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E·M·福斯特(1879-1970),英国二十世纪小说大师,著名散文家、评论家。《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福斯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亦是他最为优美、清新的自由爱情篇章。
      一位出身英国书香之家的中产阶级淑女露西在弗洛伦萨旅行时,遇到英国青年乔治,乔治对她的倾慕令她禁不住心动,当露西与乔治在英国重逢后,露西的真情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她冲破传统,解除既定婚约,选择了跟她相爱的乔治,有情人终成眷属。根据小说改编的影片也成为影史经典。

    作者简介
      爱·摩·福斯特(1879-1970)是20世纪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有《印度之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等。

    最新书评    共 7 条

    使isla     露西是一位英国中产阶级的少女,在意大利结识了性格简单到有点粗俗的艾莫森父子。当小艾莫森,乔治吻了露西后,露西匆忙逃离。回到英格兰后,露西同风度翩翩、富有学识的塞西尔订婚,而艾莫森父子也正巧搬来。在老艾莫森的指点下,露西终于认清了自己的想法,同乔治牵手终老。    本书的原名是A Room with the View,很有机心。View有两种解释,风景和观点,在这里可以同化。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浅层意思当然是指露西和乔治第一次相遇时,露西从艾莫森父子那里换来的那件带有风景的房间。但福斯特更多的是想表达乔治本人是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他使得露西的思想更加圆满成熟。    福斯特的笔下功夫很细腻,但是两个主角却并不突出,尤其是乔治,始终感觉是蒙在雾中,不知确切形象。     详情 发表于 2013-7-23 22:13
    戚小存    撸完同名电影,就很好奇这些优美的镜头和细腻可爱的情感回归到文字会怎样。于是迅速地去撸了一遍原著。   由于这段时间集中撸了一些英国小说,英国男作家们那种曲曲折折的小心思,别别扭扭的小情绪,让我觉得法国小说届都是唱“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直男。当然,作为一个基佬作家,福斯特的文笔有其独特优势,堪称公平公正,秀而不腻,清新可人。      (1)、关于女性的觉醒   “在这位中世纪女士身上有许多永恒的东西。龙不存在了,骑士也不存在了,但是她依然都留在我们中间。她曾在许多维多利亚早期的城堡里居于统治地位。闲暇之余,好好保护她是件乐事,她为我们准备了可口的晚餐,这时向她致敬也是件乐事。可是,真是可惜,这位女士堕落了。她心底也涌现出各种奇怪的欲望。她也迷恋风,迷恋波澜壮阔的全景和一望无际的绿色大海。她注意到当今世界的这个王国,它多么美好,充满了财富和战争——周围是一层金光灿灿的外壳,中间是熊熊的火焰,旋转上升,向着渐渐远去的天空。”   相对于某些女权主义的大喊大叫,福斯特笔下这位觉醒的女性,从中世纪的迷雾中走出来,走出了龙与骑士的时代,她和龙一样看到了风与世界的广阔,和骑士一样看到了欲望、财富和战争的吸引力,由于世界上有太多比传统所告诉一个女性的美得多、壮伟得多的东西,所以她渐渐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也可以有更多意义。   师太(大脸撑在小胸上)八卦金庸时,曾经大不赞同郭襄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苦苦追寻杨过的消息,因为这显得太矫情太肉麻,她用了这段话来形容郭襄的旅程——   “在这十几年中,郭襄的心中会添多少东西?海角天涯、灿烂星空、几百年成长的参天古木、几千年冲刷出的一马平川……花花世界、热闹江湖、英雄美人、高手小球,来时粉墨亮相,别时不留痕迹……。   什么沧海之水,巫山之云,人生除了十六岁时的一场盛大烟花和一个别人的丈夫,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我对于郭襄这个人物持保留意见。(她所创峨眉其变态程度与另一尼姑派别恒山派的英雄程度真是地下天上)但是师太的这种角度,我还是大为赞同。   所以,福斯特在露西从意大利看完风景回来后,写下这么一段话——   “她是个叛逆者,但不是他所理解的那种叛逆者——是一个希望获得与她所爱的人同样的平等地位,而不是追求更大居室的叛逆者。因为意大利给了她在世界上所能占有的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她自己的心灵。”      (2)、如何追求一位女性。   首先要胆子大。   “乔治听见她到来便转过身来,他一时打量着她,好像她是忽然从天上掉下来似的。他看出她容光焕发,花朵像一阵阵蓝色的波浪中冲击着她的衣裙。他们的头顶上的树丛闭合着。他快步走向前吻了她。”   这是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亲吻。无论在电影里还是在书本里都是最美的一段。   在书本里,露西跌进花丛时,头上还回响着意大利车夫的话语:勇气和爱情。所以一切都来得天时地利人和,阳光明媚,繁华似锦,很适合亲吻。   BUT,一切大胆举动的前提是,乔治是个金发英俊小青年,不然风景再美天气再美,画风不对都是扯淡。      其次要表示你理解她。   “他把生命的每时每刻都用来塑造你,告诉你怎么样才算妩媚,怎么样才讨人喜欢,或者怎么样才算是大家闺秀,还告诉你男人认为女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风度;而你,所有女性中的你,偏偏听信他的话,而不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声。”   看,福斯特作为一个温和的基佬,其伟大之处体现出来了,他在这里代入了同性恋爱的平等感,但又不像某些基佬作家如劳伦斯那样持有热烈的男性崇拜和阳具崇拜情结,因此,他能让乔治对露西说出“当我拥抱你的时候,我也希望你有自己的想法。”   在许多伟大的爱情故事里,女性通常作为一个牺牲者和奉献者的形象,往往男主越英雄越伟大,女主牺牲越大。而福斯特塑造了这位铁路局职员乔治,有点自闭,对世界充满了NO NO NO的情绪,却愿意让女主be yourself,挺难得。   顺便说一句,写遗世独立的男主长相都在其次,关键是要话少,您都遗世独立了就不能逼逼逼这个世界多么对不起自己,那是怨妇。乔治虽不见得多么出色,但贵在沉默少语,所以一两句话说出来,都让人觉得:啊,不错。再比如这段——   “这没有用。”我想,“她要跟别人结婚了。” 可是在阳光明媚、流水潺潺的环境里我又遇见了你。你从林子里走出来时,我明白除了你,其他一切我都无所谓。我就叫起来,我要活下去,要获得给我幸福的机遇。   “在阳光明媚、流水潺潺的环境里我又遇见了你”——一个日常沉默的金发英俊小白脸忽然来这么一句,得酥软多少女青年的心扉呀,啧啧。      最后,你得有会说话的亲友团。   “我们知道我们是从风里来,还要回到风里去,知道所有的生灵也许只是永恒平静中的一个缠结、一团纷乱、一点瑕疵。那么这为什么要使我们不快活呢?我们还不如相亲相爱、努力工作、尽情欢乐吧。   那就使我这孩子和你我具有同样的想法吧。使他认识到在永恒的问号旁白,总是有个肯定——一个短暂的肯定。“   “当我想起生命的意义以及用爱情来回报爱情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时候——嫁给他吧,世界是为重要的时刻缔造的,现在就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这是乔治父亲对露西说的两段话,成功地帮助自己儿子娶到了媳妇。   后一段话让我想到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写马里于斯和柯赛特花园幽会的大手笔——“夜晚,两个情人和鸟雀、玫瑰一同躲在昏暗隐秘处,把满腔心事倾注在各自的眼睛里,在黑暗中相互吸引注视,这时,太空中充满着巨大天体的运行。”   星辰起落万物运行都是为你们的奸情存在的啊,孩子们。真是太有说服力了。      (3)、写得更好的后记。   我大概只看过两本书的后记能这么升华主题压过原著,前一本叫做《碧血剑》,老金在这篇平淡无奇的小说后面附了一篇惊艳的《袁崇焕评传》,而福斯特在这本《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面附了一篇《看得见风景,看不见房间》。他设想着乔治和露西要活到今天会怎样,他们将会有怎样的经历。这对夫妻将首先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乔治会拒绝入伍而被革除政府公职,露西会继续弹着贝多芬并因此被人举报演奏德国作曲家的作品,乔治的父亲在战争之后去世,仍关切着这对夫妻,深信爱与真理会帮助人类渡过这一关。他们将失去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花园。然后二战来临,乔治报名入伍,露西为了生计不得不开设钢琴课但依旧弹奏贝多芬。接着乔治被非洲被俘虏囚禁在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在意大利崩溃时,他向北走,一路走到佛罗伦萨,风景被摧毁,一切面目全非,他怎么都找不到和露西相遇的房间。乔治报告露西说风景还在这里,那间房间也一定还在。于是他们怀着对风景的记忆和他们的爱情,感到安心踏实,等待着第三次世界大战。   而露西那位有点喜欢恶作剧的前未婚夫塞西尔在埃及搞情报工作,在一次小小的聚会上,当人们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弹奏德国佬贝多芬的乐曲时,他爽快地说:没有问题,一位懂得这些事情的内部人士对我说过,贝多芬肯定是比利时人。   于是“月光奏鸣曲的光辉在沙漠中闪耀开来。”   所以,这世界上毕竟还是有些爱与真理存在的,贝多芬是美好的不管他是不是德国人,风景也必然是美好的不管会有多少次战争,生命和记忆是美好的不管是不是物是人非。     详情 发表于 2013-8-4 18:47
    快乐蹦     在福斯特看来,一个女性脑中除了男性之外什么也没有——他笔下的露西虽然极力跟众人反驳这一点,可福斯特借艾默森先生之口指出是因为她思想混乱,她虚伪,她拒绝承认自己遇到了爱情。因此当她准备做个老处女时,福斯特说她加入了黑暗大军,而她的那些自由、解放之类的信念,不过是时髦的口号。    露西最终在艾默森先生的提点下接受情欲的指引,获得幸福。    回到20世纪初,在那个全球都追求民主与解放的时代,一个处于如花年纪的女性如果避开这些口号,似乎魅力也会减半。于是在那个时期的小说中,拥有新思想的女性容易被描绘成披荆斩棘、活力十足、光环四射的女战士,对手是那些恪守礼节、提倡禁欲、暮气沉沉的老处女。    单论福斯特成功刻画出露西试图巧妙地挟持进步的理念来赢得尊重这一心理,就可让他的这部早期作品傲视群雄。而他在末尾透露大团圆可能是老处女促成的(虽然我觉得此细节前言不搭后语),又写出老处女处境的尴尬:她们可能心怀美好,却被人们视为幸福的潜在摧毁者。    一个女性脑中除了男性之外什么也没有——福斯特的朋友伍尔夫肯定不同意。不过我快要跟这个观点投降了,尽管时间过去了100年。  详情 发表于 2013-8-13 01:37
    Superd    Dolce Vita. 意大利语。意为甜蜜的生活。       个把世纪,这句意大利短语被时尚杂志引用,被用作香水名,被潮人纹身......是实实在在经久不衰的流行语。       有时困惑,Why Italian? 世上有无数表此意的语种,难道只有意大利语精致特殊?       我想E.M.Forster的答案给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      “只有一种景色是完美的——那就是我们头顶的天空。” 当然,这里绝不指当年伦敦那灰暗的压迫人性的天空,而是佛罗伦萨解放人性的爱与自由蓝天。所以“奇怪的意大利人” “充满温情却又暴力”。爱与真理是Dolce Vita的深层含义。       事实上,Forster的作品本身就是一Dolce Vita。不存在所谓bittersweet,是完全的sweet。但也不是风花雪月浪漫故事,它浪漫,而这浪漫只是若隐若现的暗涌。他极度小心地雕琢人物的心理,微妙的蜕变。无论《Maurice》还是《A room with a view》都是如此。Forster有着比女性更细腻的情丝。同一语种,而英国文学大都比美国文学更富文采,起承转合,修辞格多。这样就让这禁锢在社会阶级枷锁下的爱情隐秘地潺潺流动,不着痕迹。然而正如Forster所说,爱与真理是本书的主题。当真理被道破,爱便不再模糊,喷薄而出,成了真理。       Lucy 与George的爱情令人钦羡。George从一开始便义无反顾,Lucy从懵懂甚至混乱走向勇敢。这是爱情的理想状态,突破阶级、传统观念,甚至如《M》中突破性别的束缚,与真爱之人永不分离。这是绝对的Dolce Vita。然而我们总爱说"现实是残酷的" ,如此境界俗人大概难以匹及。       那么, 作为俗人,我认为最令人动容的是Charlotte。Poor Charlotte,这位“老小姐”,害怕开窗,害怕一切不体面的事,对G对L的行为感到恐慌。而然最后,G和L梳理这一切天意巧合时,却发觉Charlotte的种种行为,只是“稍微有些混乱”的体现。她恐惧现实,又希望他们在一起。其实并不难解释,因为这自相矛盾的行为最终由人性取得了胜利。当然这在小说中只是他俩的猜测,到了电影里就更加清楚。Charlotte的成人之美,显得格外可爱。       可是恐怕,Cecil才是更多的我们。相貌堂堂,仿佛对生活充满爱与激情似的。然而,那种激情似乎只停留在艺术、书本和音乐里。我们也许明白美的东西,却不知道怎样利用它们。我们的爱人,恋情,只被我们当作神秘的收藏品、展示品,却并不真正的爱它们。多么相似,简直是现实世界的完美缩影。几乎我们所有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寄居着Cecil的灵魂,被Forster讥讽得体无完肤。  详情 发表于 2013-8-21 07:25
    浅姿     风景是什么?一株开在灰白墙幕下的红蔷薇,一抹夕阳倚托的绚燃晚霞,一片熏风逗乐的金黄树叶,抑或是一丛在严冬中坚强的草戎?在EM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女主人公露西霍尼彻奇所见的风景估计她自己也无法具体描述,也许能用以概述的只有四个字:心灵自由。“心灵自由”之下的风景首先在于欣赏者是一个自由者,可以尽情地凭照自己的喜好来看风景,感官完全通达而又舒畅相连,凭情知来判断事物的美丑与好坏而无所顾忌。简单吗?露西觉得这并不容易,因为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无数自身矛盾的君子和淑女中的一员。    露西是一位英国中产阶级淑女,样貌气质不凡,往往这样的美人会让人觉得她的长处必定在于柔情妩媚而不是思考辩论。露西的生活看似充裕,可以在庄园享受午后的庸懒,也可以邀上几个同等身份的淑女去各地游览观光,还有一个月后门当户对的婚姻带来的社交地位、金钱和名气。但露西并不满足,并非养尊处优而贪心不足,这是因为她得到的不是她真正想要的。    在佛罗伦萨,露西亲眼目睹了一次凶杀,她觉得那个被捅得奄奄一息的人和她“都跨越了某种精神界线”。眼见为实,年轻女子知道了自己社交圈以外的真实。真正的得到是“看清”,真正的失去也是“看清”,得到的是生活的新鲜和意外,失去的是原本稳定的心境。变化已然发生,就再也回不到过去。    露西会弹钢琴,喜欢书籍和绘画,渴望在人群面前慷慨陈词。可这个时代的人们认为一个大家闺秀应该优雅地闭口微笑,即使头脑中的思想翻江倒海。不论兴趣、渴望、爱情……露西发现都保护不了,果敢和表达成了淑媛的奢求。她的房间被反复提起,其实这是禁锢心灵的条规,尽管有一扇小小的窗户可以看见一部分外面的阳光风雨,可是,窗户总是太小,有时甚至会被拉上窗帘遮蔽一切。    风景,那些她想要抓住的东西就在一墙之隔的门外,向往而难得。所幸最终露西走出了房间,真切触摸到了那渴望已久的风景!    小说有四个标题很有意思,分别是“对乔治说谎”,“对塞西尔说谎”,“对毕比先生、霍尼彻奇太太、弗雷迪以及仆人们说谎”,“对艾默森先生说谎”。露西几乎对身边所有的人都撒了谎,包括她自己,因为她害怕面对自己心中和乔治同样激烈的感情旋涡。福斯特在人物塑造上常常是通过一种奇妙的心理状态,或比喻,或隐示,来完成人物性格的表现和传达。露西被“身份”所束缚,却希望改变,她在不断撒谎和逃避的同时,也确实在不断思考她所想拥有的风景到底是局限于房间内的虚假还是走出房间后的真切。遇见乔治的意大利之行给了她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她自己的心灵。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关于露西态度和决定的故事,也是女性艰难的身份认同和心灵成长的历史。情节和内容都是表层的,核心的意义是让人在自己想要欣赏的风景面前静谧沉醉,无声无息地思考。看风景的我们何以失却幸福,是因为我们在社会中生存时慢慢堆砌起了约束自己的“房间”吗?每个人的房间不同,每个人推开阻挡自己见真景的那扇门的难易程度不同,所以只能各自追求自己定义的心灵花园。    生活有无数的问号,在自然之美面前,喊出的是永恒的东西,爱和青春是一切的答案。想起年少时,带着希冀看世界,一切充满未知,引人入胜。而现在,生活悬在半空,既失去了天真的神往,又不能专注于庞杂的现实。这是所有人的无奈博弈吧,只盼我们都能向露西那样,在荒芜与琐碎面前找到打开“房门”的勇气和力量。     详情 发表于 2013-9-5 21:51
    飞飞     现在读这个故事,需要多一点点耐心。    在我的印象中,布卢姆斯伯里的成员还是蛮开放的,不仅是思想,更是行为方式。比如同志这种事情,在那个圈子里绝对是小case。所以序中说作者跟布卢姆斯伯里走得很近时,我还是有点心里准备的。    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作者简直是太太太传统了。一本写爱情的小说,最出位的地方是三处吻戏,其余,都是中世界欧洲那种端着架子的絮絮叨叨,大段大段的细碎对话、达官贵人间小小的搬弄是非,还有风景、情绪等描述。这种最最传统的西方小说写法,今天还能令多少人平心静气地读下去?    小说的两位主人公,被作者奉为冲破传统阻碍的男女青年,也没有什么让人震撼的作为。一场风平浪静的退婚,一个不合上流社会礼仪的男青年,都不是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吧?如序中所言,主人公实在是有点“软”,不激烈、也算不上特别细腻,拿什么吸引眼球哦。    整整十多万字,就为烘托那三个特别的吻。所以,即便只是轻轻一吻,还是很让人激动,也让人期待的。这,可能也是全书最让人回味的感觉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9-7 00:55
    霏儿无    【七月下旬完成。原址:http://commu.dangdang.com/member/myreviewdetail.php?displayid=4787179783862&review_id=5204804】         个人评价:★★★★★ 素色美         在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个国王吗?”      ——抱歉,那是《木偶奇遇记》。而我们要说的是:“有一对可爱的年轻情侣”      他们是露西和乔治,或者说是海伦娜·伯翰·卡特和朱利安·山德斯,这得益于电影对原著的忠实还原,甚至连每一章节的标题都很完美地体现(国语版是童自荣老师的旁白,心心)。它那时不叫《翡冷翠之恋》,不叫《窗外有蓝天》,而就是叫《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那是很久以前的电影了,可是它优美得令我至今难忘。很难说我是一直含蓄还是因为看了本部电影而从此开始更加含蓄的。尽管含蓄带来的可能不都是好处,但按照中国的传统,含蓄总是要好过张扬      就像露西逃避着感情的走向。她喜欢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人也更像流水、鲜花、草木,可她却还要偏偏嫁给那样一个人:就像一间房,没有窗      她还对所有人说谎,直到最后一刻才抛下了含蓄的面具,和乔治重回佛罗伦萨。可生活中还有很多露西,没能找到或错失了命中的乔治,只能与塞西尔走完一生——虽然这也未必是噩梦:因为他恶作剧地断言贝多芬是比利时人(为虾米又是比利时捏?阿婆也是这样设定波洛的么?),因此《月光曲》才能在沙漠中闪耀光辉      我很庆幸,在录相带时代先看到了电影(几年前才买到碟),那里有我喜欢的演员、音乐和场景      先要说男主角朱利安·山德斯,对他印象深刻是因为和南茜·特拉维斯主演的《后宫》,不过他在那里的第二男主有点尴尬,虽然很骑士,最后却没能抱得美人归;然后就是本部;之后还有一个恐怖片(名字没记住),他演魔鬼的化身,长长的金发,却不是帅,而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还有最近才开始看的《24小时》(是哪一季可忘了),他老了,演一位俄罗斯血统的恐怖分子,标志性的金发凌乱不堪,神情疲惫苍老,但仍然一眼认得出      而他最重要的角色,我还是认为是本部。虽然原著中的缺陷是乔治的形象刻划得不够丰满,但他却演出了很多隐藏在文字中的内容,通过眼神和若隐若现的笑意。他一笑起来,就有点坏坏的意味,却仍然是含蓄内敛的。我并不喜欢这个型,但那个角色,实在演得很好      然后要提到的就是伟大的玛姬·史密斯,故事中那个一直乏味却最终成全了佳侣的夏绿蒂。饰演者史密斯小姐可是大名鼎鼎:霍格沃茨副校长、格兰芬多院长米勒娃·麦格,以及和世界拳王交战过十五回合竟使他一蹶不振的鲍尔斯小姐,还有那个喜欢胡乱猜测凶手的自称是弱女子的达芙妮——从认识她开始,她就已经年华老去,然而每个角色又都那么生动,是的,生动。甚至连夏绿蒂都是生动的,尤其是她向拉维希女士回忆起年轻时的风流韵事时      这就要说到朱迪·丹奇的拉维希女士了,原著中对年轻情侣起到了间接撮合作用的作家(直接撮合作用的是夏绿蒂)。她以007系列中的M夫人闻名,还有在约翰尼·德普和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浓情巧克力》中饰演卡洛琳(凯莉·安·摩丝饰,绝对与《骇客帝国》中强悍的崔妮蒂相反的柔弱型)的母亲,一位相当特立独行的老妇人      啊还怎么能忘了丹尼尔·戴·刘易斯呢?他的塞西尔一流传神,尽管我因为他凭借《我的左脚》打败汤哥的《生逢七月四日》获得奥斯卡影帝而始终耿耿于怀(因为这意味着汤哥想在垂垂老矣之前问鼎影帝的希望成为了泡影,那可能是他惟一的机会。我或许会为此终生抱怨刘易斯),但他却确实是饰演维斯先生的最佳人选:趾高气扬的骄傲行姿,昂首挺胸的惺惺作态,随时脱落的夹鼻眼镜,还有抑扬顿挫的做作语音——这要感谢当时初出茅庐的沈晓谦,他为塞西尔的配音简直可以称得是原音重现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露西的饰演者海伦娜·伯翰·卡特。她那时如此美好青涩,纯情娇嫩的婴儿肥圆脸,温存清新;不过这一切都是在她遇到蒂姆·波顿之前      在她的樱唇粉颊还在给我美好印象时,她悄悄地蜕变成了蒂姆·波顿式的妖女——问题不是她越变越诡异,而是越变越难看。我可以容忍她在《鸽之翼》中的小坏(可惜男主和第二女主不太漂亮。类似电影中我还是更欣赏《纯真年代》,貌似纯真的女孩薇诺娜·赖德却能够欺骗貌似精明的女人米雪儿·菲佛,让真爱的男女仳离,讽刺的是男主角却是那个丹尼尔·戴·刘易斯;实际生活也是如此,总是这样擅长两面三刀的女子或男子才能获胜,拆散真正适合的情侣,而自己成为鹬蚌相争中的渔翁。也许只有死者才是永远的赢家,活着的人永生永世都会受尽煎熬。不过谢天谢地我几年前就不再看此类影片了),但我实在受不了她那些类人猿、查理的母亲、洛薇特夫人或其他嘴歪眼斜的各种疯癫角色,勉强能够接受的,恐怕还是伏地魔的最忠诚拥趸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就连这个角色,她也并不是我认为最符合原著的明星,或英裔演员。只能说,海伦娜找到了爱情,但却失去了仪容      于是身为读者和观众,无论从原著还是电影中,都能看得见风景,找得到房间,只有当年的伊人,再不复见         然而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部极其忠于原著的电影,怎能忘记那强大的上译配音阵容:甜美青春的狄菲菲配露西,激情朝气的任伟配乔治,角色百变的沈晓谦配塞西尔,博学睿智的曹雷老师配夏绿蒂,沧桑可爱的尚华老师配老艾默森先生,冷静自律的杨晓配毕比牧师——还有,最最爱的童自荣老师的旁白。那时上译正在新老交替,仍不失超凡脱俗的华丽      片中惟一与原著不符的就是乔治首次亲吻露西时的场景,书中描写的是“如蓝色波浪般的紫罗兰”,而电影中采用的则是点缀着红色罂粟的大片麦浪。我比较喜欢电影中的改编,因为我一向不喜欢紫色或蓝色,在我看来这是两种忧郁的颜色,远不如淡淡的金色那么冲击视觉,或令心情愉悦      只可惜,那个曾经和闺蜜一起欣赏电影并相信爱情的女孩,也已经在十几年的光阴荏苒中成为了不复见的沉淀  详情 发表于 2013-9-7 19:10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28 03:45 , Processed in 0.235755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