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挑灯看剑话金庸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2 00:5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挑灯看剑话金庸》是戈革先生的率性之作,以极具感情的笔触评析了金庸武侠小说的写作特点、情节模式、故事来源等问题。老夫读金庸的书,往往过颊即空、入口而化,如洪七公吃黄蓉所做的菜一样。吃菜之后,就得拿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12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3 01:03:24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出版于今年一月,实际上,《挑灯看剑说金庸》是大陆最早的金庸评论专著,写作于20年前。作者戈革有几个与普通金庸迷不同之处:他是大学教授,专治量子物理学史,同时善诗词,喜书画,嗜治印,古典文学有很深造诣。他谈金庸,是旧文人品评新武侠,常有可圈可点之处,也时有胶柱鼓瑟之嫌。
  对金、梁、古三位新武侠巨匠,戈老曾有妙喻点评:金庸小说如有小瑕疵的绝代佳人,仪态万方,可见其推崇;梁羽生小说如性情和顺的农村少妇,端庄却不动人,可见其不喜;古龙小说如异族疯女,行为怪癖,可见其贬抑。作为当年西南联大的毕业生,戈老对于传统文化浸淫多年,古龙脱胎于西方小说的风格和写法,一直不如他的法眼,认为其情节荒诞不经,文笔极不通顺,人物“性格极不稳定,精神极不正常。”甚至古龙本人,他也觉得“他可能有点精神不正常。”
  戈老点评武侠的别致之处还在于对新、旧派武侠小说异同的分析。比如,旧派小说中,武当为内家少林为外家,武当高于少林。少林僧徒多为粗鲁莽撞之人。新派作品中,少林地位才无比尊崇起来。(若是见了如今的少林方丈释永信那极富商业色彩的经营之道,老先生还不知要如何诧异呢。)说到武功招数,旧派很实在,名称一般都很直观,比如“泰山压顶”,“力劈华山”、“黑虎掏心”之类,一看就知道大致动作 。新派则不然,拼的是想象力。比如“长河落日”是何打法?“凌波微步”如何施展?“黯然销魂掌”是什么东东?估计金庸自己也说不清。不过对金庸的招数设计,戈老还是赞赏的,对于古龙就不一样了,“古龙创作的武功最为奇特而紊乱,迹近随口乱道,品格甚低。”书中只要提到古龙,必定要批评一番。
  他还有一观点,武侠小说不应该有悲剧结局,因为对于读者来说,读武侠小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遣,求的是精神愉快,所以不应该给他们一些很悲惨的东西看。且认定古装影视剧和电脑是传统文化和武侠小说的两大杀手,这就让人不敢苟同了。尤其对于影视编剧的评价,称“他们都是些极端无知、极端下作的人,然而他们却有几分相当下贱的小聪明,能够编出一些貌似有趣而实在肉麻的低级故事来”来吸引愚昧大众。比如,纪晓岚在电视上像个说相声的,刘墉领着皇帝去洗桑拿,还直呼其名放肆的讽刺他,这些情节都让戈老忍无可忍,愤懑之情跃然纸上。不过,影视往往带动历史读物的畅销,对传统文化亦有推动之功,电脑也同样,戈老也许不知,从电脑上早就可以读到金庸全集、二十四史了吧?
  戈革这个认真的老人没有游戏的心态,是把金庸小说当成学问一般来研究。从力学理论分析杨逍“不见作势”就平窜出几丈远的动作,认定非要装上一个相当强力的喷气发动机才可以做到。真是物理学家本色。分析宝藏和秘籍的保密方法,他以为最变态的是《鹿鼎记》中藏在多本《四十二章经》的方法,“任何精神正常的人都不会采用”。而内力这种具有流动性、可无限压缩性、有正邪之分的“似物质、非物质、似精神、非精神”的奇特东西,他也饶有兴致的用了几千字的篇幅细细分析。
  人物点评方面,戈老借鉴了倪匡点评金庸的上下九等人物分级法,不过戈老看不上倪匡那种非逻辑的情绪化的评定,认定应该从人品来着眼,采用伦理的标准。所以他心中最欣赏的女子是王语嫣,因其最有女子气息,娟丽无双,是上上人物。这倒也罢了,不过连殷素素、温青青他也评为上上人物,殷素素天生骄纵、杀人太多,戈老一句“贵主习气”带过,温青青疑心重,戈老说“这也是姑娘家的常情,在古时更算不了什么。” 性格优柔寡断的张无忌也是上上人物。“他的几次婚姻乃客观环境所致,不能完全怪他。”只因他虽性情随和,但是大节保持得好。而杨过、令狐冲这样的不靠谱青年,他就不喜欢,尤其是杨过心中已有小龙女,还为郭襄大过生日,结果让郭二小姐情根深种,误了一生。对令狐冲的不满在于,他不肯为了任盈盈的爱情而从权加入日月神教,戈老眼中,这也 “太不超脱,太薄情了。”对颠覆传统武侠的韦爵爷,当然更不用说了。
  少了些悲悯,多了些理性。强调正义感和民族大义、锄强扶弱,坚守正邪之分,是非之辩。戈老非白即黑的二元化判断,常让人无法赞同。他反对情感的沉溺和放纵,对人性的复杂、情感的深度缺乏体察。《书剑恩仇录》中有一段,陆菲青情不自禁跳入狼群去救大反派师弟张召重。戈老不满,认为张罪孽深重,被狼群咬死也是便宜,陆菲青为就一个这样的师弟不顾自己性命,“却是太神经了”。《雪山飞狐》中,南兰背叛苗人凤,与田归农私奔,戈老以为,“背夫淫奔,在古代应不齿与人类。”按照侠义道的标准,应当追而杀之,而苗人凤不但不追杀,反而给女儿取名“若兰”,对逃妇念念不忘,金庸这样写,“实在失察之至”。从这些点评,可以看出老先生的单纯与偏激之处。旧文人读新武侠,坚守传统的大义大节观,对那种特立独行、不受世俗礼仪所约束的特质,对那种“虽万千人吾往矣”的与江湖主流价值观冲突的个性,戈老并不欣赏。读戈老的品评,不如读倪匡点评更能有情感上的共鸣。戈老亦不喜倪匡,“倪匡特喜不守规矩之男子,如油滑轻佻之韦小宝、放荡不羁之令狐冲、师徒相恋之杨过、都被他称为绝顶人物”,毫不掩饰不满之情。
  《挑灯看剑话金庸》之所以20年后才出版,一是因为戈老对自己的文字非常爱惜和自信,不允许编辑多加修改,另外,戈老的旧文人观在当下缺乏知音、曲高和寡恐怕也是原因之一。他的朋友江晓原教授说,曾经联系了几家出版社,“一听有这样一部稿子,开始都很兴奋,可是看了书稿之后却都敬谢不敏了”。
  如果想品读金庸,读戈革不如读倪匡有意思。《挑灯看剑话金庸》,其实亦是透过金庸看戈革,看他如何借金庸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戈老性情中人,一生特立独行,勤奋高产,亦自信固执,刚愎孤傲。电视台给他做节目,别人求之不得,他却回答:“你占用了我的时间,利用了我的智慧,应该付费给我。”了解他的人说,“老先生其实想在江湖玩的,但江湖似乎不愿意带他玩。他老人家一心让江湖遵守他的规则,江湖也就只好远离他了。”自陈“一生悲苦,历尽磨难,几十年来无一欢欣得意之事”。专业成绩斐然,仍然一生寂寞。“学富五车、牢骚八斗”。书中“新稿自序”的落款,是“二○○一年二月十八日脱稿于北京蓟门烟树之北”,“蓟门烟树”是旧时燕京八景之一,早已旧景不存,但戈老仍然执意用此作为他的地理坐标。这一行为,很能代表他的观点和为人。
  作者已于去年12月病逝,没来得及看到这本书终于问世,也是人生大憾。
  生前孤傲,身后亦寂寥。告别仪式上,没有亲友同行致辞,连司仪都是殡仪馆的专职主持,声音洪亮、铿锵有力地宣读戈老生平,并无悲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7 20:23:19 | 只看该作者
  借金庸的酒杯,浇戈革的块垒
    
    
    2007年12月29日,科技史家、翻译家戈革先生因病辞世,享年八十六岁。戈革一生教书治学而外,还有很多业余爱好,诗词书画篆刻,样样皆能,更让人感兴趣的是,他还算得上是一名超级金庸迷。这有例为证:一是带研究生,讲课后让学生带金庸小说回去读;二是刻了一套《金庸小说人物印谱》,收大小人物达一千二百多人;三是写了一本《挑灯看剑话金庸》。
    《挑》书简直是一个超级金迷的内心告白。戈革之喜欢金庸小说,纯粹出于个人爱好,因而嬉笑怒骂,品头论足,点滴之间,都弥漫着独特的气息。
    对于金庸小说,戈革无疑是非常欣赏的,既有总体上的肯定:“金庸的小说使人不厌百回读”,“金作如绝代佳人,风姿绰约,仪态万方……令人一见难忘,相思久远”,“金作如古典雕塑,妙造天成,精美绝伦”,又有局部的赞叹:“《天龙八部》这部书,像一幅宋人的《长江万里图》青绿山水长卷。它使你目瞪口呆,神为之夺,不能赞一词。”我们看得出,这些赞叹是戈革发自内心的感受,他既不堆砌空洞的概念,也不断言虚假的命题。这样的感受,几乎是每一个金迷都能体会得到的东西。
    赞叹而外,也有细致的审视,直言不讳。《书剑恩仇录》中写到了维吾尔族有名的机智人物阿凡提,这在某些评论家眼里也许可以体现金庸的民族平等意识,但戈革指出,金庸把阿凡提扯进来,并描述成轻功超绝的大侠,港台读者可能觉得有趣,但大陆读者则会觉得不伦不类。《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到南帝处求救一段,做算术、唱俗曲、对对子、解孔孟,诸如此类,一片热闹,有论者借此大捧金庸,无非是博学多才之誉,戈革力斥其谬,因为所有这些考问在古代都属于上不得台面的“学问”(市井杂谈,一笑可也),跟黄蓉及南帝部属的身份大不相配。也有论者认为金庸对诗词歌赋、对联谜语等,运用十分得体自如,体现了金庸本人的文学水平多么广博。精于古体诗词的戈革对此也毫不客气地评论说,“古人写小说有借以传播自己的学术见解和(或)诗词才华者,金庸则相反了”,他笔下较为重要一点的人物全都没有一点儿诗文水平,陈家洛的一首言志诗(“携书弹剑走黄沙”云云)意境凡近,格调甚低,甚至有不合平仄之处,而金庸为倪匡祝寿的两幅手书“对联”用词庸俗而欠通顺,其书法也殊少动人之处,谈不上有什么艺术价值,只不过因金庸名头大而为人所珍视罢了。
    戈革既不跟金庸熟识(曾经通过一两封信,随后突然中断),也不以评论为正业(正业是科技史、翻译尼耳斯玻尔),因而绝无捧场之嫌,这些见解完全出自内心,正如他的自述所言:“老夫读金庸的书,往往过颊即空、入口而化,如洪七公吃黄蓉所做的菜一样。吃菜之后,就得拿出点真东西来。洪七公是大行家,吃了人家的嘴短,只好挺心疼地把几招‘降龙十八掌’教给那孩子的‘靖哥哥’。今日老夫见猎心喜,也打出几招庄稼拳脚来,于是而成了这个小册子。”在这种心态下,戈革所述自然随性所至,不尚空谈,也因而别具一格。
    戈革自幼喜好读书,所见及广,而且用心思考,故而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趣的谈资。比如说,《蜀山剑侠传》为旧派武侠小说之代表作品,关于它的作者“还珠楼主”,戈革不仅告诉我们其真名(李寿民,一说善基),还猜对了“还珠”这一别号的由来,不是出自“合浦珠还”和“买椟还珠”的故事,而是出自唐人张籍的诗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隐藏着一段动人而无奈的情事。《倚天屠龙记》中男主人公姓张名无忌,以自动退出政治舞台、为赵敏画眉收场,戈革提示我们,这似乎是战国时期信陵君(魏无忌)“饮醇酒、多近妇人”的翻版,宛若一种无声的悲剧,又跟汉代京兆尹张敞画眉的故事有关,则无忌姓张,乃“画眉”世家也。
    戈革的思考与大言欺世多有不同。很多金庸评论家都大力赞扬金庸小说里体现的民主精神、平等思想,有反暴力、反战争的“神武不杀”的高超境界云云。戈革对比新旧武侠小说后指出,金庸小说中正派—反派人物的界线开始有些模糊,而在古龙小说中更是邪正难辨,大家一样随便杀人,尽情嫖赌。他说,在金庸小说中,除《雪山飞狐》中胡斐坚决追杀凤天南外,正派人物往往比较软弱或世故,对种种灭绝人性的凶杀案不闻不问,例如从来没有一人对李莫愁的乱杀予以制止(戈革还告诉我们,李莫愁只不过因得不到爱而仇视社会,放手杀人,根本不配唱元好问的“雁丘词”!),而大侠萧峰也曾在聚贤庄滥杀无辜,“尤非真正大英雄之本色”。
    戈革一生,经历坎坷,对人世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一点也反映在他对金庸的评论中。金庸小说中讽刺、鞭挞了岳不群、左冷禅、丁春秋、日月神教教主等一批伪君子、独裁者。金庸曾谈到,他写《笑傲江湖》,正值文革时期,要写社评,反对个人崇拜,反对迫害正派人,不知不觉就受了影响。可见,金庸小说的讽刺自有出处。戈革对此大为赞赏,认为“金庸的这些描写将永远作为发人深思的暮鼓晨钟而留在正直人们的心中”,并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段名言:
    
    在我看来,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堕落,因为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的,这是一条千古不磨的规律。
    
    在这一点上,戈革的评论很恰当,符合小说本意,但又非罔顾事实地拔高作品。
    在书中,戈革还特地提到一个观点:武侠小说不应有悲剧结局。因此,他呼吁一切有同情心的武侠作家多写点喜剧,多写点惩恶扬善的武侠作品。戈革的理由是,现实世界中不太可能有什么《凤还巢》和《玉堂春》,而是随时随地会出现《窦娥冤》和《错斩崔宁》,他一生已经历尽各种现实的悲剧,再也接受不了后者的刺激,而宁愿接受前者的麻醉。当我们联系到戈革本人的人生遭遇及其对伪君子、独裁者的痛恨,就可以想见,金庸小说曾经给历经劫难的戈革带来多么大的欢欣和 “麻醉”。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戈革评金,大有借金庸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之意。
    当然,如果我们放开眼界,认识到戈革一生所经历的一切并非是他一个人所独有的遭遇,那么戈革式评金对我们今天来说就不无启发之处了。
    《挑》书中,除了前面提到对岳不群之流的批判之外,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回味。戈革在谈到人们对《碧血剑》的评价存在不一致的时候,他说:“故知人们的口味实在是有酸、甜、苦、辣之不同,正不可整肃而划一之也。”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痛定思痛之后的反思。众口难调,本是常识,但在荒谬的年代,常识往往不起作用。也许,善良的人们不应忘记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对书报检查官的质问:
    
    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
    
    再比如,倪匡盛赞《鹿鼎记》“是武侠小说的极品”,戈革对此表示怀疑。他说《鹿》中主人公韦小宝基本上没有什么道德观念,奸诈油滑,欺上瞒下,跟武侠大不相类,因此《鹿》书不是武侠小说,应该是“反武侠小说”,虽然它可能更有现实意义。戈革附带说到,美国大物理学家费曼曾指出,说一种东西“不是科学”,并无轻视它的意思,“爱情就不是科学”。同样,认为《鹿》不是武侠小说,也并不是要轻视它。
    看来,大物理学家费曼还保持着几分纯粹,并不盲信自己的专业。曾几何时,“科学”一词也是一个万金油式的标签。记得上学当年我作过一篇史学作业,讨论历史是不是科学,对此我认为这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从常识来讲,第一是历史不可复原,不可验证,第二是社会现象过于复杂而人们认知力有限,因此我们很难完全掌握历史的全部真相,只能是求得尽可能接近真相。结果,教课老师只给了我一个刚刚及格的分数,令我久久不能释怀!
    就此打住。再往下说,就怕变成借戈革的酒杯,浇鄙人的块垒了!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23:59 , Processed in 0.2699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