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0| 0
|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
最新书评 共 7 条
不死鸟
以前一直觉得哲学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科,非常好奇学哲学的人都要学些什么?要多聪明的人才可以成为哲学家?抱着这样一个想法,一直都对哲学敬而远之,觉得应该看不懂。然后直到看到了这本书。乍一看书名《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名字很长......然后细细咀嚼,发现还是挺有道理的一句话。然而翻开之后还是发现了这本书原来是关于哲学的,虽然只是随笔类。
翻开这本书,发现书中的问题涉及很多方面,有从新闻事件引发的讨论,也有从电影或者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引发的思考。切入点都是很简单的一个情况然后进行深入的思考,发掘,通过对不同的看法进行“辩论”,从而使思考更全面更深入和深刻。这本书很显然是作者平时写的时评和一些随便的文集,有些事情看起来已经比较久远了,例如里面讨论的一些电影,都是很老的片子,一般年轻人可能完全没看过,从而对改章节的讨论和描写比较迷茫。时评,往往是要在那个时候那个情景下经历过或者了解该情况的人看起来才有意思的。这应该说是本书的一个很大的缺点所在吧。
哲学,其实是一个动词而不是一个名词。它代表的不是掌握了真理而是寻求真理。所以哲学家不一定是一个多么睿智的人,而是一个不断思考的人,说不定正陷入思维困境的哲学家会说出各种“蠢话”呢。哲学家擅长拷问自己,越是从小问题、简单的问题上面拷问自己的哲学家越“变态”。想起翻开陈嘉应的《哲学 科学 常识》的目录的时候,《感应的因果》、《静止的优越地位》、《圆与直线运动》......许许多多的标题都快把我吓趴了。这都是什么问题,讨论这些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都需要多么深奥的知识啊!这个作者是有多“神经病”和自己过不去才去思考这些问题!很可能这些思考的结论会有错误的,但是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每个民族都需要仰望星空的人。哲学家无疑就是这一群人其中一份子,他们仰望的心空其实就是人的内心。
当哲学家在思考的时候,他们在思考什么?他们在思考的是人内心中的思想,内心中的思维方式。
详情
yarqia
初看这本书的名字觉得很是不错,很有想法.但是细看之下发现了一个很大 的漏洞,就是这本书的文章有很大一部分是99到05,06年的......
引用刘瑜在《观念的水位》的话::一个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应该是有多少人赞美过它,而是它真的能帮助你认识你当下的世界与自己。如果它不能做到这一点,要么是你的功力还不够去真正读懂它,要么是它真的其实也没什么。
一切经典本质上都是基于那个作者对他所处的时代的问题的回答与思考,那么要真正读懂它并且读得心领神会,只能是因为:第一,你对他所处的时代及其问题有相当的了解;第二,你认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与你现在所处的时代有相似性,而且你能理解其相似性以及不同性在哪,由此批判地理解他的思考对于当下的意义。但说实话,以我有限的历史知识,我往往不知道很多“大师”的具体问题意识是什么,其思想的土壤到底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那个土壤和我今天所处的世界有何异同,那么我为什么要去读呢?
所以这就是我对《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的看法,因为他所书写的大部分是十几年前事情。我不否认这些事情对我们现在仍然有积极的思考的意义,但是,形势不断在发生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不知道事情的背景的情况下去阅读关于这件事情 的相关评论是一件让人纠结的事情,因为我们无法对这个评论做出判断。而这个就是《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详情
Zollin
最初是被書名吸引“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再次是被封面上的這句話吸引“某種意義上,人生就是一場徹底的清算,一場與自己的本性進行的戰鬥,一個也許永遠都沒有標準答案的‘認識你自己’的追問。在這個漫長的過程裏面,你需要清算智識上的無明,更重要的克服意志上的軟弱。你當然可以選擇向古人今人熟人親人陌生人求助,但是歸根結底,你沒有任何人可以依傍。”而在書中,作為哲學研究者,作者簡略探討了文化、道德等方面,并著重筆墨在政治和政治哲學方面。每篇文字后附有寫作時間,也因此而能夠清晰的看出來作者的思想發展過程。非常推薦大家閱讀本書後半部份,也就是2007年之後的文字。我也很欣喜的看到作者的觀點和思想於我而言越來越親和,越來越清醒。
呼籲所有人不要逃避,站起來呐喊,為一個真正的自由、平等、博愛時代。
作者有意無意推薦了幾本書:
雷·蒙克《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
慈繼偉《正義的兩面》
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
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
以及米蘭·昆德拉和邁克爾·桑德爾的幾乎作品
聊作記錄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14:56 , Processed in 0.251162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