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停在我吻你的时候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21:5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停在我吻你的时候》共三辑:致白昼散落的鸟群、在星座和郁金香之间、黎明解开夜晚的发辫。主要内容包括:世界停在我吻你的时候、所谓体贴、论浪漫、照相是怎样毁掉我们的旅行、狗儿雪球、两个哥哥、小公主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005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1 01:16:57 | 只看该作者
      一看到“纳兰妙殊”这个名字,我就想到了“纳兰容若”。
      叫“慕容”、“南宫”的姑娘的古典情怀中或许会有几分侠客之情。
      而叫“纳兰”的女子则多多少少有一些“容若情结”,有些许“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的“人间惆怅客”的文艺范儿。
      怎么说呢?
      嗯,有文艺情结的女子,又多多少少会沾惹上一些清高的气息。这种文艺式的清高发展到极致就是张爱玲的避世,而融汇在俗世红尘中,就是精神上的一丝丝“洁癖”与“骄傲”——请注意,是“骄傲”而不是“傲慢”,骄傲是自我的认可,是内在的强硬;而傲慢则是依托于外界,是内心的虚荣。
      解释开来,这种精神上的“洁癖”与“骄傲”其实就是自我的认定。你喜欢我,那是因为我值得你喜欢。你不喜欢我,我也不会强求,我觉得我自己狠好,不需要通过你的认可我才会认可我自己。
      
      《世界停在我吻你的时候》是一本非常“特别”的书:没有腰封推荐、没有名家作序、没有作者前言,就是一本简简单单、清晰干脆的作者文集。
      呵,在这个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你何曾还见过这样的本色出演?
      (不过,后来我发现是我少见多怪,夏虫出的另一本书也是这个样子的。)
      没有强大的内心自信,如何敢以本真的面目示人?非得请名家推荐、作序以后才敢拿到市面上来卖。
      就像艺人,真正国色天香的美人偶尔发一些素颜照来证明自己的天生丽质,那些靠浓妆艳抹出来混的人又如何敢将铅华洗去?
      我愈加觉得纳兰妙殊是一个内心清高的文艺女子。(想想,除了“纳兰”这个姓氏,“妙”和“殊”这两个字寻常姑娘也不会用来做自己的笔名的。)
      
      而纳兰的文,的确也是很文艺的。
      我从未见谁写个“吻”能写得如此缠绵悱恻、如此旖旎妖娆、如此荡气回肠的。也从未见谁写个“体贴”还能如此引经据典,从马勒夫人的回忆录到《俊友》再到《水浒传》再到其他……
      纳兰非常善于用比喻,她用草莓的滋味来形容吻。她说:“草莓的滋味最近于吻,味蕾和神经都经受一种极鲜美的刺激。类似的还有桂花的香味,香得像个绵长不断,非常温存的,吻。”
      她用颜色来形容音乐。她说:“热身之后,他就吹起完整的曲目来。先来一支欢快的,调子滴溜溜的,在春天的风和树叶之间跳荡。接着一支忧伤的,迟缓柔曼,有时犹疑着,间有拖得长长的一声,尾音不停颤抖。随后再一支平和温存的,讲的仿佛是暮色中的晚灯,以及炊烟。然后又会变作谐谑调。用颜色比喻,就是青绿+蓝+鸽灰+米黄+蛋青……”
      
      可是,你若以为纳兰就是这样一个女神般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文艺女,那你就错了。
      就像“纳兰”这个名字的背后还有一个叫做“张天翼”的本名一样。
      虽然我不认识纳兰,但是我感觉纳兰是一个文艺和现实的矛盾体,也就是“文艺心+现实身”。
      如果纳兰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文艺女神,那么,《照相是怎样毁掉我们的旅行》一文中,拍一只懒洋洋躺在屋檐下晒暖儿的流浪猫,趁热上传到微薄,辅以说明:“丽江。孤身行走。古城的柔软时光。猫问,你和你的寂寞还好吗?”的文艺小清新就该是纳兰。
      BUT,这并不是纳兰。纳兰甚至拒绝在旅途中拍照。
      (画外音:臭美者如我,就是在独自旅行的途中学会自拍的……)
      纳兰写体贴、写浪漫,甚至给三十年后的自己写信;但是纳兰也会写她的两个哥哥,写她的小公主同学,还会写那个被同类陷害而死的狗狗雪球,甚至:
      呵呵,纳兰也会告诉你——在探班、发布会上拿到车马费的信封时,一定要当面打开,以防里面空空如也而对方又拒绝认账。
      这也是纳兰,如此活生生的现实。被社会现实、世态炎凉打磨之后抛弃了清高文艺的纳兰。
      这是纳兰的文艺心以外的另一面——现实身。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对达西说:“可是人们本身的变动很多,他们身上永远有新的东西值得你去注意。”
      比纳兰的书更让我好奇的是纳兰本人,文艺和现实的矛盾是如何在她的体内纠缠、争斗最后和谐共存的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3 01:36:44 | 只看该作者
      今下午读了纳兰妙殊的《从透明到灰烬》,绝美的文字,相似的经历和人生体验,是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她,读她更多的文字。希望她的其他作品能带给我更多的认同感,也带给更多人认同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3 01:47:42 | 只看该作者
      
      《世界停在我吻你的时候》看完了,除了对书名稍有意见,其他都少有可挑剔的地方。积了满腔的溢美之词也是真的,但不打算全盘托出。我以为,对写作者而言,收到过多的赞扬并非完全的好事。
      
      这是我第一次读纳兰,也就是说此前并不知道有这么位高人。现在知道了,她还是位红人呢,这六七年来,我在豆瓣都干了什么。翻看侧页的作者介绍,“纳兰妙殊,原名张天翼………”,我以为是《蜗居》里的宋思明出书了,不得不说误会太大了,好在翻完一篇就断定了性别。她的文章也和男女之别一样,有很强的辨识度。
      
      我们说一个人对自己的文章很满意,其状态是“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听起来很带劲,可大有误人之处,好像文章都是灵感袭来,一挥而就。做着文学梦的男女每天苦苦等待灵感,“三百六十五个日子不好过,灵感心里根本没有我。”向纳兰同志学习吧,不难看出,她有丰富的积累(又查了一下作者,是古文献学硕士),拽个大词儿就叫“文化”,此所谓构成辨识的第一特点。发迹于网络的作者,鲜有纳兰一般文章。夸张一点说,想体会其文妙处,手头放本《康熙字典》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很多古意字,不查查源流出处的话,会觉得这人太卖弄。那么她的积累从何而来呢?书中很多地方提到看书,什么都看,我深度怀疑她连《兽医大百科》之类的书都看过(玩笑)。诗词和笔记小说肯定是一大类,不然文章里不会有典章制度、伦常礼法等元素出现。比如写“杠房”一段,将白事从业者的处境从清末说到现在,不知作者是不是有意安插此段——“杠房”的存在显示着生老病死终究只是家人的悲痛,对外人而言是自然不过的事情。那篇文章气氛是很悲伤的,一般人写起来会下意识强烈抒情,实际上没什么大用,顶多是引来境遇相同者一番唏嘘。
      
      除去“文化”,好文章都有个独特视角和语言。视角放大很容易,胡适举过一个例子,说谁都知道“进化论”,但没几个真能说出一二三。比如解剖学上有什么证据,考古学上有什么证据。扯远了,纳兰的视角很小,写一个不知名女演员拍戏,不会游泳,被扔进水缸后惊慌挣扎。捞出后,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无人理会——看来名利场真是不好混。
      
      至于语言,网络发达后,受欢迎的文章已经形成风气,要靠插科打诨,追求幽默效果。我觉得他们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则是憋出内伤讲段子。总之,轻阅读大潮下,东西让人看了不能发笑还了得?也怪了,现在人们的笑点都在同一频率,平时吃饭聚会,大家能几个小时开着同样类型的玩笑而不厌倦。纳兰呢,写在法国用餐时遇到一对夫妇,“两个都不是漂亮人,四十多岁,衣履并不辉煌,男人的白衬衣领圈带有一溜烟黄,女人的妆色败了八成,眼线膏有点糊了。也断然不是阔人,因为他们竟然点了跟我们一模一样的菜,一小块鹅肝,六只蜗牛………没有酒。”
      
      本文一开始说不会有太多溢美之词,看来是食言了。纳兰的好不再赘述,不妨说几句坏话。她应该是有文人趣味的,这东西可以逞一时雅态,长此以往恐怕是个局限,亦即文化积累再多,思想光芒暗淡实在是种遗憾,期待她有更好的作品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26 10:36:35 | 只看该作者
      从不读这样的书,不过这本书给我很不一样的感觉,个人觉得作者是一个很成熟的人,作者就像从时光中走出的老者(虽然年龄不大),读到公主那节的时候作者小学就很智慧啊,才华横溢,总之,读这本书让人对生活有了新的感触。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27 09:37:16 | 只看该作者
      在豆瓣上看了一下,于是决定买回家看。看到第三篇,越来越看不下去了。很多引论,我不是很喜欢这种散文,看起来有些乏味。我喜欢作者自己的文字,而不是长篇别人的文字。去年最不喜欢的自己买错了的一本译书,今年到现在为止最不喜欢的是这本。不过我还是会坚持看完,看看后面的文章是否有些不同。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31 20:38:23 | 只看该作者
      太喜欢纳兰了! 那种语言太美妙,读起来可以在舌尖辗转滚动,都是有味道的。那种,尝一般不够的。让我想起来肯德基还是麦当劳新出的那一种饮料,咬一下可以biu地炸开,然后全是浓郁的稠密香甜。 就算是憎恶网购我也立马买了这本书。 就我而言,无论是整本书,还是平日里看她的博客,都会很亲切。这种亲切并不是指读者和作者的那种,而是说读起来内心会很平静,很熟悉,也会有感动,也不深。淡淡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4 20:57:25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我对散文集是比较感兴趣的,但自毕业后却鲜有翻看,可能是周围的环境和工作的性质改变了自己的阅读口味,所以能读到纳兰妙殊的文章实是凑巧。
      
      妙殊的作品有着女子特有的纤细与敏感,开篇的文章《世界停在我吻你到时候》、《所谓体贴》如雨滴般沁入内心。没有丝毫“过界”的字句,但妙殊对于“吻”和“浪漫”的理解与描述,恐怕连多数神经大条的七尺男儿看了都会心跳加速,浮想联翩。
      
      后来写到了旅行。妙殊似乎有三毛那种行者的风范,但并没有很悲悯的心绪——骨子里毕竟很阳光嘛!她用爱琴海的盐来加工食材,一碗咸米饭吃透希腊三味;她在巴黎的雨中向王尔德致敬,却邂逅了无名诗人之墓;旅行中的惬意与意外,在妙殊笔下都那么的顺理成章。我们可以不认同她对于相机的调侃,但不得不承认,妙殊用文字记录的旅行的美,那种意境只能存在于字句之间。当然,如同她陶醉于苏州耦园女主人严永华的题诗,“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一般,旅途中怎能少了“小薛”这位“良人”呢?
      
      看到百度上纳兰妙殊的经历:英文学士、古典文献学硕士。生于天津。求学湘粤。现居京城。难怪!她的文章不仅流露出文学女青年应有的婉约才气,更不乏京妞儿率真洒脱的一面;最重要的是,她在“黎明揭开夜晚的发辫”中不经意暴露了“卫嘴子”的语言天赋!
      
      感谢妙殊的语言,希望就这样一直写下去,一直幸福着。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9-6 23:04:59 | 只看该作者
        太喜欢纳兰了!
        那种语言太美妙,读起来可以在舌尖辗转滚动,都是有味道的。那种,尝一般不够的。让我想起来肯德基还是麦当劳新出的那一种饮料,咬一下可以biu地炸开,然后全是浓郁的稠密香甜。
        就算是憎恶网购我也立马买了这本书。
        就我而言,无论是整本书,还是平日里看她的博客,都会很亲切。这种亲切并不是指读者和作者的那种,而是说读起来内心会很平静,很熟悉,也会有感动,也不深。淡淡的。所以我一直以来觉得读纳兰的文字就像读她的心情,一篇短文,是一刻心情。并且作者未曾想过说教,或者抬高姿态长篇大论处世大道理,整本书读下来感受很深但也说不清道不明,那些琐碎的,小的,闪光的部分,会让人记住好久。
        读完了呀,心里拧巴呀!觉得纳兰真是个会生活的人,不是说柴米油盐,而是过那种,自己喜欢的理想生活。小日子可甜蜜。自己心里便勾勒出一身素青,执剑走天涯的女游侠样貌,竟然不是吟游诗人。
        可惜我这个年龄是读不出什么深刻的东西来的,我不得不痛恨自己的肤浅!恨不得呀,拿把刀架在脖子上挖空了脑子掏出些什么感想来。或者我大一点会去看那种,大部头的,但是现在,手中的这本书这些文字可真是我的最爱了!
      
        我最不喜欢的是,照相是怎样毁掉我们的旅行 这篇。哎,读这篇我很不舒服,真是觉得作者有点在放低别人的感觉。大约是主观臆断了,你想,拍照只为个纪念,拍完了照我们还可以仔仔细细看看这好景致嘛!
        狗儿雪球我也不喜欢,太残酷了。有点激烈了。
        最喜欢的是楼下有人吹笛,还有钟情记。看完了心里像是被撞了,很开阔,荡荡地,可甜可甜。
        那种理想的生活哇……
        
        平日里钱都花在画集呀设计集上,买了这一本,才发现自己阅读量真是少的可怕!文字是很美好的东西,可惜我不会欣赏,也不会推荐。
        但是这一本,真的是妙不可言。
      
      
      
      ——————————————————
        我的同学一个挨着一个借过去看了一圈,本来也就是平装。还好我平日脏乱差习惯了,哎呀呀……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01:55 , Processed in 0.04378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