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书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十讲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8-4 20:16:08 | 只看该作者
  原先是对书名产生好奇才去看的,生活十讲应该是讲生活种各种,我抱着对未知好奇的态度去看的。看了一半,觉得每次看的时候都有种神奇的力量让我向前。此书批评了社会的不足,赞扬了美好的文人处事等等,看完里面的一章章你会感悟到很多。闲暇无事的人可以看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8-9 05:23:35 | 只看该作者
  有自信的人,充满富足的感觉,总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封面上的这一句摘要 让我忍不住想看看这本书
  干干净净的封面 简单的排版
  想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师
  娓娓道来他的生活哲学
  看完后 发现这一位中年人
  深深地看得到如今社会的一些被繁华 荣誉所掩盖的阴影地带
  谨以此 提醒自己
  新价值——所有的东西都在商品化 主宰人的不再是渴望而是欲望 好像永远都没有够了的那一天 人的价值 是从你的衣服 包包 鞋子 车所体现出来的 作者很心疼那些犯错的小孩 他们的错其实是社会错误舆论导向的结果 这些小孩 不认识自己 只在乎别人眼中的自己 物质塞满了心灵 于是寻找更大的刺激 学一学够了的哲学吧
  新官学——有气节 也要有性情 有理性 也要有浪漫 一个多元的人才是完满和健全的 对于美或好 我们都有了既定的框框 看不到另外世界的美丽 不明白另外人生的意义 最可怕的官学在这里
  新伦理——难绝对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 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
  新信仰——知识不等于智慧 人需要信仰陪伴自己走过最艰难的道路
  谈物化——同时拥有精神与物质的快乐 才是健康的人生
  。。。。。。
  实在是值得再读一遍!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3-8-10 19:24:41 | 只看该作者
  书中的道理不求全部认同,但是作者那份谦卑中对社会深深的关注却是让我不能忘怀。作者那句“我不敢妄加评论,因为这后面必定有很大的因和果”。强调内省,强调反思,而不是受到各种媒体的宣传就人云亦云,妄加评论。
  
  此外,作者虽然是针对台湾的社会问题进行剖析,但是对当下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却是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比如高分低能的优等生带来的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比如物质化太严重导致的各种唯利是图。
  比如教科书中的一些不太适宜的思想的更新(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哪些该修改,哪些该舍弃,哪些该保留,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变化总是一定的。),就像作者所说:当一种文化已经长久稳定到一种程度,就很容易变成统治者愚弄人人民的手段,我宁可他是不问地改的状态,因为不稳定才有调整的可能。
  比如人不可以物化,其实道理大家都明白,不能为物质所累,房子,车子,钱,这些东西原本都是外在的东西,但是社会的大环境却逼迫大家看重它,结果让大多数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物质要发展没有错,可是人还是要做主人,不可以为物所役。你买车了,买房子都没有错,可是不要到最后变成车奴,房奴,变成你在养它,而不是它在让你幸福。
  比如作者分析文学与哲学的区别,哲学史寻找真相,可以一路残酷下去,可是文学常常会有不忍,它不忍时就会“假作真”,它残酷时就会“真亦假”,然后让人恍然大悟。这句话很生动,对于我们这些哲学和文学的门外汉,我觉得是个很好的启发。
  
  比如作者说爱情: 真正能限制爱情的方法,就是彻底拿掉限制,让对方海阔天空,而你,相信自己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量,你的爱,你的才华,你的宽容,都是让对方离不开的原因,甚至你故意让他出去,他都不想跑,这真的需要智慧。这句话让人非常受用,记得最近有位经历世事的好友也告诉我“伴侣要散养”这样听起来很无厘头的话,其实跟作者所说非常相似。这其中的确是需要大智慧、大勇气和大自信。
  
  比如作者说情欲时:动物在性交以后会有一个忧郁期。其实就是一种空虚的感觉。可是如果加入一些精神性的,假设在性高潮之后,两个人拥抱或是双手紧握,感觉对方的存在跟体温,在那一刹那感觉到精神性的存在,一种情感的饱满。这句话让人不仅想到,有没有哪一刻,与人做爱时能够激动地流出眼泪,能够达到彼此的完成。这样的情爱一定非常饱满。
  
  但是也有一些内容,我不是很赞同:
  比如作者觉得人大概到最后才会懂得,重要的不是“要什么”而是“不要什么”。也许我还没有到最后,但是我的确觉得重要的是“要什么”,这样我才能一心一意的去追求我要的东西,而其他的东西或者“明确不要”或者“可要可不要”,那我就会更好的取舍。不为它们所累。
  
  最后:作者说到“难”绝对是生命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情。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似乎往往那些低效率得到的东西才更具有价值,才更能持久保存,才更让人觉得幸福。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3-8-11 06:26:53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特别是在旅行的时候,碰到奇特的美妙的或者造型别致的菜肴时会用相机记录下来。我读书的时候也类似,独到一些奇特的美妙的或者思想别致的内容时会把那一页的书折一个小角,以便读完之后有心情时去整理那些鸡汤似的圈点。读完蒋勋的《生活十讲》,我惊奇地发现全书有十几个被折过的页角......
    
  蒋勋在此书中谈价值、谈伦理、谈官学、谈信仰、谈物质、谈文学、谈食色性......谈一切他关注过和思考过的内容。与其说是《生活十讲》还不如说是“思想十荐”。蒋勋在谈论这些主题时依照他认可的价值观或者他认为与人们应该拥有的Savoir Faire相匹配的价值观来阐述他的所思所悟。碰巧,我的价值观与他十分地接近,所以此书读来有诸多所应所启。力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3-8-12 20:55:06 | 只看该作者
  蒋勋的生活论述平淡而真切,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辅以事例,循循善诱。令我意外的是,他的一些论述似乎颇受法国留学、生活的经历影响,例如谈物化中,他推崇共和政体带来的相互制衡,再例如谈文学力中,他举法国的百年期刊《文学杂志》作为正面事例,讲述延续文学传统之重要性。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3-8-12 23:29:39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书,虽然是在说台湾社会变革发生的事情,可谁说不也是我们大陆正在发生的呢?更或者我们的问题比他们还严重。作者从多方面阐述各类当今社会怪象,以及自己的建议,短短数语,却让人恍然大悟。大陆作家中没有看到一个作者站出来反思我们的社会究竟怎么了,抑或者提出疑问却没有解决办法。不过,作者实在高估了大陆的人文现状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3-8-20 05:42:18 | 只看该作者
      我谈一下我对这本书的的整体印象吧.生活十讲相对于上一本沉重的肉身来说,相对较浅,容易理解,毕竟是广播录音整理的,适合大众.前三章,价值,官学,伦理,感觉有点老生长谈,跟现在网上的一些文章没啥区别,也许是因为这是九十年代的东西.
     从信仰物化开始,感觉是渐入佳境,越来越觉得与中国内地的现状相契合.物化这一章讲了人与物质的关系,人应该欣赏享受物质,但却不应沉溺物欲而丧失自我.我顿时觉得,国人如果早看到这一章,或者现在楼市的疯狂就不会这么厉害.但是转念一想,中国在社会发展上所走的台湾的老路,是必然的一个过程,人性并不是预知后果,就能避免错误.我单位在民政局系统内,经常听说限购后,有人为了买房而假离婚.人的物化已到这种地步,不以为耻,反而觉得正常.到底是拥有房产的目的还是不是为了追求人生的幸福?
       从作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很少带有地域的偏见,对于台湾和中国内地都有很中肯的评价.台湾与中国内地相比,经济发展程度更高,但传统文化保留的也较多,有时候看康熙来了,蔡康永经常以读书人自居,但是在内地,现在很少人会这样讲.因为我们这一代人,都读过书,都有文凭,但真正有那份气度,没把读书当成找工作的利器的,很少.
  我对于作者的观点也不是完全赞同,在最前面几章,他过份的强调了传统的作用.我在大学里学传播学的时候,就学过几个名词,电视人容器人,讲的就是在电视这种大众传媒兴起时,生长的一批人,在认知上表现为追求感官刺激,在情感上渴望交流,却害怕受伤,这是新时代的通病.我们可以尽量限制,但却无法避免.
      就像我看过的黑客帝国的一篇影评所说,要么接受被钢铁机器的物化,要么回到原始森林去饮毛茹血,作者想追求一种平衡,但是也必然会面对很多矛盾.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3-8-20 22:54:32 | 只看该作者
  寒假时候接到舅妈的命令:给刚上初一的表弟补习英语。当时心里一百个不情愿:我已经大四快毕业了,怎么还要干这种没技术含量的活!!我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
  抱怨虽抱怨,这份任务显然推脱不了,只能叹气接手,把下午的时间分给表弟。当时间显得紧迫后,自己像饿汉一样在上午和晚上看书完成之前的寒假计划。
  补习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当给表弟听写完最后一单元单词时,自己如释重负,誓言要在剩下的十多天好好再读几本。然而事与愿违,当发现大把大把时间空出来后,自己总会想着“明天开始也来得及”。于是剩下的书籍成了摆设,甚至染上了灰尘。
  《生活十讲》里多次提及了支点。作者给出的建议是:我们需要一个“主点”,它可以撑起生活的基本面。在完成这个基本面后,我们会有成就感,同时也会倍加珍惜剩下的时间,完成一些其他的任务。想来也对,大学期间不正是这样,每天按部就班地上课,课余时间则抓紧看书写读书笔记,收获的比假期多太多。
  所以,不要在意时间不够、支点太多,时间是挤出来的,趁着“紧迫感”多做点事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3-8-25 06:08:1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读古书,如《庄子》、《老子》、《论语》、《中庸》、《孟子》,基本上都在谈人的定位,很少是技术、知识上的东西。所以过去的知识分子在“人文”这个部分,基础深厚。后来他们也开始读西方经典,读到十九世纪时一些人文主义很强的作品如《战争与和平》,接着又经历了一个新的社会革命,譬如说五四运动,或者更晚一点的中日战争,他们在这里面历练很多。所以当他们到台湾尘埃落定时,我想他们身上真的有一种成熟,是后代知识分子无法超越的。--书摘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3-8-26 03:53:48 | 只看该作者
  当我发现我长大的时候,是在我感觉周围的人都不友善的时候。
  
  为什么他们会用这样的眼光看自己和他人,为什么会用恶毒的语言攻击他们,为什么会以欺负别人的行为来提升自己的“幸福度”?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解,我尝试去理解和原谅。当被一辆汽车强硬加塞时,我会说她/他肯定家里有急事或者是一位驾驶不熟练的新手;当客户需要没完没了的更改文稿时,我会想像她/他有一位严厉的领导,而只有拼命工作才能保住职位,进而我会假设也许她很需要这笔工资来维持家用,所以会将压力施加于他人;当你对别人施与帮助的时候,没有得到任何回报,你会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将付出所得到的满足作为自己的福报,而忽视其他
  
  其实文学作品中称为经典的都存在着这样一种文学的宽容。像蒋勋文中提到的《局外人》中的人性之复杂多彩。人性本身就是多层面的,矛盾的,冲撞的,没有单一的好人或者坏人。我们的影视作品中多数喜欢将人物先定义,所谓的“标签”。我真是讨厌这个词——“标签”!这是一个狭隘的短视的快速的投机取巧的分类方式。它让我们停止思考,并盲目去追随、崇拜。让我们放弃一切的分析判断和理解宽容,凭借浅薄的个人常识就主观地定夺一切,可能是错误的荒谬的一切。
  
  我特别欣赏前几年的一部影片《撞车》,是我认为反应人性较为充分和全面的一部影片。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是错位的,如果A对A,B对B这件事情就简单很多,因为他们是一类的。但生活大多数不是如此,是A对B,甚至A对一头牛,一头牛对一只玻璃杯。有些人就不能接受了,觉得生活怎么这样呢,你不去尝试接受,就不能去理解,进而何谈宽容?
  
  想宽容,首先你的心是博大的,眼界是开阔的,你对自己所见的,没有过分的一惊一乍,也不能过分的麻木不仁。对自己不能接受的,不能消极应对,更不能恶语相攻。我想起来现在的一些娱乐节目中某些女嘉宾的表现,她可能私下是个读了很多书的人,也勤于写作,从话语中也能了解她乐于和人交流,有很多的正面的积极的想法和比较深厚的文学积淀。但是她在遇到某些自己不喜欢的男嘉宾时,由于心直口快而发声刻薄,我能理解有些的“心直口快”,但说话有时候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从你嗓子里发出声音就可以了,那只和动物无异,人说话最厉害的是,你传达了自己的思想,声音只是一个通道,它经过人大脑的整理、组织和传递,它的速度节奏和传达的情绪都要远复杂于动物。如果两只狗吵架,可能声音洪亮的就赢了,可是人也许恰恰相反,你用温婉耐心的声音依然会很有力量。如果在嘈杂的环境中,你会发现你调高声音频率可能会使谈话更困难,也许声音低沉一些,反而听起来更清楚。这是语言的力量,是语言的艺术。而这些是读了再多的书可能也意识不到的,我相信如果有朋友好好和那位女嘉宾聊一聊,以她的聪明才智肯定能够明白,但因为她表现的某些“不宽容”,得到了舆论的一些负面的评价,所以她也得到了舆论的“不宽容”。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别人的短处可能是你的长处,但你的短处也可能恰恰是另外一个人的长处。只看到别人的不足,挖苦嘲弄,会将内心牵引到死胡同,心不敞亮,目就更加短视,继而陷入以贬低别人而获取快乐的低级的游戏中。如果我们能发现别人的不足,并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引导和疏通帮助对方,同样能获得快乐。
  
  有一次,我想去某家新餐馆,事先在网上找这家餐馆的一些评价信息。往往会看到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看到评价服务态度不好时,我也会略微纠结一下,因为用餐是享受,遭受糟糕的服务,即使吃再美味的东西都让人不舒适。但当我去了那家网上有服务差评的餐馆时,我发现服务挺好的,没有那种不理不睬的行为,要餐巾纸、加水等都马上回应。那问题出在哪里?后来我观察,发现很多人用餐会随意呵斥服务员,像唤一个丫头一样,没有起码的尊重,如果服务员没有及时答应,还会遭到谩骂,搞得自己吃饭也没心情,连周围桌的客人都扫兴。有意思吗?真的挺没劲。我记得某电视台做过一档节目,就是记者假扮服务员,在餐馆工作一天,最后体会到在那种嘈杂环境中工作的不易,可能同时有三五个客人提出要求,如果没有特别锻炼,能完成两件就很不容易。自从看完那个节目,我之后对服务员都尽量体谅,因为我知道,如果是我,我做不到,也做不好。那我就没有资格要求别人做到完美无缺。
  
  宽容别人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开阔,你的视野开阔,头脑开阔,你知道这其中的不容易,你能体会,你就能不苛求。
  
  这个很难,也许一辈子都得去修炼。蒋勋对文学的理解,我觉得宽容是最美好的,它让人理解了之所以为人的千差万别和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都避不开这些纠缠,能够梳理清楚的,就是保持宽容之心。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13:20 , Processed in 0.0421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