十年有餘。私下更傾向後者,因其無論如何也仍好過不再深思或做夢之人。其四,文末九如點化花生,道曰:“你在紅塵中廝混了十多個春秋,還不明白麼?世事便是如此,你要看時,眾生百態,光怪陸離,引人哭,引人笑,你不要看時,哪有什麼芸芸眾生,哪有什麼大千世界,不過是蕩蕩虛空而已,或許,連虛空也沒有的。” 是極,佛法之終極,使萬物虛無,使虛無本身虛無。
至此,我將精神所至之處擴寬, 我僅是一條不會長過九十餘年的生命,除去年幼未開化之時 老后癡呆之日,精神所清醒之日不過短短數十載,料不得日後所發展,也未經歷過數千年的革命轉變,現下故事之緩慢又未能滿足這饕餮之胃, 況生於當下,也未必能看清。已將心,情,性三部份分離。而後,神思所往乃是肉體所不再能至。
最後道一言,梁蕭此人,亦正亦邪,聰明絕頂,且自負。完全是我的type.. 有此人坐鎮,怎能不愛此書。
详情
轻狂书
网上对《昆仑》的书评也看过了不少,很多人评《昆仑》是大陆新武侠的标志性事件,它的问世堪比1958年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而《昆仑》的作者凤歌亦被称为“后金庸时代挑大梁者”;也有很多网友在争吵《昆仑》与《英雄志》的江湖地位。由于我自己除凤歌的武侠小说之外,只读过金庸与古龙的武侠,并不是太了解大陆新武侠,也没读过那本传说中的《英雄志》,所以我不敢对这些妄加评论。但从个人的感觉来说,《昆仑》完全算得上武侠的经典,算得上神作,甚至能与金庸的那六部巅峰之作所媲美。如果还要更精确地描述,按百分制来打分的话,我会给《射雕英雄传》打96分,给《天龙八部》打100分,给《昆仑》打97分。
有很多人诟病《昆仑》仿金庸的成分太多了,确实,我们在这本书里面看到了很多金庸的痕迹。譬如昆仑里面的武侠体系,与《射雕英雄传》中的五绝非常类似,都是几个不分伯仲的绝顶高手以及一个稍微差点但也相差不多的高手。射雕里面是裘千仞,昆仑里面是贺陀罗。譬如行文基调,都是取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在历史的间隙见缝插针,将王朝更替与战争融进主人公的命运之中。譬如叙事风格,都是写英雄的成长史,在主人公出生之前,都会有一段故事讲父辈们的恩怨情仇,《射雕英雄传》以郭杨两家的故事开篇,《倚天屠龙记》前面有较长的篇幅写张翠山与殷素素的故事,而《昆仑》也有一个名为《铁血天骄》的前传,写得是主人公父母梁文靖与萧玉翎的故事。譬如主角性格,我们很清晰地在梁萧的身上看到了杨过的影子。
总之,《昆仑》走得是传统武侠的路子,风格与金庸的射雕三部曲非常相仿。以一个非常精彩但充满遗憾的故事开篇,引出主人公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但我个人并不觉得这是《昆仑》的硬伤。首先这部武侠还是与射雕三部曲有很大的不同,形相似,但其神不同,读起来并未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审美疲劳。不管情节还是内涵,多别有洞天,引人入胜。其次,虽然主人公梁萧的形象很可能借鉴了金庸笔下的人物形象,但不得不说,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有很鲜明的特色、很强的争议性以及巨大的魅力。
综上所述,我觉得《昆仑》绝对称得上武侠中的经典。本人是一个铁杆金庸迷,但我觉得这本作品可以媲美金庸笔下的那些神作。
详情
落蓝
终于看完了昆仑,两个词:爱不释手,心如刀绞
想这几天黑白颠倒,无非也是想看梁柳结局,看他们有情终成眷属,退隐深林,携手白头终老。。。
然而世事难料,终还是被凤大毁了。
情何以堪。。。这个词出自昆仑,我亦用于此处。
雪飞逝,潇潇雨,算尽天下机关,了尽天下愁事,醉梦已醒,终难逃得柳霜情,又复何极?
笛复萧,情难泯,空持不世才情,深陷红尘苦里,何以堪情?昆仑之巅得知己,平生足以。
亦许梁萧死了,才能解脱。在两个真心爱他的女子中抉择,当真难为他了,更难为作者了。柳莺莺绿黛,花晓霜纯白。如果说晓霜应被怜爱是因身性柔弱纯真,那么莺莺那正义,痴情,善良,精灵的个性何尝不应让人怜爱?这本是矛盾之极,无以可解。
其实终究难逃的是他们三人的性格,既然作者已将他们写成如此,那么他们性格的选择又岂是作者所能控制的?完全是依照他们性情发展描摹下来罢了。
情何以堪?徒添伤感罢了。。。
如果让我选择,我宁可没有看到《昆仑》一书,也不用如此痛心于笔下那一个个鲜活的身影了。
莺莺草,柳眉绿影忘不了...
死梁萧,恨你不和她终老!!!
“死梁萧,小色鬼......我恨你八辈子......”
何以堪情。
写于2006年8月29日
详情
涔涔生
昆仑这部英雄的传说包罗了英雄成长所需的各种客观条件,父母立场不同且出场不久就死掉,像极了张翠山和殷素素;少年入天机宫,深入敌后,却学的一身好本领,还结交了花晓霜,不由得想说一句“蝴蝶谷你好”;花晓霜与柳莺莺,嗯,周芷若和赵敏,抑或小昭与殷离;阿雪妹子与程灵素;中条五宝,桃谷六仙;花生,倒是我在本书中最喜欢的角色,暂时没想到此等大智若愚的角色,是否来自其他书中的映射;鲸息之悟,变若杨过与神雕之交;梁萧一生矛盾重重,不断与自己抗衡,与生活抗争,最后携家眷归隐,怎不似张无忌和杨改之
以及少年侠客成长不得不提到的侠义之心,倔强自律,坚忍情深,一点点癖好,一点点瑕疵,一点点犹疑,一点点懊悔
虽然梁萧身上汇集了太多人的影子,但少不经磨难,壮不历艰辛,无机缘巧合,因缘错会,怎么脱颖而出;因此这些人影在他身上并不冲突反而更加立体丰满。最好的地方在于全书结构紧凑,节奏快,一些情节写得很是出彩,读起来便停不下,满口生香~
详情
晚江灯
昆仑从立意,情节,人物多个方面的破绽太多,让人看起来如梗在喉,难受呀,尤其是人物,人物的塑造要依据当时的历史环境的,不要说什么56个民族一家这种话,那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对于当时的南宋来说,蒙元就相当于侵华战争中的日本,而且蒙元比日本更残暴,更凶恶,这种情况下,作者相当于塑造了一个汉奸,还是一个张扬跋扈的汉奸.
作者这种刻意标新立异,梁萧这个人物毫无是非观念,也无道德标准,心中只有莫名其妙的天下无战空想,对比射雕的郭靖,哪怕从小在蒙古长大,深受成吉思汗等蒙古人的恩惠,可是当面对民族大义,家国之仇之时,儿女私情,旧时的友情,统统放在一边,这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大侠行径.哪怕像杨过这种从小在古墓长大的人,也知道基本的礼仪廉耻,民族大义,
而且我想强调的是,南宋有汉奸,但是绝对不敢象凤歌和楼主这样公开宣扬这种行为,而且居然还有这种多人为之吹捧, 只有在道德沦丧,信仰缺失的当下才会有这样作者,作品和这样的读者!
详情
Cissy
韩老师认为,文学的飞跃式一个复杂系统,在观念、技巧各个链条,进程是不一致的,这就像搓麻绳,数十条线接头必须分开,如果全在一处,势必造成断裂,而断裂五一会有长久的后遗症。
个人以为这一点也可以用于文革对“四旧”的破除带来的文化断裂的总结。
韩老师还提出以《昆仑》为标志的大陆新武侠科学主义、理想主义、和平主义“三大主义”,分别作为港台新武侠哲学主义、现实主义、民族主义三者的对立、发展、创新与飞跃。
“科学主义构成梁萧武功和人生的智慧动力,他最大程度地得益于其数学造诣,融合东、西方两大数学传统的智慧。金庸的智慧动力主要是哲学,陈家洛的庖丁解牛掌和令狐冲的独孤九剑都是如此。哲学史人文之母,数学是科学之母,科学技术的先进生产力性质在作者这里得到高度重视,体现了科学主义对武侠问题的动力作用。
理想主义代表了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人识,而这在现实中都是永不能达到的,我们只能最大限度的去接近它。梁萧发现,他爱的每一个女子、他每一次的辉煌功业,都终是不幸,他总是摇摆着。有人把这当作是梁萧的一个不足,而我以为,他的动摇正是他先觉者意义的体现,是一种坚韧,是他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寻,他不断地在反思、否定、超越和提升自己。他越来越孤独,这是每个先觉者都必有的痛苦。梁萧的复杂民族成分,他在痛苦思索中的两难和摇摆,使他集中了金庸小说中郭靖、张无忌、萧峰共有的光辉,梁萧因此事一个站在前辈武侠巨人肩上的新的巨人,闪现着崇高的理想主义的光芒。
和平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作者让梁萧在立下攻陷襄阳的赫赫战功之后,在目睹生灵涂炭的反人道行为之后,毅然反出元军大营。作者还写了云殊“反元扶宋”狭隘民族主义作为对比。梁萧的行为本质,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人类生命和尊严的维护和尊重,是对人民群众存在状态的群体力量作为历史前进动力的是靠,这是先进的文化。和平主义的主题,和金庸的武侠免租主义行程鲜明的对比。”
仅借用韩云波老师的评论,与喜欢《昆仑》这不作品的朋友分享。
详情
異境修
大陆新武侠,我仅看过《昆仑》、《沧海》。作为武侠小说,两部书中有颇多精彩之处,其中最突出的大概要算武林新格局的开辟与武学的创新罢。几十年来泛滥于港台新武侠小说中的少林、武当等门派 在《昆仑》、《沧海》中没了身影,峨嵋、华山也失了踪迹。在《昆仑》中各门派显得杂乱无序,到《沧海》中则形成东岛、西城两大集团,而读来并不觉得突骛。将数术融入武学这算是对以金庸小说为代表的港台新武侠武学体系的极大改革与创新,犹其是隐脉理论的提出,使人双目为之一亮——宇宙不也是分为显暗两个世界吗!
然而一牵扯到家国民族这样的问题就令我不敢恭维了!像梁萧这样的人,虽然身世坎坷,虽然际遇离奇,但并没有足够的借口助元灭宋。不错,梁萧具有双重血统,但是他一身本领所从来,却无不是汉人所传,其母所传黑水武学似也不是契丹所有。竟不饮水思源,为一点小事悍然参军执戈,为一场血腥的侵略战争出谋画策、冲锋陷阵。这真是万死不足以赎其罪!和谐不是建立在一方肆无忌惮另一方绝对屈服的基础之上的!有人说大宋腐败无能,蒙古君明臣良,所以历史的大势就是元灭宋。我一向不喜欢谩骂,这不是我修养好,只是觉得谩骂无助于真理的辩证。蒙古是一个极端落后的草原民族。在冷兵器时代,野蛮暴虐者在武力争夺中往往具有很大优势,这一点须要区别于现当代。而一个落后文明即使开始的时候贪腐少一些,也并不能说明以后就一定是政治清明的,而这样一个落后民族对其他民族、其他文明所造成的破坏却必然是巨大的,这一点可由元、清两朝的历史证明。先进文明纵使腐败,但是好歹政权掌握在本民族手里,关键时刻总会有仁人志士站出来力挽狂澜,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文明毁掉。可是异族统治就不同了!其他民族的利益被看成自身的对立面。异族统治者不会对别的民族有什么责任感,毁掉更好!,而由于本民族的落后,其判断力与先进文明民族根本就没法比。所以明末清初中国在世界上拥有那么先进的文明,在满清的统治下,彻底败落了。而由于民族矛盾,统治民族为自身利益计,对被统治民族蓄意改造,逐渐的奴化腐蚀之。这样自己统治虽然暂时稳固了,但是这样一个被改造奴化的民族会对任何一个民族顶礼膜拜,在统治民族发生危机时同样会冷漠以待,这不是极大的讽刺吗!
书中塑造了另外一个所谓狭隘民族主义者云殊,作者似有意似无意的在行文时渗透出一种对他的否定嘲讽之情。作者的历史观、和平观、和谐观大概是在当下官方的和谐宣传中不加反思的浸染形成的,否则怎会如此幼稚!在残暴的异族侵略者面前,在胜利渺难求的形势下,在后方君臣昏庸无能拖后腿的危局里,能够奋起抗争,为补天浚河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这种人怎不令人肃然起敬!云殊才是真正的大英雄!死而后已!他的父亲云万程在举行武林大会力挽颓局的时候,被一个浑人杀死了,满腔壮志未酬一分就不得不将万事全抛。是云殊继承了他的遗志!他的师兄靳飞刚正无私,是云万程的翻版,一生努力所为何事!他的母亲、他的姐姐不愿成为他的累赘,不愿成为抗击元人的累赘,同时自杀了。他那看着自己自小长到大的老世伯方澜城破时那慷慨悲壮的笑,能不对他的灵魂产生巨大的震撼吗!云殊之坎坷,不下于梁萧,云殊之绝望更甚于梁萧,与梁思禽难分轩轾。估计他在东岛没几年就死了。怀着这满腔的忧愤,他能活得长久吗!云殊若不死,哪有风怜那丫头纵横的份!
智慧的滥用在《昆仑》中表现甚为突出。梁萧在中原武人心目中的形象无疑是极端狡诈卑鄙的。这一方面是中原武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方面是梁萧助元攻宋所产生的敌对立场。但是我总觉得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事,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的玩弄诡计,结果失去了信誉。这正印证了“狼来了”那则寓言所告诫世人的道理。不独梁萧,花无媸也有这样的毛病,甚至犹有过之。他对自己的丈夫,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朋友,都在耍心计,结果公羊羽出走,花清渊颓废不振,诸鹤造反,还有就是对年幼的梁萧也不放过,直接导致梁萧对她和天机宫的深深成见,还有对人世的无比失望。而梁萧就是带着这样的畸形认识闯荡世界胡作非为的!
详情
Dimen6
朋友们对《昆仑》评价甚高,于是乎,我慕名拜读。今日览毕全卷,惶恐得一书评。
《昆仑》的主角是具有汉族和蒙古族血统的梁萧,携烁古贯今数学之才,终得举世无敌的武功。溺于恩怨情仇,先助元灭宋,元朝即成,又感自身罪孽深重,请罪于叛军,重伤后与妻远游海外。
罗素先生曾今这么评价自己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抑制的同情心,支配着他的一生。我们细观梁萧,发现惊人的相似。
1)对爱情的渴望
通常武侠中的主角都会在情窦未开之时便晒下若干情种,只待日后生根发芽,梁萧妻花晓霜便是梁萧儿时的玩伴。但最开始让梁萧体会到爱情之妙,相思之苦的却是柳莺莺。而后疑柳莺莺移情,度过了一段萧索的日子,但有一女不离不弃的照顾她,梁萧终对此女阿雪心生情愫,无奈此女不幸离世。后来梁萧屡屡博得美人芳心,西方著名学者兰娅,昆仑山下族人风怜莫不为之倾倒。可以说梁柳之恋实为二者的初恋,且两者性子都颇为倔强,故他们对爱的执着,多半是个性使然,且初恋无限美好。他们那时还不懂爱情。后来,柳莺莺离开梁萧,梁萧并不阻拦,可能双方此时都对自己的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爱是需要理解的,自己的一股情感从心底升起,不知缘由,错当成爱,自会扯出许多故事。相反,双方明明有爱,只是疏于比较,不知真情何在,难免也会有一段悲欢离合,譬如杨过当初不解小龙女之意,小龙女气走,杨过经过一些历练之后才发信自己是那么地深爱着小龙女,只是以前他们日日夜夜都在一起,一起成长,故把这当做理所应当的感觉、感情,没和情爱拉上关系。所以我个人以为梁柳之别,恰恰体现出二人对爱的领悟又上了一层楼。当我读到花晓霜学了那么多武功后,就隐隐感到这不是个酱油瓶,多半后来梁萧随了她,果不其然。首先,许多人都对《昆仑》评价甚高,我相信大家的品味,这多半是本好书,好书就不会乱挖坑,挖了坑就会添上的,这一点俄国的一个火车司机曾说过男人的一生就像舞台,自己有一把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枪,这枪挂在那里,以后必然就会用到。可能在梁萧还没有因助元灭宋而感到愧疚时,心中只有柳莺莺,只把花晓霜当成妹子一般,当感悟到自己罪孽深重时,却反看到花晓霜的菩萨手段,心中自有好感和羡慕,也许就如美女对出风头的英雄一般,生出情愫。而且花晓霜意志品质良好,不离不弃,为人老实和梁萧实属互补性格。此外,花晓霜和梁萧都会天机宫招式,都懂算术。梁萧心中觉得自己最了不起的本领当属算术,对于谋略、武功,到了后来甚至有些不屑。自己最厉害的本领能为人欣赏自是美事一件,甚至还可以升华到自己的人生理想都被人理解的高度。我觉得柳莺莺对算术的理解可能只达到巧匠之术的境界,对于梁萧为天玑十算呕心沥血之举亦不甚明白。(Ps,花晓霜,柳莺莺,我们取其姓氏竟得花柳,也许是凤歌有意为之)至于阿雪,则是用自己的坚持不懈和死亡来打动了梁萧,使他久久不能释怀。《圆月弯刀》里某女请教某岛主,问怎样才能让男人记住一辈子,岛主顺了顺胡须道,需得让他做了一件相当对不起你的事,使他抱憾终身。兰娅和梁萧的交流几乎就是学术交流,兰娅是西方的数学家,但凡是数学家多半就有点瞧不起不搞数学的人或没有自己聪明的人,她应该尤其瞧不起那么蒙古人摧毁文明之举。兰娅瞧着这些人不起自然没有正眼看过,所以也没有正眼看过这些男人,梁萧是中国的大数学家,当然瞧他得起,所以她正眼瞧他,梁萧又恰好是男的,所以梁萧是应该是她正眼看过不多的男人之一,所以生情愫,理所应该,不然就是发育不够成熟或遗传基因变异。风怜最初是仰慕梁萧的武功、胆识,恰好有一人对她死缠烂打,与梁萧相比高低立判,所以对梁萧倾心。后其父其爷都为铸天罚剑而死,而这把剑却是为梁萧铸,对梁萧的感情愈发复杂,更有托付终身之理由,且梁萧也因此而内疚。
各位看官难免觉得梁萧有花心大萝卜之嫌,但以我所愚见,作者凤歌欲想借梁萧来抒发自己博爱的精神(后文也会提到),悲天悯人,所以他的爱自当博,但情却有所专,从埃及到天机宫只为寻花晓霜,其心可鉴。当我读到阿雪死了时,我这么想,凤歌欲引出许多女性角色来梁萧拉上关系,但又不能将他写成陈世美之徒,所以一般这些女子的下场不会太好,以不妨碍梁萧再结一段奇缘,所以当时我就觉得哪个女性角色和梁萧关系暧昧估计凤歌的手就不会太软,其下场不看可以猜到几分。我再跳入书内,不难发现梁萧的情爱之路也甚是坎坷,好似段誉,每当喜欢一个姑娘,总有人缓缓地从幕后走出来,冷冷地说道,你妹啊。最后梁萧和花晓霜走到了一起也是苦尽甘来,只有小说人物能承受如此的悲欢离合,亦可说梁萧对爱情的渴望是如此地强烈,承受了那么多苦楚终得正果。
(Ps:以上文字全是一位既没谈过恋爱,也没有把过妹的人全凭诸小说文章对情爱的描写而揣摩得,故不要因此而只与我做理论上的交流)
2)对真理的追求
梁萧十余岁便毅然走入汪洋数理之海,为解天机十算,呕心沥血,骨瘦如柴。其后学贯中西,流历西方,机关阵法无所不精,终集当时数学之大成,好似当初的毕大哥斯拉。他曾自言明志,原放弃荣华富贵、兵权,修历法,治黄河,与当时的杰出数学家多有结交。梁萧先学数学,再学武功,后无敌天下,好像暗示着我们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实不然我在《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里面看见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队人穿越沙漠,夜里队员就寝。队员里有A,B,C三人。A恨C,决意杀死他,在他的水壶里投了毒(C全仰仗此壶供水)。与此举毫不相干的是,B也想杀死C,在C的水壶上钻了一个小孔,想让水慢慢漏掉(B不知道C的水里已被投毒)。结果,数日之后C被渴死了。问哪一个人算杀人者?
C是被渴死的,而B将其水漏光,故B是杀人者?
A以在C水中下毒,B钻孔,C死;B不钻孔,C一样死。也就是说,A下毒之后,C就一定会死,这样A难道还不是杀人者?
同样的道理,梁萧的武功多出于数术,什么螺旋剑,割圆剑,十方步等等,他的许多武功都是以数理变换为基础的。但梁萧学数学,本是因为他天赋悟性极高,天赋悟性极高,只要机缘得当也终会练就一身功夫。也就是学不学数学都会有一身本事。我不妨将他的天赋比作沙漠中的A,数学比作B,武功比作C。
所以我想说的是学不学数学和这个人成就并无多少关系。其实我说的不是梁萧,是说的自己。
罗素先生曾今这么说过:有一条小路,穿过田野,通向新南盖特,我经常独自一人到那里去看落日,并想到自杀。然而,我终于不曾自杀,因为我想更多的了解数学。
我想当时梁萧身负血海深仇,虽解得天机十算,便可得绝世武功秘籍,但当时他也无非十余岁,本是可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儿童,但此时却形单影只,不免悲从中来,若非学习数学,决不能化解他的悲伤。
而后他不辞辛劳前去西方学习数学更非可用功利二字加以衡量。
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在一次采访当中,作为数学家的Thom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个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个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Thom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摇曳妩媚,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美丽才是我们的数学家英雄们永恒的追求。
对真理的追求亦是对美的追求。
3)对人类苦难不可抑制的同情心
罗素先生说爱情和真理欲将他拉到天堂而对世间苦难的同情心将他拖回大地。
《昆仑》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问题,人间为什么会有战争。后来九如和尚解释道,战争是由于人的欲望、贪念而成。
当初梁萧助元伐宋,百姓生灵涂炭,所以后来自责不已,虽对中原好汉们的复国之举不抱好感,但也任由他们怎样。
对于书中人物,我们自好任意评论,说他当时何不这样做,那样搞,这么也强许多。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放在具体环境中,正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更何况,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心很容易转为自责。
所以梁萧的自责也是无可奈何,就像战争存在于人间,虽大多数人不愿,但也总归会存在下去(至少到目前为止我看是这样)。
梁萧本就具有蒙古血统,助元伐宋本无道义之失。假如是助宋御元,还不是一样要死那么多人,战时拖得还更久,百姓遭更多的殃,正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我对战争谈不出什么见解,只是相当厌恶,对于军队(大家可以思考军队的起源与本质)亦如此,对很多事亦如此。
20世纪的先哲们已嗅到了技术革命浪潮的气味,伟人们想更先进的技术能减少很多人为之生存的必要劳动时间,人们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到能发展人本性的方面,人们将追求更多的美,精神生活同物质生活一样丰富。只是现在看来,技术革命无疑给人抛出了更多的问题,人的异化愈演愈烈,还有多少人能若无其事地发展人性,健全自己,当知抒情已死。
对此我抱着相当悲观的态度,对于人类这个整体,我在中国在身边很难看到能让我觉得人类能够不再堕落的例子。
但我对于个体却抱着极为乐观的态度。
乐观与悲观并存不免产生矛盾,痛苦。
但我对于个体是如此乐观,相信个人能够达到的境界,所以我对一些偏见如此之反感。
我以为人不仅仅就是活着就可以了,他还有其他的权利,譬如自由,既要有身体的自由,也要有思想的自由,后者尤为重要。
人类整体的历史不过就是堕落的历史,倘若权威守旧顾忌着大多数的权利,而无情镇压那些使我极度乐观的少数人,我不免失望。
但我转念一想,那少数人也是来自大多数人,他们早已利用自己的智慧,以书籍、网络等为媒介构建了一个想象力的世界,在这里很多东西需重新开始,大多数人中的一部分也能变为少数人。想到这里,我不免露出泛着倦意的微笑。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8 05:32 , Processed in 0.235027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