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 0
|
七月与安生 |
最新书评 共 15 条
迷你侠
看过小说了其实很期待可以看一下话剧,但是已经结束了。
七月是那么的宽容、仁慈、贤妻良母,想过安定的生活,想要和等待了8年的家明共度余生。安生是个不想被羁绊、带点风尘味、妖娆、向往自由的女人。
七月对于家明和安生的事,宽容到让我敬佩。。也无法理解
安生适合谈恋爱,妖娆疯狂多变。 七月适合结婚,平淡优雅,安静如水
其实七月和安生就是一个女人的不同面。 话剧里面江一燕饰演的安生把这个人物性格刻画了非常好,比小说更深刻,让我更多的喜欢了安生。自我、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欲望和喜好,不掩饰,不做作。七月只是符合了社会对于女人的要求,安静入水,我不喜欢。可每个女人都有七月和安生两种个性,或许一直在这两种个性之间变来变去,又或许先安生后七月。
不喜欢家明,不坚定,矫情,脚踏两只船,要选一个有那么难吗
如果安生没有死,后面的故事会是怎么样呢
“七月有很多东西,但是她无法给我。安生什么都没有,始终也无法得到。”
“有时候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是快乐的。而能够假装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却是幸福的”
详情
googoo
也去看了话剧,也是满排满排的iphone,和过于清澈官方的开场白,一直进不了情绪。后来关于上课、作文、顶嘴、罚站,倒叙般的也把记忆倒回去了。。。我是个健忘的人,那时候看这则故事的时候,似乎是喜欢安生的,因为想过画画,想过弹吉他,想过酒吧,想过流浪,想过一个热烈而凄惨的爱情,但都是那时候猛一个猛一个扑落的幻想,也没有刻意去连接过,而安生就这么神奇般的连接起来了,每一个面都是自己想要的闪光面,那时候也会想抽烟喝酒,会想扎烟头,会想背包消失,不会想回头,不会看看别人,七月就是那么个温温吞吞的存在,一直牢固淡淡的存在那个地方,不悲不喜不离不弃吧,然后我就忘记了这些。十年后看到安生只能觉得她是个幼稚的聚集体,不是可怜就能被原谅,不是贫穷就能贪婪吧,这是这十年告诉我的,这难道不是个掠夺-醒悟-逃避循环的过程吗,虽然有人会说这不掠夺是爱情。妞对我说,她能理解她们爱上同一个男人,但是不能理解后面的行为。我也是,有时候心动没有想象中的难以控制吧,既然是像世界上另一个我一样的存在,她后面的行为是我现在的道德观难以想象的。最后我和妞的总结只能是七月和安生其实是同一个人吧,分裂的人,一个现实的样子,一个是想象的样子,或者一个想要乖巧平静的样子,一个想要任性撒野的样子,不然我还真解释不了安生来来去去的动机和勇气,七月莫名其妙的坚强和爱,或者说难道七月爱的是安生?话剧是美化的,七月更懦弱平凡些,安生的性格也更窝心理智些,减少些许她俩的冲突,场内的批评和唾弃似乎都冲着家明去了,这些都跟我的回忆无关,呵呵。
详情
沁水
就像世间的很多事物。人们并无方法从它寂静的表象上猜测到暗涌。比如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相遇。或者他们的离别。只是很平淡。
像一条经过的河流。你看不出它带来了什么。或者带走了什么。
它只是经过。
而安生。安生是她心里的潮水。疼痛的。汹涌的。
突然她发现她和安生之间真的已经有了一条很宽很宽的河。她知道站在河对岸的还是安生。可是她已经跨不过去。
七月每天仍然平心静气地去上班。她的心里一直很痛。好像轻轻一个碰触就会有酸涩的泪水滴落下来。但是她沉默地忍耐着自己。
七月闭上眼睛仰起头,感受着冰凉的雪花在脸上迅速地融化成小水滴。她在寒风中张开手臂,轻轻地旋转着身体。
她喜欢被选择的结果。这样心里可以少一些负累。
七月说,你写的是什么内容。
安生说,流浪,爱,和宿命。
我是七月生,我会看到七月的影子,有时候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是快乐的。而能够假装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却是幸福的。
详情
Aida
十几岁的时候看《七月与安生》觉得很唯美。十年后再看,突然发现安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教育悲剧。
从小说的描述看,七月与安生的少女时代在江浙一带的小城度过。母亲在国外,唯一一次回来还穿得倍儿精致;给安生住大公寓,还有阿姨照看,怎么看都不像是没钱的银啊。为什么不把安生送到国外?或寄宿学校?既然生下来就该负有教育责任。
带有自虐倾向的安生,到底是在虐自己,还是通过自虐报复她的母亲?
安生的友情
每个人生来都带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幸。七月珍惜她所有的一切而感到幸福。她似乎觉得这也是安生想要的生活,所以她才会反复说,虽拥有一切,却不知道怎么给一无所有的安生。
可这真的是安生想要的幸福吗?她通过自我放逐和流浪去寻找。七月始终是那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始终活在自己的美好世界中。给安生的,除了怜悯还是怜悯。安生其实比她有天分,这点她很清楚。但她选择了无作为。后来我也明白了,七月没有错,作为一个朋友,她没有教育和引导的责任。而安生对七月,除了依恋还是依恋,只是后来更加上了家明的那份。
安生的天分
每个人都有某种天分。七月的天分是符合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她可以毫不费力地以大多数人期待的方式生活着,而且为此感到幸福,这是她的天分。安生的天分是离经叛道狂野不羁的行为艺术。你可以活得跟主流绝缘,但你需要一条和主流沟通的纽带(这条纽带以安生卖出的画作和最后写的小说最终得以显现),这才是最终的救赎之路。但大多数时候安生决绝地放弃了,放弃的同时也否认了自己的天分。或者说,否定了从她看似悲惨的生活中挖掘中闪光的东西。
关于爱情
典型的女猪脚:Vivian,自虐,颓废,光脚穿球鞋,棉布的刺绣裙子,闪亮的浓妆,枯草一把的头发(哦,是海藻一般的头发)。典型的男猪脚:家明,干净,英俊,青草味的香水,被Vivian迷得颠三倒四,然后被甩。我一直很好奇家明在北京的时候,安生是怎么找过去的。显然不能排除他们是一直有联系的可能。
最后,再次引用一下别人的说法:书桓爱依萍而不爱如萍是因为他和依萍的生活不一样;家明爱安生(或者说互爱)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不一样;同样,十几岁的我们之所以被这种小说吸引,是因为它描述的是一个和我们的生活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记得那个时候,某些新锐杂志上的二逼小说出来的时候,我还和同学讨论,她怎么知道人家的妈用的是CD的黑毒还是白毒?咳,唾弃我的罗莉时代。)
详情
青蝇
《七月与安生》宣传的时候,本是没有太多留意的。安妮宝贝的书,从《告别薇安》到《清醒纪》没落下都看过,但现在基本都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她笔下的女主人公有自虐的倾向,流浪的气质,抑郁的底色,喜欢光脚穿球鞋,抽烟,喝酒,摊开手,掌心空落落。那是还在混山大图书馆的日子,在榕树下崇拜第一代网络作家,执着地相信流浪,相信远方的风景更美好,相信爱情是一生一世的惊喜,是开启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一扇门。因为偷偷喜欢某个人,却不忍心看到别人脸上的幸福,便躲在图书馆里看安妮宝贝,在博客里写这样的文字,“我都觉得自己是那个摊开手掌手心空落落的女子,置身于拥挤的人群,却似迷于茫茫苍苍的荒漠,只能抬头对天空映衬的影子笑笑。安说,如果一个女子在看天空的时候,她其实什么也不想做,她只是寂寞。”那段日子天色好像一直都是灰蒙蒙的。
但现在想起来,却觉得除了矫情就是矫情,想到自己已经不是看这个剧的年纪了,但还是阴差阳错地去看了这部剧。
二女一男的模式,从偶像剧到经典小说可能都用过。比如看剧的时候,我居然想起了之前在豆瓣上看到的关于《情深深雨濛濛》和《奋斗》的两篇点评,剧集我是都没看全过,也不喜欢看,但这点评很有意思,一篇说为什么书桓喜欢依萍不喜欢如萍,因为依萍的世界跟他不一样,另一篇说为什么陆涛喜欢夏琳不喜欢米莱,是因为米莱的世界跟他不一样。通常这一模式里,俩女人的性格必定完全不同,如果在性格中再加上道德评价,那就是更纯正的偶像剧的套路,比如大把的韩剧里面,不被选择的那个道德水准上总归要出点事。我一直觉得这是安慰观众的,以便让大家不会觉得选了这个可惜了那个。偶像剧通常不会讲到婚姻这一步,就像童话里一句“从此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便把孩子们打发了。再往下写,就是张爱玲的红白玫瑰论断,生活早晚得把白的变成饭粘子,红的变成蚊子血。
但是道德太完美、生活太平淡不是吸引眼球的路子。最经典的代表就是从童话《天鹅湖》到电影《黑天鹅》的颠覆。在浪漫的芭蕾舞剧里,白天鹅最终得到了王子的心,黑天鹅最终被惩罚。而在达伦的意想里面,黑天鹅刹那的绚烂是置于道德之上的人性赤裸裸的释放。在前面,人们只看得到白天鹅,在后面,人们只看得到黑天鹅。
我觉得《七月与安生》的话剧里面,最真实的一句台词是阿潘说,“装什么伟大啊”。其实真的是装的,而且是很假的“装”。因为到了这个年纪突然发现之前相信的前提是不成立的,爱情不是天长地久的理由,婚姻也不是你想要的生活的一扇门,没有谁离开了谁就真得不能活,还有就是,流浪的距离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远,分开不是意味着从此不见面。选择“选择”和选择“被选择”的都是为了自己的那一点点的“自私”。与其这样,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放开了潇洒的活着,因为现在回过头看看,我们的羽毛,都是灰的。
P.S:看这剧之前,在麦当劳餐厅,巧遇我六年没见的山大同学,也是我跟那段时光的缘分了。
详情
Angeli
提防“被好友”和“被小三”
——我读《七月与安生》
女人是复杂的动物,大部分女人都会敏感多疑小心眼,就看表现出来的强度有多大。因此两个女人之间的友谊,很难得是纯粹的。
七月和安生,看上去就像是这种纯粹友谊的代表。七月是一个很典型的乖女孩,“成绩好,脾气也一贯的温良,而且非常美丽。”而安生,则是不折不扣的坏女孩,阴郁,逃课,颓废,顶撞老师,成绩差。其实以这样的好坏定义来判别确实有失偏颇,但这是规则,人定的规则。
安生被老师罚站走廊,七月就会把话梅和小说扔给她,让她跑去树上看书。安生没有家人陪伴,七月就把安生领到家里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饭喝汤。
好像就是形影不离的双生儿。“新生报到会上,一大堆排着队的陌生同学。是炎热的秋日午后,明亮的阳光照得人眼睛发花。突然一个女孩转过脸来对七月说,我们去操场转转吧。女孩的微笑很快乐。七月莫名其妙地就跟着她跑了。”这么简单的相识,让以后的故事延展得像是一场意淫。
其实好友的定义是什么,很难说清楚。但至少,友谊是建立在自己能够承受的道德底线之上的。我相信一个人可以纵容一个好友酗酒抽烟逃课寂寞颓废,但绝对不会到达任何自己拥有的东西,都要跟这个好友分享的境地。对于带着丝丝虚荣心的女人而言,更是如此。
在人气写手落落的小说《年华是无效信》中,描写了两个女孩子王子杨和宁遥的友谊。从小到大在一起玩两个女孩子,感情很好,却因为一个家境好人缘好和另一个成为明显对比,而总是在两人的友谊中参杂着小心眼和比较。
更何况是七月和安生,这两个截然相反的女孩。一个妖娆风情万种但颓废阴郁,一个安稳平和但无灵气。
女人天性敏感,即使是缺了根筋的,到了恋爱的时候,也会突然进化成福尔摩斯般的细心敏感。小说中的七月,似乎不止少了一根筋。自己生日,男朋友家明要和她过,她非得拉上好友安生。这还不打紧,在去一座小庙的时候,还因为自己疲累而让好友和男友单独上去小庙。给一个也许本来不想做“小三”的女人创造了一个机会。
到了想要和家明结婚的时候,流浪远方的安生又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家明明明答应了要回来,却在回家之前把电话设成录音,接了电话之后却说不能回来。当七月去外地到了家明的宿舍去找他的时候,却看见他抱着安生回来。安生还口口声声说,我爱家明,我想和他在一起。七月狠狠扇了安生一耳光安生离开之后,又和家明一起去把她找回来。安生还让家明把她抱回家。七月却只让家明在自己和安生之间做出选择。家明最终做出选择回到七月身边成婚,过后安生又来说她怀上了家明的孩子。明明知道自己的男友爱安生比自己多,七月还是委曲求全了。
即使是好友,也不会这样没有底线。安生说她爱七月。但是这样的爱,不是太自私的话,那就是太虚伪。既然是好友,明知道那是好友的男朋友,还上前去表白,表白还不算,还要装作若无其事,跟好友说那个男人是好男人一定要嫁给他。等到好友要结婚了,自己又来掺和捣乱,还把好友的男朋友给搞上床了。搞完之后,还一脸无辜地告诉好友,我怀上你男人的孩子了。
典型的小三行径。但安生不仅仅是小三,她还是“被小三”。正是因为七月的一再退让和信任,安生才有机可乘。这样的退让理由只有一个,七月爱安生。朋友之爱,在困难中互相扶持,在危难中相濡以沫,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可是没有人会把爱人也拿出来分享的。有谁可以忍受自己的爱人和自己的朋友上床。
文中好友的定义实在令人瞠目结舌。七月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的好友安生。但是安生却一再越过七月的底线刺激她伤害她。这样看来,安生是七月的“被好友”,而非好友。
安妮宝贝花大量笔墨来渲染出一个以极其无辜的姿态去伤害最爱自己的人的安生,明明一再伤害自己的好友七月,却以寂寞孤独甚至爱为借口来开脱,目的是为了告诉各位像七月那样的好女孩,小心身边的安生,以免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让这些“被好友”“被小三”有机可乘。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那些“被好友”也只是戴着一副好友的无辜面孔,也许会随时以“爱”为名义,给自己一个血淋淋教训。
详情
moriLi
最初认识江一燕是在《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单纯,干静,可爱,温柔,调皮,纯真的她,很容易引起我的共鸣。
“ 这世界有许多美丽的风景,这世界有许多美丽的所在,我曾经答应蒙蒙要带她一一走遍,有许多的诺言,许下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我们无法实现它。”-李然
而这一次,在《七月与安生》中,她饰演的安生更多的让我看到了一个内心丰富的安生。比小说更生动的安生。
走进北大的百年纪念讲堂,等待今晚我期待已久的话剧《七月与安生》。安妮宝贝是我初中时代的影子,乖巧的七月是老师家长面前的我,而叛逆阴郁的安生是内心滋养的诡异花朵。或许每个女孩,都有这样的两面,一面是干净单纯的天使,一面是自由恣意的魔女。
出乎我意料的是,话剧开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上演的是小说中最具冲突效应的一幕——七月遇见家明和安生在一起的场景。七月想家明,一直在等待着家明回家,等待着家明和她结婚。等了很久终于忍不住去找家明,这是胆小的七月第一次出远门。可是,可是,她不巧遇见的是最好的朋友安生和她最爱的人在一起生活。七月的一个耳光打伤了安生,也打伤了她自己。
一切似乎也不能完全怪任何人。她们的性情,注定有这样的宿命。
安逸平静善良的七月总想和安生分享她拥有的一切,因为看到无依无靠的安生,她总是想要呵护关心这只内心缺乏爱,不相信美好的小兽。而安生更像是一株令人着迷的植物,她活的真实,厌恶束缚,活的自我,令人着迷。可是七月与安生又是两种不同的女人,七月是某种意义上的中国传统女性,喜欢安定,规矩的按部就班的完成人生每一步使命。希望能和自己爱的人组建一个美好的家庭,守在故乡,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这或许是很多上一代的人对下一代最美好的祝福和期待。而安生是另一类人,追求内心的感官的幸福和愉悦,她所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安定,而是心灵的安定,所以她一直在漂泊,希望找到心的归宿。
每个女人也都曾有安生般的梦想,去活出自我,跳出传统的框架,但是正如七月与安生的结局,安生最后只能被毁灭。人生总有七月与安生两种状态,在思想的天平上左右摇摆。从小时候开始,似乎每个人的道路都被规划为好好学习,考大学,考研究生,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建立稳定美满的家庭,这才是最幸福最正确的人生道路。所有的舆论和价值观都将我们引到同一条独木桥上,大家一起赛跑,然后竞争,努力争得最佳的成绩。可没有人鼓励我们去做安生,很多在独木桥上挣扎到疲惫的人群,偶尔会眺望着那群离群的羔羊,它们奔跑在广袤的草地上,有和煦的风,有明媚的阳光,也有不明的暴风雨和敌人的突袭,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充满新鲜与活力。人们羡慕安生一样的人,他们的生命充满挑战和刺激,充满惊奇和梦想,可当人们看到这种生活方式的尽头永远是无尽的未知时,他们还是选择回归到独木桥上,继续走来时的路,继续朝着康庄大道的明确目标迈进。因为他们似乎看到了七月与安生的结局,安生的结局会是毁灭,七月才能拥有长久的幸福。可是“家明”的爱,却还在安生身上,他们之间的回忆会变成种子,在心中长出气味浓郁芳香的诡异花朵。
我不知道现在的自己是不是更多的像安生,七月的肉体总让我想要逃离,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安生们之所以还不愿意变成七月,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宿命,更多的是一种选择。选择了继续漂泊,选择了继续寻找美好,这是一群对美好没有安全感的人群,虽然他们企图永久的拥有美好,但是最后发现,或许最好的方式是毁灭它,让它变成疤痕,刻在心上,这是他们的无奈,因为“安生们”要满足“七月们”的安稳的物质现实生活。
归根结底,每个人都是七月外壳下的安生。
你心中的安生还在睡眠吗?一辈子并不长,让你的“安生”去旅行!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5:39 , Processed in 0.415618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