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0
|
爱得太多的女人 |
最新书评 共 2 条
april_
People always say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 of love; yea probably true. But thinking more closely, the so-called love it's not actually love; it's something else.
Like: when you like someone, you appreciate the person he himself is. It is the start of relationship or friendship.
In love: when you are in love, it's a much deeper level; for some it's the feeling of thrill; for some it's the feeling of sereneness and companionship.
Love: love is more about a bond; it like the love for mom/dad or other close relatives. The love is so natural to the extend that you get no choice and you are obliged to do so.
Obsession: when you are obsessed with another person, it's a struggling with the deadly attraction that is harmful while you get no choice to break it off. It's like knowing eating too much sugar products is harmful but you can't help it.
Here are some more thoughts:
You may like a person enough to be in love with him; but to love a person does not mean you are necessary in love with him or like him any more. It may be the love out of habit.
Obsession is not love. It creates the illusion of feeling in love. The person you are obsessed with may not necessary the person you like. More or less it is the excuses you have made for him that have blinded your eyes. That's why it is an obsession cause you are struggling with yourself for someone that you told yourself he worthies you but actually you know he does not. The problem here is you enjoy that struggling and obsession.
Maybe you have mistaken "like" as "feeling in love". Going further from "like" when the time is not right is called "seduction".
Being able to like someone and appreciate who he is is the start of companionship. The pleasant friendship makes the foundation for true love; rather, the obsession is not. Love is supposed to be pleasant and enjoyable, rather than a struggling and a knot in the stomach.
Start with the right person and be sure what you want. As long as you dont create another sad love story. Sometimes it's a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know what you are doing.
详情
林子雯
翻开书的扉页,赫然写着“2012年4月21日购于当当网”,之所以半年后的现在又拿起这本书,是因为昨天慧姐说,她结婚了。我这才想起四月份刚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一直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她的,那个时候她心情不太好,而我又很希望她幸福。几乎是本能的,我认为这本书的一些文字,能够帮助她。
昨天问慧姐要了地址,准备把书寄给她,寄给她之前我又看了一下原来做的笔记,想想还是应该写个读书笔记,自己也应该常常看看。
第一章:爱上一个不爱你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难以保证我们爱上的人也会同时爱上我们,可是如果每次都只是会爱上那些不爱自己的人,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通常这样的人有一个弱点: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能辨别对自己不好的人或事。
通常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从小生活在一个功能失调的家庭,来自父母的关爱非常少,个人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以常常会主动付出关爱来代偿自己这种未曾得到的需要。因而在长大之后,特别会去关爱那些看起来在某些方面很贫乏的人。习惯了缺少关爱的个人关系,愿意更加努力的取悦对方,并且因为这种关爱模式,会觉得那些善良稳重可靠的并且对你有兴趣的男性是乏味的。
这是一种痛苦的循环,因为希望得到爱,而在对方身上更加努力的付出希望有所会应,可是却一味只会被那些不愿意付出的人吸引。缘木求鱼是很可笑的,可是太多的人经历这这样的感情模式而不自知,痛苦的挣扎着。
第二章 糟糕的关系 美妙的性
性不等于爱,这个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书中用“激情之爱”和“相许之爱”来进行了说明。
拥护“激情之爱”的人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对心爱之人销魂蚀骨不过一切的渴望。认为对方与众不同,神秘莫测难以捉摸。少有心思和时间放在其他兴趣和追求上,过多的经历用来追忆过去的相聚和想象未来的相见。并且为了两个人的关系而忍受痛苦和艰难。受苦越多了,激情越深。
而“相许之爱”更多的是追求两个有着基本价值观兴趣和目标相当的人的深深相许。两个人相互信任和尊重。
事实上,激情之爱令人兴奋的程度远远超过稳定相许关系中的那种舒适感,如果一对情侣之间相互之间最初的性吸引的激情之爱最终转变为持久的相许相互关心的挚爱,就需要公共的兴趣和价值观。可是常见的现实却是:当克服一切障碍并且形成真正承诺的两个人最后相互看着对方时,会纳闷当初的激情哪里去了。因为当受苦不再是,激情也会随之褪去。
有的时候,不是爱情欺骗了你,而是你爱得不成熟。
第三章:如果我为你受苦,你会爱我吗?
从流行歌曲到歌剧到经典文学到各种肥皂剧和电影,我们被不计其数的美化赞颂那种没有回报不成熟的情感关系的例子包围着。我们的文化教导我们:那些真正受苦的人,才是真正的爱。
牺牲自我,不计回报,悲情女主角的浪漫幻想美化了不正常的恋爱关系,反而让人不知道如何健康成熟的去爱一个人。
第四章:需要被人需要
这一章又说到成长环境了,但是确实是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经历。在从小成长的环境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因为承担太多责任而成长太快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己没有得到相应的照料,并且承担着超出一个孩子能力的照顾其他人的责任。她通过辛勤劳动并且牺牲自己的需要来满足他人,赢得了赞许,进而形成了一种忽略自我需要,一味自我牺牲的人格,只有在自己被别人需要的时候才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
我很喜欢的书中的一句原话:小孩子一般都认为自己、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愿望有神奇的力量,是他们生活中发生的所有重要事情的起因。
第五章:我们共舞好吗?
很多时候我们会哀叹生活中的一些女性一再的遇人不淑,但是我们忽略了另外一点:这些都是她们自己的选择,她们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情感关系实际上没有偶然,婚姻没有巧合。一个需要被人需要的女人和一个找别人为自己负责的男人,一个具有自我牺牲的女人和一个极度自私的男人等等,他们都是相互做出选择的。
“当有人提到自己是收到某个男人的潜质吸引,而不是他现在是什么样的人所吸引的时候,我们会在一起开怀大笑,因为我们都这样做过——之所以会被一个人吸引,是因为我们确信他需要我们的帮助和鼓励来是他的天分得到最大的发挥。”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句话会恍然大悟,很多爱与恨的症结也出在这里:我们爱的是那个自己想象出来的人。
第六章 选择爱得太多的女人的男人
任何两个人见面后,都有有一个非常类似,尽管不那么有意识的互相评估的过程。每个人都试图根据最初的短暂时间里自动流露出的丰富信息回答对方的一些问题。通常来讲那些无声的询问很简单:我和你有任何共同点吗?和你在一起有乐趣吗?
“你需要我吗?”爱得太多的女人暗中问道。
“你会照顾我并解决我的问题吗?”选择爱得太多的女人的男人问道。
爱得太多的女人会以对方的问题为己任,自我牺牲或者受苦都好,只要能够帮助到对方。可是她们往往忽略了一点:不管我们把事情搞得多么糟糕,每个人都需要感觉是自己在掌管自己的生活,当有人帮助我们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憎恨那个人显示出的权力和优越感。而男性,通常需要感觉自己比女性伴侣更强大更有力量。
第七章 美女与野兽
《美女与野兽》这个历经百年反复传诵的童话故事,背后强调的是一种文化偏见:女人如果爱一个男人足够多,就能够改变他。这种强有力的信念渗透到了我们个人和群体的心理中。当我们关爱的一个人不按照我们希望的行为方式或感觉时,我们会想方设法试图改变这个人的行为或者心境,而且常会有好心人给我们建议或者鼓励:“你试过。。。。。没有?”每个人关注的都是怎样提供帮助。我们期望能够帮助我们生命中的男人变成我们想要他们成为,需要他们变成的样子。这种看似高尚的动机却无法解释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女性会选择冷漠残忍不付出爱或者关心的男人,
爱的太多的女人做出这种选择,真正的原因在于控制身边的人的强烈需要。生长在不适环境中的人,会首先否认这些问题,假装这些不快的事情都不存在,然后就开始寻求控制。能控制到什么程度就控制到什么程度。
“当我们为另一个人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时,当我们为另一个人计划未来或者日常的活动时,当我们督促、劝告、提醒、警告或者哄诱一个已经不是小孩子的成年人时,当我们无法忍受他面对自身行为的后果,试图改变他的行为,或试图避免他的行为后果时——这就是控制。我们的期望是,如果能够控制他,那么我们就能够控制自己生活中那些涉及到他的感觉。”可是否认和控制,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回到《美女与野兽》的故事,表面看来:美女通过毫无疑问的爱那个恐怖的怪兽(否认),似乎具备了改变(控制)他的力量。这个貌似准备的解释,符合了我们文化制定的性别角色,但是这个童话的真正重大的意义在于,作者说:接受。接受是否认和控制的对立面,接受一位这愿意承认现实,并且容许那种现实的存在,没有改变它的需要。这其中有一种幸福,不是来源于操控外界或者他人,而是内心形成的平静,及时面临挑战或者困难。
第八章 一种成瘾助长另一种成瘾
爱的太多的女人,其实是对男人有一种瘾。在处理不好这种男女关系的时候,往往又容易助长另外一些成瘾,比如说对药物、食物或者酒精的成瘾。生活越来越坏,却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第九章 为爱而死
一次一次的寻求爱,却一次次的被伤害。爱的太多是一种疾病,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病因在于每个爱得太多的女人的自身,而不是那个男人不对。
第十章 康复之路
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作者在阐述前面的九章的时候,用了很多的案例让你去体和对比,阐述这些人是怎么走向“爱的太多”这个恶怪圈的,同时在这一章里面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你去走出这个怪圈。
尽管生活中的大多数的我们,没有像书中的例子这样病的如此厉害,但是还是有一些观点很好,摘抄如下:
停止支配和控制他人。不帮助,不提建议。不支配和控制对方,并且要挑出鼓励和赞扬的角色。少关注他在做什么,关注你自己的生活。
学会不对博弈上钩。这句话很重要,不要把两个人的生活变成了一种吵架分手复合的博弈,尽管这种博弈能够带来兴奋和戏剧性的刺激感。但是这些都会让你离真正幸福生活越走越远。
培养你需要发展的任何方面;不要等待他改变,你才好好生活。不要等待他的支持,你才开始改变你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依靠他的合作来制定你的计划,而要当做自己除了自己之外你无人可以依靠。
第十一章 康复和亲密 消除距离
纠正爱的模式,学会成熟的去爱和相处。接受自己并且接受对方本来的样子。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但是一定要让自我成长起来。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一句话:男人天生就知道怎么做男人,而女人要学习之后才知道如何做一个女人。我想很多人在这门功课上是学得不够好的,而且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在这方面需要学习。看着这本书,我想我们都能够看到三个自己:小时候那个生活在部分功能失调的家庭里面,会认为父母吵架都是自己的错,想做个好孩子的自己;谈恋爱时候会不自觉的希望改变对方,一门心思放在对方身上的自己;成为一个母亲之后,因为知道家庭对于孩子情感需求的支持,而知道关爱孩子并且保护孩子的自己。
成长的道路,很漫长。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28 03:21 , Processed in 0.395256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